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四十四章 让我认输?没门儿!(1 / 1)

作品:《大国雄飞

次日一早,林建国按时起床为家人准备早餐。因为这几天的生产研制工作正在父亲林怀民的主持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他们钳工的工作量骤然加大,仅是拧螺丝一项就是以前的两倍。这让刚刚适应工作岗位的林建国顿感压力,然而为了早日实现理想,他却仍在咬牙坚持着。

待林建国准备好早餐后,便换好衣服准备上班去了。昨天为了早点回家,加班到晚上八点钟才结束工作的他还余下了二十几个螺丝没有安装。今天一大早他必须要赶在同事们上班前做好收尾工作。

稍倾,待林建国背着书包从小房间里出来,蹑手蹑脚的来到门口,伸手正欲开门时,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了父亲说话的声音。

“等等!”这声音虽不大,却充满了强烈的威严感。

林建国只觉得自己的胳膊像是电击一般,再也动弹不得。他迅速收回了手,转过身去,愕然的说道:“爸?!”

林怀民无声的盯视着儿子,半晌,他来到桌前坐下,拿起筷子夹了口菜放进了嘴里。咀嚼片刻,他将菜咽到了肚子里,才转过头吩咐道。

“现在时间还早,你再坐会儿,我有话要跟你说。”

林建国听父亲这样说,在林怀民的身边坐下。低着头,一副惴惴不安的样子。

林怀民瞥了一眼儿子,作为父亲,他当然知道儿子此时的心情,但依旧板着脸,严厉的说道:“我听你妈妈说,你想调换岗位?”

林建国闻言先是一怔,随即抬起头来,用惊诧的目光看着父亲。他虽然没有主动跟母亲说过,但心中却也不是没有闪过这样的念头。只是没想到,母亲这次会抢在自己的前头跟父亲提出这样的请求。

“我在你去厂里报道前就说过,‘工作不是儿戏,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你这才工作几天,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要其他跟你一起入厂的工友们怎么说?”林怀民目光灼灼的注视着儿子,反问道,“让他们说我林怀民的儿子搞特殊化?还是说你林建国是个懦夫、笨蛋,连拧螺丝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嗯?”

林建国听父亲说到这里,脸腾地一下红了起来。他猛地站起身来,激动的向父亲大声的喊道:“爸,我知道从小到大您一直瞧不起我。觉得我是懦夫、笨蛋,连一丁点儿小事都做不好。但我要告诉你,我对军用飞机制造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我愿意为它忍受所有的委屈,愿意付出毕生的精力。您放心,我绝不会让你看笑话的。”

林建国铿锵有力的话语如同重锤般一下下的敲击着林怀民的心,他讶异的抬着头看着儿子。此刻,他只觉得面前的这个十五岁的少年是那样的熟悉,那因生气微微蹙起的剑眉、那乌黑圆睁的双眼还有紧紧抿着的嘴角,无一不像极了当年的自己。

恍惚中,他仿佛看到了那个曾为国难在街头振臂高呼的热血青年,看到了为了尽快设计制造出祖国的军用飞机,毅然放弃了国外高薪聘请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在世界军用飞机大会上,面对着美苏两国争抢中国飞机制造权,临危不惧、正气凛然的发表自己立场的爱国人士,正因有曾经那么多的岁月累积,才有了现在的他,为祖国无怨无悔付出着自己的全部心力。

就在林怀民思绪飘渺时,林建国却仍旧低着头气鼓鼓的看着父亲。因是家中的长子,从小到大父亲对他管教一向非常严格。哪怕是一点点小事,也绝不会轻易放过。若是放在以前也就罢了,然而现在正值青春期的他看来,或许是因为父亲对他的轻视,所以才会这样的。也正因此,在刚才的情急之下,他才会将一直隐藏在自己内心的情绪脱口而出。

屋中,任衡哲和林洁母女正在说话,忽听从客厅里传来了林建国的喊声。二人面面相觑的对视一眼,双双跑出门去。

“建国,你在干嘛?”任衡哲见父子二人尴尬的对视着,连忙上前劝说道,“有话跟爸爸好好说,又吵又嚷,像什么话。”

林建国听母亲这么说,脸上便浮现出些许歉意。确实,对于一个儿子来说,这样毫无忌惮的对父亲说话,是有些太过分了。

“爸,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林建国讷讷的说道,“请你原谅我。”

林怀民见儿子向自己道歉,便继续说道:“建国,作为父亲,我认为你的体力并不适合钳工的工作,不如及早放弃吧。”

“放弃?”林建国惊诧的说道。

他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会对自己说出这句话,这无疑是给了他重重的打击。但是出于一个男孩对理想执着的坚持,他绝不会因此而认输。越是面对这样的情势,他便越是要执著向前,用实际行动做给父亲看。

林建国越想越气,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愤怒,大声的对父亲说道:“让我认输?没门儿!绝不认输!”

此时,他只觉得自己像是一只充满了气的皮球,随时随地都有爆炸的危险。为了避免狂怒之下再次出口伤人,迅速推门离去。

林怀民和任衡哲被林建国突如其来的气势惊呆了,他们定定的看着门口,好半晌才缓过神来。

“怀民,你也别太郁闷了。等今晚建国回来,我再跟他好好说说。”任衡哲看着丈夫,柔声说道。

“嗯。”林怀民看着妻子,此时的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唇边泛起欣喜的笑容,“你不觉得这小子很像我吗?”

