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第104节(1 / 1)

作品:《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听说了此事,却也是眼中闪过暗芒。

不管父皇对大皇兄是什么态度,他如今手中握有实权,形同割据一方是事实,如今再美名传扬天下,将来必然深得民心。

这样的实力,若放任发展下去,就连父皇都未必压得住,何况他们这些皇子。

这位看似失势的大皇兄,必然会成为他们争夺储位之路上最大的敌手。

他知道这一次皇兄们不会坐视不理。

但他行事向来谨慎周到,却并不不打算动手。

一是他势力单薄,坐山观虎斗是最明智的选择。

另一方面,这位大皇兄在北疆的势力发展如此迅猛,将来如何还未可知,他也得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而京城的袁家,早就要求严惩李洵滥杀边城守将,如今得知李洵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还即将掌控四地兵权后,也是气疯了。

哪怕嘉佑帝早就跟他们私下交待过,让他们暂且忍耐,以后时机到了自会给他们一个交待,他们也还是忍不下这口气。虽然自己不亲自出手,却还是撺掇了一些大臣准备弹劾李洵。

如此一来,即使没有太子与五皇子的参与,三天后的大朝会上,也有好些人参李洵僭越,傲慢,藐视君威,不仅不该赏还应该严惩。

林家与一些林相的门生故旧,为撇清自己与大皇子的关系,也跟着附议。

一时间,朝堂上对李洵是一片讨伐之声。

看着这样的情景,嘉佑帝心中的憋屈顿时消散不少。

先前倒是他着相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李洵如今这么风光,其余皇子和他们背后的支持者们,只会比他更容不下。

他越是弹压这些要打压李洵的势力,那些人就越会想给李洵下绊子。

等以后时机成熟他要收拾李洵的时候,也只需要顺水推舟,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处置李洵。

眼下,就且让他再嚣张一阵子吧。须知,爬得越高,摔得才越惨。

*

和朝中的声音不一样,京城民间得知慎郡王被封赏的消息,却是极为欣慰的。

“这么大的功劳,早就该赏了!”

“四地兵马的掌控权也交给慎郡王了呢,这下可好,有咱们神勇的慎郡王在,就不用担心那四地的百姓再受北戎侵扰之苦了!”

“慎郡王那么好的人,我先前还担心他真的失势了呢,现在见他重新大权在握,可算是放心了!”

“听北疆的商人们说,慎郡王在北疆铲除贪官恶吏,如今肃城四地风气一新,再无官员将领欺压百姓与士兵之事,当地百姓与士兵们,都感念慎郡王的恩德呢!如今慎郡王实至名归,当地百姓们肯定高兴坏了!”

禁军之中,许多将官士兵们也是松了口气。私下里聊天的时候都在议论这件事:

“看样子陛下和慎郡王总算是和解了,我们不用再担心以后被派去肃城与慎郡王为敌了!”

“陛下可算是没被奸佞蒙蔽,干了件好事!”

“先前立场不同,我没好说,不过跟着慎郡王其实还真不错……”

“谁说不是呢。慎郡王可是真敢对那些贪污军饷的家伙动手的,而且是一砍就是一大堆主谋,不像咱们军中,克扣军饷之事闹了多少回了,回回都是杀几个底下的喽啰便了事,往后该怎么还是怎么。”

“对啊,我听先前那些被扣押的人回来说,慎郡王手下的兵吃得好穿得好,手里还有钱,死伤都有足额抚恤,还给养妻儿老小,当地大把的姑娘想嫁,人家虽说是在边塞之地,却比咱们活得像个人。”

“说白了,但凡上位者愿意体恤士兵,还有能力,手下的人就能过得好……”

“要是慎郡王以后能……就好了”士兵的话没说明,只是指了指天上,众人却都心领神会。

“那可不是,要喊我来选,我也愿意选慎郡王……”

“所以如今慎郡王得势,是好兆头啊!”

许多底层士兵,心中都由衷地为李洵的封赏而高兴着。

而京城以外的地方,百姓们虽不那么关心军国大事,读书人们却完全不一样。

在邸报和官方告示中得知河原收复后,纷纷喜极而泣。

套河之耻,对于心中有家国天下的读书人来说,是永远的痛。

如今河原光复,还杀了两三万北戎蛮子,自然是一件值得普天同庆的大喜事。

众多读书人纷纷自发组织起来吟诗作赋,歌咏这一件大喜事。

而李洵作为收复河原的主将,其英勇善战也被读书人们大加赞颂,所有读书人都深深地记住了,这位皇长子在抗击蛮戎上立下了不世之功。

*

这一次的钦差,一路敲锣打鼓大肆宣扬,直奔肃城。

百姓们自然也知道了这些人是来封赏他们的慎郡王的。

却也并不觉得皇帝做了多么英明的事情,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

“哦,那昏君总算干了件人事!”

