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谢家的短命鬼长命百岁了 第495节(1 / 1)

作品:《谢家的短命鬼长命百岁了

大妹夫天天一个人回去,床是冷的,被子是冷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时间一长是要出事的。

……

偏厅不大,坐北朝南摆着一张罗汉床。

晏三合和毛氏一人坐一边,小几摆在中间。

晏三合坐了片刻,感觉不舒服,索性就脱了鞋子盘腿坐下,“不言,拿纸笔来。”

李不言随身背着的包袱里,就带着一套笔墨纸砚。

铺开来,晏三合一边磨墨,一边再次打量面前的毛氏。

毛氏一看她磨墨,心里就有些打鼓;再看晏三合直勾勾的盯着自己看,心惊的同时,暗暗伸手掐了自己一把。

“姑娘为什么这么看我?”

“看看你的心静了没有。”

毛氏一时无言以对。

“不用怕,我不吃人。”

晏三合用眼神示意李不言去沏茶。

“我是女子,你也是女子,你就当我们在聊家常,你对你家老爷有什么满意的,不满意的,都可以和我说说。”

毛氏本来就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在晏三合面前露怯,不过是这回的风浪太大了,把她打懵了。

“晏姑娘,我要从何说起呢?”

“为什么嫁给他?”

晏三合这时才把声音放柔了。

“嫁女抬头,娶妻低头,你是嫡女,又是千金大小姐,按理不应该是他这个庶子。”

“晏姑娘,这事说来就话长了。”

“没关系,再长的话,我都听。”

毛氏摸了摸手上的白玉手镯,慢慢陷入了回忆。

她并非京城人,娘家在洛阳府,父亲出身在官宦人家,后来官至洛阳知府;

母亲姓庚,是洛阳城的名门望族。

庚氏的根在颖川,被称为颖川庚氏,东晋时与琅琊王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并称四大家族。

母亲这一支虽然不是嫡系,却也是名正言顺的庚氏后人,后因战乱迁居至洛阳。

母亲嫁到毛家,其实也是下嫁。

按着从前,庚家和毛家差着十万八千里,是父亲的聪明好学入了母亲的眼。

父亲也确实争气,中了进士后,花钱通路子寻了个外放,回到洛阳府,从小官做起来。

母亲嫁到毛家后的头三年,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

娘家再有底气,也架不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年一过,毛家人就张罗着给父亲纳妾。

母亲一气之下就回了娘家,路上避雨躲进一个小土庙,里面供的也不知道是什么神。

母亲病急乱投医,当下就跪拜起来,求神明赐她一儿半女。

结果两个月后,母亲就怀上了,九个多月后生下了她。

此后,母亲又连生了三个儿子,腰板挺得直直的。而那个小妾,一顶小轿抬进门五年,肚子死活没有动静。

这事,成了母亲一辈子数落爹的话柄。

“晏姑娘,说来你也不信,我打小就是我娘、我爹宠大的,尤其是我娘,说我是她的福星,从小到大都舍不得骂我一句。”

说到母亲,毛氏眼睛透着幸福的光亮。

“家里但凡有好的,都先尽我挑,别说三个弟弟,就是我爹,那都得往后靠。

晏姑娘,说句不自谦的话,我毛家在洛阳城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我是毛家最受宠的大小姐。

我这人打小就是锦衣玉食娇养大的,住最好的院子,穿最好的衣裳,带最好的首饰,

从生下来到出嫁,毛家没有人敢跟我抢,也没有人敢给我半点闲气受。

就是现在,我从前做姑娘时住的院子,还替我留着。我娘临终前说了,只要大小姐在,这院子就是她的,谁也甭想占了去。”

难怪住不惯西北角那二进的小院子。

晏三合没有看走眼,这一位的气度是打小用真金白银堆出来的,真正的人间富贵花。

“太太是洛阳人,后来怎么就嫁到了京城。”

