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26节(1 / 1)

作品:《六零悍妻养家事

刘茵家里没有收音机,得到这个消息还是郑向东上工的时候听到的。

队里有了钱,也想办法买了一台收音机,偶尔听一听国家政策和外头的情况。

生活好了,队里的人也愿意将孩子送去读书,听到高考恢复之后,每个人都很兴奋。

特别是那些知青,恢复了高考,他们也能回城了,他们早已厌倦种地下田的生活,他们太期待着回归。

冷静过后,知青们一个个跟蔫儿了似的,无精打采。

年数长的知青,下乡快有十年,每天上工干活,早就对书本陌生了,现在让他们拿起笔,恐怕都不知道能写出什么来。

恢复高考,他们能考的上吗?

年数短一点的还好,刚从学校下乡,想要把书本上的知识捡起来,还算容易。

知青点里。

老知青长吁短叹:“你们刚来的就好了,一定能考上,一定能回城。”

然而,即便是才来这里一年或者两年,他们也不敢有什么把握:“刚来有什么用?运动开始之后,学校里根本不教东西,上学和不上学没什么两样。”

其中有乐观的说道:“咱们别这样,不管多久没学习,好歹上过学,那些知识都脑海深处,只要咱们复习,一定能考上。”

“咱现在连书本都没有,怎么复习?”

此话一出,原本被调动的气氛又降了下去。

“咱们这里之前不是下放过一个大学教授吗?他就是省里的,咱们能不能请他帮帮忙?”

知青们都觉得这是个办法,可当初和那教授也不熟悉,联系方式都没有,怎么请人家帮忙?

“郑向东同志不是和谢教授很熟吗?之前还听到他去省里看望过谢教授,咱们去找找他好吗?”

“他会帮忙吗?”来的时间短的人并没和郑向东长期相处过,总觉得他不是太好相处。

“他很乐于助人,一定会帮我们的。”

知青们商量过后,带了点东西,就去了郑向东家。

两口子正在家里整理晚上带给沈军的货物,最先察觉过来人的自然是刘茵。

知青们还没走到门口,满满和金玉就站了起来,跑到门口盯着来人。

“总觉得这两条狗好像狼啊,看人的眼神特别可怕。”女知青嘀咕道。

“怎么会是狼?你没看到它们摇尾巴吗?不过这么凶狠的狗,我也能有一条就好了。”

“得了,咱们是来干正事的,你们别瞎聊。”

被拦住去路,知青点的队长只能在门口喊了一声:“东哥,你在家吗?”

随后,就听到院子里传来一声:“来了。”

刘茵是跟着郑向东一起出来的,她看到满满和金玉之后,直接冲它们甩甩手,它们摇了摇尾巴之后,就出门去玩了。

知青队长见状,恭维了一句:“嫂子不仅是养猪能手,训狗也很厉害。”

“你们过来肯定是有啥事儿吧?”刘茵笑了笑:“就在院子里坐吧。我去给你们拿点吃的过来,慢慢说。”

“嫂子,你别忙。”知青队长转身朝着郑向东道:“东哥,你听说恢复高考的事儿了吧?”

一句话,郑向东就知道了他们的来意,笑着回屋。

知青们以为他不会帮忙,一个个像似被霜打了一般,蔫头蔫脑。

刘茵也不知道他干啥去,又看到知青们这幅样子:“你们找他有啥事?”

还没等知青们回答,就看到郑向东抱了几本书出来。

“这是先前谢教授寄给我的,书不多,你们拿回去一起看吧。”

本来以为没机会了,现在却给了他们这么大的惊喜,知青们脸上的表情全都很精彩,简直欣喜若狂。

知青队长兴奋的声音都在颤抖:“东哥,谢谢你!也帮我们谢谢谢教授!”

“你们好好复习,以后不管去了什么地方,做一个有用的人,就是对谢教授最好的感谢。”

“我们一定会的!”

知青队长激动的说完这句话之后,他身后的人全都点头。

“时间紧迫,你们也快点回去复习吧,如果还有什么书,下次我给你们送过去。”郑向东拍了拍知青队长的肩膀。

“东哥,谢谢你!”

郑向东笑了笑,突然想起一事:“咱们大队有几个在上高中的学生,你们能不能和他们一起复习?这事只是我个人意愿,你们要是觉得不方便就算了。”

知青大队长看了身后的知青一眼,发现没什么人不愿意后,连忙点头:“怎么会不愿意,我们下乡之后,队里的人对我们都非常照顾,而且他们现在上高中,说不定是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互相学习吧。”

“东哥,你放心,等会儿我就去找大队长,看咱们队里要参加高考的人能不能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一定能行。”

“东哥,你要不要一起来?”

郑向东摇了摇头:“我会参加高考,但我家里杂事多,你们先确定学习小组在哪里,有时候我就过去找你们。”

“好,那我们先回去了。”

“东哥,嫂子再见!”

看郑向东点头之后,他们脚步雀跃地离开。

等他们走了,刘茵才问:“怎么突然让知青和队里的高中生一起学习?”

