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落叶归根(1 / 1)
作品:《离岁笔记》《》
这里的深秋,一如既往的冷。这就是我下火车后铜仁给我的第一印象。铜仁就已经这般冷了,不知道大兴会冷成什么样。
我也是在几年前才搬到大兴这里来的,之前一直在老家生活。说起老家,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去了。记得小时候,一天没事,就是赶着家里的牛到家对面的野地上吃草,我们称之为放牛。
那个时候我还没读书,一天就在放牛。记得,那个时候,家里还在用火柴烧火做饭,好像还经常煮上一大锅的土豆泥,那就是我们的饭。家里人经常去山里,然后背上一大捆柴回来。有些时候,他们是把树砍倒,然后劈开,一直把它扔在外面,直到干了才带回来。而我们一天也只有放牛,除了放牛无事可做。
约上几个小伙伴,赶着各家的牛到空旷点的草地上,让它们自个在那吃草,然后我们做着小游戏打发时间。有时候,两家的牛对上眼打起来了,我们就找个安全点的地方看着。就像在看剧一样。
等我们稍微大了一会了,要读书了,放牛的时间就从一整天变成了早上和下午。早上天还没亮就起来,赶着牛出去,掐着时间回来吃好饭,背着书包就去学校。下午放学,放下书包又赶着牛出去,等到天黑了再赶着它们回来。因为时间的关系,很难约上小伙伴,往往都是一个人去放牛。当时还太小,胆子小,不管是早上去放牛还是晚上去放牛都会有天黑着的时候,所以一般都不敢去的太远。
等到再大些了,家里不再用火柴了。第一次见到打火机时的心情我已经忘了,因为那个时候还太小,记性没那么好。我的印象中,在某一个隔开的时间段,家里生火的东西从火柴变成了打火机。打火机确实比火柴好用多了,火柴要划好几次才能燃起火。每次家里要我帮忙生火我是最怕的,因为总是要划好几次才能把火点燃。有些时候,一根火柴还生不起一堆火。直到用上打火机,我才不再害怕。
上初中的时候,牛已经卖了,周末回家我也就不用再放牛了。那个时候,家里已经不用再生火做饭。生火做饭太麻烦,改用电了。电饭煲,电磁炉之类的。到最后,手电筒也不用了,因为手机自带的有这个功能。记得,当时小叔带回第一个手机的时候,我总拿来玩。其实也没什么好玩的,就只有一个多媒体可以拿来录视频玩,我也还是能玩上一整天。
等到了高中,家搬到了镇上。老家可以说是很久没回去了。很多地方,我已经忘了怎么走。现在已经大学,关于老家就更记不清了。
听说,老家的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已经没几户人家再砍柴了。就连牛,在老家也见不到了。以前,老家的村头总是停着拖拉机,现在换成了一辆辆小轿车,村里的孩子,大多都跑到镇上来读书了。村里的学校为了留住学生,大翻修了一番,看起来高大上了许多……
说完老家,再说到大兴,其实大兴我也是很久没回来了的。开学的时候在遥远的城市读大学,放假的时候又在遥远的城市做各类兼职工作。大兴我确确实实待的时间也不多了。
我知道,往后的日子里。我也会像离开老家,离开大兴一样,离开那座我待四年的城市。人,总要生活;人总要奔波。对老家,我倒没那么怀念;对大兴,我倒没那么想念;对那座城市,我倒没那么不舍。我只是,我只是,舍不得那些事,舍不得那些人,舍不得离开一个我待了很久的地方。
人们常说,那都是以后的事,年轻的时候,人们一心只想出去闯荡,看看外面的世界。即使,出去闯荡意味着要放下许多东西,他们也毫不犹豫。我也到了该出去闯荡的年纪了,所以我明白,为何每次离开家人都会送很远的一段路。因为他们知道,你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归乡。
落叶,终要归根的;人啊,总要归乡的。然而在这高速发展的时代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葬在了他乡。
我也不知道往后我会葬在哪里?我想,就葬在老家吧?实在不行,把骨灰埋在老家也成。就埋在家对面的山野上,它一眼就能看尽家乡。周遭还有孩童在做着游戏,还有牛儿啃食青草。就看着他们在旁边玩耍,就看着对面的家乡炊烟升起。
就葬在家乡吧!落叶,终是要归根的啊!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