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一二一、封校(1 / 1)

作品:《高四的青春

时间过得飞快,但毕业班的人不觉得。

进入3月,外面已经柳长莺飞,而教室里依旧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偶尔抬头一看,美国的**开始打伊拉克了,无数可怜的伊拉克人无家可归,大家也并不在意,最多就是记下3月20日的开战时间,以备时事考试之用。

转眼到了4月。

4月1日,愚人节,顾欣然趴在李可怀里好好哭了一顿,不是因为李可捉弄她,而是张国荣自杀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

晚上回到宿舍,秋明手里拿着一堆的画纸满脸愁容。李可拿着画纸一看,全是张国荣的素描。秋明说,一姐要画99张张国荣的素描后才愿意再见他。

李可只能用眼神给予安慰。

伊拉克死了那么多人她们一点都不知道,这边哥哥离开她们跟死了亲夫似的,李可又一次觉得女人们都是不可捉摸的怪物。

又过了几天,一次全国民众关注的新闻发布会召开了,非典疫情正式被国家宣布,全班人都盯着屏幕收到发布会,气氛紧张到穿透了屏幕。虽然在发布会前,这个事情早已不是秘密,但一连串的数字念出来,还是把大家吓了一跳。

在李可的印象中,只有5年之后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那个中午,让他有过与这一天类似的震惊。

美军打伊拉克的**离我们太远,而非典就在我们身边。

考试已经经过了一轮又一轮,新闻联播的开头不再播领导们很忙,而是非典疫情通报。

很快,兴宁中学也进入半封闭状况,外人踏不进学校半步,**们也不让外出,东西都在周末让家长从门口送来。需要买的日用品,由班级生活**统计,由老师们代买。就连那些围墙缺口,都已经被重新修葺加高,安上玻璃碎片。

非典真的来了,来到了县城。

封校持续时间不长,就三周,但这三周,学校很多的制度都变了,有了很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观值得一记。

向李可他们宣布封校决定的,不是校长,而是李月辉,而且只是一个口头告知,因为教育局要求学校取消集会,所有的活动,最大的集体,就是班级。

那一天的新闻联播播了一条新闻:国务院任务副**吴仪兼任卫生部**,并宣布当年的五一长假取消。

李可听到五一长假取消,还幸灾乐祸地对秋明说:“嗨,你不是计划五一陪着一姐出去写生嘛,喏,恭喜你,你不用去了。”

新闻还没有播完,李月辉走进教室,把电视声音调成静音,然后说:“大家都注意听,现在宣布一个重大事项。”

李月辉的声音低沉,但又穿透力,所有**都抬头看着他。

他扫视全班,确定大家都在听他说话,才很正式地说:“因我县出现非典疑似病例,为保证我校正常教学秩序,避免疫情交叉传染,从今晚开始,我校所有**不能再外出,假条制度暂时作废。”

下面的**们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但随即爆发了一阵阵议论。

李月辉也给足了大家议论时间,过了差不多30秒,才又说话:“说白了,从现在开始,我们学校封校了,外面的人不让进,我们在里面的人不让出。住校外的老师进出都要测体温,你们谁有不舒服的,哪怕只是连续喷嚏,都要第一时间报告。大家听懂了没有?”

**们明显觉得难以接受——衣服谁洗?必需品用完了怎么办?大家又是一阵阵地讨论。

李月辉让大家把疑问都问出来,于是很多人就把各种鸡毛蒜皮的事情都问出来,不料,学校早有准备,拿出一个清单,交给兰亭,说:“班长,你来告诉大家封校期间的一些规定。”

兰亭拿到清单,快速的看了看,然后念起来。同学们每听完一条,都发出各异的声音,仿若一场悲喜剧。

比如兰亭念完“暂时取消早操、课间操”,台下轰地鼓起掌来,但兰亭接着念“毕业班所有**需参加晨跑”,掌声立刻被叹息声取代。

其实学校真的考虑得相对周全。

对于**们比较关心的事情,学校已经想出来办法:

