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谢家的短命鬼长命百岁了 第416节(1 / 1)

作品:《谢家的短命鬼长命百岁了

……

回京的路,风雨不停。

已经赶到京城时,已经是八月十五的清晨。

一进城门,谢知非就勒住缰绳:“朱青,你先去给家里报个平安。”

朱青听了这话,只觉得头皮发麻。

爷自从见到那个唐明月后,没有一件事情是正常的,更让他担心的是,爷什么都不和他说,都闷在肚子里。

“爷去哪里?”

“去办件事。”

“今天就是十五了。”

“放心,一定赶回来吃团圆饭。”

朱青张了张嘴,最后深吸了一口气,生生把一肚子的话都咽下去,只叮嘱道:

“爷要早点回来。”

“……好!”

谢知非调转马头一路往西,直奔水月庵。

唐明月的身世,他已经摸得八九不离十,还有最后一件事情,他必须确认。

一个多时辰后。

慧如老尼看着面前一脸憔悴的男人,惊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谢大人,你这是从……”

“出了一趟远门。”

谢知非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香客捐的香油钱,你们庵里有没有记录在册?”

慧如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谢大人,这,这是……”

“不查你们,我就是想看看。”

谢知非温和地添了一句,“当然,僧录司如果要查,我也会让裴大人睁只眼,闭只眼。”

裴大人是干什么的,慧如心里一清二楚。

她冲谢知非一点头:“大人,请跟我来。”

两人走到一处斋房,慧如从怀里掏出钥匙,打开门上挂着的锁。

谢知非推门进去,才发现这里是一处库房。

慧如又掏出另一把钥匙,打开了其中的一个箱笼。

“谢大人,都在这里。”

一箱笼的册子,塞得满满当当。

“帮我找出永和元年到永和八年的册子来。”

“是!”

慧如蹲下去,很快就找到了八本册子。

谢知非也顾不得地上厚厚一层灰,双腿盘坐下来,拿起第一本,一页一页翻过去。

翻到最后一页,什么也没有。

随即,他拿起永和二年的册子,翻过几页,忽的,目光一顿,落在一行小字上:

七月十四,香客郑唤堂,捐 银二百两。

他扫一眼后,迅速翻开第三本:七月十四,香客郑唤堂,捐银二百两。

第三本;

第四本;

第五本……

最后一本看完,他把手指停在那一行的下面,“师太,这个人你可有印象?”

“郑唤堂?我记得这人,每年的七月十四都来庵里,给一对儿女点长明灯,再捐二百两银子。”

“这么久远的事情,你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

“这……”

谢知非脸一沉。

“说!”

第419章 竹西

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

那是因为这人捐完香油钱后,都要听静尘讲一讲佛经。

而每年的七月半,都是水月庵里最忙的一段时间,静尘未必会有空,偏这人就是认准了,宁肯坐着干等,也不愿换别人。

那人长得高高大大,气度十分出众,一看就是世家弟子,她远远扫过一眼,还十分龌龊地想——

这人不会是冲着静尘的那张脸来的吧!

谢知非听完,呆了半晌。

“静尘讲佛法的时候,明月在做什么?”

“明月这孩子很粘静尘,静尘到哪儿,她就到哪儿,自然是跟在一旁。”

原来如此!

谢知非脸上平静的没有半点波动,一个又一个谜团的解开,已经把他的心都磨钝了。

“册子我都看过了,没什么问题。”

他从地上站起来,端出做官的派头,“你把册子都收起来。”

慧如还是一脸的担心,“谢大人,真的都……”

“都结束了。”

谢知非从怀里掏出那本小册子,“这个一并还给你,收起来吧!”

慧如一看小册子都还回来了,这才长长松出口气。

“你能做到庵主位置,可见是个聪明人,什么事情能说,什么事情不能说,心里要有点数。”

慧如拨动佛珠的手猛地僵住。

谢知非突然话锋一转,“半个时辰后,我带兰川走,她跟着晏三合,错不了。”

屋里一时间,悄无声息。

慧如老尼艰难地从嗓子眼里挤出一个字:“好!”

谢知非冷冷看着她的脸,“我去静尘的坟上看看,半个时辰后,在庵门口等她。”

门,打开,又合上。

慧如老尼一个人呆呆的站了半晌 忽然弯腰把几本册子捡起来,连同那本小册子一道,往箱笼里一扔。

她匆匆落锁,匆匆离开那间斋房。

走出十几丈,她猛的回头,眼神里充满了恐惧。

她心里有一个预感,那个箱笼,那些册子,连同静尘、明月,都是她从今往后不能触碰的秘密。

统统带进棺材里吧!

就算为了兰川那孩子!

……

唐之未的坟茔,已经彻底合上,没有竖碑,就是一个小土包。

再次来到她的坟上,和第一次的心情截然不同。

第一次对于谢知非来说,唐之未就是个棺材盖不上的陌生人,一点感觉都没有;

但这一回……

谢知非一掀衣裳,跪倒在地,认认真真的磕下三个头。

“谢谢你。”

他轻声说。

“你是不是也已经窥探到了明月的秘密,所以才把那块帕子缝进去;所以才交待她不要把生辰随便告诉别人。”

永和一年的七月十四日夜,郑家的龙凤双胞胎呱呱落地,哥哥先落地,起名郑淮左;

妹妹后落地,她的名字按理应该叫郑竹西。

因为郑家的祖籍在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淮左对竹西,这才是他们双胞胎原本应该起的名字。

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七月十六,真正的郑竹西被丢弃在水月庵门口,静尘捡到了她,于是她成了唐明月。

而另一个不知道从何处来的,刚刚生下来的女婴,摇身一变,光明正大的成了郑家的小姐,取名郑淮右。

淮左、淮右;

一左、一右。

多么相配的双胞胎名字,谁也不会怀疑。

于是从永和二年开始,每年的七月十四,爹都会去水月庵,借着香客的身份,看一眼亲生女儿。

直到永和八年,郑家被屠,整整七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