“公社的教学水平肯定没有城里好,知青们多年不翻书本,但想捡起来也不会很困难。咱们队里好不容易有几个高中生,如果能通过这次高考考出去,整个大队的人都会高兴。”

“咱们去京市定居,大队长肯定很惋惜,你可是他最看好的接班人。”

郑向东回首一笑:“不,我能考上大学,大队长一定会为我高兴。”

接下来的日子里,不管是城里还是乡村,都透出浓浓的学习氛围。恢复高考在知青们看来,是回城的唯一希望,而对于面对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这是一步登天的最好机会。

郑向东在家里的复习进度很不错,偶有不懂的地方问媳妇儿也能得到很好的解答。

如若不是知道媳妇儿意志坚定的不想读书,他真想抓着她一起去高考。

看着媳妇儿和闺女他们玩的开心,郑向东并没将这个念头放在心里,正如媳妇儿不会干涉他一样,只要媳妇儿觉得快乐,他也不会试图左右她的决定。

后来几天,不仅谢教授又陆续寄来一些数据,已经工作多年的胡兵也给大队寄了许多学习书籍。

郑向东偶尔也会去学习小组和他们一同学习,共同探讨。

学习小组的人发现郑向东的基础非常扎实,知识面也很广,甚至连英语都很不错。

整个大队人都知道,郑向东没上过几年学,能有这么丰富的知识,只可能是那位大学教授交给他的。

时过境迁,现在也没人会说,而且郑向东很乐于助人,他来学习小组的时间虽然不多,但大家有不懂或者无法确定是否正确的问题都会记下,等他来之后,请他一一指导解答。

如此一来,郑向东俨然成了学习小组的指导老师。

郑向东并没有不乐意,帮他们解决问题,他能温故这个问题,也能从中得到新的启发,两全其美。

刘茵两口子问过二柱和大壮他们想不想参加高考,二柱和大壮全都摇头,学习离他们太遥远了。他们很羡慕,却知道自己没那个本事,但他们会培养自己的孩子,以后一定考大学。

刘祖知道姐夫要参加高考之后,也过来问姐姐需不需要帮忙。

“刘祖,你没想过参加高考?我记得你上过初中。”

他苦笑着摇头:“那时候天天在学校瞎玩,啥都没学到,我肯定考不上。”

“没试过咋就知道考不上?”

“我和姐夫不一样,我很满足现在的生活,孩子们还小,爹娘又要我照顾,我要真去读书了,家里咋办?”

看着他,刘茵很欣慰,不管胡春花如何对待她,她都不会忘记这个弟弟,因为他可以说是她亲手改造成功的,非常成功。

拍了拍他的肩膀:“现在恢复高考,说不定以后能自主做生意,到时候你一定要抓住机会,你和你媳妇儿都是能吃苦的人,我相信你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然而刘祖却没这么乐观:“我和她都没啥手艺,做生意能干啥?”

“你不是会养猪吗?”

刘祖迷惑了:“养猪?那不是给队里养的吗?”

“政策永远在变化,现在咱们还是拿工分,算集体,要是以后将田地都分给每户,你不是就不用给队里养猪,能自己养了?”

“会有这么一天吗?”在刘祖的印象里,记事以来就是吃的集体,以前还吃过大锅饭呢。当然,也有每家每户各自种田的时候,但那段记忆已经太模糊了。

“会,所以你一定要抓住机会。”刘茵苦口婆心:“家里养猪,或者去县城租个摊位,卖猪肉啥的,都能赚钱。”

刘祖认真的点头:“姐,我都记下了,我不会告诉别人的,你今天跟我说的事儿,只会有我一个人知道。”

“我跟你说这么多,也是希望你过得更好,不要走歪路。”

“不会的。”

和刘祖聊完之后,队里有出了件大事儿,大好事。

郑向东和刘茵被喊道队部的时候,二柱和大壮他们已经在那儿了,同时还有一个穿制服的警察,两人都认识,市里公安局的警察队长。

他们唯一有交集的就是那件拐卖孩子的案件,时隔这么久,他们都以为这事儿了了,没想到没了吗?

“这是那个丢了孩子的父母送给你们的,本来他们想跟着一起过来表达感谢,只是工作特殊,实在不能抽身。”警察队长看人员来齐之后,将手里的锦旗展开。

“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这么大的夸奖,倒让我们受宠若惊。如果您能转告,还是请您告诉那家人,以后不管去哪儿都得看好孩子。”

警察队长笑了笑:“一定转达。”

那天在车上,所有人都有帮忙,但出力最多的还属他们六个,因此才会是警察队长亲自过来。

二柱和大壮都推着郑向东去接锦旗,郑向东反而拉着他们一起接过。

原来,当时警察抓到六个人贩子之后火速审问,从中发现这个团伙牵连甚广,横跨多省。

为了将这一伙人一网打尽,他们联合多个省份,历时大半年,才将这伙犯罪分子全部逮捕。

从中救出的儿童妇女令人恨不得将这伙人碎尸万段。

这件案子牵涉甚广,性质又十分恶劣,被报社一报道之后,不仅上头震怒,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十分愤慨。

最后,只要参与此次案件的犯罪人员,全部枪决。

这个结果可谓是大快人心,各地的公安也陆续收到很多锦旗,全都是受害者家属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