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七章 少年十四因志于学(1 / 1)
作品:《吴仕平的梦》话说吴世平从小就对行军打仗,武刀弄棒比较感兴趣,只是老太君以前认为小世平若想一世平安就不应该碰这些东西,便老是压着小世平不让他碰这些东西。而老太君临终前想法的改变,使吴世平完成老太君遗愿的同时也可以开始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心中的悲痛还是得到了一些减缓,只是有些遗憾,没办法将这个好消息和祖母分享。回到房间,他一边看祖母要求他看的书,心里则是一边想着要是能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祖母就好了。
或许是今天太累了,也可能是心神损耗过大还没恢复过来,在这个以往还不会有睡意的时辰吴世平竟感觉到了困意,正好也是这时候吴戊在门外敲起了门,吴世平听到了敲门声便站起身开了门,吴戊也没进门只是在门前道明了来意,原来是庸叔怕吴世平不注意休息,就派了吴戊过来看看小郎君睡下了没,吴世平也怕庸叔担心,于是就在这时候当着吴戊的面上床睡觉了。但是不知是不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吴世平睡的这一觉并不平静,在梦里他见到了他的祖母,他告诉了祖母他拜师成功了这个好消息,不过祖母却没有那么高兴,只是叮嘱他说“祖母知道了,不过祖母叫平儿学武,只想要平儿能自保,答应祖母遇事切莫强出头”虽然吴世平知道祖母这是为他好,但是总觉的这和自己心中所想很是矛盾。吴世平就在这样矛盾的梦中过了一晚。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吴府西厢的空地上便已有人影闪动,只见一中年男子在庭中辗转腾挪,时而以拳击空,时而以腿扫地,好不精彩。俗话说的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而站在一旁看着的就是一个十足的外行。吴世平看着柳长林练武,只是单纯觉得好看,难度大,自己肯定完不成这些动作,于是看到精彩处还不忘喝彩两声。但是若是有行家在此就能一眼看出,这拳法一般,就是北方流传甚广的**长拳,相传是大宋朝的开国皇帝宋**所创,不过这一般只作为北方习武之人的启蒙拳法,有时还会用来表演。但这个打拳的人不一般。此人打拳时,目光必与拳脚齐至分毫不差,这是武人意与力合的表现。而且此人一趟拳把**长拳连着打了至少十遍,却毫无停滞之感,让人感觉十遍拳如一遍拳。这证明此人已将此拳圆融于心,此人手上的拳已不光是**长拳,更是他自己的拳。
等柳长林打完拳,吴世平就想把手中早已准备好的布巾递给柳长林,虽说柳长林不愿收他为徒,但毕竟柳长林答应传他武艺,所以他心里还是把柳长林当成师父来对待的。但哪料到柳长林竟然不接,只是摆摆手。这时吴世平才发现此时的柳长林脸不红,气不喘根本不像刚刚打完拳的样子,更不用说流汗了。练完了拳柳长林便准备去做自己的事了,吴世平也感觉不好在此打扰,便拜别了柳长林,准备去灵堂为祖母守灵,这已经成了这两天他的习惯。
在他向灵堂去的路上,刚好碰上了来叫他的吴戊,原来是他在临安城的大伯今天一早回来了,在府里待了一早晨,也见不到他的人,于是便差人寻他来了。话说吴世平的这个大伯,也就是吴府的**,在十三年前大宋朝还在时,还只是一个从九品小主簿,他做官的这个地方是临安府下辖的一个小县,巧的是当年还是大宋九皇子的南宋皇帝,也正是逃到此处之后才表明自己大宋九皇子的身份,于是在那段时间多有出力的这一县官员当然就有了从龙之功,于是当大宋九皇子称帝之后,这些人也就跟着升官发财了,而吴家**吴广廉也从原来的从九品小主簿变成了现在的正五品中侍大夫。而自从吴广廉做了这个中侍大夫之后,便定居在了临安很少回明州了,毕竟这个中侍大夫虽说没什么实务,但还是要每天上早朝的。而这一次老**去世,家中之事又无人能决,他便告假匆匆回了明州。当他刚知道老**是被浪人所害时,他心中还是异常悲愤,可是浪人为患一事南宋皇帝都没有办法解决,他一个闲散文官更是有心也无力。而现实就是这样,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有心无力之后,用不了多久他连这心也会慢慢没有了。
正因为如此,当吴广廉回到家之后,也就没有了明显的情绪,而是开始有条不紊安排家中各种事务,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排好了**的后事,这事只要和庸叔商量就好了。不过他这次回家还有一件事,就是见一见快要到志学之年的侄儿。
不一会儿功夫,吴戊就带着吴世平来到了堂前。吴世平虽然认识伯父,但是说真的其实也没见过几面,自是不会先出声。于是吴广廉便先开口寒暄到“世平来啦,多年不见世平又长高了不少,来告诉伯父世平今年多大了?”
“回伯父,世平今年已经十二岁了”
“那不是还有两年,我家世平也要到志学之年了。世平可想过要进哪家书院学习?”
“世平还未想过”
“当今皇上恩典,我吴家有两个进白鹿洞书院学习的名额,你姐姐淑媛用了一个名额,而今还有一个名额,不知两年后你可愿前往学习”
“就是那个海内第一书院白鹿洞书院吗?”
“不错”
“世平愿往”吴世平在很小的时候就听祖母说过白鹿洞书院,而且每当祖母说到白鹿洞书院之时,就连饱经世事的祖母都带着一丝明显的向往,这让吴世平也心向往之。于是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而身为朝官的吴广廉本来就不能在明州多留,大家也想让老太君早日入土为安,于是老太君的丧事也就没有大操大办,等办完了丧事吴广廉便马不停蹄回了临安,临行前还嘱咐吴世平别忘了两年之后去白鹿洞书院之事。而吴世平的心情显然还没那么快完全平复,兴致也没那么高,只淡淡回了一句“世平记下了。”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