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八十五章 您能指点我怎么办手续么(1 / 1)
作品:《农门医女致富记》县衙是一县的首脑重地,在一般民众的眼里,看一眼县衙的大门都是得战战兢兢的,不是真惹了官司,谁也不愿意来这样的地方啊。
李志权带着杨三槐父女二人前行不远,就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右拐,就见一面大型照壁面南而立,这是县衙大门必有的屏蔽物。
只见照壁上绘有一幅怪兽吞食太阳的浮雕,这想必是以“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吞太阳”的画图,来警戒官员们不要贪赃枉法了。
杨心兰再打量了一下县衙的格局,见它坐北朝南,大门有三间屋面的阔度,大门檐下悬挂着一块横匾——仁理县衙。
看来,这个县城应该就叫做仁理县了,杨心兰穿过来这么久,连自已所在的国、城、县都不知道叫啥名呢,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奈何村里人都是最纯朴、厚道的农家人,除了男人们偶尔到镇上赶个集,几乎都是不出村的,所以也没几个人知道这个城啊县啊的都叫啥。
看来,自已以后得寻个机会,找一本地方志一类的书来看看了,如果能有一本国家地理之类的书,那就更好了。
心思跑远了,杨心兰收了收心,继续观察着县衙,见廊下的右侧,立放着一面大鼓,看来这应该就是专为百姓们击鼓鸣冤之用的了。
就是不知道,有几个百姓敢随便击鼓鸣冤的,老话说的好,‘衙门口、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衙门里若各个是清官,这样的话也流传不下来了。
就是不知道,仁理县衙里的这位,是不是个好相与的,杨心兰又觉得自已想太多了,自已今天又不是来告状的。
再抬眼看,只见两边的门柱上书有一副楹联:“居官司当思尽其天职,为政尤贵合乎民心”。
即为官员,自当“尽天职”、“合民心”,这才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中之重,古今皆然!只不知道能做到的凡几。
这‘一匾、一鼓、一楹联’,生动地表现出了此县长官的从政之道,就不知道是不是个表里如一的。
跟在里正李志权的身后迈进大门,就是第一进的庭院了,回头再看大门的背面,又有一副楹联挂在门柱上。
“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已而出;当官务存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这是要求当官的也要‘吾日三省吾身’,要‘识大体、顾大局’啊!
第一进庭院的正门就是仪门,那里的正门只有新官上任,或者有重大庆典,才能够打开,其它时间都是要走偏门的。
仪门两旁的廊柱上,也有一副楹联,写的是:“好学近知,力行近仁,知耻近勇;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
杨心兰倒是知道这一副楹联的上联出自于《礼记中庸》,下联出自于汉马融的《忠经守宰章》。
穿过偏门,就进入了第二进庭院,庭院的甬道上建有一座牌坊,牌坊的额匾上有三个大字“廉养德”。
牌坊左边的柱子上写着:“公其心,尤善出”,右边的柱子上写着:“大其牖,天光入”。
另立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的是明代郭允礼所写的‘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
由此可见,官员整治的廉洁威力是多么的大,公平又是多么的重要,为官的要害就在于廉洁和公正。
穿过牌坊就是县衙的大堂,也就是县官大老爷‘升堂’的地方,大堂不算小,有五间屋的阔度,上方有“明镜高悬”的匾额,寓意自是明察秋毫、处事公正。
正面的屏风上,绘有‘海水朝日’图,应该是象征着清似海水,明如日月,而两边的柱子上,又是一副楹联。
上书:“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告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已也是百姓”。
极其通俗的真理,可惜二十一世纪的官员们多数不懂得这个道理呀,可惜,可叹!只不知此时衙内之人,可通了这一荣一辱,一饭一衣?若能,百姓之福也!
杨三槐拉着回头回脑,四面闪眸,眼睛都快不够使了的小闺女的小手,紧跟着里正李志权进了县衙的侧廊。
里正人熟路也熟,很快就找到了具体管事的赵书吏赵子健,说明了要办的事由,赵子健就查了文书登记册,明确了地理面积。
赵书吏把事情向县丞如实地汇报了,知道是有人要买山窝屯百年无人问津的秃山包和废水泡子,所以略一商量,这事也就谈妥了,都没通过知县,可见是件好事。
一共十二两纹银,李志权问过了杨三槐父女,父女二人很痛快地就点头应下了,县衙这边就写下了文书,盖上了大印。
李志权似乎是识字不多的样子,接过了文书,拿在手里仔细地看了又看,就递给了杨三槐,杨心兰却先一步替爹爹接下了。
把文书捧在小手里,她也认真地看了,确无差错,这才递给了自家爹爹收好,杨三槐接过之后也不再看,只是小心地收进了自已腰包的小暗格里,系好扣子。
“小丫头还认字?看得懂文书?那可真是不得了,多少贵人家的小姐,专门跟先生学了几年,也看不懂文书呢。”
衙门里管事的赵书吏,看到杨心兰竟然是识字的,还能看得懂官衙的文书,觉得很是不可思议,看眼前这爷俩的穿着,也不像是很富裕的主儿啊。
“承官爷您夸奖了,是西村的王家大婆指点过她,才认得几个三瓜两枣的,不值当官爷如此说。”杨三槐急忙抱拳解释着。
又从腰包的一个大格里,掏出了十二两银子来,交到了赵书吏的手里,赵书吏给开了交款的凭据,杨三槐和李志权就和赵子健道谢别过,打算要离开了。
杨心兰却是没挪窝,而是睁着两只大眼睛,带着点好奇地问到,“书吏大哥,我娘亲要在集市上出个熟食摊子,您能指点我一下,怎么办手续吗?”
*瓜子小说网首发更新更q新更快广告少s
spanclass="ydad1"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认准以下网址其他均为仿冒↓
(.laoqu123=老曲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