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北风其凉_分节阅读_20(1 / 1)

作品:《北风其凉

燕行风被她好一番奚落,故作恼怒地躲到一边去了。

苏锦问:“当真是女子赠花的时候多些?”

燕随云刚要打趣他是否动了凡心,余光瞥到桃花坞前水域几条画舫,立刻噤声,换了严肃的样子道:“桃花坞到了,一会儿进去,大家都谨言慎行。”

丐帮帮众齐声称是。此行为的贺寿,待到小舟靠岸,立时有两位衣袂飘飘的貌美女子前来牵引,燕随云让几位帮众抬了寿礼去一旁登记造册,自身带着燕行风和苏锦,两手空空地走进桃花坞的大门。

迎面而来正是巧思,她瞥了苏锦一眼,礼数周全,分毫没有失了仪态。

巧思朝燕随云躬身一福:“燕帮主亲自莅临,桃花坞立时蓬荜生辉了。”

燕随云笑道:“好说,贵门派这十里彩云的样子,着实让小门小户的开了眼界!”

巧思没有理会她话语中的钉子,转向燕行风道:“执法长老也来了。”

燕行风旋即回礼,她侧身让开一条路,又道:“往前去自会有人引几位贵客入座,奴家先失陪了。”

桃花坞内最高的一处阁楼名叫彩凤,是杜若的居所,位于整个湖心岛偏西南的地方。而此次她举办寿宴的地方,也正在彩凤阁不远处的校场。

其他门派的大校场风格冷冰冰,桃花坞的此处,却让人有如入仙境之感。桌案茶几摆放有度,刺绣精致的坐垫与茶几覆盖的桌布相映成趣,寿宴尚未开始,武林人士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处闲聊,立时就有使女送上茶点。

燕随云一行在使女的引领下落座,旁边有人与她寒暄。

见她自顾不暇,燕行风乐得清闲地同苏锦解说:“那位白胡子老先生是齐家的客卿,据说还是如今家主幼时的夫子;黑衣那人是烽烟渡的左护法何常,对黑雀倾心已久,二人关系暧昧,都是一丘之貉……”

听到烽烟渡大名时,苏锦突然想起宣城小巷中死在自己剑下的季老六,再看何常时就有一丝警惕。

燕行风不知其中内情,见他表情有异,以为是不认识臭名昭著的烽烟渡。

这名字听着像个渡口的帮派,其实是一伙水贼自立,从临安一带迁至乐清,占山为王,如今隐隐有向闽州扩张的趋势。早些年听闻还曾伙同东南一带的倭贼为非作歹,被朝廷镇压过一次,后来内里有右护法整顿帮务,断了那水上掳掠的营生,倒也颇为深明大义——只是到底没法洗白。

帮主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粗人,帮内主要事务由左右护法定夺,而如今右护法常年告病,闭门不出,左护法何常又时常行走江湖,故更胜一筹。他武艺高强,为人冷血,江湖上送了个“黑无常”的绰号。

燕行风附耳过去道:“一伙上不得台面的水贼,无需在意。”

苏锦颔首称是,他的目光东张西望了一圈,猛然发现巧思自桃花坞渡口回来,一个人鬼鬼祟祟地绕过彩凤阁朝后面走去。

他将背后的不易提在手中,对燕行风道:“我过去探一探情况。”

校场中人声鼎沸,摩肩接踵,苏锦仿佛一条小鱼入海,片刻便不见了踪影。他从那些武林人士身侧疾行而过,一个人却也没有惊动,一路行至方才巧思消失的地方,抬头一看,彩凤阁上几个灯笼,白日也大亮,诡异极了。

苏锦握紧了剑,小心翼翼地穿过角门,径直来到了围墙外。

外面一片荷花荡,风平浪静,并不曾见到巧思的影子。苏锦心下疑惑,不敢放松警惕,刚要往前走,突然听到人声,他闪身躲在拐角的墙壁,刚好藏住。

巧思在说话:“果然如大当家所料,丐帮那两位带着他到了。奴家按您的吩咐通知了何护法,他知晓了季老六被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杀了的事,怕是要闹上一通。”

接着便是一个成熟多了的女声:“如此甚好。辛苦你了,巧思。”

巧思道:“为大当家做事,都是应该的。宴席何时开始?奴家去厨房催一催。”

那女子道:“午时太热,你先去为这些贵客端些莲子羹,我回房换身衣服,便能开始了。今天可是大日子,切记不能出了差错。”

脚步声往这边而来,越来越近,苏锦屏息,四下寻找出路,甚至准备好一头扎进那荷花湖中。即将拐角之时,脚步声消失了,苏锦一愣,不易出鞘三寸,朝着来处一看,竟然空无一人,只剩墙边青草有被踩踏过的痕迹。

苏锦皱眉往上一看,那灯笼摇摇晃晃,可方才分明没有风。

如此看来那黑雀当时直接回到阁楼上了。苏锦没有探出究竟,只得尽快回到了燕行风身边。他抬头一看,终于发现彩凤阁奇怪在何处——没有楼梯,半空悬起的阁楼,只能轻身而上,否则别无他法。

又等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红色锦缎扎成天河模样的台子上总算有了动静。

巧思推着一个轮椅,将身形瘦削萎缩的老太太推到边角上,朝四面行礼后,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而阁楼的门一开,一个身影轻飘飘地乘风而下,衣袂翻飞,艳丽的红衣径直攫取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

那女子在擂台当中站定——本是习武对决的地方如今成了宴会的焦点——她应当有四十岁了,但保养得当,芙蓉面柳叶眉,看上去仿佛只有三十左右,不得不说风韵犹存。一双勾魂眼,唇角一颗红痣更是妩媚非常。

四周呼声顿起,苏锦问:“就是她?”

