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七十二章:武曲星?(1 / 1)
作品:《大唐妖监司》两人谁都不服谁,在家打的不可开交,正好遇到十五无意中走过,祈求十五能帮帮他们。
湖某请死,这种事十五也帮不得,两人留金,十五本拒绝,见两人天命如此奇葩,十五无奈只好下阴间一趟,欲讨来那孟婆汤,让二人忘记三生记忆。
十五来到地府,见了那桥头盛汤的孟婆,本想鱼目混珠,孟婆抓住了十五的手,本想怪罪,见十五不凡,掐指算出十五的身份,言道:“竟然是武曲星大人,有失远迎!”
“什么武曲星?”十五已然忘记了自己的前世,只见孟婆笑曰:“天命如此,大人以后便知道了。既然大人今日索要孟婆汤,老婆子送你两碗便是。”
十五得到了孟婆汤后,拜谢离去。
回魂后,十五手上出现了两碗汤,魏宁静言:“这是孟婆汤?你不会偷来的吧!”
“不是偷的!”十五言道:“我本来是要化成小鬼,鱼目混珠的。没想到被孟婆大人发现说我是武曲星官,便送了我两碗孟婆汤。”
一提到武曲星官,魏宁静又问:“那孟婆有没有说别的?”
“她能说什么?”
魏宁静问言:“她没说关于我的事?”
十五摇了摇头,言:“你在这等我一会,我去去就回。”
魏宁静有些庆幸,毕竟天命这东西,谁又说的清楚。
十五出现在一家门外,敲门见一下人,道明来意,见到了湖某与兴于唐,并告诫他们:“孟婆汤能让人忘记一切记忆,慎重喝下。”
两人谁都不服谁,竟然共同喝下了孟婆汤,在他们喝下孟婆汤倒地的那一刻,十五消失在原地,回到了那阴神祠。
处理了两人之事,还有那于头,于头本是装死之人,在巫师凝聚死人血煞之时,导致血煞入体。
于头根本不知那血煞之力已经进了他的身,那巫师也在四处寻他,准备利用于头招邪,以此来达到修炼的目的。
魏宁静跟着十五骑马来到一处,推开门只感受到了一股阴邪之力。
十五走到那木偶身前,在木偶身上贴满了不少灵符,大喝一声“破!”
沙族,一沙堡之中,一身穿黑袍的巫师连连吐血,“该死,到底是谁破了我的木偶术?”
巫师当即咬破手指,在眼前的小木偶身上施展狂化咒,准备加强木偶的威力。
魏宁静见木偶直立,竟然向十五扑来。
“小心。”
十五说了一个定字,木偶再次倒下,紧接着十五祭出龟甲,向天空飞去。
巫师根本不知道他加大控制木偶的法术,已经被十五锁定的位置。
只见一龟甲变大后,直中巫师灵魂,巫师死后,那龟甲不过一休息的时间又回到了十五手上。
“搞定!收功。”
在十五面前施展邪术,只怪那巫师命中该有此劫。
再回到妇人家中,不过数日,十五便赚了一百多两银子,本是为了买马,如今马匹有了,十五面对银子又犯了难。
便问魏宁静,“你说,这银子该怎么处理?”
魏宁静拿过桌上的银子,言:“当然是留着,以后总有用处。”
……
自竹青离去,一直想要犯下杀孽,让十五将他收进锁妖狐。
在上元县,他遇到一个姓张的人,突然死了,然后有两名鬼差把他的魂勾了。
那姓张的呼救,竹青没搭理他,反而好奇一阳寿将近的人,以为呼救便能还阳不成?
竹青无事可做,便偷偷跟着公差,想看看阎王长什么样。
阎王拿生死簿一查,训斥鬼使捉错了人,命令将他送回去。
姓张的下了阎王殿,私下托请公差,请求他带自己在阴曹地府参观参观。
公差见了银,领他游遍了九层地狱,刀山、剑树都一一指给他看。
最后到了一处,见有一个僧人被绳子穿过大腿倒挂在那里,痛得直喊要死。
走近一看,竟是他哥哥。姓张的见了很是害怕,问鬼使:“犯了什么罪能到这个地步?”
公差说:“这个和尚,到处募捐钱财,吃喝嫖赌,害人性命,因此罚他。要想摆脱此罪,必须改过自新。”
姓张的苏醒过来后,怀疑他哥哥已死,便去他哥哥当和尚的福安寺里打听。
进门,便听到有人喊痛的声音。
进屋一看,见哥哥腚上生疮,脓血渍流,身子倒挂在墙上,就像在阴曹看到的一样。他惊问这是怎么回事。
哥哥也不清楚。
姓张的告诉哥哥他在阴曹所见的一切,他哥哥当真才害怕。从此,他戒酒、戒赌、戒嫖,虔诚地诵读经文。过了半月,身体才好了许多。
竹青本想灭了这僧人,可见其悔过自新,多日来始终未曾下的了手。
出了寺,刚走不远,见到了不少棺材,村口写着三个大字古木村。
又听到一段笛声,竹青听后言:“这不是那臭道士吹的吗?莫非那臭道士在这里?”
竹青来到那声处,只见一女,出现问道:“你为何会臭道士吹的曲子?”
香奴见竹青,她有十五留下的三清铃,铃动,便证明眼前的竹青是妖。
“你是妖怪?寻我师尊何事?”
竹青见香奴手握三清铃,言道:“别误会,我听见曲子,以为那臭道士在这里,我正要寻他。”话落,竹青又问:“既然那臭道士不在这里,你知道他去哪了吗?”
香奴回言:“不太清楚,他没打招呼就走了。”
竹青本欲离开,听到不远处站着两个人,掐指推算,言道:“终于让我遇到一逼女为妻的小人,我去杀了他,凑个数。人死了,那臭道士定然算不出未来之事,我也好去锁妖壶之中,见师尊一面。”
那公子是南漠姓叶的秀才,他的文章词赋,在当时首屈一指;但是命运不济,始终未能考中举人。
恰巧遇见丁怀志,来担任南漠县令。他见到叶生的文章,认为不同寻常,便召叶生来谈话,结果非常高兴,便让叶生在官府读书,并资助他学习费用;
还时常拿钱粮救济他家。到了开科考试的时候,丁公在学使面前称赞叶生,使他得了科试第一名。丁公对叶生的前途寄予极大的希望。
乡试考完,丁公要叶生的文稿来阅读,拍案叫好。
没料想时运限人,文章虽好命不佳,发榜后,叶生仍旧名落孙山。
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感到辜负了丁公的期望,很惭愧,身形消瘦,呆如木偶。
丁公听说,召他来劝慰了一番,叶生泪落不止。丁公很同情他,约好等自己三年任满进京,带着他一起北上。叶生非常感激。辞别丁公回家,从此闭门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