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五十章 请带着我的理想前进!(1 / 1)
作品:《大国雄飞》当晚知青点举行例会的时候,张童当众提出了每天抽出一小时让林建国和周天组织大家学习功课的决定。
“同志们,我现在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跟大家商量。我决定从今晚开始,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由林建国和周天两位同志组织大家学习功课。大家觉得怎么样?”
他的话犹如投入湖面的石子,一时间激起无数涟漪。知青们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赞成、有反对,更多的则是观望。
张童环视着室内,不知道为什么,此时他的心里油然生出一股莫名的辛酸。从到知青点的第一天他就知道,这些知青里大多虽是初中生,但也还有几名像他一样的高中生。而且其中很多人在校读书期间,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如果是在一个相对平静的时代,相信未来其中会有很多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想到这里,张童继续说道:“同志们,我知道大家现在对这件事情有疑虑,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否可行。但要我说,只要对国家未来发展有帮助,那咱们就必须得全力以赴的做好它。咱们这些人里面有高中生,也有初中生,好多人在学校念书的时候还是尖子生。如果要学文化课,怕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没错,目前看起来读书学习似乎是没有什么用,但是即便是在黑暗里,咱们心里也得有光,只有这样咱们未来才能走上一条光明的路。所以,即便是眼下再难,我也希望大家也能将这件事情重视起来,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越说越激动,脸色被涨得通红,眉头上扬,双眼圆睁,举手投足间的每一个动作都洋溢着奋发的活力。与此同时,曾经的往事亦不禁浮现在眼前。
一年前,和当时大多数学校的命运一样,张童在读的县第一高中被迫停课,校长和老师被发配到偏远农村,同学们一朝离散,再难见面。
由于父亲是革委会副主任,张童很幸运的获得了‘回乡青年’的身份,并且被上级领导委派做了知青点点长。然而这对于一个原本怀有大学梦,品学兼优的高二学生来说却仍显得很是残忍。未来的人生道路究竟该怎么走?哪里才是他的发展方向?张童只感到自己陷入了深深的迷茫。然而面对着社会现状,他又不得不去接受这样的命运安排。
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张童在临回乡的前一晚独自看望了不日也将动身去外地的班主任徐老师。徐老师那时还是单身,就住在离学校不远的家属宿舍楼里。由于是班长兼语文课代表,跟其他同学相比,他跟老师接触的自然比较多。也正因此,二人的情感要更加深厚。只要有空,他们就会聚在一起,或是学习功课,或是谈天说地。有时,由于学习的太晚,错过了学生宿舍的关门时间。张童还会住在老师家,第二天早晨再跟徐老师一同去学校。所以,在张童的心里,与其说徐老师是自己的老师,不如说他更像是自己的亲哥哥,总能够给他以亲人般的温暖。
只是此时,心中满是茫然的二人却不知该在离别之际说些什么,唯有相对沉默。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张童起身告辞。徐老师将他送到门口时,语重心长的说道。
“张童,你要记住,只要有可能就一定要坚持学习。眼下虽说是个坎儿,但终归会过去的。”
张童听徐老师这么说,先是一愣。随后便神情坚毅的点了点头,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知青点,知青们听完张童的故事,无不心有所感。由于社会动荡,他们这代人的命运起起伏伏,成长的道路一波三折。但无论怎样,希望建设祖国、报效国家的信念却从没有减少过一分。如果真的能够有机会学习,他们一定都会全力以赴的。
“点长,我能讲几句吗?”林建国见室内一片沉寂,谁都没有说话,便举手问道。
张童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林建国看着众知青,轻轻的吸了口气,缓言说道:“大家都知道因为我父亲的原因,我的家人受到株连,天各一方。然而你们中间却很少有人知道我父亲的真实身份,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用飞机设计师,早年曾经留学美国,后来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高薪聘请,回国参加建设。从我记事开始,他为了工作就常常通宵达旦、夜不能寐,常常十天半月都见不到人影。但也就是在他精神的感染下,我也做出了和他同样的选择。因此,他是我从小就一直敬仰的人,从未有过改变。我希望能够像他那样有机会燃烧自己,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记得小时候,他经常跟我说,人和国家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你钥匙如果觉得哪里不好,那就去努力改变,自然而然,它也会变好。同样,国家的富强也与大家努力的大小密不可分。所以,我想只要咱们肯坚持,未来咱们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好。”
