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108)(1 / 1)

作品:《定风波(GL)

萧婉吟并没有将婢子的话放在心上,纸张写满后遂将笔搁下望窗外瞧了一眼,正直隆冬,院中百花凋谢,只剩一株腊梅独自绽放成为窗外的一道孤景。

院里的腊梅开了,去拿把剪刀来吧。萧婉吟吩咐道。

顺着女子的视线一同望去,婢女瞧着那颗初开的腊梅,福身道:喏。

萧婉吟起身来到院中,从婢女手中接过剪刀,踮起脚尖将枝干上带有花苞的几个株黄色梅花剪下,先前插花的胆瓶还在吗?

姑娘走后府中就没人插花了,奴将它们收在了库房的柜子里,姑娘是要插花吗?婢女福身回道,奴这就去取来。

婢女将花篮放下,转身便出了院子,没过多久,院中再次响起脚步声,区别于女子的绣花鞋,那是穿官服所配的六合靴踏上石板的声音。

院中何时栽了一颗腊梅了?再次登门,来人若自己家中一般,眼里印着腊梅的黄色以及女子身上浅红色的衣裳。

萧婉吟依旧剪着手里的腊梅,这座院里一直有颗腊梅,是王作监自己忘了。

明明是我不曾见它开的如此美好,王瑾晨走下石阶,就如你一样,冬日绝景。

修剪枝干的手忽然止住,萧婉吟转身看向身后之人,由青及绯再由如今的紫色,她只用了四年时间,短短四年便位列卿相,紫色圆领公服,腰间束着金玉带,玉带上装饰着用于悬挂蹀躞带的十三銙,这让萧婉吟忽然想到,道长说红色有血光之灾,那么你由红及紫,是否就能破了这灾?又或者是红色为血色,而紫色,则为凝固后,想到此,萧婉吟不仅又后怕了起来。

圣人让我先建天枢再行昏礼迎你过门,我不知道圣人的用意,但是那日朝见圣人与我说她知道我心中所求,她看见了我的忠心,说会给我比我所求的更多。王瑾晨道,我的确不是忠于哪一朝哪一代,如圣人所言,我不是屈服权力,而是以女子之身敬佩同为女子的她。

她以你忠心,给你权力,给你荣耀,可是这些都伴随着风险,对君王而言,无论是忠臣还是奸佞,都是可以舍弃的棋子。萧婉吟走到石桌前坐下,拾起篮子里的腊梅开始修剪,她能给你这么多旁人无法企及的东西,可唯独自由,她不敢给。

七娘怎么知道?王瑾晨疑道。

你是她的臣,你替她做了那么多事,知道了朝廷这么多秘密,她如何能放你去远离她视线之外的地方。萧婉吟回道。

上官氏应与七娘说过,王瑾晨开口,圣人所思,远超常人,所虑更异于常人。

姑娘,胆瓶拿来了,婢女抱着一只胆瓶返回院中,奴特意洗了一遍。却撞见了正在谈话的二人。

紫袍玉带的高官面容清秀,负手站立低头柔情的望着腊梅树下坐着的女子。

女子背对着她,并没有热情相待,婢女见之便小心翼翼的走上前朝紫袍福身,奴见过王作监。

王瑾晨回身轻轻点头,婢女便上前将胆瓶放置石桌上,奴先告退。

婢女的入内打断了二人的对话,也恰好萧婉吟不想再去提这些烦心事,遂开口将人喊住道:你去盛些水来,我记得后院有南天竹,你去剪些来。

姑娘是要将南天竹与腊梅一起吗?婢女问道。

萧婉吟点头,缃色配赤,想来会别有风味。

奴这就去摘些来。说罢,婢女便拿上剪刀转身出了院。

待婢女走后二人也不想继续先前的烦心话题,王瑾晨便从袖子中抽出一只精致的抽屉式小木盒,走到萧婉吟坐前弯腰打开道:我路过南市,见张记铺子里围着甚多孩童,遂下车买了一盒饼馁,里面夹有牛乳。

萧婉吟低头瞧了木盒一眼,六个花边饼馁齐整的摆了两排,上面还雕刻着精致的花纹,多大的人了,竟与小孩子争食?

民以食为天,这糕点又不是孩子的专属之物。王瑾晨当即回道,这饼里有带牛乳的馅,我便想你一定爱吃。

见弯腰的人笑盈盈的望着自己,萧婉吟遂在清水中洗净了手轻轻拿起一个用袖子遮掩送往嘴中小小的咬了一口,面皮软糯,再配上粘稠的牛乳,甜而不腻,很快便将整块饼吃进了肚子里。

萧婉吟抬头欲说什么,王瑾晨便抢先道:神都这家铺子里的糕点不如长安万年县七娘常去的那家好吃。

已过去多少年了,你是想起来了,还是记得?萧婉吟诧异道。

我是遇到那个糕点铺子想起来的。王瑾晨将木盒轻轻放于桌上,七娘极爱吃甜食,可也是小孩子?

