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四章 绛衣人突袭水月 唐侠士收徒希子6(1 / 1)
作品:《贺兰纪》群侠在山上盘桓数十日,听宗师讲解完《道德真经》后,俱感受益匪浅。今日,悟诚首先说要回寺,三山四派掌门也相继说告辞,宗师挽留,众人去意已决,宗师无法,只好与门下弟子抱拳相送。送走四位掌门,顾高黑也道:“宗师,我们一家三人就此告辞,水月便托你们照顾了。”宗师道:“大侠不再多住几日,也好陪陪水月?”顾高黑道:“不了,水月在此,我们都很放心。”刘水月不舍三人,紧紧拉着顾高黑的手,说道:“大叔,我舍不得你。”顾高黑摸着他的头,说道:“大叔也舍不得你呀,以后我要是想你了,便来看你。好好习武,要听宗师及众位师叔师父的话,知道吗?”
刘水月含泪点头道:“知道,大叔,记得来看我。”顾高黑道:“一定。”鲁孝道:“刘弟,保重。”刘水月道:“嗯,狗大哥也保重。”鲁孝嘻嘻直笑,顾大娘道:“水月,我们走了。”刘水月放开顾高黑,说道:“大叔,大娘,狗大哥慢走。”三人走后,刘水月心中恋恋不舍,站在那里望着远处发呆,朱丰道:“弟弟,待你艺成下山之后,不就能见到他们了吗?”刘水月怅然若失道:“是呀,大哥,你也要走么?”朱丰笑道:“我想再陪你数日。”刘水月笑道:“好。”朱丰在此又玩了五天,而后才辞别众人去了。再过三天,周剑荪告别,要周剑好好听话,也去了,周剑不看周剑荪,只是冷笑。
自从顾高黑三人走后,曹风就开始督促刘水月收敛心神,朱丰再一走,曹风便叫来刘水月,说道:“你非常人,我也不用教常人的法子教你,不过却也不能违背武学常理,你还是要从最基本的功夫学起,首先教你的是师傅从《道德真经》中悟出的内功。”刘水月闻言惊道:“《道德真经》不是道德宝典吗?怎么又是内功?”
曹风道:“这是师父从中领悟到的神功,名曰‘太虚神功’。”刘水月道:“太虚神功?”曹风微笑道:“是呀,虚即是虚怀若谷,而道家讲求的就是无欲无求。师尊学究天人,从真经中领悟出太虚之境,故为‘太虚神功’,也为‘太虚真气’。世人皆以《道德真经》为道德宝典,殊不知它内藏无上内功心法,仙人老子就是悟出此道,才得以成仙。师父之所以告之天下言其为道德宝典,也就是希望习武之人先修除戾气,方能顿悟得道,之后才窥破其中奥妙,唯有如此,才可避免武林中大的腥风血雨。”
刘水月心中暗赞道:“师祖果然考虑周详,若是得此真经之人参悟不出其中之道,便也难以悟出高妙内功。如是悟出其中大道,进而修得高深武功,便像师祖一般,如此也不会危害武林。”道:“如此说,师祖岂不是也成仙得道了?”曹风道:“成仙倒不敢说,延年益寿那是必然。”刘水月道:“那么此中心法师父可曾领略?”曹风道:“已然领略,在练此功时,要无欲无求,心中既能容纳万物,又能忘却万物,此时方才可练,不过师傅说,你乃大智之人,加之年少,心中本无欲,若加开导,练此神功只在二十年以内,不过也要看你造化,我最担心的就是你心有仇恨,故而难以无欲。”
刘水月道:“弟子一直以来,时时刻刻想着练成功夫,为父母报仇,不过在听完师祖讲完《道德真经》后,虽然未曾忘记仇恨,但已想通一件事,‘天理循环,报应不爽’,贼人即使不遭上天惩戒,也必然要遇横祸,既是他肉体安全,内心必然受到谴责。我练成神功以后,不为报仇,只要找到凶手,交由官府查办,如此可好?”
曹风道:“断水山庄本是陛下御赐,你们一家也算公家,把贼人交由官差处理,那是很好。欲有公私之分,你这虽是公欲,但对你来说,已是难能可贵。我们先从真经中的道义入手,师尊前几天只是讲解大义,只怕你未能全部明白。”
刘水月道:“弟子确实有很多地方不明,还望师父教导。”曹风道:“好,以后上午教习真经,下午我教你一些基本功夫,晚上时间你自行分配。”刘水月道:“嗯,弟子还有一点心事,我听知机子先生说我家传刀法乃是爷爷自悟,其实,我也想效仿爷爷,自己悟出一套刀法来。”曹风道:“你尚小,待你练成太虚神功以后再说。”
刘水月点点头,略有伤心道:“好。”曹风劝道:“要想自创武功,必然要胸罗万象,你现在对于武学,几乎是茫然无知,自创刀法,从何下手?再说一切招数的根基是内力,你毫无内力,施展刀法不过片刻就会精疲力竭,这怎么与人交手?上乘武功皆是有内到外,你可知道?”刘水月道:“弟子知道了,以后定会按照师父教导修习。”。
曹风点点头,微微笑道:“好。”师徒两人你问我答,开始研习。刘水月对于每句话都要刨根问底,曹风亦不厌其烦的细细讲来,上午三个时辰如此呼呼而过。刘水月兴味盎然,还要曹风继续讲解,曹风心中欢喜,却道:“非一朝一夕之功,劳逸结合方是上策。”刘水月点头道:“知道了。”中午吃过饭,稍作休息,曹风道:“第一个月先教你一套简单的拳法,叫做‘五行拳’,要学好这拳法,必然要对五行八卦了然于胸,修习五行八卦最好是看《易经》,故此我们现在开始研习《易经》。”
刘水月道:“五行拳与《易经》有何关系?”曹风道:“《易经》中载有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又有乾坤八卦之妙趣。凡夫俗子学习五行拳自然不必看《易经》,但要想学好五行拳,这《易经》乃是必读之书,当然,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参考《夏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