他的一席话让在座的每一个人深受感动,没错,正所谓千万滴水汇大海,只有人们将力量凝聚在一起,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辉煌。
“报告点长,有件事我没跟您汇报。”苏平站起身来,略显紧张的说道,“前两天我姐给我邮来的那个包裹,除了糖、饼干、麦乳精和衣服,剩下还有几本课本。我听说你们这里跟我们上海高中学的不一样,但不管怎么说,应该也可以做个参考啦。”|
“哎,我说你这个小上海,你既然有书为啥不早说?还悄悄藏起来自己看,也不知道你是咋想的?”孙立一把抓起了苏平搭在炕沿上的衣服,抛到了苏平的身上,半开玩笑的说道。
苏平接过衣服,低着头,为难的说道:“我不是害怕吗?万一再惹出什么事情就不好的啦。”
张童摆了摆手,正色说道:“你们别吵了,苏平说的对,即使课本不一样,但终归参考价值还是有的。我这两天抽空回趟家,把学过的课本都带到点儿里来。咱们现在虽然买不到正规习题本和钢笔,但黄纸和铅笔、橡皮总还是可以找到的。我这两天想办法订点本子,争取咱们人手一本。”
“好。”知青们齐声说道,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充满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求。
办公室,林继飞听周天讲到这里,心中不禁百感交集。这其中既有对父辈身处逆境却仍执著向上的精神崇敬,也有对他们遭受种种磨难的心痛,更多的则是来自内心深处的自豪。
记得以前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以前他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而今天在听完周天叔叔的讲述后,他终于明了其中的深意。
没错,如果不是因为老一辈的砥砺前行、忍辱负重,他们又怎能拥有这样宁静的环境,让他们自由快乐的成长?
“叔叔,你们可真是太了不起了!”林继飞赞叹的说道,“那你们后来都考上大学了吗?”
周天低下头来,默默地用手指数着。半晌,才又抬起头来,笃定的说道:“我们点儿一共二十七名知青,后来考上大学的一共是十九个,现在日子过得都挺好的。像你苏平伯伯退休前是上海F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孙立伯伯在八十年代辞职下海创业,现在已经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了。”
林继飞笑着说道:“那你们也算是苦尽甘来,为祖国竭尽全力的奉献了一辈子。也是时候该好好休息,享受子孙承欢的天伦之乐了。对了,叔叔,那我张童伯伯现在在哪儿啊?他后来具体从事什么工作呢?”
周天听林继飞这样问自己,先是打了个嗨声,继而拿起面前的茶杯,喝了口茶。待放下茶杯,才神情凝重的说道。
“你张童伯伯在你爸从知青点返城那年就去世了。”
林继飞定定的看着周天,他实在想不到像张童那样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懂坚持的青年会那么早就去世,莫非说这里面有什么缘由吗?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间竟生出了想要刨根问底的冲动。
“那他是怎么去世的呢?”想到这里,林继飞不假思索的问道。
周天凝视了他片刻,语气沉重的说道:“小飞啊,要说你张童伯伯的这件事跟你爸是密不可分的,他当年是为了救你爸牺牲的。”
林继飞又是一愣,他忽然想起来,以前在聊天的时候,爸爸曾经无意中跟自己说起过,当年在知青点时曾有两个最好的朋友,如果不是他们的陪伴与鼓励,或许父亲当时的处境会更加难过,而且据说其中的一位还是他的恩人。那么,难道说,那个人就是张平伯伯吗?
周天静默的看着林继飞,通过其眼神的变化,他准确的捕捉到了林继飞此时的想法。
“小飞你想的没错,除了我以外,你爸爸当年还有一个好朋友,那就是你张平伯伯。当年他本来以优异的成绩已经被组织上推选为了航院飞机制造专业的大学生,可谁都没想到,眼瞅着就要开学了,他却为了救你爸爸牺牲。直至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他还跟我们说,让我们带着他的理想继续前进。我们都知道,他是真的想要去读书,想要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说完,周天抬起手来,擦了擦眼睛。
林继飞神情哀痛的看着周天,沉默不语,只是静静的听对方讲述着当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