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03章 小巫见大巫(1 / 1)

作品:《大河峥嵘

见震阳子脸色瞬间变得很严肃,说话的语气也很郑重,范文斌即刻觉察到了其内心的不快,也不禁为自己问话的唐突而惴惴不安,但又见其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自己不好插话打断,就很认真地听起来。

“这风水里面的学问很大,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学的。”震阳子已经忘记了方才的不快,口若悬河地说,“风水是科学,也是哲学,也叫青乌术或堪舆学。风就是元气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两者合起来就叫风水。”。

他本名叫朱建福,震阳子是其成年后远赴庐山汉阳峰仙人洞修炼时,经师傅逍遥子的介绍,加入道教后取的法号。之所以能够成为名震黄河两岸的风水大师,与其渊源家学有着极大的关系。

在大安这块由黄河经年冲击而成的土地上,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就有人类生存繁衍。几千年以来,也很自然地产生了许多宗教流派。

其中,道教很兴盛,传播的范围很广,信奉的人也很多。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除了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漫长历史之外,还与其追求长生不老济世救人的宗旨密不可分。

如今的白云观,在清末民国时期,那个来自敦煌的流浪道士化缘建成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特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香火非常旺盛,而震阳子道长的大名,也随之威震黄河两岸。

说起震阳子的祖先,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很神秘的传说,至今没有一个人说的清楚。何年何月,一个姓朱的阴阳先生来到了大安县城,在这里娶妻生子,以算卦占卜为生,人称“朱阴阳”。

后来,这个老朱阴阳死了,小朱阴阳继承了其父的衣钵。再后来,小朱阴阳死了,小小朱又继承了他的衣钵。再再后来,朱家的子子孙孙都是阴阳风水先生,经年累月,名头响遍了黄河两岸。

到了朱建福懂事的时候,已经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了。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宽松自由,其父在俯首帖耳地沉寂了多年后,又重操祖业的同时,为了不让这门祖传的法术断送在他手里,还精心培养儿子。

于是,小学毕业的朱建福,跟随父亲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父亲死后,又慕名来到庐山汉阳峰仙人洞,入了道教,成了一名很合格很虔诚的道家弟子。

再后来,从武当山修炼回来,落脚于白云观,有缘结识了黄卫东。在其大力帮助下,趁老观主镜月道长仙逝的机会,击败了其他几名强有力的竞争者,一跃而成为新任观主。

“晋代的郭璞先生,在他亲手撰写的《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震阳子所说的这个郭璞先生,是个历史人物,范文斌略知其一二奇事。昔日,郭璞与桓彝的关系很好,造访时,就直接进入其内室与之交谈。

郭璞叮嘱道,你来我这里,别的房间都可以随意出入,但千万不能进入茅厕见我。不然,主客都有灾难。桓彝感到奇怪的同时,很不信。

一次,桓彝喝醉酒来郭家,正好郭璞在茅厕里,就偷偷去看,见郭璞赤身裸体披头散发,口衔宝剑,正在设祭,竟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

郭璞大惊,责备道,我嘱咐你不要来,可你偏偏来了。你一来,不但害了我,也会连累到你自己。天意如此,我怪谁呢?

后来,果不其然,出身琅琊王氏的权臣王敦造反,认为郭璞预言不吉利,就处死了他,而时间不长,桓彝也死于历阳内史苏峻的叛乱之中。

“由此可见,风水之术,也就是相地之术,核心是人们对居住和埋葬环境,进行选择,以达到趋吉避凶的最终目的,是一种研究环境和宇宙规律的哲学。”。

说到这儿,震阳子喝了一口庐山云雾茶水,微笑着凝视着范文斌,片刻,总结似地说:“范总,你知道,人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是人生存生活的一部分,而风水呢,就是让人和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这一番引经据典颇为高深的见解,听得范文斌心悦诚服,对震阳子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大步,暗想,果然是从武当山修炼回来的高人,道行就是远远高深于那些混饭吃的江湖普通道士。

少许,怀着很敬畏的心理,将谈话引入正题,轻声问道:“道长,冒昧地问一句,你看,范家老营的风水如何,是不是已经消耗殆尽了?”

方才,因为说话唐突,引得震阳子心里不痛快。这时,范文斌吸取了教训,说话的态度很恭敬,语气更加柔和,还带有明显请教的意味儿。

见范文斌态度大变,震阳子心中又发出一阵冷笑,想,当初,因为我的一句话,你父亲老弟兄几个,争得脸红脖子粗,还差点在范老太爷的灵前打起来。如今,事情不顺,就找上门来了。

自认识黄卫东以后,交往的人远远不同于以前的那些贩夫走卒,全是大安县的一些名流,不是腰缠万贯的老板,就是政府里有职有权的官员,震阳子的眼界也随之大开,心态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黄卫东在听到范文斌的爷爷范正坤突然去世的消息后,即刻找到了震阳子,与其紧紧商量了一番,而后,向范文斌郑重其事地推荐了这位正处于大红大紫时期的能够知阳断阴的高参。

说句心里话,范家老营的风水确实不错,不论从得水还是藏风两方面来看,在震阳子亲自选定的很多阴宅当中,确实算得上是上乘之地。

那天,艳阳高照清风送爽,在范有民的引导下,初次来到范家老营,震阳子立即就感觉到一股很强的气场,将自己紧紧包围,不由自主地意识到,这里是一个很少见的上佳墓地。

风水讲究顺称生气原则,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声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因此,风水很讲有气则生无气则亡。

范家老营强大的气场,让震阳子感到震惊的同时,也深深地被那位当初能够选择到如此上佳墓地的风水先生所折服,暗自喟叹一声,原来这才是风水大师,自己与之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在来范家渡给范老太爷选择墓地之前,他秘密地走访很多人,搜集了很多有用的材料,很细心地研究了范家的发迹史,包括那位叫范世德的老祖宗。

一个来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的一无所有的外来户,竟然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在大安这块藏龙卧虎的黄河之畔,不禁站稳了脚跟,随着岁月的推移,还成了人财两旺的大户人家,不能不引起他的注意和思索。

现在,迎着微微清风,站在埋葬了范家还几代先人的这块范家老营里,震阳子才意识到,那位叫范世德的老先人,为他的子孙后代,选择了一块上佳的墓地,荫泽其后代升官发财。

但是,围着范家老营走了一圈,他就发现了一个很明显的破绽。这就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两百多年来,这里的脉象渐渐呈现出一种衰败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越来明显,大有不可收拾之向。

于是,出于职业道德的考虑,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范老太爷继续埋在这里,恐怕日后对子孙不利”,可千万没有料到,这句话,竟引发了范有民老弟兄之间的争斗。

此刻,见范文斌毕恭毕敬地询问自己,震阳子情不自禁地微微一笑,含而不露地说:“范总,范老太爷已经埋在了范家老营,你这样问我,真有点难为人。”。

见范文斌露出一丝很失望的神色,又略一思索,沉声说:“这样吧,抽个时间,我们再去一趟范家老营,具体看看,能不能在不影响老先人的前提下,拨治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