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50章 沈淑娴9(1 / 1)

作品:《恶女千寻:狂后归来

沈妃梦见了朱谓翕,可是在梦中他只有一个背影,他往前走去,面前有一个人在等着他,可是那人太模糊,看不清脸,沈妃在身后追着朱谓翕,可是朱谓翕却不停下,也不回头,就这么走着,不知道走了多远。

沈妃急了,喊着朱谓翕的名字,看着道路两旁,一片引气沉沉的层云之下,仿佛有波涛涌动一般,沈妃大惊:“谓翕回来,这是忘川,死人才会来的地方,谓翕,回来!”

可是朱谓翕听不见自己的话,径自向前走去。

眼前忽然有一道光,借着这道光,沈妃渐渐看清了面前的人,竟是死了的杨誉之,他就站在那里,依旧是那天看见的模样,脸色苍白,身体就仿佛一个空洞的躯壳一般,从口中断断续续发出虚弱无力的声音,杨誉之伸过手去,要拉着朱谓翕。

“谓翕,不要,不要过去!”

一阵惊叫,沈妃惊醒了,一睁眼,看见的却是皇上。

皇上用手拄着头,就这么在床边打着盹,刚才一个梦,惊得沈妃浑身冷汗,现在见了皇上,仍然惊魂未定,她就这么平躺在床上,一句话都不敢说,也不敢闭眼睛,生怕一闭眼,刚才的噩梦便回来了。

皇上不知什么时候醒过来的,看见沈妃睁着眼,他面露笑意:“爱妃醒啦?”

沈妃不喜欢面前这个男人,皇上就像个小孩子,但是沈妃却爱看他笑,他的笑或许不是那么正经,但每次都很是暖人,沈妃张口,却发现嘴唇不知何时变得麻木起来,一句话都说不出。

“爱妃莫急,好好躺着……”皇上伸手,摸着她的头发。

沈妃看得很清楚,面前这个人是皇上,不是朱谓翕,可是以往,她看见皇上,都会把他当做朱谓翕,她忽然意识到,他们终究是两个人,想到这里,心中又是一阵苦水翻腾不已,

皇上看着沈妃一脸愁苦,道:“爱妃怎么了?莫要害怕,朕在这里,爱妃和孩子,朕都会保护。”

沈妃定了定神,喉咙仍旧像被什么堵住了,发不出声来,直到他听见皇上又说了一句:“爱妃,你有龙子啦!”

不可能!沈妃心中第一个闪过的就是这个念头,不可能,当初稳婆明明说过的,自己既然弄掉了那个孩子,便不再可能会有孩子了。

她转头,看见了门口站着的蘅溪,窗外已是黄昏时分,天色转晴,估计也没有再下雪了,蘅溪的身影就映在黄昏中,模模糊糊看不清她的面目,但沈妃知道,她脸上没有笑容,连和颜悦色都没有。

蘅溪慢慢走过来,那张脸也慢慢变得清楚:“恭喜娘娘,娘娘你有小皇子了呢!”

沈妃伸手,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还是一如之前,没什么变化,良久,她才发出了干涩的声音:“这孩子,多久了……”

“已经一个多月了,还小着呢。”蘅溪来到皇上的身旁,在他的身旁蹲下,隔着被子抚摸沈妃的肚子:“我们的孩子,今后出生便可做一个伴啦!”

皇上很是高兴:“爱妃,你看你,有了身子,也不小心些,大雪天的还四处走动,”

蘅溪也插话道:“皇上,是蘅溪不好,不该让娘娘这么大老远冒着雪来储秀宫的……”

皇上并没有理会蘅溪,或许是太过于兴奋,皇上即位至今,立刻便有了两个孩子,可不正是宫中的天大喜事?他像个小孩,丝毫掩饰不住脸上的笑意,道:“爱妃,等你好了,朕便为你办一场宫宴,上头全是你爱吃的,再叫两出你爱看的戏。”

“臣妾谢过皇上。”

大概正是因为怀孕的缘故,沈妃还是觉得疲累,即便是皇上在跟前,也提不起精神,可在心中思前想后,竟还渐渐地高兴起来,看来当年稳婆所说并非全是对的,这几年自己调理有方,再加上自己也还年轻,或许身体恢复了,孩子自然也就有了。

这个孩子,不再是那个不能见天日的孩子了,等到腹中的孩子出生,便会享尽荣华富贵,有这天底下最好的东西。

可是,她的心中,想的仍旧是朱谓翕。

若你知道今日的境况,可会后悔?

