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74节(1 / 1)

作品:《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三朝洗儿,谓之洗三。洗三,是汉家的养儿习俗,是古华夏小儿诞生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满人没入关的时候就受到影响,入关后就把它当成正式的小儿仪式来操办,一洗污秽、消灾免难,二祈祥福,大吉大利。

“夜梦有人衣帔幌,水边搜我黄龟儿”,说的是家有新生儿要洗三的亲人的喜悦;“今日散幽忧,弹冠及新沐。况闻万里孙,已报三日浴。···开书喜见面,未饮春生腹。”说的是来贺喜的近亲好友们的欢喜之情。

内务府熬好槐条蒲艾水,用胭脂染红桂元、荔枝、生花生、栗子若干;预备好挑脐簪子、围盆布、花儿朵儿、升儿斗儿、刮舌子青布尖儿、新梳子胭脂粉各种物事,大葱姜片、 艾叶球儿烘笼儿、香烛钱粮纸码儿、生熟鸡蛋、棒槌也都是应有尽有。

因为还有两位小格格,还准备了红丝线穿好的绣花针,在小格格出生的当天就把绣花针放在酒盅里用香油泡上三天,以便“洗三”的时候给小格格扎耳朵眼儿用,这就是满人姑娘家的“三刀六洞”。

太子妃的产房床头上供起了“炕公、炕母”的神像,摆上了五碗桂花缸炉点心等供品;寝殿的正殿里设香案供奉碧霞元君、琼霄娘娘、催生娘娘、送子娘娘、眼光娘娘等十三尊神像,摆上了全份的敬神钱粮。

要蹭喜气的大阿哥亲自将盛有用槐条、艾叶熬成汤的铜盆等物事摆在十三尊神像前面;四个收生姥姥把婴儿车里的小宝宝们抱起来,满脸喜气的皇亲宗室们往铜盆里添清水,放上金银锞子、桂元、荔枝、红枣、花生、栗子之类的喜果。

姥姥们随着添盆之物的响起齐声高唱,“长流水,聪明灵俐”,“早儿立子,连生贵子···,太皇太后等人听得各种喜庆词儿心里特别舒坦,太子殿下面带微笑,康熙皇帝却是想着他将来的重孙孙们心里五味俱全。

等到给小宝宝沐浴洗澡的时候,要“响盆”,声儿越响亮越吉祥。太子殿下瞅着自家的四个小娃娃一直对着水盆的方向探头,就担着心。果然,四个只穿着带小裤裤的明黄小褂,小腿光溜溜的小宝宝一遇到水,就露出来笑模样,太子殿下立刻隔空给他们一人一巴掌。

本来被陌生人抱在怀里就不舒坦,现在又无辜被亲阿玛打小屁屁,聪明的小宝宝们虽然没觉得疼,却是本能的意识到受了委屈,当下就放开小嗓门一起哭嚎起来,一个比一个声儿响亮。当然,这个时候的小娃娃还没有眼泪。

眼尖的人比如康熙皇帝,刚刚都发现了小宝宝们的笑模样,听到他们突然大哭出来,各个在心里松了一口气。几个类似大阿哥的武将察觉到太子殿下的小动作,目瞪口呆,听着小宝宝们哭声里的委屈劲儿,只有对太子殿下满满的感佩之情。

其他人都是咧着嘴巴笑,这小嗓门,够亮堂。荣升为外公外婆的倭黑大人和钮钴禄福晋,以及做了小舅舅的傅尔丹小公爷听着小宝贝们的大哭声,都是大乐。会哭才好,会哭才照人疼,才有“奶”吃,可不要学他们阿玛的倔强劲儿光会吃苦受疼。

心里同样大松了一口气的收生姥姥听到他们的大嗓门儿欢喜异常,唱起来祝福词更是中气十足,“先洗头,作王侯,···”;“秤砣虽小压千斤”;“长大啦,头紧、脚紧、手紧”;“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下人”;···。

点着艾叶球儿,去壳的熟鸡蛋滚滚脸蛋儿,比划几下金秤砣儿,···几朵金箔纸制的石榴花往烘笼儿里使劲儿一筛;老婆婆把娘娘码儿、敬神钱粮连同香根儿一起请下,一块儿送至院中焚化;收生姥姥用铜筷子夹着“炕公、炕母”的神码一焚,···。

小宝宝们的洗三礼就此结束。大获丰收的收生姥姥将“添盆”的金银锞子、喜果儿、撒下来的供尖儿—桂花缸炉、油糕···一古脑儿兜了去;感慨万千的康熙皇帝领着亲友们去吃小宝宝们的“洗三面”;兴高采烈的福晋命妇们把自己亲手做的小被子小衣服送上来。