被问到这个,五十二岁的毛氏脸上,露出只有少女才有的一抹娇羞。

“是我和老爷的缘分,天注定的。”

第495章 花灯

她十二岁那年,父亲进京述职,恰好母亲在京城的表姐要娶儿媳妇,托人送请帖过来。

夫妻二人一商议,索性就一家人一道进京。

进京后借住在表姨家,表姨见了她说不出的喜欢,还说她这样的模样人品,若是肯留在京城,一定能嫁个好人家。

母亲哪里舍得把她远嫁,笑笑就把话叉开了。

婚事办得很气派,新娘子也好看,但她却催着母亲早些回去。

她不喜欢京城。

这里的姑娘惯会看门缝里瞧人,一听说她是从洛阳城来的,话里话外都说洛阳是个小地方。

说她身上的牡丹花绣得太大,显得土气。

说她头上戴的金簪子样子不好看,清贵人家的姑娘都戴玉簪子。

她心说你们一个个的懂个屁。

牡丹不大,难不成菊花大?

洛阳牡丹天下有名,那可是女皇武则天都喜欢的花,象征富贵哩。

金簪子?

本大小姐就喜欢穿金的,戴银的,你们一个个的管得着吗?

临出发前,母亲带着她去庙里上香。

母亲自打生下她后,每逢初一、十五都要拜菩萨,家里也设了小佛堂。

母亲走到哪里,这佛就拜到哪里,用她的话说,做人不能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菩萨是不会保佑的。

去的是附近的戒台寺,听表姨说这寺里消灾,祈福,避祸最灵光。

她十二岁的年纪,还不信神佛,母亲在那边拜,她坐不住,就在大殿里这里瞧瞧,那里看看。

转到佛堂的后面,却见一个穿着白衣的小公子,双手合十跪在蒲团上,闭着眼睛,嘴里念念有词。

那小公子长得好看极了,唇很红,肤很白,比自家那三个淘得不能再淘的臭小子,不知道好看多少倍。

她心里估摸那小公子的年纪,顶天了不会超过十岁。

一个十岁的锦衣公子,有什么愁事需要来拜菩萨吗?

她作势绕到他身后,竖起耳朵偷听他嘴里在念些什么。

这一听,她心头乐了,敢情这小公子还是个孝子,在祈祷菩萨保佑他生母平安呢。

这时,小公子祈福完,从蒲团上爬起来,转过身,她脸上的笑来不及收起,被他瞧了个正着。

那小公子淡淡扫她一眼,什么表情也没有,便走了。

她鼻子里哼一声,心说这京城的小姐们装腔作势也就罢了,怎么小公子们一个个也这么清高,一点都不懂得和气生财。

这时,母亲喊她去方丈那里抽签,她迅速把这一幕抛到了脑后。

“晏姑娘,这是我们见的第一面。”

毛氏十二岁遇到朱旋久;

付姨娘是在朱旋久九岁那年去世的;

那么他那日去戒台寺应该是为付姨娘祈福。

晏三合问:“后来呢,又发生了什么?”

“能发生什么啊,后来我就跟着爹娘回洛阳,继续做回我的大小姐。”

毛氏喝了口热茶,润润嗓,抬头看向晏三合的时候,她眼里闪过的柔情,让晏三合心头微微一震。

感觉她又回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

“那么第二面,是在什么时候?”

“是在六年后。”

六年后,毛氏十八岁。

晏三合:“洛阳城的姑娘,一般什么时候出嫁。”

“一般是十六七岁,就像晏姑娘你这个年纪,几乎都定了人家。”

毛氏放下茶盅,“我的情况有些特殊,我娘舍不得我早嫁,算命的也说我不宜早嫁。”

“算命?”

晏三合:“谁算?”

“我不知道。”

毛氏被她问得一愣,“反正我娘就是这么说的,应该是哪个高僧批的命吧,我年轻的时候是真不信这个,到了朱家才慢慢信的。”

“嗯,你继续往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