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10章 有话要对你说(1 / 1)
作品:《大河峥嵘》“范总,人死不能复生,你还是看开一点。”最后,在讲完一段很深奥的佛法之后,了空老和尚双目炯炯地紧盯着对方,朗声说,“好生者焉得长生,怕死者岂能不死?凡是顺其自然,不必太伤心。”。
大安首富范文斌的妻子段向梅,在晚上回家的路上,遭遇不测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大安县城的同时,也被那些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在第一时间告诉了了空老和尚。
对此,在一个太阳刚刚升起的早晨,他迎风站在山门,遥望着隔河相对的日益繁华的大安县城,脸色很平静,许久,才用低沉的语调,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就在这一瞬间,他想起了范文斌的爷爷,那个曾经纵横黄河两岸的哥老会龙头大爷范正坤。当年,如果不是范正坤舍命相救,他早已葬身鱼腹多少年了。
吃斋念佛多少年,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轮回而已,心中也已经非常平静了,就如狂风卷过大地之时,不论黄河水如何翻滚折腾,那些冒出水面的石头,几千年以来,依然静静地耸立在黄河中央。
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生死离别,对这位遁入空门五十多年的老和尚来说,生死已经是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了,就像人吃进去饭,拉出来屎一样,一进一出,很正常,用不着大惊小怪。
佛知道生从哪里来,死又到哪里去,但那些凡夫俗子不知道,不晓得生从哪里来,死又到哪里去,所以,对于死亡很恐惧。对生死,佛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地方死了,哪里是死,是身舍掉了。身不是我,身就像一件衣服一样,衣服穿破了,把它脱掉,这个衣服就死掉了,再换一件新的,所以没有死!
但是,对那些刚刚死去了亲人的人家来说,能够有这样一副波澜不惊心态的人,是少之又少。这个时候的范文斌,尽管身处佛门净地,对那些很深奥艰涩的佛法,似懂非懂,但心中的悲痛却依然很沉重。
“祖师爷,我有个请求,不知能不能说?”听完老和尚讲佛法,过了好长一会儿,范文斌才小心翼翼地问道。其实,这才是他今天特意来盘龙寺,拜访了空老和尚的真正目的。
上一次,按照震阳子道长的指点,将爷爷坟头上冒热气的那个拳头大小的黑洞,亲手填堵之后,本以为元气不会再泄露,可是,妻子遭遇不测之后,他暗自认为,爷爷坟墓里的元气,还在不停地泄露。
由是,在搬移爷爷坟墓的想法难以实现之余,也滋生出想请一位法术比震阳子还要高明的出家人,再去大红沟范家老营实地看一看,看爷爷坟头上还有啥毛病,也赶紧拨治一下,免得再出事情。
想来想去,很快,一个很神秘的人物,很清晰地浮现在范文斌的脑海里。这个很神秘的人物,不是别人,而就是盘龙寺的人称“祖师爷”的了空老和尚。
他甚至暗自认为,这是一个比震阳子法术道行还要高明深厚许多的传奇人物,而且,待人接物,很低调。按照很多人的说法,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世外高人。
再说,爷爷范正坤当年还救过老和尚一命。如今,自己遇到了极其难心的事情,求到了盘龙寺,这个老和尚想必不会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吧?
此时,见范文斌神色显得很诡秘,一副欲言又止的很谨慎样子,了空老和尚微微一笑,暗想,果然是怀着特殊心思来盘龙寺的。
说一句大实话,在听到段向梅遭遇不测的那一瞬间,了空就很强烈地意识到,范文斌还回来盘龙寺见他的。在他眼中,范正坤的这个大孙子,是很有慧根的一个人。
果不其然,今天中午,范文斌冒着寒风,怀着满腹心事,愁眉苦脸地走进了盘龙寺的山门,让了空老和尚很是欢喜之余,也隐隐推测到了其来盘龙寺的真正目的。
“范总,你我又不是第一次见面了。”了空老和尚喝了一口茶水,微笑着说,“老朋友之间,有啥事情,尽管说。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会尽力而为。”。
范文斌略微沉吟了片刻,才显得很为难地断断续续说出了真正的来意,最后,又用乞求的语气说:“如果祖师爷能够亲自去大红沟范家老营看看,那就太好了。”。
在大安,搬移先人的老坟,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不是想搬就能够随便搬的。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安人,了空老和尚很清楚这里面的曲曲折折,也很清楚范文斌为何要请自己去先人坟头看看的原因。