楸楸和松松因为这一场闹腾已经呼呼大睡,无知无觉的被扎了六个耳眼的槐槐和柏柏,却是突然哭闹了起来,引得楸楸和松松醒来也跟着哭,这可不是刚刚的假哭,在前殿照顾来客的太子殿下隐隐约约听到她们真哭了,心里一疼,几个飞身回来把她们抱在怀里细细的哄着。

好不容易把小宝宝们都安抚好喂了奶哄睡下,太子殿下和太子妃俩人都是一身的汗,看到小宝宝们睡着了还吸着小鼻子一脸委屈,又是心疼又是无奈。

这才三天就这么娇气认人,往后可怎么得了?太子妃目光幽怨的看向太子殿下,自知理亏的太子殿下摸摸鼻子装作不知,该怎么宠孩子还是怎么宠。

聚在后殿用洗三面的福晋命妇们知道他们耳朵灵怕吵着他们,简单的聊完家常后,一个个的都因为太子殿下昨儿个亲自照顾不能下床的太子妃笑的意味深长,对他们亲自养孩子的这个宠劲儿满脸赞叹,然后就是对太子妃做月子的半圆形大水床满脸惊奇。

大福晋笑了笑,轻声说道:“我这次坐月子也弄了一个水床,很舒服,关键是透气。小格格特别喜欢睡在上面,睡得香甜的来,估计是跟在额娘肚子里的感觉差不多。”

众人一听乐呵,估计就是这个理儿。听着慢声细语的讨论着怎么在自家也装一个,因为自家女儿享受了大清国独一份坐月子宠爱的钮钴禄福晋自顾埋头吃菜吃面,这个时候可是要装的乖觉一些,否则其他小媳妇还不得当场红眼睛。

一家人心满意足的回到瓜尔佳府,倭黑大人和傅尔丹小公爷又被钮钴禄福晋耳提面命的嘱咐着,一定不能飘起来,一定要稳住,低调再低调。已经够惹眼的了,千万不要招人嫉恨。

“额娘您放心就是,傅尔丹知道。在外头一定缩起来。”长成小少年郎还是一样黑胖的小公爷眼里精光一闪,拍着胸脯保证。

倭黑大人也赶紧表明态度,“福晋放心,家里的奴才管事、族里的近枝远亲都有打过招呼,哪个不开眼的敢闹出来事儿牵连到咱们府上,影响到太子妃,衙门给他们三刀,爷给他们六刀。”

顿了顿,他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今儿个吃洗三面的时候,就连平时最会显摆的索三儿都收敛起来,老老实实的窝着。四胞胎,两对儿龙凤,实在让人不敢不谨慎。我估摸着,他过不久就会祈休。”

钮钴禄福晋一愣,她到底是妇道人家,没有想到这一层,此刻听到倭黑大人提起,心里就是一紧,满脸担忧的看着他。傅尔丹直接问了出来,“阿玛也要祈休?”

倭黑大人重重的点头,看着傅尔丹的目光里有一丝担忧,儿子还是太小了,这还不到十岁。

“这眼看着你也大了,马上就要进军事学院学习,就算没有皇孙们的事儿,按照规矩过几年阿玛也应该从实职上退下来,现在提前几年退下来也好,让皇上念着我们的知情知趣。”

大松一口气的钮钴禄福晋在心里直念佛,自家爷能想通是最好的了。眼看军事学院的年轻人跟春天的小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的朝外冒,他们这些老头子还霸占着位置,连她都看不过眼,不要说皇上。赶紧退下来给年轻人让位置不惹人嫌。

再说了,就他的老胳膊老腿儿,也实在是经不起跨马提枪的折腾了。

自觉将来可以靠自己打拼功绩的傅尔丹嘿嘿笑,“阿玛尽管放心的退下来就是,天天提着鸟笼子斗蛐蛐儿也行,在学院里头、作坊里头担个闲职也行。”钮钴禄福晋也是安慰他,“爷您不用担心傅尔丹的将来,只求他平平安安的一辈子就满足了。”

她倒不怕傅尔丹将来在军队里没人照顾,傅尔丹这个混不吝的无赖性子,她宁可他老实一点儿,普通一点儿。反正,最不济也是一个闲散国舅爷,一辈子富贵是没跑了。

倭黑大人一想也是,不说自家几辈人在军队里留下的人脉,就说这些年太子殿下的神机营朝外头输送的这些中层将领们,哪个都会照顾儿子一下。再想想儿子的骄傲性子,需要的是多加打磨,而不是特殊照顾。

“行,就这么说定了,爷找个机会就和皇上请辞。”

赫舍里府上,难得老承恩公从小汤山回来,一家主事的男丁们聚在一起,开个小会。

“三弟,你可是决定了?”老承恩公不大敢相信,一向爱权利如命的三弟,居然要主动退居幕后?

