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35章 杨誉之(1 / 1)

作品:《恶女千寻:狂后归来

自从义父收养我以来,我的一生,除了野心,便再无其他了。

义父曾对我说,家国一日不乱,我便一日见不得天日,只能在这小小一方嗜血的天地中活着,杀人,嗜血,阴暗便是我的全部生活。

义父杨廷和本是先帝的老师,先帝孝宗开“弘治中兴”,德高望重,义父对他敬佩得紧,便也悉心辅佐于他,那时候,义父曾说,弘治在位,天下可得长久兴盛,纵观孝宗一生,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有着自己的一套治理之策,义父拿历代皇帝与之相比,说孝宗之才,不逊于秦皇汉祖,可义父没料到的是,孝宗一生,还是惨遭奸人所害,早早便惨死了。

继承皇位的是15岁的武宗,义父还是干着老本行,辅佐武宗,可每每回来,义父却总要叹息不已,叹武宗天资平平,身旁“八虎”作乱,更是令他玩心甚重,无心治国,义父一日比一日憔悴,一日比一日更失望。

我自然知道,义父希望陛下做个好皇帝,为政清廉,可就算陛下有这个心,他身边的“八虎”也不许,为首的刘瑾更是老奸巨猾,前有老臣上书,一一指责陛下之过,可陛下非但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

我知道,是我该“重见天日”的时候了。

义父说,这天下未必就是他朱家的天下,当初太祖打下明朝盛世,何等威武,江山传来了这等无能子辈手中,便是要逼人造反,义父表面上对陛下恭敬,可他背地里的心思却只对我说,当年在饥荒中,他救我一命,此后便一直将我当做最信任的人来培养。

如今陛下手中的江山,不过是先帝争来的,根基还稳,盛世或可守成,若是乱世迟早一塌糊涂,不如学当年武皇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江山,若不造反,天理不容。

义父的目光绝不会过于短浅,尽管我是他培养的杀手,可若非万不得已,或是有万分的把握,他绝不会让我出来杀人,我父母死于战乱,本无名无姓,义父给我起了“杨誉之”这个名字,让我有了抛头露面的机会,我本以为,作为一个杀手是不需要有名字的,可是那日,义父对我说:“你是时候见天日了,却不是去杀人。”

义父先对我说了曾经孝宗皇帝在位的一桩奇事,据史书记载,孝宗皇帝的正妻是张皇后,且孝宗爱张皇后很深,甚至为了张皇后遣散了后宫,这也留下了一个千古美名,提及孝宗皇帝的深情与专一,世间可说无人能出其左右。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义父也算是孝宗皇帝身边的高官,原来当年孝宗皇帝所爱另有他人,话说当年,孝宗皇帝在断情桥与后来的皇后春风致相遇,这桩情史无论写在哪本书里都是才子佳人的恋爱模板,可唯独在史书中,这段情史不能留下踪迹。

孝宗皇帝缠绵病榻的那几个月,只有春风致一人在他的身边,可是照春风致本人的心愿,只想跟孝宗皇帝去山林间隐居,这段留在史书上的记载,也有史官杜撰的成分在其中。

说到这里的时候,义父还是颇为感慨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我辈中人,考古论今,所学所得,全从古人史书上得来,可谁又知道,这古书所载,又是真是假,那些清廉为官的,就未必是千古好人,那些奸诈之徒,也未必就十恶不赦,义父此番话说得在理,可目光之中别有深意,我猜若是往后史书上记载义父的生平,定然会将义父写作一个正直清廉的官员。

孝宗皇帝名垂千秋,百姓对他无不赞颂,这样的人,打下来的天下怎么会是一朝一夕就可覆灭的,毕竟如今不比当年摇摇欲坠的刘家天下,东汉末年,本就四分五裂,群雄并起,献帝年幼无为,这才让曹贼得了可趁之机,可朱佑樘的天下远比那时稳固得多,再加上还收复不少番邦土地,要篡位谈何容易?

义父是有野心的,可他更讲究实际。

他叹了一口气道:“当年的皇后春风致,史书上虽并未留下名字,但关于这个皇后,民间却有不少的传闻。”

当年春风致曾被诬陷为“祸国妖凤”,传说中这女人勾引皇上,搞垮大明江山,可又有另一说,事实并非如此,春风致若是个男儿,定能在仕途官场上大有可为,而孝宗皇帝稳固江山,其中也不乏她的功劳,即便是后宫那凶险之地,春风致也一路摸爬滚打,最终坐上了皇后的位置,可见这个女人不简单。

虽然有人已经辟谣,“祸国妖凤”的传说,不过是宵小之辈放出的传言,可义父却摇了摇头,不置可否,既是传言,定不会是空穴来风,义父这几年派人详查,这“祸国妖凤”一说,果然不是无凭无据的。

