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45章 小问题里有大学问(1 / 1)

作品:《大河峥嵘

包间里很安静,坐在对面,不时喝着凉爽的啤酒,静静地听其叙说。尽管中间有几次,李繁哽咽地几乎说不下去了。听完后,范文斌心中五味杂陈感慨颇多。

他没有想到,当初颇为风光神气、老板们抢着巴结的合丰银行大安支行原信贷科长,在经历了一番意想不到的艰难困苦之后,又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一跃成为胡杨基金会的高级投资经理。

而后,第一个便想到了自己这个当年的老朋友,代表胡杨基金会前来大安县城,专门考察华城集团。如果评估合格,就要投入一笔资金。这对于身陷困境的华城集团说,不啻于雪中送炭。

“李科长,你的这番经历,确实很有传奇色彩。”范文斌紧紧凝视着对方,也微笑着说,“不过,你能够重新站起来,说明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这是一句实打实的实话。因为,范文斌就是这样一个栽了很多跟头而又重新站起来的人。李繁的这番不幸遭遇,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两人的感情距离。

说这句话的时候,一丝愧疚涌上了心头。当初,李繁在落难时连夜投奔自己,而自己竟然不念及两人多年的友情,背后使出了“借刀杀人”的手段。范文斌在略略有点后悔之余,还有点内疚。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那时自己大发善心,一心只顾及友情,收留了走投无路的李繁,后果可是很严重的。严重到这样的地步,不仅会惹怒周博逸,而且,对李繁也没有一点好处,甚至,还会危及到他的生命安全。

那时,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些很不利的严重后果,才在收留也不对,不收留也不对的二难情况下,登门拜访了心目中的高人姚冠群,最终采纳了其“借刀杀人”之计。

想到这儿,范文斌又略略安心了一点儿。如今,李繁是胡杨基金会的高级投资经理,专程来找自己商谈投资事宜,自己无论如何也要竭尽全力促成其事。送上门来的钱,哪有不要的道理?

说句实话,在此之前,对胡杨基金会这个颇为神秘的风险投资基金会,以及江湖人称“索罗斯”的掌门人杨崇光,作为上市公司的老板,范文斌还真地没有听说过。

对国内一流的知名度很高的大型风险投资商,诸如天使投资软银基金,等等,范文斌不仅了如指掌,还与其接触过好几次,但最终也没有引来一分钱的投资,很是遗憾了一段时间的同时,也死了引进风险投资的心。

不料,今日,风险投资商却主动找上门来了,这让范文斌在暗自非常高兴之余,也隐隐滋生出一丝疑惑。他们是真心诚意来投资华城集团的,抑或还抱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

不过,久经商海尔虞我诈的范文斌,始终抱着这样一种很沉稳的心态。那就是不管对方说一千道一万,也不管其千变万化,自己有自己的老主意。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安然不动如山。

“范总,前面我也说了,我这次来大安,就是专门考察华城集团的。”片刻,李繁颇为得意地朗声说到了正题,“如果评估过关了,杨崇光杨总,答应向华城集团注入一笔很客观的资金。”。

进入胡杨基金会工作不久,李繁就开始搜寻那些很有上市潜力的公司,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但是,找来找去,也没有发现一家有上市潜力的公司。

想融资的企业很多,可以说,如过江之鲫,数也数不清楚,但经过与其掌门人一接触,就马上发现,没有一个像阿里巴巴的马云那样一心一意干大事业的人。

以李繁的眼光看,好不夸张地说一句,这些所谓的企业老板,全是一些没有见过大世面的土包子。夸夸其谈,小富即安,得过且过,今日有酒今日醉,就是他们的终身理想和最高追求。

就在略感失望之余,有一天,刚一上班,杨崇光将他特意叫到办公室里,关上门,谈起了华城集团以及其掌门人范文斌。

听来听去,时间稍微一长,尽管没有明说,但言辞之中,对华城集团很感兴趣,流露出一丝想投资华城集团的意思。

于是,善于察言观色的李繁借机顺水推舟,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全部说给新老板听。当然,出于和范文斌多年的交情,里面肯定夹杂了不少的个人看法。

