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第34节(1 / 1)

作品:《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不知四明山什么时候搭救我们?” 常吉见徐行收功,迫不及待的问道。 在天牢被关了近三年时间,他最初一两年还想着皇帝降旨施恩,将他大赦放出天牢,戴罪立功,或者贬职。但被关的时间越来越久,他一颗心越来越冷,已经不再奢望朝廷开恩,现在只想逃出天牢,报复崇明帝。 四明山,就是他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应该就在这几日。” “再等等……” 徐行猜测。 他也估摸不准四明山会在什么时候搭救他们。 不过他却注意到了天牢的狱差们,最近突然变得阔绰了许多,喝酒只喝盛云楼的梨花酿,吃食亦比以往多了几道肉菜…… 像是发了一笔横财。 见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 如无意外,四明山的反贼……不,兄弟们,近来正在贿赂这些狱差们。 “我听徐大人的。” 常吉点头。 二人谈话完后,继续装作往日的做派,在天牢里呼呼大睡。 让来往的狱差们对他们放下警惕之心。 …… 次日。 “主公……” “徐行松口了。” “他说自己可以交出制作琉璃的关键秘方,只不过……他有三个条件,那就是……” 韩府,书房内。 赵芸娘跪在地上,做出了一副低眉顺目的模样,“第一,让出生的孩子跟他姓徐。第二,送奴家五百两银子,以及一栋江南宅邸,钱财和产业要归于未出生的孩子名下。第三……让奴家为他守节直至老死。” 她将徐行提出的条件缓缓道出。 说话间,言语不免多了一丝哽咽和泪腔。 “就这几个条件?” “没了?” 书案后面,韩遂躺在直背靠椅上,他听完赵芸娘所说后,讶然了一下。 这几个条件…… 除了第二个条件需要花费一些银钱外。 其他的两个条件,根本无须他去付出什么代价。 而五百两银子,以及一栋江南宅邸,看似贵重,可于他这太仆身份而言,却实在是低廉的很。 与烧制琉璃后所得的巨大利润相比,这点钱财不过九牛一毛。 “聪明……” “是个聪明人。” 韩遂想明白徐行所提的三个条件后,啧啧感慨道。 要是徐行不知分寸,提的要求太高…… 说不定他还真的会事后反悔! 而此时徐行提的这三个条件,虽然会让他感觉有一些肉痛,但付出的这些代价,却还远没到他愿意为此而背弃名声的地步…… 人在做,天在看。 世上哪有不漏风的墙。 兔死狐悲! 徐行和他,以及他同党的官员,都是官。纵使官职有高低之别。可若是他做的事太过了,今后同党之人该怎么看他? 党争伐异,尚且不会做绝,给失败之人保留一份体面。 更何况徐行曾是他的下属僚官! 不是谁都是司马懿。 “告诉徐行……” “他的三个条件我答应了。” “而且所赠之银,我加到一千两!” 韩遂大手一挥,给徐行写了一封亲笔信,并加盖了他的私印。 有了这封信。 今后他若是背信弃约,事后必定会遭到世人唾骂。 遗臭万年! …… 晚上。 与赵芸娘一夕欢好后。 徐行看完信,将其交给了赵芸娘,感慨道:“韩大人是个好人啊。你明日将秘方交给韩大人后,就立即出神京,不要回头,有多远走多远。” “韩大人不杀你,但韩大人的仇敌却不会放过你。” “这是扳倒韩大人的好机会,他们不会放弃。” 他不打算对赵芸娘坦言,自己将会得到四明山的救援。 知人知面不知心。 万事防着一手,更好。 若是事成,再告诉赵芸娘也不迟。若是事败,告诉不告诉亦没大用了。反正他已经不在了人间。 至于其他人对赵芸娘的追杀…… 他相信,以韩遂的精明,肯定早就防了一手。 “夫君……” “奴家会为你守节的。” 赵玉娘依偎在徐行怀里,泪眼婆娑。 虽然徐行在给韩遂提的三个条件中,有让她守节至老死这一条件。但明眼人都知道,仅凭一纸条约,又如何能管住她的贞操? 故此,这一条件,更多是徐行为她今后谋划的打算。 在古代,为一人守节,也就意味着……能继承其人的政治遗产。徐行虽没什么政治遗产,但此言,却能让韩遂对她有更多的优待…… “我信你。” 徐行摸了摸赵芸娘的螓首,以示安慰。 …… 【义贼(赤):行义事,犹效奋臂螳螂,得大运垂青。面对来自朝廷的威胁,有一定几率趋吉避凶!】 临逃出狱的前一个时辰。 徐行又一次观摩了自己的【义贼】命格。 逃出天牢,任一环节露出破绽,他都是身死的下场。在田通判的“通风报信”下,再由他和坤天王全盘操作,已经尽量做到了“尽人事”。 如今……唯有听天命了! 时间缓缓流逝。 徐行和常吉心急如焚,却又不得不假装镇定自若。 不多时。 “老李头”推着倒夜香的单人车走了过来。 瞬间,丁字号狱臭气熏天。 “两位大人快点!” “别误了时辰……” “老李头”催促。 徐行和常吉互视一眼,从木车里抽出了两具尸体,分别换上了他们的囚衣,塞到了麦垛上,假装他们在酣睡,然后一前一后的躲在了倒夜香的夹板里层。 “老李头,你今天怎么……长的不对样?” 刚走出丁字狱,邓校尉前来检房,看到老李头模样与往常有点差异,于是起了一点疑心。 第36章、大运垂青 “回大人。” “老李回家省亲,这是他内弟……” 一个狱差走至邓校尉身旁,附耳道:“老李省亲时间长,又不肯丢了差事,所以让他内弟过来顶差,前段时间刚给弟兄们孝敬了一些,大人……你宽容一下。” “原来如此。” 邓校尉释然般的点了点头,同意放行。 官和吏是两个路子,官不世袭,但吏世袭。由吏员的家属顶替原先吏员的差役,并不罕见。老李头做的事情又非要职,顶差也就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