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73章 红黑博弈(1 / 1)
作品:《大河峥嵘》此刻,站在黄河明珠俱乐部客厅窗前,独自凝视着寒风中有点冷寂空旷的广场,这句话,在黄承宗耳边再一次隆隆作响。
如何才能不让范文斌看上黄家的笑话呢?这个问题,他想了很多天。自父亲去了白云观之后的日子里,特别到了晚上,他一直在反复思索,但始终没有想出一个很好的办法。
如今,范文斌是大安商会会长,尽管没有父亲那么高的威望,但名正言顺,还是得到了一批人的拥护。如果公然向其挑衅,有可能适得其反,对自己很不利。
要想整治这个姓范的恶狼,让他知道,黄家人不是那么好欺负的,看来,只得另想别的办法了。
直到几天前,在偶然的机会里,得知了一个很重要的消息,思路才豁然打开的同时,也在一刹那间,想到了一个很巧妙也很高明的对付范文斌的办法。
有一个名叫布雷迪的美国风险投资商,在深圳“幻影”公司老板陈志杰的带领下,很神秘地来到大安县城,对几家有点影响力的公司,暗中进行了考察,想选择其中的一家投资。
得知这个消息后,黄承宗欣喜若狂,很快就弄清楚了他们下榻的宾馆,与陈志杰进行了初步沟通,企图让布雷迪投资翰弘电器。
可是,没有料到,陈志杰笑眯眯地推辞说,布雷迪最终想投资哪家公司,目前还没有决定下来,还要等一段时间再说。
不过,也很明确地告诉黄承宗,华城集团翰弘电器以及庞成川的红树叶酒店管理公司,是布雷迪经过一番考察后而初步选中的三家公司。
至于那5000万美元的资金,到底花落谁家,这就取决于布雷迪的最后态度了。这个美国人,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非常了解中国的现状,是很精明的,
紧接着,黄承宗又得知,陈志杰领着布雷迪,亲自去了一趟华城集团,关起门来,与范文斌谈了整整一个下午的话。至于谈了些什么,目前还不清楚。
随后,范文斌又召开了一次华城集团董事局紧急会议。会议上,慷慨陈词,指手画脚,大谈特谈融资的紧迫性与诸多好处。
最后,在其花言巧语的煽动蛊惑下,华城集团董事局最终同意了这次融资,并且授权于其全盘负责,只有周博逸一个人持很激烈的反对态度。
这些消息,点点滴滴林林总总,令黄承宗感到很大压力的同时,也看到了一线希望,如同透过沉重厚实的阴云,看到了东方地平线上的一丝曙光。
击败范文斌庞成川,力争得到这笔5000万美元的巨额资金,让翰弘电器的经营规模,再上一个更大的台阶,也就成了他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最大心愿。
与此同时,如何才能够很有力地击败最大的对手范文斌呢?也就成了他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时刻谋划的头等大事。
看来,还得去一趟白云观,跟父亲谈谈这件事情,听听他老人家的想法。许久,黄承宗吐出一口长气,在拿定了主意的同时,也露出了一丝笑容。
寒冬时节的乌兰山,草木凋零,游人稀疏,花花绿绿各具特色的庙宇建筑,在呼呼的冷风中显得非常冷清荒寥,有几家甚至关门很长时间了。
与此相比,白云观则是另外一种景象。整洁不大的客厅里,洋溢着一股很惬意的气氛,火炉上的小茶壶冒着丝丝热气,更增添了许多冷人渴望的温暖。
黄承宗踏进客厅的时候,黄卫东端着茶杯,正在专心致志地与震阳子下象棋,走到难分高低的紧要关头。
来白云观休养身心,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黄承宗见父亲的脸色红润,从脸面上看,精神比以前好了许多,情不自禁地感到了很大的宽心与高兴。
只要父亲精精神神活着,哪怕遇到天大的灾难,翰弘电器也不会垮的,黄家也会遇难呈祥的。不是有句话这样说的,多难兴邦,对一个家族来说,就是多难兴家。
此刻,黄卫东与震阳子正下棋下到关键处,快要见高低了,根本没有注意到儿子,只顾一个劲儿催促对方走棋。
在白云观的这段时日里,每天除了听震阳子讲解《道德经》之外,就是喝茶聊天下棋,偶尔遇到很温暖的天气,黄卫东就出来信步四处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活动身体。
多少天很快就过去了,往日的恩恩怨怨也渐渐淡忘了,他觉得心胸更加开阔了,对过去很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事情,偶尔回想起来,感到很是可笑,如同作了一场噩梦似的。
有时候,面对眼前这些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仍旧巍然伫立的古老庙宇,他不由自主地会升起一个很奇怪的念头。
当时,自己怎么会有那样幼稚甚至愚昧的言行呢?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将自己逼到了吃下去饭,甚至睡不着觉的地步,这是何苦呢?