根据义父调查的情况,这“祸国妖凤”早在商周时期就有,这一族的族人大多是女子,从出生开始,便只要漂亮的,若是相貌平平,便会被送走,或是当场杀了,一代传一代,是以这一族的女子,大多美貌无比,也正是这样的美貌,才能蛊惑君王。

这妖风乃是古老的一族,妄图掌握天下,可这天下终归是男人的天下,于是这一族专门选派美貌女子到君王的身边去,迷惑君王,再把王朝弄个天翻地覆,传说商超妲己便和这一族沾亲带故,可真实情况皆已不可考。

在北周的时候,北周武帝曾大肆灭族,这妖凤一族也是在那个时代遭到重创,变得零零散散,可根依旧还在,孽种扎根已深,要完全除去,又谈何容易?后来这一族为了谋生,大隐隐于市,许多装成算命之人,混迹市井,也有女子用美貌蛊惑达官显贵,祸害不成皇帝,便来祸害官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着了道。

这些传言不过是道听途说,可义父将这些零散的只言片语加以整理,再加上一些古籍考证,几乎十有八九可以确定,这杀千刀的妖凤一族,是完全存在的。

清除孽障,便要从皇上身边开始,而我的使命便是如此。

义父虽培养我做杀手,使我学尽了天底下一招毙命的本事,可他终归还是有善心的,妖凤一族存活千年,世世代代都遵循着族中的规范,这妖凤一族所信奉的教义,简直比皇帝老子的圣旨还管用,他们历朝历代都处在被灭族的边缘,北周武帝时期更是遭受重创,能存活下来也不容易,若是能发善心,便处处留人一命,好过赶尽杀绝。

我的想法和义父如出一辙,可杨愗却未必。

杨愗是我的孪生哥哥,与我一同被义父带回,可他生性嗜杀,义父时常说,虽然我们是杀手,可是在杀人的时候,也要讲求杀人的道义的,弱小不杀,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不杀,好人不杀,这些杨愗统统听不进去。

义父很是头疼,干脆让杨愗学文,学文先学史,没想到这却更加助长了杨愗嗜杀暴虐的脾气,旁人看史,看的是古人的智慧,杨愗看史,看的是那些残暴的君王如何为恶,在这个年头,大多数人的孩子都难以长命,为了给杨家续弦,义父这才收养了我俩人,可杨愗回回行事,皆让父亲大呼“当初就不该捡回你个孽障”,义父有预事于先之能,料定杨愗今后怕是个要叛变的主,是以这次清除妖凤一族任务便委托于我,丝毫不让杨愗出面。

杨愗心中不服,如此重大的事情,竟然没有他的份,义父心软,也就接受了他的讨价还价,如今天下已经不似孝宗在世时那般平稳,极大的原因便在于新帝登基,政事还未完全熟稔,却偏偏好色,十天有八天不上朝,难得有两天上朝了,还全看着奸臣刘瑾的脸色行事,众位臣子,莫不焦虑。

要除去“八虎”,谈何容易,再说“八虎”是皇帝陛下眼前的大红人,哪是说杀就杀,义父的意思是,“八虎”暂且搁下,待到时机成熟再除不迟,为今之计,是去搜寻那祸国妖凤一族的后人,这些人就像毒瘤长在人的身体里,一日不除,江山就一日不稳。

照这些人的脾气,估计藏在京城的最多,义父说,京城的巫家嫌疑最大。

巫家祖上几代都是算命的,这首先就很令人起疑,可总归不能一棒子打死,虽然妖凤一族以算命为主,可未必算命之人就都是妖凤一族的。

义父和杨愗带着厚礼,假意提亲,实则是上巫家府中打探去,巫家再怎么说也是个大家族,义父在朝中也颇有脸面,如果不是有万全把握,绝不会做冲动的事。

义父说,妖凤一族行事,和旁人有所不同,这一族的女子,手掌心都有红痣,这红痣绝非守宫砂,而是生下就有的胎记,这也奇了,这一族之人,偏偏就个个都长着一模一样的胎记,除非剜肉削骨,否则这胎记断然不会消失,其次这一族的女子长相貌美,颇能诱惑人,有的女子甚至还会些功夫。

第一点还好,第二点我是完全没有概念的,这天底下貌美的女子太多了,那天晚上便见到一个。

父亲带着杨愗去巫府假意提亲,巫府倒是热情,到此还看不出什么端倪来,我上府中各院打探,以我的身手,院内之人是不可能发现我的。

查探一番过后,却发现巫府极为冷清,义父坚持说巫府以前是有个女儿的,近几年来却闭门不出,巫府的意思是女孩家老是抛头露面的也不好,年纪大了,便该好好呆在家里准备嫁人,光巫家这套说辞,便加深了他们的嫌疑。