最后,很坦然地面对杨崇光略含质疑的目光,很有信心地说了一句,“杨总,别看华城集团如今资金短缺,陷入了暂时的困境中,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杨崇光微微一笑,含而不露地沉声说:“小李,你在大安县城待了好几年,和范文斌是老朋友。这一点,我很清楚,才把你叫来,让你说一说华城集团的具体情况,我呢,也好盘考虑。”。

说完,又看似很随意地问起了范文斌生活方面的几个小问题,诸如下班后按时回家不,假节日里经常和哪些人在一起,平时喜欢什么,有没有很特别的爱好,等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但是,当过合丰银行信贷科长的李繁很清楚,别看这些不起眼的小问题,里面可包含着极大的学问,甚至,关系到投资不投资的最终决策。

在自己担任合丰银行信贷科长期间,有一天,一个自称开金矿的姓张的老板,拿着各种有效证件,领着一个妖里妖气洋里洋气的年轻女人,很有派头地来到信贷科,一张嘴,就想贷一笔很大的款。

商业银行,效益第一,客户至上。见是开金矿的大老板,李繁也很高兴,随即,很热情地端茶倒水,又很认真地检验那些证件,心中已经有了放贷的初步想法。

可是,过了几天,在一个很偶然的吃饭的机会里,听别人说,这个张老板很喜欢赌博,还有一夜输掉上百万的记录,别看是开金矿的大老板,关键时刻,连一万块钱也拿不出来。

正在吃饭的李繁听见这些话,当时就吃了一大惊,暗想,这张老板竟然是一个大赌博客,也难怪开着金矿,还想贷款。

于是,次日,赶紧拒绝了张老板的贷款申请,唯恐惹祸上身。不料,就为这件事,身为主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周博逸,还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说他听了几句闲话,放走了一个大客户。

后来,周博逸将这个张老板请来银行,殷勤备至,特事特办,不到半天,就放了一大笔款项。至于最后收回了贷款本息没有,李繁就不知道了。因为,不久,他就被警方莫名其妙地关进了看守所。

为何在上班的时间里,被突然抓进看守所,十几天后,又为何被无端地放了出来。时至今日,尽管过去了很长时间,但李繁也没有弄清楚这里面的曲曲折折。

于是,这件事就成了他暗藏的一块心病。这块心病一日不除,他就一日不得安宁。只要一想起来,就暗自愤怒不已,恨不得将那个幕后黑手活活杀死,才解心头的怒气。

此刻,对杨崇光提出来的这些小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李繁把自己知道的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不知道的,就老老实实说不知道,不敢胡说八道,更不敢冤枉范文斌这个老朋友。

在和李繁说话的时候,杨崇光的目光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对方脸面,还一直保持着微笑,让李繁感到很轻松,没有一丝紧张和压力。

在这样很宽松的环境里,他将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范文斌的一切生活方面的细节,全部和盘说了出来。因为,他觉得,不说就对不起这位新老板。

同时,李繁也明白,将一大笔资金投入一个企业,就像银行放出去一笔贷款一样,绝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投出去后,不但要收回成本,还要获得丰厚的利润,就像软银投资阿里巴巴那样,才算是成功的投资。

过了一个礼拜,就在他感到没有希望,暗自替范文斌惋惜的时候,杨崇光很郑重地交给他一个任务,冷声嘱咐他去一趟大安县城,尽可能详细地调查清楚华城集团目前的一切情况,特别是财务状况,绝不能有一丝疏忽大意。

就这样,李繁肩负着杨崇光交付的重任,又一次来到很熟悉的大安县城。一下车,就迫不及待地给范文斌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了自己此次前来大安的神圣使命。

让他没有料到的是,在他打电话的时候,范文斌已经衣帽很整洁地坐在合丰银行大安支行的会议室里,很快就要跟周博逸签订那份“对赌协议”了。

如果李繁知晓这些情况,敢百分之百地肯定,绝不会给范文斌打那个电话,而且,以他的性格,还说不定,扭头就即刻返回兰州,向杨崇光汇报这一切。

多少天以后,当李繁弄清楚了这些事情后,不由得仰天长叹一声,“姜还是老的辣。范文斌不愧是久经商场的老手,将自己的一切,隐藏的很深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