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第119节(1 / 1)

作品:《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讨命军……” “这李效祖倒是有趣,找我来讨命?” 紫薇殿偏殿,徐行接过战报一看,神色故作不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哀兵虽可逞一时之威,但久之,必败!” “传我旨意,余下各城仅备五日粮草,任他攻城,不与他讨命军正面交战。记住,守将必须死守,不可懈怠!守好了城池,我重重有赏,不惜封侯封王……只待他粮草一绝,再有孤勇,亦只能束手待毙了。” 徐行很清楚。 嘉佑、崇明两朝养出来的关外铁骑是一个什么样的怪物。论到兵马精锐,这凤溪国没有哪一支军队能敌过他们。即使有,也只是少数精锐,很难有关外铁骑这种大规模的兵团。 但—— 精锐再厉害,也不是没办法对付。 以逸待劳就行。 北境本就疲乏,没有多少粮草,只要四明山坚壁清野,死守住城池。时间一久,讨命军就无以为继了。到时候,才是四明山收割的时候。 “陛下良策……” 首辅公羊仪赞了一句,他再对徐行之策补充道:“这次李效祖南下是为父报仇,言说是我等派了刺客暗杀他父,陛下可派钦差当众呵斥李效祖这等伪言。当然,这得等咱们占据了优势之后,才可这般做……” “关外铁骑看似铁板一块,但事实上,军头林立。李效祖只是世子,尽管在外征战多年,可也没有镇北王那般的威望,初时之时还好说,一旦事久,讨命军内部必然多生龃龉。” “陛下亦可降旨,封镇北王的几个义子为王。” “让他们互相攀咬……” 王爵固然和王爵不同。 但天子之令并非戏言,一旦给镇北王的几个义子封了王爵,在朝廷的这边,是要承认这几个王爵的。 而有了王爵后的几个镇北王义子,就有了大义,能与李效祖分庭抗礼。 至于……反叛朝廷。 大不了到时候上奏折认错就是,说自己被李效祖挑衅,所以听信了谎言,找朝廷为自己义父报仇。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们也是为了孝! “公羊先生的谋略一如往初啊。” 徐行微微颔首,他点头下旨道:“镇北王遇刺,朕悲涕难抑……叹天下英杰自此又少一人,虽世子李效祖出兵攻打朝廷,但念其被妇人蛊惑,又名为讨命,不失爱父之心,朕允其继承镇北王爵……” “命世子效祖交出蛊惑妇人,朕可赦其不死之罪!” “义子李永,在镇北王膝下效命多年,多有功绩……可封为潞州王。” “义子李诞,在……可封为校州王。” “义子……” 他一一对镇北王的一众义子封赏。 有了朝廷这道旨意,镇北王留下的地盘,就成了这群讨命军将领的共同财产。同时,他下的旨令,将矛头针对到了安仁公主头上,说安仁公主才是挑拨镇北王世子南下讨命的蛊惑妇人…… 如此做的话,一旦讨命军兵锋受阻,这些军头们,定会心生退兵之念。而他们的退兵,付出的代价只有一个,交出安仁公主或者杀了安仁公主就完事。 安仁公主是李效祖的妻子,又不是他们的,他们哪有什么心理负担。 打仗,不仅是战场上的决战,还是政治上的决战。 有时候政治上的一步,足以胜过百万雄师。 至于此刻他自称朕,则是因为此刻是在宣旨,说的是书面文字。平常时候,他并不会刻意自称为朕。 “陛下圣明……” 听到这封圣旨,武将们各个心中感觉放心了不少。 天德帝的这封圣旨,使用的是阳谋。 只要他们能阻挡讨命军一时,后面的讨命军就任由他们宰割了。 “此外,还要防备鞑子叩关……” “公羊先生,命南方各道挑选良兵,以备鞑虏。” 徐行再下令道。 此次讨命军南下,四明山朝廷不仅要防备这前朝的精锐,更要防备讨命军抵挡多年的关外鞑子。这群鞑子也不是什么善茬子,见到关外守备力量空虚,定会趁机南下,以坐收渔翁之利。 “臣遵旨。” 公羊仪点头,领了旨意。 他是内阁首辅,皇帝一下命令,他们内阁就得商讨出一个合适的章程,送给皇帝批阅后,再按照这个章程下达各部执行。 简而言之,徐行下的旨意并不完善,还需内阁进行商议。 