“嗯?”任衡哲见丈夫这样,也不禁觉得有些诧异。在她看来,因为儿子的顶撞,丈夫一定会愠怒,没想到却会是这样的结果。

“小哲,过来一下。”林怀民微笑唤道。

在任衡哲的陪同下,林怀民走进了小书房,从书架上抽出了两本书,递给了任衡哲。随后,他又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把钥匙,也同样递到了妻子的面前。

“等那小子回来,你把这两本书连同钥匙一起给他。”林怀民叮嘱着,继而自嘲的笑道,“他刚刚不是说,我这个当爹的瞧不起他吗?你告诉他,他要真是我林怀民的儿子,就用实际行动做给我看。”

任衡哲知晓丈夫的良苦用意,眼睛不禁有些湿润。为了不让林怀民看出来,她快速低下头去,看着右手中的两本书。只见上面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而下面的则是一本厚厚的,由于年月久远,封皮已变得有些泛黄的笔记。与其他不同的是,这本笔记本上有着明显的被火炙烤的痕迹。任衡哲越看越觉得奇怪,她随手一翻,只见里面写着的竟都是俄语,字迹很漂亮,工工整整的排列在每一张纸上。

“这是?”任衡哲惊奇的说道,“这是苏联专家留下来的?”

“嗯。”林怀民微微点了点头,缓声道,“你知道吗?契科夫在撤退的前一个晚上将我叫到了他的宿舍,拿出这本笔记本对我说,‘林,我明天就要回国了,现在要去参加欢送宴会,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回来。我把这本笔记本放在这儿,你要帮我看牢。记住,这本子上的数据非常重要,都是军用飞机研制工作最重要的数值,千万不要让别人看。’尽管他没有说,但我也知道,他是故意给我看的,为的就是我能在他不在时抄录下来。只是这本子上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直到他回来,我也没能全部抄完。”

林怀民说到这里,目光直直落在了前方,往昔的一幕此时又在眼前浮现开来。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林怀民、黄虎等人奉命到沈地创建新中国第一个军用飞机研究室——SF飞机研究室。为了能够让他们的研究工作有更快的突破,经过上级组织研究决定,特意请来了一批经验技术成熟苏联专家担任技术指导,协助中方工作人员的工作。

经过几年起早贪黑的不懈努力,中苏两国专家们成功研制出了喷气式飞机歼5。并经上级组织批准,正式创建了SF军用飞机制造厂。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大家还沉浸在成功带来的喜悦之中时,厂里却意外接到了来自上级组织,关于苏联专家迅速撤离的指示。

当厂党委书记在车间里向职工当众宣布这件事时,人们纷纷露出了震惊的神情,一些情感脆弱的女同志还掉下了眼泪。通过这段时间在一起工作,他们早已建立了如师如友的良好关系。现在突然间要被迫别离,心中难免有着深深的不舍。

不仅是中国人如此,就连苏联专家也感到极为震惊。经过反复求证,他们才确定,这文件里说的内容是真的。

看到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这样难过,总顾问契科夫神情坚定的高声安慰大家道:“走吧!不管怎么样,咱们还是正常工作吧。无论如何,咱们都要像朋友那样分手,因为友谊长存!”

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纷纷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又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

为了尽可能多的留下指导建议,抓紧离华前短暂的时间传授技术,解决关键难题,苏联专家和中国的技术人员们从接到命令的那天开始便几乎没有再合过眼。他们利用着凌晨下班宝贵的几小时共同研讨,向攻关难题一次次发起了冲锋。

然而,无论他们有多么的不情愿,分别的时间却仍无情的到来了。那天晚上,在厂里举行的欢送宴会前,契科夫在将林怀民叫到自己的宿舍后,出现了那依依惜别的一幕。

“那后来又怎么样了呢?”任衡哲忍不住追问道。

“后来契科夫就出门了。”林怀民来到书桌前,他拿起立在桌上的相框,看着里面的黑白照片上站在人群正中那个身穿苏联军装,笑容灿烂的军人,深情的说道,“不过他在出门前的那一瞬间,突然转身对我说,‘林,你要记住,你永远都是我最好的朋友。’然后,在我的注视下,他毅然转身快步离开了。而这个笔记本,是我们厂的技术人员第二天在他们离开后,冒雨从垃圾箱里捡回来的。那天垃圾箱里装满了被撕得粉碎、用火焚烧过,写着俄语的设计草图,只有这个笔记本的封皮虽说也曾被火炙烤过,里面的数据内容却是完好无缺的。我知道,这是他特意为我们留下来的最宝贵的资料。他们人虽走了,心却永远留在了SF厂。可惜啊,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如果还能再见,我一定会对他说,‘谢谢你,兄弟。’小哲,你知道为什么我喜欢听《喀秋莎》这首歌吗?就是为了要自己永远记住契科夫兄弟。记住在那个长满了白桦林、人人哼唱《喀秋莎》、冬季里数月飘雪的北方之地,有一个即使你再无缘见面、却始终无法忘记的朋友。”

林怀民说到这里,眼睛不禁有些湿润,嗓子也变得有些沙哑。他低下头,将相框重新摆放在了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