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咸鱼不当对照组[七零] 第164节(1 / 1)

作品:《咸鱼不当对照组[七零]

当时林先锋就站在她身后,林四婶还意图给林先锋上眼药,结果被林先锋送了一个:麻烦走的手势。

林四婶气得够呛,只不过却也不敢说什么,最后觉得自己心里又苦又闷的。

可惜,刘玉梅被她缠的烦了,她过来吐槽,刘玉梅只会问一句:“你自己听听,你说的这叫人话?”

然后,林四婶就不吭声了。

大概是觉得在白晴这边讨不到便宜了,过了正月,林四婶终于不来了。

林先锋正月十六的时候,正式回去上班。

白晴也准备忙起来了。

自己养了小半年,可能是因为年轻,所以身体恢复的不错。

如今可以准备起来了,首先第一步,包山包地。

没有山,没有地的,白晴怎么搞鱼塘。

因为毗邻月亮湖,所以白晴的水源不成问题,除了挖出来的地下水之外,还可以引流月亮湖。

企划书,白晴断断续续的写了很多年了。

如今到了实践的时候了!

这件事情,白晴自己去的话,倒也不怕什么,但是刘玉梅不放心,一定要跟着。

“生产队长他们都是咱们自己村里人,你个小媳妇,脸皮薄,我去帮着你讲!”刘玉梅生怕白晴吃亏,说什么也要跟着。

刘玉梅说的也有道理,白晴就由着她去了。

正好,林秀羽还在放寒假,可以顺便帮着稍稍照看一下孩子。

第154章

稻香村里, 空地不少。

想包地并不麻烦。

白晴想的是靠近月亮湖,最好是能跟半山腰连成一片。

毕竟,她不仅仅是想搞鱼塘, 还想搞点果树种植。

如果不是地质不合适,她其实还想种茶树。

年节礼盒里, 哪里能少得了茶叶?

但是,稻香村的土质并不太适合,白晴也不准备搞这些自己不懂领域的挑战。

所以, 还是先按部就班,老实操作吧。

虽然说包产到户已经施行了小一年了, 但是想来包山包地的,白晴这还是头一份。

生产队长听完了也茫然了。

因为施行了包产到户制度,所以生产小队长如今已经取消了, 生产队长觉得,自己估计也快要到头了。

不过, 各个村里,怎么也得有一个村长吧?

他觉得自己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一下,但是靠什么努力呢?

白晴想要包山包地,生产队长觉得这是自己的机会。

他能带着队里创收啊,那就有机会留在这个位置上!

这么一想,生产队长对于这件事情, 还是十分积极的。

“我去问问大队长还有县领导那边, 看看他们那边有没有对应的章程。”生产队长自己也不知道这要怎么样包。

毕竟,包产到户都是去年施行的,再往前, 那都是旧式, 可不好提出来说的。

生产队长积极, 白晴还挺高兴的。

双方谈的很好,生产队长帮着去沟通。

这种事情,别说是稻香村了,就连整个青市都是头一份。

这年头,有大胆做买卖走出去的,但是回村包地,那还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如今对应的政策也不算是特别完善,大家只能尽可能的去抠相关的政策还有规定。

然后,再开会研究一下。

因为白晴的意思是,她大概要包两百亩左右。

鱼塘不需要特别大,控制在十亩之内就可以,如果以后有需要,再扩张也来得及。

但是种果树的话,地方小,也种不了太多,想要发展工厂加工,那更是天方夜谭。

所以,想要包,那就来一把大的。

还有一点就是,白晴自己肯定是忙不过来,到时候还需要雇村里人,自己付钱,对方出工,带着大家一起致富。

不是白晴愿意这样做,而是因为她看过后世很多,去村里包地种植,然后被偷的就剩下叶子的……

为了规避这种风险,白晴一开始就做了各种准备。

白晴要包的地很多,所以为了这个,县里那边还特意开了一次会议。

就为了白晴想要包的这两百亩地,而且对应着她的要求,还特意研究了一下对应的地方最好定在哪里合适。

在稻香村最好,别的村子其实也挺馋的,但是谁让他们村没有白晴呢?