范家是范家渡的大户,子子孙孙很多,想让所有人都同意搬迁范正坤的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但是,悄悄地去坟头看一看,神不知鬼不觉,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不过,了空老和尚在范文斌走进山门的那一刻,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于是,沉思了一会儿,神态很郑重地说了一句让范文斌很失望的话,“我一个出家人,从来没有做过这些事情。”。
范文斌知道,这是一句大实话。了空老和尚生性恬淡,不像白云观的震阳子道长喜欢往热闹处凑,更不愿意插手别人家的事情。即使有人抽签算卦,也是点到为止,从不很具体很详细地解释说明。
正因为这样,这个遁入空门五十多年的老和尚,在黄河两岸,有很多传说,也给他蒙上了一层很神秘的色彩。在很多人看来,了空老和尚就像一条神龙,见首不见尾。
见对方神态很是郑重,语气也很果决,范文斌只觉得心中猛然一沉,犹如压了一块巨石,沉甸甸的,竟情不自禁地暗自很失望地喟叹了一声。
看来,这个老和尚对世态人情看的很清楚,绝不会为了钱,像其他的出家人那样,做出有损佛门声誉的事情。在深深的失望之余,也更加敬重了空老和尚。
当天下午,他回了一趟老家,径直来到范家渡小学门口,看看小儿子范学礼。恰好,母亲王芳也在校门口。如今,每天接送范学礼上下学,就成了王芳最重要的任务。
这两年,也不知从哪儿传来一股很恐怖的谣言,说有一伙人贩子,开着车,在各个村子里乱转,见到小孩子就抢,吓得很多老人不敢让孙子单独一个人去学校,唯恐出事情,难以向外出打工的儿子儿媳妇交代。
自妻子出事后的第二天,为了不惊吓年幼的范学礼,也不给他以后造成心理阴影,范文斌就委托宁鹏将其送回了老家,已经有一段时日了,怪想念的。
见父亲出差回来了,刚刚放学的范学礼很是高兴,一头扑进范文斌的怀里,忍不住哭了起来。来范家渡时间不长,新鲜感过去后,就开始怀念城里的日子了,吵着闹着要回自己的家。
后来,范有民老两口亲自找到了范有才,说了准备让范学礼在范家渡小学念书的想法,得到了这位校长很热情的欢迎。
入校没有几天时间,范学礼就与那些年纪相仿的农村娃娃,很快熟悉了起来,彼此之间,玩的也很高兴,再也很少闹着要回城里了。
“爸,你咋才回来?”范学礼大口吃着父亲带来的好东西,连声问道,“我可想死你和我妈妈了。”片刻又追问道:“我妈妈啥时候来?”。
范文斌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微笑着安慰道:“学礼,你妈妈现在是大名人大红人了,在兰州好几个中学讲学,很忙,也许,过一段时间就回来了。”。
见父亲说的一本正经的,范学礼自然相信了,脸上随即浮现出一丝很自豪的神色,也不再追问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妈妈段向梅确实是个很好的老师,比他原来的班主任张玉琴张老师,以及其他老师,要好的多。
就在父子两人在校门口说说笑笑很惬意的时候,范有才走出校门,也满脸微笑着问了范文斌一句,就站在旁边,默默地看着这对父子说话。
少许,见范有才一副好像有话要说的样子,范文斌对母亲王芳说了一句,“妈,你先带学礼回家”,又对儿子说:“学礼,你先跟奶奶回去,等会儿,爸爸就回来了”。
站在校门口,目送母亲与儿子走远之后,范文斌看了范有才片刻,才问了一句:“六叔,你是不是有话要对我说?”。
对六叔能够很痛快地收留并很热心地照顾小儿子,范文斌心中很是感激。这位当了一辈子小学老师的六叔,确实是一个非常善良诚实的人,尽管一辈子没有啥大的出息,但很值得尊重。
三十多年之前,正在上初中的范文斌准备放弃学业混社会的时候,范有才刚刚从大安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范家渡小学任教,很有责任地劝说侄子继续上学,不要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而要放长眼光,看到未来。
如今,又在自己最难心最痛苦的时候,让范学礼进入范家渡小学读书。他知道,按照县教育局的规定,现在给孩子转学,不论小学还是中学,都非常吃力,很不好办。
有一次闲谈的时候,赵瑜说起她老公孙宇凯给一个亲戚娃娃转学的事情,禁不住连连摇头,说太难心了。况且,孙宇凯还是县教育局师资股的股长,能够说上话的人,也这样难。可想而知,如果是其他人,会有多难心了。
此刻,见范文斌问自己,范有才苦笑着说:“斌斌,方才,李满荣让我带话给你,他想请你今晚到他家去一趟,说有话要对你说。”。
片刻,似乎担心范文斌不愿意去,又补充道:“他还说,要我陪你一起去,有事情要商量。”说完,紧盯着对方看,唯恐其不愿意去。
李满荣咋知道我回来的?范文斌略一回想,就明白了。刚才,进村的时候,路过李满荣的婆娘马兆翠开的熟食店,还给儿子买了一些最喜欢吃的食品。
看来,自己刚一出门,马兆翠就将自己回到范家渡的消息,赶快告诉了其男人,怪不得李满荣让范有才出面请自己去李家一趟呢。
他会有啥重要的事情,要与自己商量呢?况且,还要让六叔陪同?带着满腹的疑惑,范文斌与范有才一起走进了李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