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章 重生(1 / 1)

作品:《玄幻之绛珠草

在最初最初的时候,她不过是西天梵境菩提树下的一株绛珠草,三百年花开,九百年结果。枝叶翠绿,剔透娇嫩,清雅不俗;待结果时赤子如珠,色若珊瑚,极让人怜爱。

受天地之精华,又加雨露滋润,终日聆听着延绵不绝的佛法。最终她脱却草胎本质,便能够幻化出人形,是个垂髫女童,粉妆玉琢一般地玲珑。

她睁着黑白分明的眼睛,好奇地举目四望,但见脚底云海翻腾,前面有一株蓊蓊郁郁的大树,树身百丈高,枝叶葳蕤似华盖,径入云霄,自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澎湃生机,名为菩提。而后看到菩提树下正闭目冥思的佛祖,稚童歪着脑袋想了半顷,便伏拜于地脆生生喊:“师父,徒儿尚未有名字,请师父赐名。”

佛祖睁开眼,目中有慈悲之色,低头目视伏拜于脚下的垂髫幼女,笑了:“你既是绛珠仙草所化,便叫朱儿吧。”

她举手齐额,再度虔诚的拜了下去,“朱儿谢谢师父。”

从此她便随着众弟子,在明镜台菩提树下聆听佛法,抄写梵经,苦心修行;遇到不解之处,便手执经卷,巴巴的到佛祖前求解,看起来倒是比别的弟子更勤力些,对于佛法的悟性亦是更深刻些。

她本是仙葩所化,自是没有人类那种弯弯绕绕千回百转的心思,师父说要众弟子勤力修悟佛法,她便一门心思地读经参禅,不单思悟佛法苦修慈悲之心,更是将佛门法术学得极快,远远超过其他与她一同拜入明镜台的弟子们。

朱儿因专注修行,且天赋极高,难免师父会格外疼爱青眼有加,自是早已引来同门师兄弟的猜忌与不满。只是平日里她鲜于他人往来,对于刻意的孤立排挤一贯熟视无睹,同门也忌惮她的法力,除去冷言冷语,倒也相安无事。

朱儿最近总是爱孤身一人去舍身崖下的飞瀑下修行法力,只因崖下有一株明镜台中稀有的红梅。西天梵境因是佛法之地,均视莲花为祥瑞,亦多是各式各样的莲花:白莲、金莲、碧台莲和红莲等等,其他花种少之又少。

她每每站在梅树下,微微仰首凝视着枝桠间开得正繁盛的重瓣梅花,花色艳丽枝桠遒劲,恍惚间脑海浮现幻象:梅树下有一白衣男子,低首横笛而吹,眉目间如春潮初起,一片温润。

每当朱儿闭上眼,极力试图去看清那个年轻男子的眉目时,幻象便如潮水退却般消逝得无影无踪。朱儿睁开眼,哪里还曾有什么年轻的白衣男子,哪里还曾有隐约断续的笛声,但见红梅艳艳,飞瀑潺潺,不过一人一瀑一树花罢了。

朱儿曾暗自疑惑:莫不是这株老梅树成了精,便化了幻象来迷惑她吧?

但围着梅树仔细地打量,不过一株寻常的花树,便是因长在西天梵境,多了些许灵气罢了。况且这是明镜台,有佛祖设下的法印,无论任何精怪都不能在此作乱。许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心魔,不过被这株老梅树勾着引出来罢了,自此她便很少去舍身崖修行了。

说来也怪,方才月余未去看舍身崖飞瀑旁的梅树,竟似被人抽掉一缕心魂。每当入寝时,那株开得艳丽浓烈的重瓣红梅便出现在梦中,连带着那个低眉吹笛的白衣男子。朱儿隐约觉得认识那名男子,且与那名男子极为相熟。但她的生活中,并未出现过这么一个白衣胜雪横笛而吹的年轻男子。

这月余的魂牵梦绕,竟让朱儿不知不觉地朝着舍身崖走去。还未到飞瀑下,便听闻有人语声。正兀自奇怪呢,一个转弯,便看到有几位师兄弟手持利斧,在一下一下地凿砍着那株老梅树的树桩,原本开得正繁盛的梅花落了满地,连带着风中暗香浮动,似那老梅树四下飘逸无处停留的精魂。

朱儿大惊失色,她三步并作两步,拼上前,劈手夺去同门手中的斧子,扔进潭水里,紧绷着脸面厉声疾呼:“你们在干什么?”

平日里同门见惯了朱儿清冷安静之色,却从未见过如此盛怒的她,便不由齐齐怔住,任由她夺了手中的斧子。

“大师兄命我等将梅树砍去,留着树桩好做一个棋盘,朱儿你最好莫管闲事,误了大师兄的事。”一个同门率先反应过来,伸手竟要推开她。

朱儿看着昔日遒劲傲然的老梅树已经被砍得七零八落,痛心之余,脑海中又出现那名白衣男子的幻象,不由得怒从中来:“大师兄要做棋盘,自是找块好石头便是了,平白无故地伤害这株梅树作甚?”