燕随云点头:“黑雀喜穿红衣,武器为一对柳叶刀——她还有个姐姐叫做杜蘅,可惜死得年轻。她亡夫是鸣泉山庄一个客卿,五年前暴毙,此前据说是死在谢前辈手中。”

又是五年前。

当日在临安小院中惨死的刺客五年前叛出门派,而黑雀五年前死了丈夫,所有的一切仿佛都与谢凌有关。苏锦仔细回想那时候谢凌有何动作,却记得他彼时的确差不多一整年都在外游历,将自己托付给了庄白英。

而后阳明洞天紧闭山门一段时间,庄白英不见外客。他偶然听杨垚喝醉了提起,似乎谢凌在外的时候,一个不知名的原因惹恼了鸣泉山庄那位有钱有势的庄主,对方扬言要扭送他去衙门。

结果一夜之后,位处江北的别庄上下十几条人命都被屠戮殆尽,包括杜若的丈夫。武林和朝廷都大为震动,不由分说地觉得是谢凌干的……最后居然不了了之了。

他心下揣测许久,被杜若的声音拖回了现实。

“多谢诸位赏脸莅临,奴家这厢便替母亲谢过了——只是母亲年迈,不好在外,即刻去歇息,奴家向诸位赔个不是,招待不周了。”

她福身时姿态优美,声音婉转,惹得以何常为首一众人都大声欢呼,杜若又道:“祝寿自是最重要,但奴家这边还有件物事要请诸位一起鉴赏——此处不得不感谢何护法了,要不是您,奴家还得不了这宝物。”

何常道:“好说,为大当家自是万死不辞!”

四周又一阵起哄,杜若以袖掩口,笑道:“那便请了,巧思,将那剑拿上来。”

待到“宝物”展示在众人面前,大部分一头雾水并未认出端倪。坐于角落的苏锦看清模样,急火攻心,险些捏碎了茶盏。

燕行风按住他的手背,关切道:“怎么了?”

悬挂于擂台正中的宝剑一共两柄,其一云纹剑鞘,剑柄处绘有鹤羽,自是光华万丈的名剑;另一把稍微逊色,却也锐利难当,剑身线条行云流水,剑鞘上的松树图案浮雕端的是无比好看。两柄剑离得远了看不清剑铭,外行人都能认出绝非凡品。

苏锦压低声音,唇齿间难以抑制地涌上血腥味:“那一把叫做‘听松’,是掌门师叔的佩剑……而另一把鹤羽的,就是‘凌霄’。”

距今三十二年前的群英会,谢凌一朝成名,他随身的佩剑名为“凌霄”,沾染了门派心法的称号,显然格外器重。而后九式剑法,也以剑为渊源。

“凌霄”二字,几乎与谢凌绑在一起了。

此言一出,燕行风神色一凛,几乎立时便要发作。他稍微一动,被燕随云拦住,这女子很是有大局意识,沉稳道:“静观其变。”

燕行风低吼:“妹子,那是恩人的剑!这是何意?纵使千刀万剐株连九族,人毕竟已经没了,如今将剑示众,是对恩人不敬!”

燕随云声音稍显颤抖,却仍将他吼了回去:“我知道,你闭嘴!”

江湖剑客向来人剑合一,常有说法,剑在人在,剑断人亡,武器折了简直仅次于杀父之仇。现在谢凌已经身亡,但他的佩剑“凌霄”一直下落不明,如今出现在此,知情人皆大惊失色,而“听松”落于敌手更是阳明洞天彻底倾覆的象征。

苏锦只觉心下郁结,真气在丹田乱窜,他闭眼调息,喉头却止不住地尝到铁锈滋味。他双目微红,掐住自己手心,努力去想别的。

他想唐青崖,第一次发作之时,对方一柄折扇击在剑上,清脆的声音一直萦绕进了心底。他反复回忆,却毫无作用。

苏锦难以自控地想起谢凌,还有庄白英,那日回到会稽山上的一片残垣断壁,程九歌慌乱的叙述……

脑海中“嗡”的一声,像是有一根弦绷到极致。

台上杜若还在说:

“不错,这就是凌霄剑。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奴家虽非君子,但也明白这个道理。谢凌此人,实在残害太多武林人士,大内的邪功能够保全多久,当日屠戮乌庄主的别院……就算拜入阳明也洗不清手上沾的血!”

何常附议道:“我们帮主被谢凌追杀,在自己地盘废了一双腿,而后还好有大当家妙手回春。大内与江湖原本就不该相干,谢凌出身金陵,与他们脱不开干系。他妄图以武林第一人的名声温水煮青蛙,为的就是以后那朝堂之上干涉我们的自由——”

他洋洋得意,听着此起彼伏的赞同言论,更是要继续大放厥词。

“几个月前我们带人冲上阳明洞天,本只想让庄白英交出谢凌的剑。人死便算了,可他欠下的血债别人来偿!”

杜若丝毫不以为意,又道:“听闻谢凌有一本剑谱,三十二年前前他凭之在群英会上笑傲群雄。现在剑谱下落不明,可这位何护法却查到了……”

被逆行的气血折磨得痛苦不堪的苏锦听到这一句,猛然间险些暂停呼吸,他双目布满血丝,抬首望向高台。

杜若的身影纤弱如春柳,而站在擂台旁的何常高大威猛,二人一唱一和,片刻间四下惊呼,纷纷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