用于蛊惑君王的女子,大多会进行训练,或许她闭门不出,正是这个缘由。

可我探查了府中,除了丫鬟和巫府老爷的几个小妾,哪里有什么女儿,同样的情况,估计义父也想不通。

我没见到巫家的女儿,却阴差阳错见到了当今圣上,武宗皇帝朱厚照。

皇帝泡妓院,这种事情当真是闻所未闻,我常年都在杨府,不曾出来过,义父还没出来,我便先来妓院看个究竟,这朱厚照当真会玩,堂堂一个皇帝,穿了平民百姓的衣裳,却乘着华美的轿子,轿子一旁,另一个男人迎他下来,那个人,我猜便是刘瑾。

照义父所说,刘瑾是个奸猾小人,可如今见了,却是个面貌端正清秀之人,像极了那些长衫书生,人不可貌相,说的便是如此了。

我上了屋顶,却见到了一个女子,我坐在高处,她显然没看见我,倒是径自偷偷摸摸往前去了,想来怕是同道中人,却不知是哪家府中的刺客,今夜是来杀什么人,果真这世间这么多大奸大恶之人,都能在妓院遇到。

刺客杀人并不是容易的事,若是容易,我也不会到现在为止,还未染指过一条人命,义父心善,又读过圣贤书,绝不会随意杀人,这女子像个江湖人,今夜定然有人要亡命于此,我虽不喜欢管闲事,可是既然见到了,便要从她刀下救人,不想本来要叫住她,谁知她竟站不稳,跌进了房屋中去。

那间屋子,正是皇帝所在的。

看了太多杀手的故事,倒是令我忘了,这世间,成名刺客终究是少数,大多数的还是那些业务不精的。

若没有义父和师父的悉心指导,只怕如今我的身手,也只能如她一般。

她出来后,便来指责于我,这倒是就无从谈起了,可我见她,脑中便浮现出了义父所说的话,妖凤一族的女子,全是美貌之人,曾经我对女人的美貌是没什么概念的,每天所见之人,也不过就是一些丫鬟罢了,她们个个相貌平平,少有清秀的,可面前这个女子不同,那晚月色极好,她衣着虽不华贵,却不失气度,腰身纤细,冰肌玉骨,眼里颇有神韵,眉目之间小有英气,也算是别具一格。

这样的姑娘来当刺客,不知是可惜还是正好。

我也不戳穿她,就一言一语地聊着,除了义父,少有人能与我如此谈天,刺客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寡言者居多,可寡言不代表话少,遇到投缘之人,自是滔滔不绝,说话犹如排山倒海之势,面前这女子便是如此。

既然都是刺客,本该认识一下,可不远处,义父和杨愗已经出来了,我便不能在此逗留,明明才认识片刻,可匆匆分别,心中竟是万分失落,今后再见,不知何年何月,刺客是不留名的,我告诉他,我叫李牧远。

李牧远是从前在书上看来的一个人,此人原是个教书先生,日子舒坦,胸无大志,谁知一日在给学生讲山川名胜时被问倒,那学生态度张狂,问:“先生又没亲身去看过,何以知道哪处风景宜人,哪出寸草不生?”对于这种学生,一顿板子就能解决,可这学生却恰恰戳中了李牧远的心中所想。

这学生所说不错,我今年二十又八,却仍囿于方寸之地,不见天下大好山川,更是不明圣贤书中真意,当天晚上,李牧远便收了行囊,拄着手杖,发誓要走遍这个世间的每个角落,看尽山河风光。

李牧远果真这么做了,还写了一本游记,记叙所见所闻,他四处为人传道授业,久而久之自然就名满天下了,后来有人请他去卫国入仕,却不想因直言进谏惹得主君不悦,最终还是不得好死。

李牧远的结局虽凄惨,可那踏遍万里路的志向却是我想要的,今生要报义父恩德,这等心愿已经不可能了,若有来世,我倒愿意做个李牧远那样的人。

而她告诉我,她叫李大仁,这定然不是她的真名,可我却很满意,至少天涯相见,互不留名这一点,我们多少达成了共识。

原以为之后便不会再见她了,可后来还是出了事,刘瑾没走,当晚还去了她投宿的客栈之中,派了几个身强体健的男子,连夜将她抬走了,可惜当时我与义父在一起,半步离开不得。

人是要去救的,但不是现在,我没想到的是,我所想竟被杨懋知晓了,我一心想着如何瞒义父,却忘了杨懋,他在这方面可谓极为敏感,若不是他过于嗜杀,我甚至认为他比我更有资格当一个刺客。

杨懋说:“皇帝陛下绑进宫的人千千万万,若是每个都去救,不知救到何时,我们各自有各自的归处,谁知那女子被绑进宫,可会又是另一番机缘?”

这番话,简直不像是会从杨懋口中说出的。

之后我便去了宫中救人,可这却成了我一生中最后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