人生,说短也很短,就区区几十年。说长也很长,要几十年时间。过得是否快乐,就看你怎么对待生活中的那些坎坎坷坷是是非非了。
对每一件事情,如果较真,或者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就很难有个好心情。倘若遇事想得开看得透,自己给自己少找些事情,那么,就会过得很轻松自在,也能多活几年。
在一座供奉着弥勒佛的大殿门口,写着这样一幅含义很深刻的对联,引起了黄卫东的注意,深思之余,也让他铭记于心。
上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下联,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人无所不容。
是啊,世上没有人跟自己过不去,而跟自己过不去的,只有自己。心小了,眼前处处是过不去的壕沟。心大了,眼前就有很多条光明大道。
壕沟还是大道,关键在于自己如何看待,就在于自己的心是大还是小,而不在于别人是不是与自己过不去。路上的石头大了,可以绕着走,为什么偏要与石头硬碰硬呢?
再者。震阳子给自己讲解的《道德经》这部奇书中,那个叫老子的人,将天下的为人处世道理,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江河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等等,说的多么深刻,将天下的竞争大事,看得多么透彻明白。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柔弱柔弱,天下万事万物,归根到底,没有一件不是柔克刚。能克刚之柔,难道不是更刚吗?
于是,在商海奋力拼搏几十年的黄卫东,就像一个刚刚启蒙的小学生,突然间明白了很多道理。说句大实话,这些道理,他以前根本不懂,或者,隐隐约约含含糊糊仅仅知道一点意思而已。
此刻,见黄承宗走了进来,震阳子抬头微微一笑,说了一句“小黄,你坐。想喝茶,自己倒上”,而后,继续低头与黄卫东博弈。
对黄承宗,这种被社会世人称为“富二代”的年轻人,震阳子一直心怀浓重的鄙夷感,认为他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成不了啥大事情。
但是,碍于其父黄卫东的脸面,又不得不很小心地交往,与其,始终很谨慎地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不远不近的的距离,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对此,黄承宗一清二楚,睁一眼闭一眼,也不予过多的理会计较。在他心中,震阳子这类半人半鬼的货色,除了装神弄鬼坑蒙拐骗财物之外,一无是处。
当然,对僧道这类人,不管男女,他一直私下里认为,还是尽量少招惹为好。只是看在父亲的脸面上,每次与震阳子见面时,客客气气,彼此心照不宣罢了。
此时,见两人下棋正战到决定输赢的关键时刻,对震阳子的话,黄承宗只是微微点点头,表示领情了,就站在一旁,默默地很认真地观看起来。
他知道,父亲在繁忙劳累的工作之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实在要找出最大的爱好,那就是下象棋,而且,水平还挺高的。
对儿子的到来,黄卫东没有理会,甚至,也没有抬头看儿子一眼,只顾下自己的棋。因为他清楚,儿子此次特意上山来找他,肯定是遇到了很大的事情,不然,这小子是不会来看望他这个当父亲的。
就这样,三个人谁也没有再说话,眼光都紧紧地盯着棋盘上的红黑棋子。一时间,屋子里充满了一丝很紧张的气氛。只有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很大的很干脆的响声。
象棋的形成与秦朝末年发生的“楚汉相争”有着密切的关系。象棋棋子分红、黑两种颜色,帅方为红色,将方为黑色,俗称“红帅黑将”。
这也有其出处。在象棋最早形成的时候,人们一般用红帅代表刘邦,黑将代表项羽,即红方代表刘邦的汉军,黑色代表项的楚军。
传闻,刘邦率领义军在芒砀山起义,并亲自在山上斩杀了一条大白蛇,这就是民间流传很久也很神秘的“高祖斩蛇”的故事。
传说,刘邦将大白蛇斩杀后,一位老妇人哭着找上山来,说她的儿子就是白帝的儿子,化作白蛇上山游玩,被赤帝的儿子杀死了,她伤心极了。说完,老妇人倏地不见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明显,意味着当时的秦朝就要被新的王朝所替代。自从斩杀白蛇后,刘邦便自称是赤帝的儿子,也就特别喜欢红色,连军中的大旗都改为红色。
而项羽则非常喜欢黑色,穿的衣服以及披挂皆为纯黑色,就连骑的乌骓战马也是通身黑色。“红帅黑将”大概由此而来。
另外,凡是会下象棋的都知道,双方将帅不能直接见面,这样的规定,也是有依据的。
据有关史书记载,在楚汉大战中,汉王刘邦曾在广武山上对着西楚霸王项羽破口大骂,结果被楚兵用箭射中,差点丢了性命。这也许就是将帅不能照面的来历。
从象棋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是古代战争在棋盘上的再现,而棋盘上的“楚河汉”,是根据楚汉相争的历史命名的。
黄卫东的棋艺很高,但震阳子的水平也不低。两人下棋下得很谨慎,也很紧张,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直到分出了胜负,才大笑着结束了。
