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0节(1 / 1)

作品:《九零之恶妇当家

大家看了看米,见成色好,颗粒均匀而饱满,散发出一股天然的清香,立马按约定好的,给她算六毛五一斤,没多久就给瓜分干净。小区里其他老太太闻风而动,赶来的时候捶胸顿足,让她赶在过年前怎么也得帮她们买点儿。

林凤音憋笑,“年关米价贵,而且也不一定买得着……”

“我们给你六毛八。”

王老太太替她说话:“小林费老大力才买到,又大老远送来,你这不厚道啊。”一副有米万事足的姿态。

“七毛行了吧?有多少要多少。”不止能自个儿吃,正月里走亲戚送小珍珠也有面子。

就这样,回家路上一数,林凤音发现,二毛九的进价,六毛五卖出去,两百斤米她整整赚了72块。就几天的功夫,相当于当保姆两个月!

说不激动是假的,林凤音脸色通红,手脚微颤。以前只听说做生意能挣钱,却不知道能挣这么多!在有钱人眼里,这几毛几分的可能都不算钱,但积少成多,积累几年说不定就能搬出羊头村了呢。

是的,搬家。

自从重生后,她就在琢磨搬出羊头村的事。不单是为了远离愚昧的村里人,还意味着更多的挣钱机会,更重要的则是为了两娃念书。

村小学三四十个学生,只有三名老师,全是代课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任何教学质量可言。红花很聪明,记忆和理解能力比妞妞还强,以后不出意外的话一定能上大学。

就是鸭蛋差劲,也不能让他在村里荒废下去。

想法是美好的,可城里房子都要买,手里没钱连想都不敢想。

怀着满满的斗志,接下来几天她不断买进卖出,拢共经手两吨多,保持着“卖一半留一半”的节奏,到过年前一天,兜里赚了八百多,家里还囤下十几袋米。

公公婆婆横竖打探不出她到底挣了多少钱,一问就是“几十块辛苦钱”,再问就似笑非笑看着他们,直看得他们面红耳赤。

公公惦记儿媳的钱?向老爷子还要脸呢!

反正她也不会亏待孩子,肉菜买回来,有孩子吃的就有他们一口。张春花乐得做甩手掌柜,村里人问起还一起帮着打马虎眼儿。

***

金氏粮油零售部,人声鼎沸。前头是间六七十平的门店,井然有序的摆放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精品粮油,左墙是一整面油罐,每一个罐上贴着红纸条,最顶层分别是“橄榄油1号”“橄榄油2号”“茶籽油1号”……让人一头雾水。

中间那层的“菜籽油”“花生油”倒是大多数职工都知道,所以销量也最大。右侧一面墙是各类面粉,贴着“普通粉”“标准粉”“二等粉”……的条子,少说也有二十来种。

中间地面上放的则是三个巨大的木桶,三四个小孩手拉手方可绕一圈。里头各分成八个扇形小格,一眼看去全是白花花的大米,可定睛一看,米粒有长有短有圆,色泽有乳白有陈黄还有清透……细细一看,居然也是二三十种不同的米。

天没亮,店门前就排起十米长队。十点四十五一到,门一开,一堆男女老少直往里头递话,这个要五十斤,那个要一百,好不热闹。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六七十年代按票供应,知道的无不咋舌,这家粮油铺收的可是货真价实的大票子!

门市部后面的仓库里,二三十号工人正在盘点,干得热火朝天。想到最近的传闻,大家浑身似有使不完的力气。

“老刘,待会儿真能拿到红包?”

“老板说的话啥时候不算数?”

“我看不对劲,老板今儿这脸色……”

大家若有似无瞟向场中男人,跟着如丧考妣。

“谁?”

“张德福。”小陶附耳,轻声说了一句,想了想,又补充一句:“刚跟王大军搭上线,上星期拿了那批陈米。”

男人冷哼一声。

小陶忿忿不平,“吃里扒外的白眼狼!当初要不是老板带他出来,现在还不知在哪儿啃窝头呢,混出人样了踩着老板上位,老子他妈不干死他!”

男人看向仓库东北角,那里黑漆一片,地板墙壁连着屋顶全是黑的。

“还好隔壁有人起来上厕所,不然这火不知道得烧到什么时候。”

男人锃亮的黑皮鞋,碾了碾地下烧剩的灰烬。

小陶继续道:“还好天气预报说要下雪,昨晚临时让人把东西搬开了。”东北角上的石棉瓦有个小小的缺口,雪化了会淋水。

平时为了保持仓库的透气性,很多上等货都存这个角。

要没搬的话,好几吨的东西,少说也是小十万的损失。况且,粮油仓库最忌讳的就是明火,要真烧起来了,外头还有上百人天没亮就排着队,周围又是居民区……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小陶手心的汗还没干透。

重大安全事故,甭论在哪个年代都是吃不了兜着走的。哪是踩着老板另起炉灶,这他妈分明是要弄死老板啊!

“怎么搭上姓王的?”

“听说是他买到小珍珠,王大军要进总局,正好借花献佛。”

男人皱眉,市面上不是说买不到了吗?脑海中不由得冒出一个窈窕的身影,和她那把婉转舒适的嗓音。

“几点?”

