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05章 来黄河边散心(1 / 1)

作品:《大河峥嵘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范文斌说的这句话,很正确。当范有民的那几个老兄弟,也不知道从哪儿听见了他们父子要搬范老太爷坟的消息后,就很一致地围在一起,你一句我一言,提出了很激烈的反对意见。

甚至,范文斌的三叔,一个看起来很老实巴交的农村老汉,还当着一伙村民的面,说出了这样一句很令人气愤也很令人伤心的话,“都是自找的,还怪老先人的坟上有毛病?也不知道害臊的。”。

这几个亲叔叔里面,只有六叔范有才没有参与。作为范家渡小学的校长,一来不方便出面,二来,对这些闲事情,他也不敢兴趣。在他看来,亲侄子家里出了这样的事情,还说三道四的,太不应该了。

再者,他与范文斌的关系一直很好。可以说,是他看着范文斌长大的,也看着范文斌一步步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了大安县唯一的上市公司的老总。如今,同样是教师的段向梅,遭遇了不测,怎能忍心说一些极不负责任的闲话呢。

那天,当他无意中听见这个消息时,在第一时间里,就给侄子打去了慰问电话,劝他要面对现实,保住身体要紧。说这些话的时候,他觉得心里非常难受。

段向梅,那可是一个很好的人,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在父亲范正坤的丧事上,范有才还与她就学校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很深入的探讨。可是,没有料到,刚刚评上中学高级教师的段向梅,就这样过很悲惨地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听见老兄弟们在背后这样议论纷纷,冷言冷语看笑话,范有才很生气的同时,范有民心中也不由自主地腾起一股怒气,暗想,都是自己亲兄弟,何必如此狠毒呢?我等着看,你们哪家没有一个三长两短,到时候,看你还咋说?

范文斌也没有料到,自己只是跟父亲说了说心里的想法,就引出了这样一大堆闲言碎语,不由得暗自叹了一口气。要是真地动手搬坟,那还不知道会发生哪些更严重的事情呢。

那几个亲叔叔不让搬坟也行,我可以请了空老和尚偷偷去拨治一下。这就是他突然冒出来的念头。上一次,请震阳子拨治了一番,但还是没有阻止爷爷坟墓里的元气泄露。这一次,就请了空老和尚。

于是,范有民父子想把范老太爷的坟墓搬迁到另外一处风水更好的地方的事情,随着这些漫天的闲言碎语,也就很自然地不了了之了。本来,就没有开始,何来终止呢?

这件事情可以不用理会,但是,筹集资金还黄卫东账的事情,可就不是这么简单了,需要一大堆真金白银,才能解决,而且,还得抓紧时间完成。否则,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商业信誉。

那天,范有民王芳老两口在家里一直不停地安慰儿子,要他振作起来,不能就此颓废了。快五十岁的人了,经过的事情也很多,凡事要看开一点。还有两个孩子需要拉扯,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见儿子听的很认真,就唠唠叨叨地说到了下午,见快到放学时间了,才急急忙忙地坐出租车回范家渡了。就这样,王芳还连声说,恐怕来不及了,我的学礼要受冻挨饿。

父母亲发自内心深处的安慰话,并没有让范文斌即可就振作起来。他将自己依旧关在屋子里,喝着闷酒,直到手机响起来,一看,是老朋友李繁的时候,才随之想到了一个办法。

“范总,你能不能出来一下?咱们聊聊天。你一个人老待在屋子里不出门,也不是个好办法,会憋坏的。”电话里,李繁很热情地说,“我现在在黄河边等你,一起散散心。”。

由于胡杨基金会的掌门人杨崇光是个玩资本游戏的老江湖,一眼就识破了华城集团财务报表造假的秘密,而且,这个秘密很快就被什么人泄露出去了,让华城集团很是被动的同时,也令范文斌大光其火。

自然,胡杨基金会投资华城集团的事情也就泡汤了,但是,时间不长,范文斌得知杨崇光将那笔巨额资金投向了儿子范学华的先锋公司时,心中略微感到有一点欣慰的同时,对李繁的努力,也很感激。

段向梅出事后,李繁也来了好几次,帮这个帮那个的,很积极热心,也让范文斌对自己以前的做法,更加感到内疚羞愧。当时,李繁走出看守所之后,一无所有,前来投奔自己,可自己却那样对待李繁,真是不应该。

“好的,我现在马上就去黄河边。”见李繁是真心真意地约自己出去散心,范文斌心中竟涌起一丝感动,就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应了,“你等着我,我很快就到了。”。

