章节目录 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第161节(1 / 1)

作品:《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亏我还一直责怪皇后,去找他帮忙……” 闻言,坤天王常坤瞬间脸上浮现怒色,他骂骂咧咧,“从起兵之时,我就知道公羊仪这小子一肚子的坏水,我还以为与他有同袍之谊,没想到,他算计到了我的身上。” 他想到了第一层。 以为是皇后赵芸娘为了敛权,巩固天家权力,以免天家权力旁落,所以自甘做了一个富贵贤王。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里面竟然有公羊仪这厮的算计。 “大哥呢?” “他怎么样……” “可否愿意做一个富贵贤王?” 徐行再问。 在关西道之时,他为了营造自己的名声,给悼天王姚当留了一千不言骑。 后来一统天下,他的位子到底是夺姚当的,所以对姚当的实封最多,可以说姚当是外姓藩王中最有权力的一位藩王,麾下兵马至少过万。 当然,他亦对姚当有着防范。 封徐氏族人为羽翼的时候,特意将徐氏族人的封地和姚当的放在了一起,互相牵制。 “大哥的话……” 常坤长长叹了一口气,“大哥在两年前,就溘然长辞于世了。有悼王府的亲卫说,大哥薨了之前,曾见了二哥一面……” 四明山三大天王中,属悼天王和威天王关系最好。 他亦不如之。 “威天王?” 徐行皱了皱眉。 他直觉悼天王姚当薨了的事,有些蹊跷。 在第二次命运推演中,他被叶济明一剑枭首,而后化作地下主残魂不灭。是威天王用手段灭了他的残魂。 那么很显然,在稻梁山分兵而走的威天王,事后定有一番机遇。 可能威天王如今亦是一修士。 这也是说不准的事情。 “我虽篡了姚当的权,可之后又没对不起姚当。威天王不至于对我生恨。再者,威天王再厉害,难道有我的际遇强?” 徐行收敛心神,将威天王之事暂且搁置。 仙途残酷。 能走到后面的,没有几个人。 若威天王真对他有恨意,早就报复赵芸娘和徐璋了。其外,他观威天王,也不觉得此人是什么气量狭小之人。 接着。 常坤依照徐行吩咐,再将“徐家人”和朝堂诸臣在这十二年间,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 只不过他仍是有所保留,略作提及了一番,并没有深入细讲。 “三哥能有此觉悟……” “群臣之中能胜三哥者,不多于双掌之数。” 听完后,徐行对常坤的处事没有气恼,反倒称赞了他一句。 知利弊,晓进退。 能做到这一点。 就足以称得上是智者了。 “臣谢陛下夸奖。” 常坤内心松了一口气,他故作憨傻状,先是一挠头,然后再对徐行一下拜。 …… …… 从坤王府中走出。 徐行的脸上多了一丝怅惘。 固然他称赞了常坤的处事得体,可常坤的处事得体何尝不是一种与他生分的表现。起义数年,他和常坤相交,先是虚情假意,而后四年时间相处,也多了真心实意,但不曾想,十二年过去,一切如初了。 “话说这刑天王双袖一甩,袖口出了两道黄蛇。” “那日神京巍峨,仙人屹立在空……” “刑天王斩下仙人一臂,大笑数声,抓起仙人的手臂,用嘴巴一撕咬……仙气逸散万缕,点点鲜血落在南城下方,让枯死柏树再次逢春。” “仙人怒不可遏,骂道:区区凡俗也敢逆伐仙人?” “这时,刑天王再弯弓搭箭,一箭射在了仙人眼睛。仙人怕眼睛再被刑天王所夺,于是说‘父母精血,不可弃也’,吞下了自己的眼睛。” “而这一次戮仙之战……” “也让刑天王身染诅咒,壮年不详,不得以只能在皇宫静养。” “刑天王为了万民福祉,甘愿一人受天罚……” “我等百姓,要承刑天王的一份情啊。” 刚出盛康坊没多久,徐行就在坊口碰到了一穿大褂,手持白纸折扇的说书先生在大槐树下说着书,周围簇拥着一群听书的百姓。 说的书,也不是别的。 正是他在天德元年,在神京外与叶济明一战之事。 只不过三人成虎,这故事越讲越离谱。 “不一定是离谱……” “也有可能是朝廷故意让说书先生如此讲,如此确立我的威信,宣扬朝廷的正统……毕竟已经斩仙了,这般难度,天底下的百姓听此后,谁敢造反。” 徐行摇了摇头,暗忖道。 后人为了宣扬太祖的得国之正,编排起太祖传说起来,一点也不客气。什么生来异香满室、母梦有蛟龙入体,赤帝子斩白帝子、胸有三嬬……等等,都是什么离谱写什么。偏偏愚民还吃这一套。 相比之下,他这斩仙,还算正常一些。 “等等……” “这说书先生……” “苏学士?” 就在徐行准备离开的时候,他下意识的回头扫了一眼说书先生。 这一扫之前不要紧,扫了之后,顿时惊诧了一下。 此时的苏学士尽管刮掉了虬髯,面容老态了一些。 但徐行与苏学士在狱中可是待了不短的时间,再加之他此时神识过人,所以只看了一眼,就看出了这说书先生正是当年叱咤凤溪国文坛的苏大学士——苏彻。 “天德帝……” “哦,不……徐大人……” 刚喝茶润喉的苏学士也注意到了徐行,他差点没忍住,让喝入口的茶水从喉咙眼里喷射出来。 不过他亦被茶水倏地炝了几下。 于是连忙将茶盏放下,一边用衣袖擦拭嘴角,一边起身准备对徐行施礼。 今时不同往日。 徐行已经贵为皇帝了。 不过曾为官员的苏学士也知道,此时不宜暴露徐行的身份,所以他在“天德帝”三字还未说出口的时候,连忙改口称呼徐行为“徐大人”。 “路边茶馆,聊聊。” 徐行起了兴致。 他没想到,路边编排他的说书先生,竟是和他有狱友之情的苏学士。 “请。” 苏学士将大瓷碗里的赏钱揣进兜里,然后将白纸扇插在腰间,就负着手,跟随徐行入了路边的茶馆,叫了一个上座,和一壶上品的好茶。 …… 几盏茶灌肚。 苏学士见到旧人,也敞开了心扉,“不当官了。天德元年,你取了天下,邀我入朝当官,我故意避开你派来的钦差,躲在了屋外,一直等了三天三夜,等到钦差走了,我才回了家。” “后来,我就来了神京,见说书有趣,就说起了书。” “当官没甚滋味。”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嘛。” 他豪爽一笑,笑中掺杂着苦意。 在连续几次官场失意后,他也明白了,自己就不是什么当官的料。 入朝,也只能去给新帝写诗写词。 而不是去当宰辅,为国为民。 他明白,自己为国为民就是害了黎民百姓,匡扶社稷,他是真没这本事。 崇明帝在朝时,他还能骂骂昏君当道,自己一腔抱负难以舒展。 可徐行吊民伐罪,另立新朝后……与他相熟的徐行派钦差给他赐官,赐的也是清流闲职。 他当即就清楚了自己的斤两。 自此后,再无入朝为官的想法了。 “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