“什么?”小陶满头雾水,待瞥见老板落在自己手腕上的视线,赶紧道:“十一点过两分。”

男人点点头,拿着车钥匙往前走。

小陶赶紧屁颠屁颠追上,心里有个大胆的想法:莫非老板要亲自去教训姓张的?那敢情好!他撸撸袖子,不把姓张的打出屎来,他不姓陶。

张德福当年就是个二流子,在村里偷鸡摸狗招人恨,老板看他嘴皮子有点功夫,才叫他来跟着跑业务,谁知跑几年看着老板日进金斗红了眼,居然干起撬墙角的事儿。

撬了不算,还想让老板永世不得翻身……他把牙齿咬得咯吱响。

然而,一个小时后,看着越来越偏的路线,他心道:莫非老板气昏了头,连张德福家在哪儿都忘了?忙小声提醒:“老……老板,路……是不……”

男人瞥他一眼,停下车子,打开车门,“还不走?”

小陶被冷空气激得一个精神,等爬上积了层薄雪的山坡才反应过来,这地儿他们来过。

第013章

就在半个月前,他们来到约定好的交易地点却没见着那位林姐。可老板等着要米,他们边走边问找到羊头村脚下,刚要进山就下雨了。

现在琢磨,当时老板神色里似乎有点儿遗憾,只是不知是对人还是对米?

他搓了搓手,有件事不知该不该跟老板说。

石兰省高峰市位于祖国大西南,一般情况不会下雪,可今年气候反常,已经一连下了半个月。市区的雪没等落地就化了,羊头村因为地势高寒,雪能积起薄薄一层,踩上去“咯吱”作响。

小陶是北方人,老家冰天雪地习惯了,可他老板却是土生土长的石兰省人,三十二年来压根没见过几次雪,又穿了锃亮的黑皮鞋……这不,再牛的老板也牛不过雪地。

花了一个小时二十分钟,他们才狼狈的来到村口。

听说要找林凤音,整个村的女人都探出脑袋来,恨不得将他们扒光了打量。

“老……老板,这村可真他妈奇怪!”

金珠没说话,脚下速度却更快了。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清扫屋院,购买年货。杀过猪的都灌十几根香肠,合着腊肉挂满院墙角,从门口经过的人都会多看两眼,唯独林家门口看进去光秃秃的。

大门留了个缝,院里安安静静。

小陶刚要喊人,忽然不知哪里咋呼出一句“鸭蛋有人找你妈”,他明明找的是林姐,什么妈不妈的。

这个村真是怪里怪气。

很快,屋里跑出个八九岁的男娃,长得浓眉大眼,“救命叔叔?”转头扯着嗓子嚎:“妈,救命叔叔来啦!”

小陶:“……”什么鬼?

金老板轻咳一声,打量院子,右侧是猪圈鸡圈,顶上盖了厚厚一层稻草。地上倒是挺干净,厨房烟囱正在冒青烟。

“金老板,小陶,快进屋。”门口出来个穿大花袄子的女人,头发扎成一个揪,高高竖在头顶,面色白里透红。

小陶客气两句,进屋发现人还不少,除了刚才的男孩,还有一个秀气的女孩并两名头发花白的老人,围着一个火盆坐,连空气都是热的。

这让跋涉一路的他们忍不住舒了口气。

“爷,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救命叔叔。”鸭蛋转头又喊:“妈,给救命叔叔找条裤子换换吧,他裤子湿了都。”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投向金珠修长、笔直的下.半.身。小陶发现,他那万年黑脸的老板居然破天荒的红了脸,造孽哟,这男孩的嘴可真是没把门的。

林凤音倒没多想,估摸着他是进山路上滑倒,雪水化了特凉,忙道:“爸给金老板找一条吧。”

向老爷子早听宝贝孙子夸大过的“救命恩人”,也倒没犹豫,进屋找了一条黑蓝色的确良,从裤腿长度判断应该不是他本人的。

果然,鸭蛋又咋呼:“妈,你看这是不我爸的裤子?”

林凤音揉揉太阳穴,从早到晚被他嚎得心烦,“知道知道,赶紧带你叔叔去。”

小陶目瞪狗呆:“……”林姐居然是孩子妈了!

他老板可怎么办啊!

然而,他老板不止没拒绝,还真跟小崽子进屋换裤子去了。

“小陶快坐,是买米的事吧?前几天家里有事,爽约是我不对。”

张春花一听“买米”,满肚子的男男女女狗屁倒灶全没了,只剩冒光的双眼:“小伙子是要买我家的小珍珠吗?那敢情好,省得鸭蛋他妈每天下山。”

不给小陶说话的机会,她又开始自说自话:“你们能给到三毛五不?能的话全卖给你。”

林凤音一口老血喷出来,自己在外头卖七毛,她居然只要三毛五……立马截住:“妈去灶上看看。”顺便从里屋舀一瓢米来。

可小陶哪还有心思看米,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林姐居然有娃了”,难怪当时叫她“小妹子”会被老板笑,在知情人眼里,这不就是拎不清嘛?

害!

她给张春花台阶下,张春花偏不要台阶,“我警告你啊,这米赶紧卖了省事,放屋里生虫看你造的,整天下山也不知跟什么不三不四的人来往,我儿当年要不是进……”

林凤音也是母亲,能理解她的丧子之痛。在外人眼里,向东阳也确实是为了找她才死的,婆婆每提一次,就像针扎她身上的痛。所以以前婆婆以向东阳的死要挟拿钱她也不计较,可重生回来半年,没有一天不被她念叨的,此时还当着大客户的面!

“本钱是你出的吗?”

“米是你去买的吗?”

“储哪儿是你负责的吗?”

张春花被她三连弄得愣了愣,“我……我没……”

“知道没有多什么话。”

张春花:“……”为什么以前那个唯唯诺诺的儿媳一去不复返了?

小陶:“……“这位林姐可真够凶的。

***

屋里,鸭蛋把裤子递给“救命叔叔”,也不跟进去,站在门口替他把风。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