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十四章 圆戒的第一个故事(1 / 1)

作品:《望舒变

直觉的来源,很多时候都是与智慧分不开,依上官轻语的智慧,从第一次与小本心见面,她就隐约明白有一个无形手在主导着这件事。

世间那有如此多的巧合,而且梅园四周的暗卫也从来都不是摆设。

皇家的暗卫的没有发现从外而来的小孩本来就是最大的疑问,还有这本不应存在在梅园里的小狗洞,一切都指向这么多巧合的事情背后有影子在主导着这件看似偶遇的事情。

主要是这是事,对上官轻语来说是件好事,背后的人并没有恶意。

她首先想到是主导这件事的人是哥哥上官清,也只有他才有可能瞒着李圣秋做成这件事。当然,这只是上官轻语自己的想法。

做为女人,她有一个痛爱自己的丈夫,还一个爱护自己的哥哥,她是很幸福的一个女人。

但世事不可能太过于完美,完美太过于逆天,幸福的人总些不幸的事。

上官轻语其中的一个遗憾是自己第一个孩子没有之后再也不能生育,总是很自责,生孩子的那一天她的情绪实在过于糟糕,己经低沉的让人绝望,让她和李圣秋唯一的孩子生刚刚出生就没有了,也让自己这一生不能再生育。

而另一个遗憾,这一生也己无法弥补,但上天给了善良的人一个很大安慰奖,想必是哥哥见到自己的苦,安排这场偶遇,但太多的见面总是不太好。

果然如上官轻语想得那样,直到上官轻语离寺回皇宫,小本心再也没有来过。

但上官轻语心中很是满足,这件事她谁也没有告诉,只是想,明年还会在见的吧。

唐元十五年的年后第四天便立春了,而在这时候桃花寺附近的春天还没有真正的到来。

直到上元节后的第三天便是二十四节气第二个节气雨水,正所谓东风解冻,散而为雨,便为雨水。

雨水过后第十天,桃花山附近下了立春过的第一场雨,这场雨后,春天就己经真正走近桃花山。

春雨是本就是这世间的精灵,于乍暖还寒之际,随着春风潜入人间,神奇般得使枯木得以逢春,地下的种子得以发芽。

一场雨后,入眼处,山峦已蓄满了青色,河面已花红柳绿。而大雁也悄悄得从温暖的南地开始北飞。

而这几天寺院后面的的园子里,桃花的花蕾己如星星般,点缀在翠绿的树枝上。

圆戒前些天种下的青葱,刚刚抽出嫩芽,在雨后更是显得鲜嫩可口。

裴敏用雨后有采摘的青葱,连做了几天的青葱油泼面,不知是是青葱本身含着春天的气息,还是裴敏做的面条真的很是好吃

圆戒总觉自己味口很好,面条吃也吃不够,连一向对饭菜很是挑剔的三藏没有嫌弃重复了几顿的面条。

烟雨寺里的日子,还是不急不慢,缓缓得像灞河里流过的水。

圆戒每天还是过着扫地,挑水,打理寺后园子的生活,当然最主要的事,还是要照顾快要到二岁半的小圆真,空闲时就去河边看看河水,有时候也会骑着小黑在河边溜达。

而裴敏在寺里主要还是大厨,其也时间也自由支配,这段时间空闲时,他主要是向后山跑,有时候也会替园戒照看一会小圆真,还有时间就拿着那本己经翻破的剑经看。

裴敏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对于科举类正统的书不感兴趣,他喜欢读那些杂书,喜欢小说,杂说,和皇朝里正统文人读得书总是不一样,他喜欢比如《匠论》,《农耕》,《厨艺》,《传奇》,又比如这本《剑经》。

这个时代里读书和习武,是人们出生以来最好的两个选择,读书可以名事理,可以文雅,但最重要可进入皇朝为官,习武可以健身,可以防身,但最重要进入军队体系后,能被提拔更快点。

所以关于习武的书很多,关于用剑的书也很多,像《剑法二十四式》,《大剑绝》,《独孤九剑》等等之类,当然像属于宗派密秘的剑法,在市面上是没有流传的。

而这本《剑经》本身只有不到二十来页,流传的时间比较长,但它实际上不是一本关于剑法的书,它更像一本关于道家修练的书。

书本身就讲得云里雾里,不知所谓。

它的里面没有讲实际中剑的招式,更没有什么关于如何使用剑法的论述,而那些最为关健的,与人对抗时如何应对出剑,这本书里更没讲到这些。

开篇就是讲剑,而关于剑的描述只有这么一行字,书里认为:夫剑乃儒雅中之利器,有正直之风,和缓中锐锋,具温柔之气,灵则通神,玄能入妙,飞来飞去,无影无踪,作云作雨,如虎如龙,变化莫测,转展无穷。

剑如何可以飞,至少皇朝内普通人没有见过,剑可以飞,那是仙才会有的手段,或者这把剑本身就是仙剑。

而关于用剑的人,它认为剑者,决也,断也。必内而决七情,断凡息,内三宝得以浑化而至于纯阳,此内而剑学之筑基,内壳通而坚实也。尤当外而决灰心,断声迹,加之以招式变化之奇,以夕朝时习,外三宝得以浑成,而至于柔刚,此外而剑法之暗练,外壳注而灵稳也。至如近世所学之剑,以舞之者,类皆皮毛中皮毛,浮之至浅而至鄙者也。昔伏牛氏祖云:果尔志向上,当先静以筑其基,存之深养之熟,内外三宝合一,浑化归一。