“黄总的水平,这几天又有长进了。”虽然棋输了,但震阳子神态很平静,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恐怕我以后想赢你,还得费些功夫不可。”。
最终战胜了对手,让黄卫东很是开心,脸上露出了孩童般的很天真的笑容,朗声说:“道长是有意让着我,不然,我哪能赢得这么快?”。
紧接着,又紧紧盯着儿子,沉声问了一句,“承宗,这么冷的天,你来白云观,是不是有急事情找我?”。
还未等黄承宗说话,震阳子笑着说了一句,“你们父子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有事情要谈,我也还有事情要忙”,话音未落地,就出去了。
“是有很紧急的事情,要跟你商量。”黄承宗给父亲的茶杯添满水,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坐在对面,将美国人布雷迪来大安投资的事情,很详细地告诉了父亲。
最后,又紧声说:“听说那个叫陈志杰的人,是范文斌在深圳打工时的老板,很偏向范文斌,也领着布雷迪去了一趟华城集团,跟范文斌见了面。”。
喝了一口开水,见父亲凝神思索,又说:“爸,我来找你,就是想跟你商量一下,怎样才能让美国人把那5000万美元,投向翰弘电器?”。
在白云观休养身心的这些日子里,一有大事情,黄承宗就按照父亲临走前的嘱咐,打电话给父亲,征询他的意见或建议,但亲自来白云观当面求教,还是第一次。
可见,这小子很看重这次融资。黄卫东喝着茶水,暗想,自己纵横商海几十年,走南闯北,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叫瑞特诺的美国投资公司。
不过,很快就明白了。这几年,随着时代地飞速发展,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开放力度更大了,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整体开放格局,吸引了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国内成立了很多风险投资公司,将大量的资金,投向那些很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公司,而那些外国风投机构,如摩根士丹利、高盛亚洲等,也不甘落后,纷纷将目光瞄准了中国公司,
虽然风险投资早在80年代中期就开始在中国出现,但它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却是在1998年。这一年,著名的“一号提案”问世,被看作是中国风险投资进入实际探索与操作阶段的转折性标志性事件。因此,很多人把这一年作为风险投资在中国真正的开始之年。
1998年3月,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召开,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递交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该提案由于立意高份量重,受到了大会的高度重视,被列为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的“一号提案”。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召开提案协商会,邀请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人民银行、证监会参加,最后决定,由国家科委牵头办理该提案。
该提案的问世,使得中国风险投资业真正开始受到政府的重视,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风险投资将在中国迎来它的快速发展期。
自此,风险投资在中国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而该提案的提交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则被称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一号提案”也成为人们谈起成思危之时,必然不会忘记的经典之作。
政协“一号提案”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后,风险投资在中国风生水起。从1998年至今,全国仅北京、上海和深圳就先后成立了数百家创业投资机构,也吸引了很多国际风投机构。
“一号提案”,以及中国风险投资业的加速发展,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风险投资意识急剧升温。人们这才发现,原来创业可以借助风险投资的力量,原来很多世界巨富都是凭着风险投资起家的。
那个时候,黄卫东也蠢蠢欲动,想引进风险投资商,但转念一想,又担心自己辛辛苦苦一手创立的翰弘电器,一旦被风险投资商控制,自己岂不落得一个“为他人做嫁衣”的下场?
于是,在发展过程中,每每遇到资金短缺的时候,还是老办法走老路,找银行贷款,相对而言,比较放心稳妥。
如今,这家名为瑞特诺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竟无声无息地来到了大安这座小县城,一出手就是5000万美元,这不能不引得黄卫东心中猛然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