话音刚落,萧婉吟白皙的脸便有些微红,万般皆苦,便只剩这嘴里的一点甜了,王监应该最是清楚才对。

我知道。

延载元年冬,王瑾晨随督作使姚璹修建天枢,请期与亲迎之礼移于次年。

几日后

一匹快马赶在除夕之前从西城门进入洛阳城,马上的年轻男子身着浅褐色袍衫,头顶裹着软聊幞头,鼻子与脸被风霜冻得通红,身后还背着一个小匣子。

男子路过街边坊下的小摊后从马上跳下,掏出几个铜板向老板要了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身上的寒凉缓解了些许后便又跨马向城南奔去。

修文坊

骏马低着脑袋停在王宅大门前,男子进入宅内将木匣奉于人前,杨总管,主人要的饼馁已经买到了,小人在雍州万年县寻了许久都没有找到,询问才知店主人挣了钱在长安城买了宅子,铺子已经搬到了东市。

长安将匣子打开,里面是几个盖有特殊印章的小木盒,缝隙中还有油纸的边角露出。

小人日夜兼程,才在十二个时辰内赶回。男子似在邀功一般说道。

长安便从袖子里拿出一块金饼,建造天枢的铜铁已经运送至洛阳了,主人今夜不回。

主人今夜不回来吗?男子望着自己大老远从长安买来的糕点,那这糕点?

将之送往景行府的萧宅。长安道。

男子听后旋即顿悟道:怪不得,也不曾记得主人爱吃果子,还点名要雍州万年县程氏的糕点,原是送给日后府中主母的。随后朝府中管事叉手,带着匣子转身离开,跨上马背送往城北。

萧宅

男子在萧宅又得了赏赐,脸上的疲倦一扫而空。

萧婉吟的婢女端起一盒糕点仔细端详,惊喜道:这不是万年县那家最有名的程氏糕点吗,姑娘从前常去的,王监可真是有心。

萧婉吟盯着熟悉的糕点,香味萦绕鼻尖,以往在长安居住时每有不开心便会去万年县买些糕点果子。

要过年了。这是萧婉吟收到糕点后开口的第一句话,没有表现的很欣喜,脸色依旧平淡,去将柜子里那几件衣物让哥哥送去修文坊吧。

婢女知其用意,遂福身道:喏。

等人走后萧婉吟低头盯着桌上那几个尚新鲜的糕点,婚期延后,便想用这些来讨好么?旋即拿起一颗送入嘴中,糕点不如儿时的味道,不是它变了,而是品尝它的人,已不再年少。

一月后

是日除夕,天枢修建暂停,负责督造的百官与工匠休务三日。

是夜,洛阳城宵禁,京中士庶皆居家中围炉而坐,家中长者细说着洛阳往事,告诫后辈处世之道,年幼无知的孩童则扎着总角手中提一鲤鱼灯笼在院中追逐打闹。

萧宅中堂的方桌上放着一篮西域进贡的葡萄,长安的糕点,还有从鸿州运来的火晶柿子,这些应节食物的旁侧还有一张红贴将作监王氏赠除夕夜。

修文坊

铜炉内的炭火滋滋作响,灯火通明的房中,王瑾晨穿戴整齐的的站在铜镜前。

小环端着一盒似是人亲手做的糕点站在旁侧,郎君一个人对着镜子看了好久,这衣服摸了又摸,今儿终于舍得拿出来穿了,定想说,姑娘送的,就是贴身。

比公服称心。王瑾晨笑回道。

作者有话要说:  温馨提示,接近尾声,he结局

下本书《女世子》开始会日更不断。

第145章 上元佳节

正月初一

太初宫正月大朝,群臣及地方与诸国使臣皆入殿恭贺,宰相率百官上书皇帝请加尊号,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皇帝授之,特降旨大赦天下,改元证圣。

证圣元年一月,司刑少卿皇甫文备上书弹劾宰相豆卢钦望、韦巨源、杜景俭、苏味道、陆元方五人依附权相李昭德,皇帝降旨罢相,将五人全部贬为州刺史。

自李昭德与几位宰相相继被贬,与之对立的酷吏以及皇帝宠臣薛怀义便愈发嚣张跋扈,自几次领兵讨伐突厥无功却受爵禄后,亲王与宰辅见势皆攀附讨好。

临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大周崇佛,为讨好皇帝,薛怀义便在明堂前修起了佛像,工程修建需人力及物力,此之前,薛怀义便向皇帝请了旨意。

正月十日,大晴,王宅请术士占卜吉日,差媒人宴萧氏行请期之礼商议亲迎吉日。

寝宫

远离了外朝,便只有穿公服的宦官与宫人,外朝臣子止步于殿前。

初春的风还带着冬日里的寒冷,高延福入殿后觉得风大便先去关了两扇窗。

圣人。

宫外如何?