蓦然间,沈妃想到,蘅溪说朱谓翕身体不大好了,又是一阵心急,当下刚想问,可是皇上就在这里,若是问一个外臣的状况,难免引起皇上怀疑,沈妃这才按下了内心的疑惑,等着之后再问蘅溪。

宫中的医女来诊过几次脉,确信沈妃的确是怀孕了,有了孩子,虽然遭后宫人妒忌,最先发难的怕就是吴妃了,可总的来说,沈妃心中的欢喜却是要大过担忧,这是自己的未来,是自己迈出过的最新的一步,再没有那些过往的耻辱,今后的日子,便是一片光明。

看着沈妃,蘅溪的神情却是说不明道不尽,沈妃竟然会有孩子,这是她不曾料到的,可没人知道此刻她眼中是怎样一种神情,兴奋?犹疑?还是愤怒?

可是,如今沈妃心中所想的,只有自己的孩子,或许天底下的女人都是如此,有了孩子,第一个在意的当然是自己的孩子。

在沈妃的眼里,蘅溪像一只猫,乖巧,却藏着不为人知的危险,若自己就按照原先的生活轨迹,每日按部就班的活,时候到了,再按部就班地死,也没什么不好,但是有了孩子,一切都不同了,特别是在后宫,有孩子的消息一传开,便要开始放着很多人。

秋日游湖的时候,才得知蘅溪腹中有了孩子,吴妃便在外头阴阳怪气地说些不好听的话,可说来说去,可不就是嫉妒吗?沈妃和蘅溪一样,有孩子要保护。

夜里,各宫已经熄了灯,巡夜的太监来来回回,一边巡着夜,一边哆嗦着手,天上满是密布的乌云,到了半夜估计又要开始下雪,黑夜中,映照着地面上没有化完的雪,朱红的墙壁被映得盈盈发亮,顺着这墙壁,一个太监匆匆地踱着步子,走到宫门外,四下张望了一番,这种时候,能在宫里自由活动的,一般都是有些地位的太监。

这个太监站在储秀宫门口,张望着像是在等什么人,即便是黑夜里,映着雪光,也看得出他的面目很白,神情肃穆,不苟言笑,此人正是刘瑾。

不一会,储秀宫内,蘅溪披着斗篷出来了,她即便是怀着孩子,神态步伐却依旧轻盈,纤长的手指携着斗篷一侧,走到刘瑾的面前。

“姑娘,天这么冷,姑娘也不拿个手炉?”刘瑾谦恭地弯下腰来,对待蘅溪的态度就像对待皇上一样。

蘅溪却是扬眉一笑:“你去讨好朱厚照就行了,我用不着你讨好。”

刘瑾吃了瘪,却还是呵呵笑了两声。

“有什么话,说罢。”蘅溪面无表情地道。

刘瑾直起了腰身来,道:“沈妃娘娘入睡前,唤了那个叫钱自芳的太医去长春宫。”

蘅溪拉着斗篷,裹得更紧了些:“那又如何?她怀着身子,自然会让太医去诊脉,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刘瑾微微凑近了蘅溪,一手拉起袖子捂住了嘴,低声道:“长春宫的内奸说,沈妃娘娘开始怀疑姑娘了。”

“我道是什么事,我知道许多她不知道的事情,她怀疑我有什么奇怪的?”蘅溪道:“她倒是该好好担心一下她的孩子。”

刘瑾目光一变,欠了欠身,倒吸一口凉气,可马上就恢复了正常,这一套是他经常在皇上面前做的,太监和其他的下人没什么两样,总是要多做做戏,才能哄得君王开心,在哄人这个方面,刘瑾可谓是很有经验。

蘅溪这话一说,刘瑾已经明白了七八分,而蘅溪却又凝了凝眸:“刘公公,以你之能,调查那个钱自芳应该不是难事。”

刘瑾一耸肩:“哎,一个小小太医罢了,无甚可查的。”

“虽是太医,可这个人给我的感觉很奇怪。”

刘瑾长长地呼了一口气,道:“这个钱自芳是永平人,祖上三代都是行医的,他爷爷嘛,是个江湖郎中,后来在京城开了家药铺,叫宝成药铺,他爹继承了这间药铺,继续当郎中,还开学管授徒,在京城也算是小有名气,他从小学医,后来也就进了太医院。”

听闻刘瑾所说,蘅溪嘴角一斜,笑道:“刘公公一边说这小小太医,无甚可查,一边却又把人家的来头说得头头是道的,看来平日里也没闲着。”

刘瑾知道自己被蘅溪套了话,也陪着一笑:“在宫中当差久了,这些自然都是要知晓的。”

“既然你知晓,那便多说一些,这人在宫里有什么功绩没有?”

“倒是也算中规中矩,还没有给皇上看过病,在太医院里很是勤勉,像是个喜欢钻研学问的,不喜欢做那些无谓的争斗,算是股清流,也不入党争。”

“还有呢?”