例如这次在南方各道挑选良兵,到底要挑选多少,才不会伤了地方上的元气,不至于惹出民怨,每一步,都要进行精打细算,马虎不得。 第112章、亡国公主叩见陛下 …… …… 讨命军南下的前半个月,李效祖对他父王李梁的话嗤之以鼻,认为李梁人老,雄心不在,安顺于四明山朝廷,不敢觊觎关内的江山。 可真等他在燕山道鏖战的时候…… 他后悔了。 朝廷官兵未与他正面交战,只是困守城池,坚壁清野。虽说燕山道、洛南道都是平原,骑兵可以一路驰骋,但后路城池未曾攻打下来,一旦冒进,就很有可能被朝廷大军包了饺子…… 而且讨命军的粮草……亦渐渐难以为继了。 尤其是几个被封为王的镇北王义子偷偷领了朝廷封赏的圣旨,而这件事没对他打招呼。近日以来,兵锋受挫,将士已有回归关外之心。 “世子,我早就说了。” “四明山不同前朝,那是一个硬骨头,咬不动的。现在天德帝的意图很明显了,他就是用全国之力和咱们在耗,耗死咱们这些铁骑。” “人吃马嚼,再过几天,就到秋冬了,朝廷又没给咱们新的棉服,虽然能用去年的,可……” 讨命军帅帐中,被封潞州王的镇北王义子李永发着埋怨。 事实上,李效祖南下挑选的时机不错,正值秋收,完全可以以战养战,抢燕北道百姓的粮食。 但—— 谁知前朝和今朝的组织能力,压根就不是一个等级的。 起初,他们还抢了一两州的粮食。但到了后面,百姓的粮食早就被朝廷派大军联合百姓一起收割了,甚至朝廷还强迫内迁了百姓,只留下了一座座屹立在燕北平原的城池…… “可以找鞑子买些粮食。” “和硕多现在坐看我们和朝廷龙虎斗,想要坐收渔翁之利。咱们大军缺粮,回掉关外,鞑子肯定不会想看到这一点。” 手伸到火盆上烤了烤火,李效祖提出一个建议。 他不是什么迂腐之辈。 送妻子到鞑子的升龙府为质,与找鞑子买粮这二者不能相提并论。买粮,算不上什么污点。 “照我看……” “这刺杀王爷的人,会不会不是天德帝?” “天德帝英雄人物,怎么可能做出此等卑劣之事?” 帐中,被徐行封为校州王的李诞目光闪了闪,状似无意的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朝廷已经暗派钦差收买于他。 只要他愿倒戈一击,以前镇北王的地盘虽不能给他,但也可迁徙部众去往别道,裂土封王。 当然,他李诞也不会轻信朝廷的鬼话。什么旨意都是虚的,只有实打实的兵马在手,才是真的。 只不过……此时的世子李效祖已无能力压制住军中的山头,讨命军分崩离析也为时不远了,只要他取得朝廷的支持,就能在镇北王遗产这份蛋糕上分得最大的一份…… 此刻,他故意说刺杀李梁的刺客不是天德帝派的。就是意在抨击讨命军南下讨命的“大义”。一旦这个“大义”宣告失败,那么世子李效祖就要承担最大的责任,威望必定一落千丈。 没了威望的李效祖,就没能力统领全军了。 他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好。 “刺客是本王亲眼所见,这还能有假?” “难道说……是本王杀了我父王不成?” 李效祖冷冷瞪了李诞一眼,见其质问的气势骤然一降,讷讷不言,他的语气也放轻缓了一些,“天下间,有意图杀我父王之人的,也唯有天德帝与和硕多了。而那个刺客,明显是中原刺客,悬济寺的和尚……” 悬济寺为了从龙,派了八百棍僧跟随天德帝,此事天下闻名。 既然是悬济寺的和尚刺杀镇北王李梁,那毫无疑问,派此刻的人正是天德帝。 而他口中的和硕多,则是鞑子的皇帝。 “宣我将领……” “诸军整顿兵马,南下神京,与天德帝决一死战。” “不能再拖了。” 李效祖看出来了,现在唯一的取胜之机,就是效仿昔日徐行所为,只要一取下神京,断掉朝廷正统,剩下的地方势力,可以慢慢剪除。 讨命军倘若兵退,他的威望将会尽失。 到时候别说维持李家的私产了,单是保住阖府性命,都是难事。 一步退,步步则退! 可若……兵行险招,或许未尝不能一胜。 “是,世子。” 几个帅帐中的镇北王义子目光一碰,都明白了各自的打算。他们明面上不动声色,选择遵循李效祖下的军令。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