这个时候,距离2013年的元旦已经不远了。天气依旧阴沉沉的,很冷。黄河边的风比城里的还大还冷,吹得人脸面生疼。与夏日比起来,冬日的黄河显得很温顺,水也清了很多,很平静地向东缓缓流去。

见范文斌走了过来,李繁急忙迎了上去,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连声说:“范总,请你出来散散心,不会介意吧?”又紧盯着其脸庞,说了一大句实话,“你比以前瘦多了,也老了。”。

对范文斌这个人,李繁是打心底里很佩服,甚至,还有点崇拜。正是因为怀着这样的心情,才在自己的老板杨崇光面前极力推荐,只可惜,范文斌自作聪明,以至弄巧成拙,白白失去了一个很好的融资机会。

后来,在李繁的努力下,杨崇光又将那笔巨额资金投向了范学华的先锋公司。尽管李繁没有起主导作用,但有了他的推荐,杨崇光才知道,大安还有这样一个叫先锋的电脑公司,也有一个很年轻很优秀的创业者叫范学华,而且,还是华城集团的老总范文斌的儿子。

不过,李繁也清楚,杨崇光之所以愿意将巨额资金投入先锋公司,除了看好范学华是个很优秀的创业者之外,还怀有更深更大的目的。玩资本的人,眼光是很毒辣的,也是非常长远的。

沈南鹏,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全球著名的华人投资家,在过去的十来年里,始终屹立潮头且风头正劲不减,被誉为“中国投资教父”,正是得益于其超常的眼光,就像饥饿的狼,嗅到了一丝血腥味,会一路不懈地追踪下去。

加入胡杨基金会之后,李繁在积极寻找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的同时,对资本市场,这个水很深的也不知道淹死了多少英雄好汉的江湖,也有了很深刻的而又很独到的了解。

在他看来,杨崇光正是这样一个人,在资本江湖跌打滚爬了几十年,早已练就了远远超出常人的嗅觉眼光。在与范学华仅仅见了一面,又仅仅交谈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就决定投资先锋公司,肯定是发现对方是一个很优秀的创业者,才敢下这样大的赌注。

在风险投资圈内,杨崇光之所以被称为“大安索罗斯”,不仅因为他是大安人,更在于他与索罗斯有着很相近的投资风格。这就是从来不孤注一掷,不把所有资金投入到赌博似的冒险之中。“我绝不冒那种可能把我自己毁掉的风险,但也永远不会在有利可图的时候,游手好闲地站在一旁。”这是索罗斯的投资理念,也是杨崇光的座右铭。

正是这种既大胆又谨慎的投资风格,在波谲云诡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上,在别人损失惨重甚至血本无归而哀嚎哭泣的时候,杨崇光才能够露出胜利的得意微笑。也正是这种投资风格,让他很低调地潜伏在资本江湖的最深处,成为深藏不露的投资高手。

范学华走后,杨崇光微笑着,很感慨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令李繁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这个姓范的小子,是我见过的创业者里面,最有前途的人,也许,比他的老子范文斌,还有发展潜力。”。

此时,迎着寒冷刺骨的河风,范文斌也紧紧握着李繁的手,深有感触地说:“小李,我记得,五年前的那个夏天,你我就是在黄河边开始了第一次合作。后来,事实证明,你我合作的非常愉快。”。

说着话,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栋栋高楼,又略显得意兴奋地说:“你看,那里就是你我合作开发的黄河嘉园,几十栋楼盘,没有几天时间,就全部卖完了。”。

当年,就是因为两人合作开发了黄河嘉园,在范文斌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李繁这个毕业时间不长的学生娃娃,也成了大学同学中第一个拥有百万存款的人,很是自豪风光了一阵子。

见范文斌的情绪渐渐高涨了起来,李繁也很高兴,暗想,只要你高兴就行了。随即,笑着大声说:“走,范总,去咱们开发的地方看看,如今变成了啥样子了。”说着话,与范文斌沿着滨河路,说说笑笑地并肩向前走去。

他今天特意约范文斌出来散心,有两个意图。一个方面,是确实想安慰开导范文斌,以尽朋友之责。从范学华那儿得知,范文斌将自己紧紧关在屋里,只顾喝闷酒解愁时,当即就有了这样的心思。

另一个方面,他也想借着这个机会,洗清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不白之冤,向范文斌解释清楚,泄露华城集团财务报表造假秘密的,不是他李繁,而是另有其人。

因为,最近这一段时间,作为胡杨基金会的高级业务代表,他经常来大安,也经常见到范文斌,很敏锐地意识到,融资失败后,范文斌将造成这种后果的根源,加在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将这个秘密泄露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