自圣人赐下婚约之后,将作监府上今日请期,怕是想于上元节行亲迎之礼。高延福走近几步,王府想与萧家商议亲迎,这是王监上的奏疏。

皇帝低头瞧了一眼,高延福便又道:圣人的旨意小人去年已经转达,小人想,恐是王监那日错会了意思,误以为小人转达的意思是次年之后便可行亲迎,小人这就出宫与王监

不必了。皇帝打断道,旋即又在王瑾晨的奏疏上写下赤批,她想成婚便成婚吧,成人之美,总不能只一半。

高延福接过奏疏,圣人英明。

与她说,婚事可,然别在上元当日。皇帝再次吩咐道。

喏。

几日后

将作监

除了宫殿建造,将作监如今还忙于天枢的修建,薛怀义带着皇帝的旨意来到将作监官署。

鄂国公到。

官署内的青红绿紫官员听到后无一人待在原地不动,纷纷跑出来迎接这位皇帝的宠臣。

下官等见过鄂国公。

薛怀义瞧着一群戴幞头的官员扎堆站立,问道:将作监在不在?

将作监在端门外与姚相修建天枢。其中一官员叉手回道。

过几日便是上元,快快安排一些懂建造的工匠给我。薛怀义道。

官员们大眼瞪小眼,回国公,工匠都去建造天枢与修缮皇宫大殿了,将作监内已没有了多余的人手。

没有人手?薛怀义疑道,偌大一个将作监,怎会缺了我要的一丁点人。

下官们不敢欺瞒国公。官员为难道,且用人调度都需获王监所批,还望国公不要为难我等。

哒哒哒,官署大门前传来马蹄声,一个被太阳晒得有些黑了的武吏将马匹牵住,紫袍踩着马镫从马背上跨下随后便将缰绳递给了身后跟随的官员。

官署堂吏一路小跑出大门,气喘吁吁的叉手道:王监,鄂国公来了,说是要将作监的工匠。

王瑾晨拍了拍袍子上的灰尘,工匠不都派去补修宫殿与诸王的宫院了吗,将作监如今哪儿还有人。

少监与监丞与国公解释了,可是他不听,非要将作监调拨人马。堂吏道。

王瑾晨顿在门口,皱眉道:昔日连贵为内史的权相都怕他,足以说明不是一个好惹的主。

薛怀义盛宠,唯太平公主能及,而昔日跋扈的宰相李昭德都忌惮于他,更别提武承嗣武三思两位亲王是如何的讨好奉承。

王瑾晨并不想惹他,但也并没有打算攀附与讨好,皇帝对薛怀义的盛宠只是一时的喜欢与利用,她清楚的知道棋子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便会成为弃子,而太平公主之宠,乃是骨肉相连的血亲。

官署文官办公的大堂内,薛怀义坐在北侧正中间的首座上,翘起的双腿搁在王瑾晨办公的桌案上,六合靴上沾染的泥沙被抖落在桌面上,尽管如此,堂内还是没有人敢上前制止,一直到王瑾晨回到官署。

国公,王监回来了。

王瑾晨踏入堂中,瞧见自己的座上被薛怀义粗鲁的霸占着并没有表露出任何不满,反而抱着袖子走上前微微弓腰,如今是开了春,这风竟将国公您给吹来了。旋即又侧头看着几个堂吏,还不快将茶看来。

行了,薛怀义抬手,我来将作监可不是吃茶的。

国公大驾光临?王瑾晨故作不懂道。

朝廷九寺五监,皇宫修缮归将作监,临近上元,我要在明堂修建一尊佛像,特来你将作监要几个精通建造的工匠,王监,薛怀义唤道,将作监乃朝廷要构,你不会如此小气吧?

王瑾晨笑眯眯的回道:国公说哪里话,国公来将作监要人,若有,我等定然指派,可是如今太初宫及东宫以及多座亲王府都在修缮,将作监实在无人可派,若国公实在缺人,下官可让监丞去民间挑选工匠

民间的工匠如何能与皇家工匠相比,这是给圣人上元之礼,你将作监岂可抗?说罢,薛怀义拿出一道手书,圣人亲批,命你将作监协助,难不成王监作为将作监首监还要抗旨不成?

薛怀义摊开的黄麻纸上盖着皇帝的印玺,墨宝也是出自皇帝亲笔,如此,王瑾晨便知薛怀义是真的得了皇帝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