所以,只能先馋着吧。

这件事情,领导们商量了小半个月时间。

等到三月份,林秀羽都开学了,生产队长那边才给了白晴回信。

“能包,价格呢,咱们也定了,不会太贵,不管怎么说,都是给咱们生产队争光嘛。”生产队长笑呵呵的说着话。

白晴跟对方碰了一下,县里那边连初版合同都拟定好了。

两百亩地,在北山西北角的位置,那里连着月亮湖,不管是想引流入湖,还是引水出湖,都十分方便。

而且那一片空地大,光空地得有二十多亩的样子,只不过因为往北连着一片山,地势又相对低一些,临近湖水,下雨天的话,相对没那么安全,所以那一片并没有开荒,一直空着。

白晴觉得这一片地方挺好的,虽然说风险大,但是其实还好。

最近几年,哪怕是下雨,月亮湖那边也都能及时放水,这样一来,湖水的威胁风险降低了,其他的不成问题。

“咱们自己人,按4块钱一亩包给你,当然了,你如果是想开荒种粮食的话,那就要跟着村里的标准一起交公粮的,一亩地一百斤,如果种果树或是蔬菜,暂时没这个规定,以后如果有了别的变动,咱们也可以再商量,都写在合同里了。”生产队长尽可能详细的把情况跟白晴说了一下。

白晴也仔细的看了看,关于细节问题,两边也都进行了抠字眼式的敲定。

合同的敲定用了三天时间,抠到后来,生产队长都忍不住感叹:不愧是大学生啊,真是格外的严谨。

合同抠完没有问题了,白晴跟生产队这边签了合同,因为是包的村里土地,所以最后的收益是归村里。

承包的亩数,最后敲定是215亩,村里提前丈量过三次,白晴又去确认了一次,双方确认没的问题,就定下来了。

然后,承包年限是四十年。

至于这四十年里有没有什么变动的,合同里有灵活的说法,到时候双方再商量来。

当然,一下子包四十年,不需要白晴把钱都给了,想也不可能嘛。

以后的变数太多了,但是前三年肯定是要一起先交上来的。

“你要挖塘子,要种树,咱们这边也规定了,你可以砍掉一半的树木,之后补上同样数量的,不拘什么品种就可以,折腾的比较大,所以咱们得先交三年的费用。”生产队长怕白晴这边有抵触。

毕竟三年的费用算下来,两千多块钱呢。

村里很多人家,可能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生产队长倒不怕白晴拿不出来,白晴敢来问,那肯定是有准备的。

但是,他怕白晴不愿意。

“可以。”白晴也明白这些,能为自己争来的权利,她都已经努力过了,交三年的钱,她觉得也合规定。

见白晴应下了,生产队长松了口气。

双方签合同的时候,县长还过来了。

毕竟两百多亩地,县长还挺重视的,当然私心里也好奇,到底是谁家的孩子,这么能干?

过来一看,是个小姑娘,县长也惊住了。

后来一问,已经结婚了,孩子都快一岁了,县长又是一惊。

“年轻人,有思想啊!”签完了合同,县长那边还夸了一下白晴。

白晴想着,县长来都来了,正好问问,在自己村里搞小作坊可不可以?

白晴前期肯定没办法直接投资工厂的,只能先是小作坊式运营。

白晴也没绕弯子,跟人精们没必要。

所以,开门见山的问了一下。

县长一听也愣住了,他没直接应下,只是笑着说道:“这个得回去,我们开会研究一下。”

很多事情,不是说他直接拍板就能决定的,到底还要顾及着县里其他领导们的想法的。

虽然说,他在县里最大,但是也不好直接搞出一言堂什么的。

听他没直接拒绝,白晴就觉得挺高兴的。

没一口回绝,便意味着县长心里应该也有想法,而且后续还有商量的可能。

合同签完,白晴一口气掏出了两千五百多块钱。

说实话,收钱的时候,生产队长的手都在抖。

两千多块啊!!!

厚厚一摞大团结,看着可真是喜庆啊。

地包完了,接下来就需要去重新丈量,然后规划,开工。

刘玉梅也帮不上别的忙,天天在家里帮着白晴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