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九章 昙花一现(1 / 1)

作品:《西北宁王江川传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又是一年春风来,江湖,该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哎江川,你最近跟何师姐走得很近啊,大家都在议论纷纷的。”这一日,是立春,玉京山上下都在清扫除尘,江川、玄童和南友容三人一组被分到了打扫殿前台阶,就是那一道一眼望不到头的登殿石台阶,这不,扫地无聊之余,玄童这个话唠又在制造不安宁了。

南友容听此虽面不改色,但她所有的注意力已然都放在了这个话题之上。

“没有的事,你听谁瞎说的,是不是那孙大嘴传的?”江川心虚的瞥了瞥南友容,怕她不高兴。

江川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对南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熟悉感的亲人,还是…有些心动的,佳人……

他和她呆在一起的时间,比任何人都久,可以说,是南哥陪伴着他从孩童直到现在,他们俩的关系,好像有一种默契,彼此都不愿意打破现在的这种相处。

“何止是孙大嘴啊,这事整个玉京山都传开了,说你小子天大的好福气,两个绝世美女都和你纠缠不清……”玄童嬉笑道,顺便还故意的提高了声调。

“这帮人,还为人师兄师姐,还修道之人呢,我看他们跟凤翔城巷口里那些嚼舌根的没什么两样,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好好打一遍五禽戏。”江川嗤之以鼻道,

“哈哈…我说江川,你脸皮真是越来越厚了,你看看自己泰元三阶的修为,你哪有什么资格嘲笑别人啊……”玄童怼道。

“我是小师弟,修为低一点是很正常的事,更何况还有比我更差的呢……”

“你这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这种思想要不得……”玄童故意一记重扫,把枯叶全扫到江川身下。

“玄童,你……”江川和玄童在吵闹着,南友容轻叹摇头,两个长不大的孩子……

“江川……”一声温声软语的呼唤,江川马上就呆木下来。

那何翎款款走来,满面春风、笑靥如花,她眼里仿佛只有江川的身影。

“师姐…”江川迎面走上去,这时他倒不顾他南哥的心情了。

“你们在清扫这青面石阶吗?”何翎问道,

“是啊,师姐有何事吗?”江川眯笑问道。

与此同时,玄童也在一侧自顾自地一人分饰两角,模仿着何翎与江川的对话,旁边的南友容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就在胡乱拨扫。

“我与你严师姐清扫大殿门柱,横柱高大难以清尘,我在想,如果你方便的话可不可以去帮一下忙?”何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要是你走不开,那便算了,我们自己想办法吧…”

江川想了一会儿,对何翎说道:“不要紧的,我去帮忙,你等我一下。”

然后江川嬉笑地对着玄童和南友容说道:“我去去就来,你们先扫着啊”然后放下扫帚就跟何翎走掉了。

根本完全就不把他南哥放在眼里嘛!

“唉,江川这小子,活生生的重色轻友,我算是看透他了”玄童唉声叹气的埋怨道,

“啪”南友容十分气愤地扔下扫帚,凝神聚力、气贯长虹,犹如鲲鹏之翅席卷,霎那间将一段石阶吹扫干净,一地整齐。

“妙,妙哉!”玄童拍手称赞,“你多施展几次此法,我们都不用亲力劳扫了。”

“师兄想太多,我只是完成自己那一份,剩下的,我不管…”南友容冷冷地走回上去。

“哎,你就不管了?江川名上的你也不管了吗?难道这么长,我一个人扫啊……”玄童歇斯底里地咆哮,绝望之声徘徊在山间之中。

本是开春之际,万物以欣欣而向荣,然天下大势,已到了极乱的局面……

这一年三月初九,真师元崇和长眉均面色凝重地坐在大殿之上,在窃语商讨些什么,看样子他们的意见并不是那么的统一。

“强盛一时的后唐国,为石敬瑭所引契丹军覆灭,石敬瑭更是向契丹俯首称臣,割地纳贡,中原百姓民不聊生、没有活路。吾等玉京道,当行侠义事,共赴国难苦,自愿下山助纾国难、行侠仗义的,请站到我右侧来……”大师兄陈敬宗在号召修道者们下山正道,为天下安宁尽自己的一份力。

陈敬宗话出既落,响应者竟寥寥无几。

“热血男儿没了吗!”陈敬宗气恨喊道。

“有!”江川郑重庄严地吼道。

“你干什么?你疯了?现在外面到处都在打仗,会死人的……”玄童在一旁拉衣角说道。

“我知道…”江川坚定地看了玄童一眼,然后毅然决然地走到了右侧行列之中。

“真是个傻子……”玄童不屑地斥道。

南友容和何翎也同时注意到江川的选择,觉得突然,但又在她们的意料之中。

以江川心中的仁义道德,他不可能对万千民生袖手旁观。如果不理解他心之所想,便做不了他的红颜知己。

“好!记凤翔江川…”陈敬宗向江川投去了赞许的眼光。

“有!””有!”

…….

又有几个满腔热血的志士站了出来,

“记魏州胡通”

“记济州明建德”

“记高州赵广意”

这些年轻气盛的修道者,已决意离开安稳平静的玉京山,前去闯荡凶险难测的江湖,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

因为他们知道,时势造英雄,难保他们之中不会出现一代王侯将相。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是时候出去外面磨练磨练了,不然这一辈子都只是井底之蛙。

“报真师,募得志士十二人,名录在此。”陈敬宗呈录上去,

元崇接过名册,逐一查看,看毕当众说道:“诸位玉京弟子,现外族侵乱、国家蒙难,我弟子能主动请缨下山匡扶正道,行侠仗义,我心甚慰。道分内外,而人命不分,我玉京道当以救济天下为己任,任重而道远,但为师希望你们矢志不渝、坚定心念,则必有所成。”

元崇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对你们有一个要求,用心去感悟众道,用心去见众生。如果你见过众生,就知众生苦,众生可爱,众生,值得救。如此,你才不会偏离正道,走上歧途。”

“多谢真师教诲……”七八十道众齐声答道。

“你定的自由选择,是最好的结果吗?”长眉在一旁轻声问道。

“是,修道之根本在自身,有些人偏爱侠道,有些人偏爱神道,有区别,就有选择。”元崇答道,

“所以,大师兄才一世侠行,不肯归山?”长眉猜道,

“那是他的选择,也许,有其他的原因。”元崇目光深邃,忽生牵挂,“昙花一现的安宁,不知道他有没有看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