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第91节(1 / 1)

作品:《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一旁在帅帐充当吉祥物的尚和尚看到这幅场景,脸色突然涨红了不少。 前半幕他很熟悉,上、中、下三策,上策和中策一一被否决。可到了后半幕,他以前的谋主公羊仪却不按照常路出牌了…… “上策虽好,可一旦我等未攻下江南,就成朝廷砧板上的鱼肉了。” 徐行指出上策的缺陷。 在关西道据城而守,四明山义军不怕关外铁骑。 然而到了洛南道这大平原…… 就是关外铁骑的主场优势了。 公羊仪和群臣点头,认同了徐行的看法。 四明山攻下洛南道虽顺利,可不代表攻下江南两道一样顺利。 “至于中策……” 徐行叹息一声,“关外铁骑抵挡鞑子有功,利在万民,我等义军,吊民伐罪,解民倒悬,虽行策可阴险,却也不能将他们逼上绝路……” 阐明了一番义军的讨伐朝廷的正义性后。 他语气一转,指明中策的弊端,“公羊先生此计虽可,却也要慎防镇北王与鞑子联合,一同南下。到时候神州必然生灵涂炭……” “仪恐成千古罪人……” 公羊仪执礼下拜,对徐行佩服的心服口服。 刑天王和八臂法王的最大区别就是,徐行能看出他这每一条计策的缺漏,然后审时度势,进行衡量,而非优柔寡断,不愿采纳。 故此,尚和尚否定他三条计策后,他想着谋士先谋己,弃了尚和尚这个主公。 可到了徐行这里,他只会兢兢业业的进行效劳。 不敢有丝毫不臣之心。 “我意已决……” 徐行见否定公羊仪两条计策后,将士归心,存有勇气,于是道:“由洛南道直扑神京,断朝廷正统。只要神京一下,皇帝身死,镇北王必然献表纳降,以图旧状。尔后其余各道,我等再慢慢蚕食……” 不断宋刀龙脉,他迟早是一死的下场。 与其行缓事等死,还不如冒险一把! 况且,他行事也不是毫无计划。 只要神京一下,失去了朝廷这个正统。不管是他,还是镇北王,皆是地方势力的一员,都可以前去争夺天下,只不过他更有把握…… 其外,未扫平天下之前,只要四明山一直供给镇北王粮草,镇北王不会轻言叛乱,以免腹背受击。 “明公良计,我等谨遵明公旨令。” 公羊仪深深一拜。 其余帅帐中的各将领,亦是一一领命。 然而—— 就在这时,门外有卫兵来报,“天王,太常卿王望来使,意欲求和。” 营中众将瞬间面面相觑。 他们刚定下攻打神京的策略,崇明帝就来乞和了? “天命在四,不在一。” “这是天命助我……” 徐行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 常吉、公羊仪等文臣武将见此怔了一下,不明徐行意图。不过他们却也不愿扫了刑天王的兴致。于是也一同开怀大笑,笑声贯彻整个帅帐。 不一会。 太常卿王望小心谨慎的步入了义军帅帐。 “徐使君……” “尔食尔禄,皆受皇恩,何以欺凌生民,做盗贼事?” “汝若不退兵,陛下盛怒之下,必夷你三族!” 见传说中的刑天王气质若一书生,并非传言中的那般凶恶,青面獠牙。太常卿王望也提起了一丝勇气,挺起胸膛,对徐行大声质问道。 总不能他刚一进来,就摇尾乞怜与四明山乞和。 这样的话,哪怕是他侥幸功成,回到了朝堂,亦是一个死字。 “王大人……” “卿本良臣,奈何跟了庸主。” 徐行没理睬王望的喝问,而是话题一转,贬低起了崇明帝。 “这……” 太常卿王望顿时哑口无言。 他心里也认定崇明帝是个昏君庸主,要不然岂能派他这个提计策的人前来出使乞和。 只不过他尽管内心赞同此言,却也不敢附和徐行的话。 “借卿人头。” “助我一臂之力。” 徐行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此话一出。 太常卿王望顿时吓得倒退数步,“徐使君,不不不……刑天王,自古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我是天使,是钦差,你不能杀我。” 他被徐行这一句话,吓得够呛。 好端端的出使,直接成了鸿门宴。 “非是本王杀你。” “而是崇明那厮会杀你……” “王大人,一路走好。” 徐行没有解释,让亲卫将太常卿王望带下去,赶出帅帐。 等太常卿王望一走,他目光看向鬼一手,“传播谣言,崇明帝不顾江山社稷,意欲与徐逆乞和,太常卿王望就是证据。” 鬼一手为五虎堂五虎使之一,专门负责朝野情报。 “是,属下尊令。” 鬼一手领命,走出帅帐。 “臣恭喜明公……” “有王望的人头,神京……不难矣!” 帐内的公羊仪闻言眼睛一亮,明白了徐行刚才大笑的原因,于是拱手祝贺道。 第95章、犯官徐行,请国朝赴死 …… 神京。 紫薇殿上。 “王爱卿背朕议和……” 崇明帝神色冷漠,丝毫也不顾太常卿王望被殿廷卫士带下时所说的“臣冤枉”三字,他给此事直接定了基调,“议和,乃是乱我国社稷!” “凌迟已是轻刑……”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 若是真让别人知道他有心与徐行议和,天下人该怎么看待他这个皇帝? 连皇帝都打算乞和…… 守将们还有必要阻挡四明山的义军吗? 朝廷定会人心惶惶。 不杀王望,就是坐实了这谣言。 “陛下圣明!” 殿内,文武百官宛若鹌鹑,瑟瑟发抖,连头都不敢抬。 人在做,天在看,天底下没有不漏风的墙。 崇明帝这番话,骗骗无知的黎民百姓还行,在他们眼中,破绽百出。倘若崇明帝自己不想议和,太常卿王望岂会亲自赴险前往反贼营寨,主持议和事? 不外乎此刻作为皇帝的崇明帝不想担这个议和失败的责任罢了。 臣子的性命,比不上他自身的清名…… “探马来报……” “徐逆大军已距神京不到一百里。” “诸卿可有退敌良策?” 崇明帝目光看向朝堂众臣。 神京武备松弛,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以徐逆的兵马,一旦抵达神京,仅靠神京内部的禁军,守城还可,但想要退敌,就远远不够了。 可……若是徐逆兵马围城太久,他这个皇帝的脸面还往哪里去放? 本来地方势力就已坐大,不服中枢命令已久。 假使再来上这一遭……天子还有何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