有人从旁轻轻拉着她的衣袖,似有劝解之意,压低声音道:“我听闻,大师兄曾道,此株梅树年岁已久,花枝繁盛,若是将其年轮凿做棋盘,人坐于其上落子,伴有隐隐梅香,自是美事一桩。朱儿,你莫要逆了大师兄的意......”

“我不管什么大师兄还是小师兄,反正谁也不能砍了这株梅树......”朱儿立于梅树前,展开双臂,似有回护之意,一张俏脸满是冷肃之意。

话音刚落,只听身后一个清朗之声传来:“是谁在此喧哗闹事?”

闻言,原本将朱儿和梅树团团围在中间的众位弟子都微躬着退开,垂首敛容肃立一侧。

朱儿转首,看向这个极难见到的大师兄:一袭寻常的缁衣隐隐有金光,眉目疏朗,长眉垂睫;手中执着一串念珠,此刻正微阖着眼口中仍无声地诵着佛经;忽而睁开双目,精光四射,在场的众弟子恍然觉得空气中的光影一动,不由得心生敬佩之意:大师兄已然修得佛祖的三分气貌。

大师兄,无人知其真名,据说已经跟随在佛祖身边日久,早已修至菩萨之位,且早早得了师父赐佛号曰“金明子”,独立开坛讲经。平日里极难见到,此刻骤然出现在舍身崖下,众位弟子都垂首不敢直视,唯有朱儿无惧无畏地立于梅树前,目光纯澈地平视着他:“大师兄若想做棋盘,舍身崖上多的是灵石,仔细挑选一块精心雕琢便可,何苦砍了这株老梅树?”

顿了顿,朱儿拧着眉复道:“佛法有云,众生皆平等。在朱儿眼里,凡人诸神皆为众生,草木精怪亦为众生,均为平等。况且此梅树已有了灵气,修成正果是迟早的事,大师兄何不给老梅树一个修行的机会?如此利斧加身,人神会痛,草木难道不会痛吗?”

金明子平日不是闭关修炼,便是开坛讲经,明镜台的众弟子只要见到他,总是一副毕恭毕敬外加畏惧的模样。是已,金明子为人也一直孤高自傲,却未料及竟然还有人敢公然反对他。

“你是谁?”金明子并不回答朱儿一连串的诘问,只略略抬眼。

“在下朱儿。”

“我问的是你的法号。”

“朱儿没有法号。”朱儿略略仰首,对着周遭悄然浮现的窃窃嘲笑毫不在意。

“你可知,师父为何未给你赐法号?且看你今日行事悖逆乖张,目无尊长,欺侮同门,对得起师父平日的教导吗?”

“朱儿扪心自问,没有辜负师父的教导。况且今日,并非与大师兄探讨师父为何未给朱儿赐法号,而是这株梅树是否该砍。自朱儿诞生以来,只知修习佛法是为了心存善念,常怀慈悲之意;开坛讲经,更是为了教化众人,以慈善立身,品行存世;况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身若不欲无故刀斧加身,又何以施加他物之上?”迎着大师兄越来越阴沉的眼色和同门或担心或幸灾乐祸的神情,朱儿正了正身子,继续道:“今日朱儿以理论事,并没有伤及同门,大师兄所言的目无尊长欺侮同门行事悖逆乖张,请恕朱儿不敢认同。”

“我说是你便是。”金明子原本清朗的面容此刻却如凝结着三九寒霜,他不容置喙地道:“就如,我说这株梅树该砍就必然要砍掉,你最好让开。”

话音甫落,金明子冷冷望着正站在梅树前同着缁衣的女子,握着佛珠的右手朝上摊开为掌,佛珠便从他掌心缓缓浮升,倏忽朝着朱儿所在散开,化成十八个三四岁的小罗汉娃娃,身着金红袈裟,拿着各式法器,姿势迥异地团团围住朱儿和梅树。

佛珠化为小罗汉娃娃时,周遭的师兄弟不由得惊叹出声:这,这是,佛经中记载的“化禅童子”?