前年受了一次伤,加上年龄增长不得不从斥候营中退下来,目前在京城防护中担任将军一职的安巴灵武也是一脸的不敢置信,虽然他觉得,自家三叔早就应该退下来。

自从阿玛索尼辅国公去世后,一直是引领者朝堂和赫舍里家族的索额图大人,把屋子里几个人的神情都看在眼里,露出一个满是释怀的笑容,“大哥,弟弟决定了。”

“前些日子,恭亲王和我说起太子殿下最近懒于朝政的原因,我就一直在琢磨这个事儿,四胞胎的出生,今儿看似简省实则隆重万分的洗三宴,让我不敢再拖了。干劲十足的年轻官员一茬接一擦,我们这些老人还在朝堂上站着位置,说不过去。”

老承恩公对于三弟能有这个想法,非常的激动,“三弟能想通,阿玛在天之灵,也会以你为傲。你来小汤山和我们一起养身体,把儿孙们教好,比什么都好。”

历史上的刘据太子和汉武帝、母家卫青将军,李承乾太子和唐太宗、母家长孙一家,都是血的教训。大清国如今的大好局面,可经不起折腾,只要皇上和太子殿下好好的,太子殿下的位子稳稳的,还能少了他们家的吃用不成?

索额图大人知道大哥误会了他的意思,不过大哥这些年的担忧他也都看在眼里,现在大阿哥本人和明珠那个老家伙都放弃了,皇上眼看着要立皇太孙,太子殿下的位子稳如山,他们赫舍里家再不放手朝政,就是给太子殿下拖后腿了。

“行,我也去小汤山养老,好好享受这大清国的盛世。”

纳兰府里,容若大人和纳兰老福晋一脸的震惊,“爷/阿玛您要退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  按紧左鼻,用右鼻呼吸,时间要短,仅几秒钟。然后替换按右鼻。记得上瑜伽课的时候,就学了这一招,勤做对付感冒鼻塞鼻炎特别有效,然后今儿查资料发现这一招对于小娃娃也特别好,忍不住写了出来。小天使可以试试。

采生人是满族婴儿出生后第一个见到的外姓人,据说采生人对孩子的相貌性格及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第210章 眉宇翠

明珠大人瞧着他们的惊讶之情摸着胡子微笑, 回答的特别干脆, “退。估摸着索三儿和倭黑子也会退下来。皇孙都出生了,我们这些老辈人还不麻溜的退下来养老?养个十来年, 说不得将来能看到皇太孙大婚。”

顿了顿, 他又接着说道:“这些天我也一直在琢磨着你说的太子殿下的变化,你们说的对,我们这些老家伙,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和皇上、太子殿下配合, 也会不知不觉中就犯错。朝堂上需要新鲜血液,需要冲劲和朝气。”

容若大人露出一脸轻松的笑容, 老福晋也是一脸的庆幸。都一把年纪了, 还和索额图大人在皇上跟前争来争去的, 丢不丢人?再不退下来,等到皇太孙长大了上朝, 他们这张老脸就丢完了。

知道阿玛之所以能这么干脆利索的做决定是因为他身体渐好, 又有了精神做事的原因,容若大人心里不由的升起一丝愧疚,“阿玛您放心的修养身体就是, 纳兰家保证不会在儿子手里衰落下去。”

“行,阿玛就在家享享儿子的福气。”

佟佳府上,康亲王府上, ···各家都在商量着以后的家族人事安排。眼看着国家四海升平、海晏河清,皇上下一步就是要给太子殿下和皇孙殿下铺路子,培养班底, 他们这些老辈人还不麻利的退下来教养子孙后人?

创业难,守业更难。他们能为国家做的,能给子孙奋斗的,都已经做完了,下一步当然就是教养好下一代,把国家和家族看护好。咳咳,他们若是有本事让大清国的版图再扩大一倍,那自然是更好。?