“都打下河原多久了,现在才来封赏,也不知道是有多不情愿……”

“切,还需要他来承认郡王对肃城四地的统治权吗?他这圣旨来不来有什么区别,反正我们都只认郡王。”

“皇帝小气吧啦的,封的官等于没封,真要有心,怎么不给咱们郡王封个亲王,再额外加几块封土呢。”

钦差大臣宣旨后,按照嘉佑帝的意思,特意让人在城中宣扬圣旨里的赏赐有多丰盛,却万万没想到百姓们都是这样的反应。

一时间不由冷汗涔涔。

这种话,他可要怎么回去说给陛下听。

*

宣旨的人来时,林德康是回避了的。

等人走了,这才从后堂出来,看着那摆了一院子的御赐珠宝,金银,布匹,药材等物,却是愁眉不展。

李洵看着满院子的财物,心情颇好,这么多东西,至少价值六七万两,拿出去卖了能多养活好多人了。

“陛下难得大方,赏了这么多好东西,保父来给保兄还有孩子们挑些回去。”

林德康哪有这心情,忧心忡忡地道:

“陛下突然如此大方,还赐予您兵权,只怕别有所图……”

李洵道:

“保父怕什么,天高皇帝远,他就是再有阴谋,隔着两千多里,能做的事也有限。最多不过以这名义让我给他冲锋陷阵,消耗我方兵力。”

林德康顿时更担心了:

“正是如此,到时候您若拒绝,可就是抗旨了!”

李洵负手而立,傲然道:

“抗旨的事,我又不是第一回 干。保父你看他可有任何申斥?在没有完全把握把我拿下前,他是绝不可能自取其辱提什么抗旨的。”

“至于打仗,能去的我就去,算是为大启百姓尽一份心力。不能去的我自然也不会让将士们凭白牺牲。”

林德康一想,倒也是这个道理。

在北戎的威胁彻底解除之前,嘉佑帝是腾不出手来对付郡王的。

至于以后,郡王最差也不过是据守四地,只要肃城四地农耕上自给自足,又有神兵利器,倒也不怕朝廷来伐。

这么想着,他的眉头舒展了些。

“看陛下这封赏的阵仗,只怕您不去,难逃天下悠悠众口。”

李洵仔细想了想,道德绑架,以嘉佑帝的行事作风,还真能干得出来。

他本人倒是不在意这些虚名,当然,如果权衡利弊没什么损失,那他也不会让人凭白算计了去。

“他想算计,以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在此之前,我们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办。”

林德康愣了愣:

“……何事?”

然后便听自家殿下理所当然地道:

“自然是讨军饷。既然陛下任命我为征讨使,要使唤我,那我手下几万大军的军饷,便该早些发来。”

“我手下的都是精兵,可不能让兵部拿一般的东西打发了,保父,我们得赶紧把军需列个单子,趁热打铁送到陛下那里去。”

说着,便领着林德康往书房走。

看着他信笔写下的军需折子,林德康也忍不住沉默了。

如此狮子大开口,那位陛下怕是要气得吐血三升。

第81章

李洵的折子, 通过驿站系统快马加鞭进行传送,只花了十多天便送到了京城。

嘉佑帝曾经交代过,凡是来自肃城的折子, 都要第一时间送到他案头。

由于没经过尚书台的筛选,嘉佑帝一打开折子, 便直面冲击,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脑门而去:

钱六十万贯,粮十万石, 草一万车, 上品军刀五万把,皮甲五万付,绵服五万套, 箭矢二十万发, 马三万匹。

总共价值六七百万贯, 就算是刘渊手下有十万大军,也从未索要过如此数额巨大的军需!

李洵那逆子, 他不仅要, 还赤裸裸地威胁,说什么已经告知全军,朝廷认可他们收复河原的功勋,必不会辜负将士们驻守北疆, 直面北戎的辛苦。希望朝廷速速把军需发来,以免让数万将士寒心。

如此一来, 但凡他不给军需, 就必然会让肃城四地的数万将士心生怨气。

可关键是, 那四地的兵马是他的兵吗?

那些人分明已然全部被李洵收服, 是他李洵的兵!

拿他的钱, 养自己的兵,真是打的一副绝好的算盘!

“白日做梦,朕绝不会让他如愿!”

嘉佑帝拍着御案,咬牙切齿。

破例给李洵肃城四地的兵权,还让他扬名天下,已经让嘉佑帝足够憋屈。钱财也就罢了,他下令不许让李洵在附近买铁买粮,那钱财他根本发挥不了太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