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1章 最后通牒(1 / 1)
作品:《大河峥嵘》范文斌和庞成川之间由来已久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暗中较量后,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撕下了那层罩在双方脸面上的薄薄的温情面纱,彻底爆发了。
华城集团宽大整洁的办公室里,正上演着一场激烈精彩的巅峰对决。此刻,双方箭拔弩张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争得面红耳赤火星四溅,如同斗红眼的大公鸡,一时难以决出高低输赢。
争论的焦点,依旧是古丝路文化度假村到底该建还是不该建。在范老太爷去世的那个下午,双方刚刚进入决战状态,就遇上了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不得不暂时休战。
如今,范老太爷的丧礼结束将近十天了,阻碍消除了。庞成川认为,是到该做出了断的时候了。于是,在这次董事局例会上,他依旧毫不犹豫地抛出了自己先前提交的议题,停止筹建古丝路文化度假村。
“如果范董事长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继续耗费大量资金在自家大门口建设所谓的文化度假村,那我也无话可说。”庞成川喝了一大口茶水,润了润干渴的喉咙,继而,双手一摊,做出了一副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样子。
随即,如尖刀般锋利的眼光紧紧盯着范文斌,语气非常坚定地说,“不过,今天当着所有董事的面,我把臭话说到前面。如果真是那样,我就撤资,退出华城集团。”
这句不留余地的果敢决绝的话,顿时震惊了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当然,也包括范文斌。一时间,谁也没有说话,都不约而同得将目光紧紧聚焦在庞成川脸上,暗自琢磨他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
一时间,会议室里静的可怕,空气也仿佛凝固了似的。范文斌也惊呆了,怔怔地凝视着庞成川。他绝没有料到,庞成川竟然会说出如此恶毒狠绝的话,如同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将自己瞬间打懵了。
会议刚开始时,双方还保持着一定的风度,尽力克制着内心的不安与躁动,平声静气地讨论议题。可是,随着分歧的逐步加大以及语言上的针锋相对,压抑在双方内心深处的矛盾,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最终导致庞成川很坚定果决地说出了这句毫无妥协余地的狠话,也将范文斌逼到了万丈悬崖边,要么坚决反击,要么掉入深渊,再无第三条路可走。
坚决反击,就是依然毫不动摇地坚持在范家渡建立古丝路文化度假村,任由庞成川撤资退股,可是,这种结果,对华城集团的打击很大,有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恶果。
掉入深渊,就是在董事局会议上,放弃自己的主见,取消筹建古丝路文化度假村的想法,向庞成川举手投降,但是,这样做,只是权宜之计,尽管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华城集团的眼前利益,但是,也意味着失去了一次更大更长远的发展良机。
两者相比,孰轻孰重,孰短孰长,稍有常识的人一眼就会看出来,可是,作为赫赫有名的红树叶连锁酒店的掌门人,身价高达数百万之资的庞成川,居然看不到这一点,这让范文斌在不可思议的同时,也感到有点莫名惊诧。
这时,民营康福医院的老板宁鹏,率先打破了这万分难堪的局面,将目光从范文斌脸上移到庞成川脸上,很冷静地说:“古丝路文化度假村正在筹备阶段,投入的资金也不是很多。”
话音未落,庞成川余气未消地厉声反驳道:“如果趁现在损失不多的时候再不住手,等到以后开工建设时,再不计后果的盲目大量投入,造成烂摊子,那给公司造成的损失,由谁来负责?我们这些股东的利益,由谁来保障?”
他之所以这样恶狠狠地对待宁鹏,是因为他知道,宁鹏是范文斌的同学,也是关系很要好的铁哥们。宁鹏今天能够坐在华城集团董事局会议上说话,就是范文斌亲手领进来的。
庞成川甚至还认为,范文斌吸纳宁鹏为董事局成员,其根本目的就在于防范他和王建伟等人,采取的是制衡之术。也许,还含有将他们排挤出董事局的意思。因为,不论性格还是行事风格以及经营理念,他和范文斌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在部队时,庞成川曾担任野战部队排长一职多年,就在他有望高升一步之际,恰好遇到了1985年那场前所未有的震惊世界的百万大裁军,而他所在的部队,也在裁撤之列。
经过一段时间反复而又痛苦的思索,最后,怀着满腹惆怅,在认真履行共和国军人义务的同时,也婉言谢绝了组织的安排,拿着转业费,回到了故乡大安县城,开了一家名为“红树叶”的小旅馆,开始了自己创业的艰辛经历。
此刻,见庞成川对自己恶言恶语,宁鹏心中蓦地窜起一股火苗,但是,他极力克制着躁动,紧紧盯着对方,很沉稳地说:“庞副董事长,依我看,建设古丝路文化度假村,是很有长远眼光的,对提升华城集团的竞争力,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
说着话,他又将目光转移到范文斌脸上,见其微微颔首鼓励,越发有信心了,继续说:“华城集团发展到今天,能够成为上市公司,范董事长功不可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范董事长,就没有华城集团的今天。”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国家对国有企业施行“抓大放小”的改革方针。趁着这难得的机遇,开着东风卡车长途贩运煤炭的宁鹏,求爷爷告奶奶,借贷了一笔钱,再加上自己手头的存款,跑到和大安县是邻居的蒙县,买了一座小煤窑,开始自己当老板,经营煤炭生意。
十年前,也就是2003年前后,整个中国出现电力短缺和大炼钢铁的局面,握有煤炭资源的那些煤老板们,纷纷大发横财。宁鹏也不例外,资产在短短几年之内,暴增了十几倍,一天收入几万甚至几十万,成了名副其实的煤炭大佬。
而这个时候,也正是华城集团最为困难的时候。范文斌偶然听到昔日的同班同学宁鹏因经营煤炭生意而发了大财的消息后,依仗着同学关系,主动找上门来,想借一笔钱。
当他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宁鹏新盖的二层小洋楼,遮遮掩掩闪闪烁烁地说出了自己要借钱的意思后,宁鹏的态度,令他在大吃一惊之余,至今甚至一辈子也不能够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