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谢家的短命鬼长命百岁了 第358节(1 / 1)

作品:《谢家的短命鬼长命百岁了

赵亦时扶着沈冲的手,从马车上下来,苦等了半天的严喜撑伞颠颠地跑过来。

“殿下,太子在书房等您,让您回来后去一趟。”

赵亦时眉梢都没有动一下,只是放在背后的手指微微拧了拧。

“知道了。”

严喜把伞往赵亦时那边又挪了挪,殷勤道:“殿下您跟上,小心着些脚下。”

“伞给沈冲,你先回去。”

严喜脚下一顿,赶紧把灯笼交给沈冲,恭敬的退到边上,“是!”

赵亦时冷冷看他一眼,没再多说什么。

严喜悄悄掀起眼皮,看着越走越远的两道影子,忽然抬起手,用力的抽了自己一个嘴巴子。

叫你嘴贱,还求殿下给严如贤说情,这下好了,连自己都跟着倒霉。

书房里,灯火通明。

赵亦时一脚踏进去,冲书案后的人行礼。

赵彦洛抬起头,没什么表情道:“案子查得怎么样了?”

赵亦时:“事情牵扯太多人,目前还没有什么进展。”

赵彦洛:“今日书生闹事,你怎么看?”

“速度之快,人数之多,选址之巧合,不是几个毛头书生就能办到的。”

太子走出那扇朱门,赵亦时并未跟着出去,就在朱门后静静的听着。

哪怕朱青不来送信,他也能琢磨出这里头的蹊跷之处。

“父亲,背后一定有人在暗中推波助澜。”

赵彦洛冷笑,白净面孔上的肉随之抖了几下,“可见你皇叔在京城的人脉不少。”

“不仅人脉多,心思也很毒。幸好父亲处理得当,否则……”

“他是一日都不想让我好过啊!”

赵彦洛手指在书案上点点:“暗中查一查吧,借着这个机会,也是该清一清了。”

这话,让赵亦时很是吃一惊。

父亲为人和他的身形一样宽容厚重,主动出手次数屈指可数,很显然今晚的局面,让他有所触动了。

回头想想也是后怕,万一书生里混进了别人,又万一那个杨一杰不管不顾……

就又是另一种局面了。

“父亲放心,我会暗中查清楚的。”

“杜建学身为现任礼部尚书,你说这一回要不要……”

“父亲。”

赵亦时立刻打断道:“这案子陛下极为在意,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免得引火烧身。”

话峰一转,他又道:“儿子会让人暗中盯着的,官做到他那个份上,屁股上能干干净净的没几个。”

“嗯。”

赵彦洛满意的点点头,又问,“严如贤这个人,你猜测陛下会不会保下来?”

“书生闹事之前,还有些不好说,书生闹事之后……必死无疑!”

赵彦洛陡然又面色阴沉下来,嘴张了又闭上,竟是一脸的担心。

第362章 谢恩

赵亦时知道父亲在担心什么。

陛下对他一向不喜欢,哪怕差事办得再好,总能鸡蛋里挑几根骨头出来。

严如贤跟了陛下几十年,家都抄了,陛下都没把他下狱,很显然是想留他一条命。

如今这老太监必死无疑,陛下心里不痛快,会不会迁怒他?

可能会的。

因为父亲今日对着那方脸书生说的最后一句话,不是很妥当。

你们终会等到这一日——这话虽然是安抚了书生,但细品品,隐隐有胁迫陛下的意思。

他在朱门背后听完这一句,一身的冷汗。

但话已出口,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赵亦时从早朝到现在整整一天,滴水未进,根本没有力气去安抚太子的惶惶不安,他行了个礼,悄无声息的退了出去。

雨,依旧淅淅沥沥的下着。

沈冲撑伞上前,“殿下,先用饭,还是先沐浴更衣?”

赵亦时缓步走出伞下,毫无征兆地问了一句,“她怎么会混在书生里?”

沈冲被问得一愣。

……

暖阁里。

皇帝瞧了一眼垂首跪在下面的冯长秀,道:“说吧,外头都闹了些什么?”

冯长秀不敢隐瞒,把书生如何聚集,如何与锦衣卫发生冲突,太子又是如何解围的……一一说给皇帝听。

皇帝听完,面上冷冷一哂,说了句让冯长秀心惊胆战的话,“一个个都好大的胆。”

一个个是谁?

是书生?

是锦衣卫?

亦或者是……别的人?

冯长秀不敢接话,只有把头垂得更低。

“你另带一队人马,暗中彻查春闱一事。”

皇帝站起来,伸手拍了拍冯长秀的肩膀,“老御史那里,你也留个心眼。

冯长秀:“臣遵旨。”

永和帝背过手,“起来吧,陪朕到外头走走。”

“是。”

冯长秀赶紧从地上爬起来,跟在皇帝的身后,没走几步,却听皇帝问道:“你觉得严如贤该死吗?”

冯长秀挑起眼皮看一眼皇帝的背影,恭敬道:“是死是活,臣只听陛下的。”

永和帝哼了一声,没有再说话,缓缓走出了暖阁。

门口当值的小太监一看皇帝出来,忙撑伞上前:“皇上,要备御驾吗?”

“把伞给冯大人,你们都不必跟过来。”

“是!”

……

君臣二人走一路,沉默一路。

冯长秀十二岁净身到皇帝身边侍候,二十二岁入锦衣卫,整整十年的时间,他对皇帝的性子多少有些清楚。

这般沉默是少见的,说明皇帝有心事。

略走小半盏茶的时间,到了一处宫门前,永和帝冷冷命令道:“清场。”

侍卫二话不说,立刻把院中的人一一都叫出来。

“冯大人也在这里等着朕吧。”

“是。”

永和帝这才抬起脚,跨进了那道门槛。

宫里太监的住处都叫直房,但直房和直房不同,最得宠的太监住的直房,就在养心殿边上。

严如贤伏地跪在院中,一头花白的头发在月色下格外显眼。

人老了,就算拿抹布擦也有擦不去的记忆。

永和帝看着这个侍候了自己几十年的老奴才,心里多少有些惆怅。

严如贤掀开眼皮,看着面前的一抹明黄,嘶喊道:“陛下,老奴冤枉啊!”

冤枉?

永和帝冷笑。

“买官卖官是你做的吧,十二监的银子是你贪的吧,还把手伸到春闱?”

严如贤猛的抬起头,恰好永和帝垂目看着他。

主仆二人目光一高一低的对上,严如贤看着帝王眼中的森森寒气,慢慢的又将头碰到地上。

“老奴,死罪!”

一股怒意,从永和帝的心底深处升腾起来。

瞧瞧。

刚才还在喊冤的人,这会又自称死罪,这脸变得有多快?一个个忠臣孝子的模样,背地里就没有他们不敢干的事情!

皇帝用脚碰碰严如贤的脑袋。“你们一个个是欺负朕老了吗?”

“陛下,老奴不敢,老奴是鬼迷了心窍,老奴知道错了,求陛下饶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