日子如流水一般的过,小娃娃更是吹风就长,真的是一天一个样儿。从一开始太子妃一个人喂他们四个奶水还有剩到正好够吃,到给他们喂奶嬷嬷的奶水做辅助;从小娃娃只会无意识的哭嚎到泪腺长好会哭出眼泪。

从刚出生的时候无意识的笑模样,现在一到太子殿下或者太子妃的怀里就会露出欢喜的小笑来;从无意识的被喂奶到一觉着饿了就对着爹娘蹬腿儿抻胳膊;从围着婴儿车上八公分远的红色玩具逐渐到十五公分远的鲜艳玩具。

虽然眼睛的运动还不够灵活,却能够用眼睛追随阿玛的身影,让傻阿玛有了被自家娃注视着的感觉,更干劲儿十足。

小宝宝的听觉发育比视觉快的多,他们本身又遗传了太子殿下的好天赋,再加上太子妃每天有目的的训练他们的耳力,二十五天的时候,已经可以判断声音的来源,听到胤礽喊他们的名字,他们就会根据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齐齐把小脑袋转向自家阿玛的方向。

每次和他们父子五个玩这个“寻找阿玛”的小游戏,都把太皇太后、皇太后、康熙皇帝、阿哥们稀罕的不行,太可爱了嗷嗷。当然,太子殿下这一个月亲力亲为的陪产、脚不沾地的忙乎,功劳可不光是这些。

洗三的那天晚上,他给小娃娃们洗屁屁的时候发现他们的胎粪排完,开始正常新陈代谢,高兴;对比着小宝宝们每天不断增加的食量几毫升几毫升的计算着,高兴;小宝宝们第一次会转头了,他高兴的眼睛亮的好像小太阳;小宝宝们第一次哭出来眼泪,他又是心疼又是高兴。

每天就这样高高兴兴的,事无巨细的照顾着他们,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不光把自己养的红润喜气,还把他的五个大宝贝都养的白白胖胖。小宝宝们都开始慢慢的变白变胖变美,巨大的变化的让每隔几天就忍不住跑来看望他们的小叔叔们惊叹连连,太喜人太精灵了嗷嗷。

反正从太子妃被诊出来有了身孕,太子殿下就是最高兴的一个。

太子妃没生孩子之前,他高兴又紧张的每天忙着做胎教,保护他们不早产担心他们晚产,整理早教内容等等;小宝宝们出生后,他又高兴忙碌的伺候他们吃喝拉撒,安排他们的早教事宜,拍照录制小电影记录他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甚至为了不错过小宝宝们的日常成长,还根据现有的计算机技术,把直播给弄了出来。

引领大清国风潮的第一人,当然是我们的康熙皇帝,他老人家对这个直播爱不释手。

除了照常的小电影以外,春节祭祀神灵拜祭祖先,全程直播;国宴庆典,说唱歌舞都直播;去新式学院颁奖,从头到尾直播;欢迎他国来使,从头到脚直播;陪着孙孙们在西花园晒太阳,各个姿势直播;咳咳,只直播周围的花花草草、甚至是人影儿,就是不露脸···。

总之,他老人家现在是志满意得的各种炫耀显摆,因为胤礽对孩子们将来成长方向的提醒,他还特意交代所有的大清国人,四胞胎是大格格,二阿哥,三阿哥,四格格这样的序齿,格格和阿哥一起论排行。

朝野上下的大清国人,您老人家高兴就好,反正他们和喜欢两位阿哥一样喜欢两位小格格,反正他们每天看着太子殿下的小电影,关注着你老人家的直播,非常的乐呵。反正他们就是等着看看,您老人家什么时候把小宝宝们的相貌放出来。

他们的太子殿下,七灾八难的长大,终于娶了媳妇,结果又等五年才圆房,好不容易圆房了,还很快有了娃娃,结果是四胞胎,还是十二个月,把太子殿下折腾的瘦了一圈儿还有了黑眼圈,现在皇孙们平安出生,他们的太子殿下终于做了阿玛,他们真心的激动。

激动的不能自已,激动的落泪,十一月初十一那天上午,当康熙皇帝昭告天下,皇孙们安全出生,两个男娃娃两个女娃娃,母子平安的时候,无数的大清国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他们的太子殿下,太不容易了。

现在民间百姓家里有同龄小娃娃的人家,都跟着康熙皇帝的直播,跟着四胞胎的生活步调,每天带着自家的娃娃们散步晒太阳各种亲子互动活动,父母一起精心的养育他们根据优生优育的原则得来的三个小宝宝。而不是和以前那样交给母亲一方、交给嬷嬷。

咳咳,因为三格格怀着不可言说的目的,把太子殿下在太子妃生产前后的各种“出格”报导了个具体,导致全世界人都知道了太子殿下亲自给小宝宝们做胎教,亲自照顾太子妃更衣洗漱,亲自给小宝宝们换尿布洗屁屁的事儿。

一个个大老爷们捂着嘴笑话太子殿下“傻阿玛”状态的时候,转头就对上了自家妻小们意味深长的目光。

温柔的当家主母们:老爷,咱不要求你和太子殿下一样不纳妾,也不要你伺候更衣洗漱,你今晚给咱端杯水可好?