刘瑾傻眼了,不知蘅溪究竟是要问什么,就自己调查的结果来说,这个叫钱自芳的太医怎么看都算是守规矩的,会替一些人医治一些大大小小的病,医术不说出神入化,却也还算过得去,但是要说丰功伟绩那是一件没有,也没有把那个嫔妃的孩子弄掉过,也没有做出什么缺德事。

蘅溪叹了一口气:“我是问,他和沈妃,怎么认识的。”

刘瑾拍了拍自己的脑袋,道:“原来姑娘问的是这个啊,瞧我。”

他眯着眼,回忆道:“这个人曾帮沈妃娘娘的一个宫女医过病,估计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得沈妃娘娘信任。”

蘅溪的眉目沉了下来,没了刚才的笑意,取而代之的,是如着黑夜风雪一般的寒冷:“刘公公,你可知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世。”

刘瑾躬身道:“小的知道。”

最厉害的人,往往能够躲藏得很好,韬光养晦,让别人看不出他的锋芒来,反倒是那些巴不得出风头的林中鸟,总是头一个中枪的,蘅溪言下之意,钱自芳便是这样一个懂得隐藏的聪明人,刘瑾很是信任蘅溪,即便是只用直觉,蘅溪的感觉也很准。

“既然知道,那就好好盯着他。”

“是。”刘瑾说罢,抬眼一看,蘅溪的身后,玉满堂正缓缓走过来,见了刘瑾在此处,似乎正在犹豫要不要上前来,蘅溪转头,也顺着刘瑾的目光看过去,叫了她一声:“玉儿。”

玉满堂和刘瑾一样,称蘅溪为“小姐”,她手中是一条毛绒围巾,她拿着围巾,走过来给蘅溪围上,明明玉满堂的位份要比蘅溪高很多,蘅溪甚至没有位份,可玉满堂在她的面前,却像一个下人一般。

刘瑾看着玉满堂,常年跟在皇上的身边,他很会看人,玉满堂姿容出众,再加上身量颇小,很容易引起男人的喜欢,但是玉满堂在宫中的存在,只能用一个“卑微”来形容,她不像其他的嫔妃一样,千方百计地要皇上注意到自己,刘瑾经常跟在皇上身边,知道皇上其实从来没有临幸过这个玉满堂。

就连玉满堂这个“浣衣”的封号,也只是皇上看在她形容貌美的份上封的,此时,刘瑾心中马上浮现出了蘅溪所说的那句“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世”,不仅是钱自芳,或许玉满堂也是如此。

刘瑾当日便奉蘅溪之命,把她绑进宫里去,虽然其间出了点岔子,让蘅溪被绑去了浣衣局,可好在现如今,计划都已经回归到了正轨之上。

玉满堂给蘅溪围上了围巾,仔细端详了刘瑾一会儿,刘瑾阅人无数,一看便知道这个女子平日里十分小心,若是她成了皇上的嫔妃,光是这份心思,便不愁在后宫里混不下去。

玉满堂从头到脚地看了一遍刘瑾,眸子里映着雪地的光:“刘公公,宫外的人,如何处置杨誉之?”

她说话声音很轻,轻得像是怕惊了从天而降的雪花,甚至比蘅溪还要谨慎。

刘瑾面色立即变得严肃起来,全然收起了一个太监的谄媚:“在宫外,随意找个地方埋了,一个刺客死了,谁会关心?倒是只有杨廷和大人暗中派人查了此事,可这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即便是杨大人,也不敢大张旗鼓地去查。”

“杨廷和?很好。”蘅溪笑了笑,可这并非是发自内心的笑,反倒是令人有种寒意森森的感觉。

不远处,传来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刘瑾心中一提:“姑娘,现下此处人多,小人先走了。”

蘅溪点了点头,也转身离开,玉满堂在她的身后,又替她整了整斗篷,刘瑾虽说要走,却还是在原地站了站,见蘅溪转身,忽然手一伸,衣袖之中落了一张纸条,这纸条被玉满堂见了,她也没有声张,而是先送蘅溪回了屋子里。

等到她出来时,才捡起了纸条,纸条掉在地上有些时间,染了些湿气,既然是要等蘅溪背过身去才留下的纸条,自然是不能给蘅溪看见的东西,玉满堂手指发寒,呵着气打开纸条,凑在眼前看着,纸条上寥寥几字,玉满堂看了,却如受了闪电雷劈一般,双手猛地一抖,纸条掉落在地。

她眼神彻底呆住了,只听得巡逻士兵的脚步声从储秀宫附近走过,她似乎是要与这夜色融为一体,像个不会动的木头人一样站在那里,反应过来之后,才手忙脚乱地捡起了纸条,慌忙带到房里,在烛火旁烧了。

这纸条上的东西,万万不可被蘅溪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