比如物资交换,家长们可以在门口递过来或者交给住校外的老师帮采购;比如取消早操和课间操,但毕业班被强制要求去分时段跑操,以保证有足够的体魄应对高考;比如取消开学时宣布的男女恋爱禁令中的某些规定,除了公开恋爱关系、公开做出亲密动作外,其他正常单独交往均被允许,学校甚至鼓励低年级的**多参加各类社团,让社团文化活跃起来;周五、周六,学校统一通过闭路电视播放最新电影,增加**娱乐活动。

封校后,学校就出了几个奇观。

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早上高三、补习班的**跑操。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组织混乱,有些人想浑水摸鱼,学校规定是男生4圈、女生3圈,但没有时间要求,虽然各个班规定的时间不一样,但很快就变成了混跑,很多人跑着跑着就去食堂了。

但学校很快就制定了完善的跑步制度,听说还是从衡水中学学来的。归结起来,就是不分男女、不分长幼,要班主任领跑,每个班制定自己的口号,每次跑步,都需要军事方阵运动,高喊什么“高考必胜”、“必胜有我”,只要有掉队的,全班再加一圈。

于是,每天很多低年级的**都来田径场看热闹,不是他们想看,而是十多个方阵的力量确实气场太强大,每天喊口号他们也没有办法早睡。

第二个奇观是放学时候城台坡被黑压压的人头占领。

学校才两个大门,一个正门,在城台坡上,一个侧门,在家属区。家属区离教学楼太远,于是围城内外的人都集中在了正门口。那场面,从高考看,估计跟**的《沁园春.雪》描述的是一样的,**挤得水泄不通,真是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位于城台坡中段的几个商店,以为封校后自己商店会完全没了客源,还去抗议学校“封校”是多么不人性,但很快就发现,这些家长们为了孩子,真的是疯了似的买东西,店里有什么就买什么,怕孩子一个月不出来,会饿到、冷到。

第三个奇观是巡逻队。因为封校,**们向外探索的激情从未如此强烈过。为了不去排那长长的队伍,为了与外界更便利的商贸往来,**们得去不断探索新的“丝绸之路”或走出去的“新航线。”

刚开始的时候,校领导以为加了玻璃渣的围墙就是铜墙铁壁,但很快,一些薄弱点、易攀爬的点都被无穷创造力的**们一一找出来,用砖头、木棍造出攀爬点。

于是学校开始玩起猫鼠游戏,**会和团委乃至每个班级的纪检人员组成了划片**的巡逻队,每天中午和傍晚在城台岭各围墙下巡逻站岗。那场景,也是兴宁中学几十年未见之怪现状。

要知道,巡逻队的人也是**,也是群众海洋的一份子,他们天天巡逻,只是禁止**外出和外人进来,但对围墙两边的人的物资交换并不干涉,甚至在他们有意引导下,在各区域都形成了固定的物资交换点,就像古代边民互市贸易点,有士兵帮忙照看。这些地方,**们不需要爬围墙,通过一些篮子、绳子就可以拿到外面递来的东西。

第四个奇观就是人性解放。封校不是人与人的隔离,而是**内部融合的新实验。

封校禁令一来,实行一个多月的恋爱禁令就名存实亡。

对非典的恐惧、对生命的重新认识、和对封校时间的不确定性,被恋爱禁令压抑许久的**们,开始了类似文艺复兴一般的新思考,迎来了**们的人性解放。

因为封校,学校领导也不敢压抑青春期**们内在的欲望,还专门组织各种联谊活动,让班级与班级之间联谊,让社团与社团之间搞起活动,放学后各类体育的比赛、练习,文艺的彩排都出来了,这就给男女间交往提供了舞台。

而且,面对非典,很多人担心再不恋爱就晚了,一时间,男女生拉手走在桔子林的小道上,也不再大逆不道了。

第五个奇观,与李可他们有关,因为他们是始作俑者,那就是**在学校里做生意。这个在大学里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兴宁中学以前没有过,在之后,估计也没有实施的土壤。但在那个时候,真是天时地利人和。

一切的一切,都因为,李可他们手里,现在有好多好多的钱。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