而这里面更多像是广为流传修道术,不像是剑道。

所以皇朝练习武艺的人,从来没有人看这本书。只有那些雾里云里的道士,才会拿这本书骗骗孩子。

而裴敏,即不是道士,也不是小孩,每天闲时就,拿了一本这样的书,翻来复去。

而小圆真反倒是寺里最忙的一个人,他每天要骑小黑,还要去后面的园子里,看圆戒打理菜园子,不时还要去斋房看裴敏做饭,反正好奇心很大,唯一让人放心不下的是,他还是不会说话。

晚上三人还是斋房里夜话,少年人总有很多话少,也有很事想去了解,圆戒想了解城里人的生活,而裴敏想了了解乡下人的生活。

至于三藏还是吃过饭,就去藏经阁译他那好像总也译不完书。

雨水过后,大半月时间,就到了惊蜇。当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起时,冬眠的动物被惊醒,人们便称这天为“惊蛰”。

惊蛰之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烟雨寺后桃花此时己经开始绽放,翠绿的树干,挂满娇艳欲滴的粉红,像害羞的姑娘,用暖声细语说着“春天快乐。

而直到惊蜇这一天,圆戒想出了要给小圆真讲得第一个故事。

圆戒想过很多故事,但他发现在他记忆里,母亲给他讲的每一个故事,现在他都己经讲不完全,而且很多故事,他只能说出前半段,而不知后半段,有些故事他现在只能想起几句话。

他自己决定编一个帮事,属于自己的故事。

但自从开始编故事,他才知道编故事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尤其是给小孩子编故事,故事本身不能太落于俗套,又要有趣味十足。

花了十天的时间,他自己终于编了一个故事,他将这个故事想了一遍又一遍,觉得很是有趣,且有头有尾,心道说不定小圆真会喜欢。

这天晚上,他们没有在斋房里聊天,而圆戒很慎重的告诉小圆真,他有个故事要讲给他听,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小圆真虽然没有听过故事,便还是很认真的躺在他的小床上,等着圆戒讲故事。

圆戒开始讲,这时他才知道,不仅编故事难,讲故事也是一件很难的事。

自己心中想得一是会事,而讲出来是另一会事,而且要讲的富有感情,经过几次的调整,圆戒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的很是通顺。

“从前有个叫做澄阳的地方,有一对中年夫妇,男人的因为皇朝内的战争,很不幸的失一支胳膊,后来就回到乡下。

男人的妻人是他未参军前就认识的,就是他们邻付的普通的乡下人女子,女子没有嫌气他的残废,不顾家中的反对,嫁给这个吴姓男人。

自从二人结婚后,他们就以租种地主家的地为生,家里很贫穷,一年四季没有多少收成,到了年底很多时候都揭不开锅,但他们为人很是善良,和周围的乡亲们的关系很好,女人经常会帮一下乡下其他穷人。

直到有一年,女人怀孕了,一家人很是高兴,经过十个月的怀胎,生了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出生时就与众不同,天生异象。

生的那一天他们家房子的上空,出现一道八彩的彩虹,门口的破井里有香味飘出,久久不散。

这对夫妻很是开心,因为这对夫妻信昊天大帝,以为这个男孩是昊天上帝赐予他们的礼物,就给这个新生的男孩起个名字叫吴昊。

吴昊天生聪敏,从小喜欢画画,可是由于家里穷困,他连买一支笔的钱也没有,更别说是上起那只有那富裕人家才上得起的私塾,但他的性格一点也起馁。

他到山上打柴时,就折一根树枝在山坡上画;到河边割草时,就用草根蘸着河水在河边画;回到家里,就拿一块木炭在院子里画。

他不懈地画画,从没有间断过一天。但他常常想,如果自己能有一支画笔那该有多好呀。

直到有一天一个晚上,他有梦见家门口井里长出一个睡莲,睡莲中间放着一只笔。

第二天,他就守在家门口的井口边,到了晚上不可思议的事真得发生啦,破井真得长出一支睡莲,这个睡莲长到井口,就开出花骨朵,以眼见速度慢慢的盛开,等到它完全盛开之时,一只笔静静躺在中间。

这只笔的笔很是神异,笔尖像一朵没有盛开的花骨朵。

当他拿起那支笔时,那道睡莲就退回井里。

他马上用笔画了一只鸟,鸟竟活了过来,展开翅膀飞了起来,他又画了一条鱼,鱼也活了起来,活蹦乱跳。

有了这支神笔,他给父亲画了一支胳膊,给家里画了头牛,然后画了好多金元宝,从此这一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当圆戒很认真的讲完这个故事时,想问问小圆真这故事如何。

转过头,却看看到小圆真己呼呼大睡,圆戒有点小沮丧。

沮丧的原因,不仅是他认为小圆真不喜欢这个故事,更主要是讲完这个故事有点让他不适。

他晚上偷偷又从床下拿出私藏的酒,喝了几口,心道还是要想想其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