鼓起勇气要和爹爹亲近的小娃娃们,爹爹,你今晚上可以给我们讲小故事,好不好?就像太子殿下给小宝宝们念文章一样。

···

“好。”

“好。”

不提大清国男人们一开始的免为其难,后来因为这份从未有过的夫妻、父子温情的感慨万千,朝堂上的大臣们已经因为皇上的这个公告开动脑筋,家里没有适龄的孙儿,就开始培养教养适龄的孙女儿。

瞧瞧洗三宴上皇上和太子殿下对两位格格的疼爱的劲儿,现在还把序齿给序上了,将来两位格格肯定比她们的几位姑姑过得更风光,没有机会做两位皇孙的伴读,做两位格格的伴读也是好的吆。

晚上的壕璞间,已经可以下床走动,自己沐浴的太子妃把自己收拾妥当,穿好了亵衣亵裤,看了看时间,这都过去了五分钟了,就来到浴间看看,果不其然,都只穿着小裤裤的父子五个还窝在水池里不肯不出来。

阿茹娜瞅着清透的水池里,悠闲自在的挥动胳膊腿儿的大小五条“小鱼儿”,眼里就染上了笑影儿。静静的等了几个呼吸,果然到了七分钟的时候,太子殿下就主动出水,把小宝宝们一个个抱到澡盆里,他给俩儿子洗澡擦身穿衣,太子妃给俩闺女洗澡擦身穿衣。

小娃娃虽然不舍得离开水池,但是他们的阿玛这些天已经给他们养成了很好的作息习惯。手脚挥舞起来已经小有幅度的他们,到了洗澡穿衣的环节,都习惯性的乖乖配合。

一家人躺到床上的时候,小娃娃们都呼呼大睡,因为过半个小时就是喂奶时间,没有睡意的小两口把小宝宝们放在他们的中间,面对面的开始了闲聊。

“太子妃,生产的时候,痛不痛?”太子殿下的小眼神儿里满满的心痛。他早就想问这个问题,一直没机会,没时间问。

太子妃笑着摇头,很高兴他终于问了出来。

“不痛。真的,非常顺利。没有经历医女科的那些侧切、助产方法,宝宝们很乖。”

发现他沉默不语,明显的不信,阿茹娜伸手拉住他的手,温柔的说道:“一开始发动的时候疼痛非常的缓慢,后来逐渐增强也是不大不小,就是快生的时候痛到顶点,也就是那几下子。生出来槐槐的时候,听到她的哭声,听到嬷嬷们说她很健壮,就感觉浑身有了劲儿。”

说到这里,她笑了笑,“生完楸楸和柏柏,疼痛就开始缓慢的退去了,心里也是大大的轻松。就--好像是海浪涌起,最开始平缓不疾不徐,浪头逐渐增强,越来越大,冲天浪涛的冲击海岸,随后潮水慢慢退去。”

胤礽因为她的这个比方忍不住也露出笑容,想到弟弟们的说词,轻轻的说道:“太子妃很伟大。”

一点儿都没觉得自己伟大的太子妃笑的甜蜜,拉过他的手放到自己的脸上轻轻的蹭了蹭。他不知道自己被他照顾着更衣洗漱甚至是擦身的时候,是多么的感动和幸福。

面对肚子上让她自己不敢直视的“干橘子皮”,排出来的血腥恶露,产后的繁琐细致的复健,清淡无味的月子餐,他比自己这个当事人还不嫌弃,还有耐心,还重视。

大清国人说的没错儿,几辈子的幸运才能嫁给他。从他打答应亲事,亲自去抓了那对越活越精神、子孙满堂的大雁做纳吉,抱着她上了花轿,她就是最幸福的那个人。

太子殿下因为自家太子妃身上散发出来的幸福气息,心里满满的满足和庆幸。对于未来,好似又多了几分希望。

满满的温馨在屋子里弥漫,睡梦中的小宝宝们好似感受到了父母的感情,抻着手脚表示自己的存在。难得的二人温情被打断,太子妃伸手捏捏手脚最有力的老大和老二的小脚丫。

太子殿下看着他们的玩闹,感觉小宝宝们马上就要醒来吃奶,笑着起身,接过春兰姑姑热好的温度刚刚好的奶水,灌到小奶瓶里。

两天后,是小宝宝们的满月宴。康熙皇帝在祭祀过神灵祖先后,于畅春园的大宫门广场上举行大宴,太皇太后、皇太后、皇贵妃、小阿哥们、小格格们全都出席。当然,还是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