此时金明子垂目,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原本静如雕塑的小娃娃们似活了过来,他们手持法器朝着朱儿和梅树扑去,带起了一片金红光影。

在金明子的佛珠化禅时,朱儿就横掌于前结了法印,当十八个小罗汉兜头扑过来的时候,朱儿仍毫无惧色地立于老梅树前,在一片金红幻影中腾挪接招。虽短短一个吐息回转之间,朱儿与罗汉娃娃已经过招数十回,暂时难分胜负。两拳终究难敌四腿,何况朱儿面对的是十八个罗汉娃娃,短时间内难分高下,但朱儿的纰漏越来越多,且十八个小罗汉娃娃仿佛一个人长着三十六条腿和手,合作得天衣无缝,一旦觑得朱儿的破绽,便毫不犹豫地进攻。不多时,朱儿脸色已经煞白,胸内气血翻涌,但她依然没有求饶,还在倔强地和十八个小罗汉娃娃对招,并且看样子还能撑个一时半会。

金明子似失去了耐心,遂召回十八个小罗汉娃娃,重新化成他手中的佛珠。他手持佛珠双手合十,双掌缓缓分开,在虚空中有一朵金莲若隐若现,掌风一旋,一瓣瓣金莲便朝着朱儿和老梅树奔去。

朱儿凝神,亦学着金明子双手合十,双掌缓缓分开,竟是一条淡淡的蓝色祥龙,快速围绕着老梅树和朱儿盘旋,金莲花瓣转瞬即逝,半透明的蓝色祥龙头一昂,张口一咬,金莲花瓣竟然消逝了。但祥龙每吃一瓣,盘旋的速度就慢了半分,颜色也越来越淡,不多时就渐渐在空中化为虚有,再也不能吞食金莲。

在朱儿幻化出蓝色祥龙时,金明子眉头一皱,出乎意料地“咦”了一声,面上似若有所思。须臾,他掌中金光大盛,十分耀目,那凭空飞旋的莲花花瓣更是金光灿烂。

呼啸而来的金莲花瓣似一片片锋利无比的刀刃,直奔着那一人一树而去,不多时那株老梅树便被飞旋的金莲花瓣削断树径,满树的梅枝轰然倒地。朱儿脸色煞白,竟似被那金莲化作的刀刃吓到,直愣愣地站在那里。就在金莲花瓣即将缠上她时,金明子出乎意料地将右手的拇指扣着食指一弹,有破空之声铮然响起,那些金莲花瓣便化作细细碎碎的金光,一点点地落下来,还未及地,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金明子双手合十,念了一句佛号,留下一句没头没尾的话:“原来竟是他?”

言罢转身便离去了。其余明镜台的弟子们虽看得这一场争斗莫名其妙地开始和结束,但随着金明子离去,有跟随金明子离开的,也有自己散开的,不多时舍身崖下只剩下了朱儿和那颗已经断了的梅树。

朱儿直愣愣地杵在那儿,完全不明白金明子为何突然离去。原先他是下了杀招的,像朱儿这种微末人物骤然消失在明镜台,自是没有人会去记在心上的,即便不伤及性命,起码要重伤朱儿以示威严,但金明子却在稳操胜券的时候拂袖离去,是何缘由呢?

朱儿与金明子发生争执的这件事,当天便沸沸扬扬地传开了,后来朱儿被明镜台的管事须弥菩萨罚扫了三个月的净房。

金明子为何放过自己?

师父为何没有赐给自己法号?

自己每次站在那株梅树下,脑海中都会出现的那个白衣男子幻想是何缘由?

这三个疑问就如几根细细的刺,总是在心头处徘徊不散。

一日,课业结束,众人散去,明镜台仅留佛祖和朱儿。

朱儿盘坐于佛祖莲花宝座的下首,先执弟子礼后困惑地问:“师父,朱儿修行已有一段时日,却还未得师父赐法号,可是朱儿哪里做得令师父不太满意?”

这个问题已经在她心头徘徊许久,若论课业、佛法心得,她在众位师兄弟中皆是佼佼者,可就连后来的师弟早早有了法号,她却依旧仅有“朱儿”一名,未曾有过法号。

师父仿佛把她给忘却了。

佛祖垂目而视:“朱儿你非空门中人,不必有法号。”

闻言,朱儿愈加困惑:“弟子生在明镜台,终日受师父教导,且并无入凡之心,为何不算空门中人?”

佛祖捻珠的手停了下来,他略抬抬眼,声音依旧是那不染尘世地透彻:“朱儿,你命轮中仍有一段因缘未了,入不了空门。待日后你尘缘已了六根清净,仍愿意皈依我门,彼时自有法号。”

朱儿举手加额,虔诚的拜了拜:“师父,弟子有什么样的因缘未了?”

“天机不可泄,日后你便会知晓。”

师徒两人的对话就此结束。

不知经年几岁,日子便如那波澜不动的湖水一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已从垂髫幼女长成活泼明艳的十七八女子,朱儿以为,她会在明镜台度过无欲无求的一生,心头偶尔忆起佛祖所说的未了因缘,亦是困惑不已。

那是怎么一段因缘呢?这段因缘里会有着怎样的人或际遇呢?

不料一日朱儿触犯了明镜台的戒律,遂被贬至东海蓬莱山中思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