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93节(1 / 1)

作品:《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康熙皇帝听到这里,烦闷的胸口立马透了一口气,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儿以后再说,先把现在的难关给过了先。

心里轻松舒坦的康熙皇帝认真的和太皇太后道谢,“孙儿谢皇祖母操劳。”

太皇太后却是摇头,“皇帝,这个事儿对于皇祖母而言,并不难解决。皇祖母心里头最担心的是,这个事儿不光是京城满汉蒙二十四旗和汉家的事儿,东北老家和科尔沁也会受此风气影响,而且这影响,可能还不小。”

太皇太后确实愁这个事儿好久了,一直也没机会提到,今天既然说到这里,索性就都说了出来。实在是这个沥青路面和青砖瓦房对于科尔沁的改变,太过巨大,让她和苏茉儿一想到这个问题就不由的忧心忡忡。

随着这两年通往科尔沁的道路的畅通无阻,以及那几条沥青路面两旁,因为卫兵岗亭的出现带来的安全保障,大清这边的新物事瞬间是一乎隆的朝北边涌动。

络绎不绝的大清商人们,每天都是几个拖拉机车队朝科尔沁贩卖新式货物和海外来的西洋货物。再把科尔沁的皮具毛毯等物事贩卖到中原大地,引得中原这边的年轻文人都纷纷的跑去科尔沁游山玩水,写诗作赋。

新的事物方便好用;新的思想观念震撼人心;尤其因为今年开春男女新式学院的兴建,带去的这股中原大改革的风潮。

中原的这些新变化,不管哪一项,都在日日不停的猛烈的冲击着,科尔沁蒙古原本属于游牧民族的民俗风气。

当然,这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水泥和青砖瓦房的出现,因为它让科尔沁人有了足够坚固的,可以抵抗住大草原的风沙,造价还十分低廉的房屋来长期居住。而不再是以前那依据水草的方位变动,不断迁移的蒙古包。

祖祖辈辈都是靠放牧为生的科尔沁人开始笨拙的学习汉家文化,学习那些天文地理,几何算法的知识,甚至是那些什么英语,俄语等等外国语言学问,仿照精明的汉家商人模样,自己和沙俄人做外贸。

科尔沁人开始向往,并且身体力行的学习中原的生活模式。

太皇太后和苏茉儿姑姑虽然担忧不已,对此却是毫无办法。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她们怎么可能,去阻止心爱的科尔沁人们,想要过上安稳优渥的好日子的脚步?

可是长此以往,科尔沁还是她们记忆里朴实悍勇,每天无忧无虑的骑马打猎的科尔沁吗?会不会慢慢的被汉家文化同化?

虽然蒙古人的人口基数相对于满人来说,非常的多,没有了漠南的科尔沁,还有漠北的喀尔喀,漠西的准噶尔汗国。

可是他们都不是科尔沁,不是“黄金家族”博尔济吉特氏的科尔沁。

康熙皇帝那精明周密的帝王脑袋,瞬间就明白了太皇太后的担忧之事。说起来,这个事儿,还是他听太子那个臭小子在一次聊天中提到的事例,引发的思路。

他和大臣们认真的商议后的方案,就是不断的同化训化蒙古各部。

从漠南的科尔沁开始,先是武力征服,再利用儒家的怀柔政策,以及中原的这些新物事新的思想观念等等,引诱他们从颠簸的马背上跳下来,住进舒适宽敞,明亮坚固的房屋里面。

慢慢的熬杀掉,他们那一身被广袤无比的茫茫大草原滋养出来的血性和傲骨;也慢慢的消磨掉,他们那一身被无边无比,冷酷无情的大沙漠培养出来的悍不畏死的精神。

更是要狠狠的打压下,他们那种妇女儿童皆可为兵的骑兵上的优势。不给他们任何卷土重来,反复崛起的机会,让大清国以后的帝王,都不需要再为了蒙古的事儿担忧。

所以此时此刻,一手导演出来这个结果,很是厚脸皮的康熙皇帝,面对满心忧愁的太皇太后,若无其事的安慰道:“皇祖母不用担心,这也是个好事儿,科尔沁人现在的生活,一天天变的更好起来。而且,科尔沁的语言和信仰是很难有变化的。”

“至于皇祖母担心的,科尔沁和东北老家婚俗方面会有的改变,这个孙儿也想过,确实是不可避免,只能是提前做好完善的准备。”

太皇太后思索片刻,没有说话,只轻轻的叹了口气。她岂会不明白,皇帝孙儿的朝廷在科尔沁的这些变化里面扮演的角色?

可这心里头纵是再明白,她也万分清楚,此事涉及国家大事,她们妇道人家即使再烦恼再不忍,也只能在京城里头眼巴巴的望着科尔沁的方向。

她们能够做的,也只是和现在对待这些汉家女儿们的策略一样,让科尔沁的当家福晋们提前做好准备,把这些改变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康熙皇帝见太皇太后接受了现实,心里暗暗的舒了一口气,“皇祖母,科尔沁那边你不要担心,孙儿会看着。而且科尔沁一般都是以门当户对的聘婚为主,和中原这边的情形差不多,人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一向都是快的很。”

“孙儿心里最担心的是东北老家那边,让那些佐领贝勒老王爷们放弃栓婚的权利,估计比当年在老家开发黑土地还要艰难。”

自从铁木真大汗进军中原后,蒙古各部几百年来都深受汉家风俗的影响,现在已经很少有以前粗鲁的抢婚风俗了,都是以“多求则贵,少求则贱”的聘婚为主。即男方要到女方家多次求婚,来显示他的决心和对女方的尊重。

因为在蒙古,有女儿的父亲都认为,“多求几遍,才许给啊,会被人尊敬;少求几遍,就许给啊,要被人轻看”。

择喜日迎娶的时候,除了有男方到女家投宿娶亲,和女方亲友抢新郎官帽子的婚俗以外,主要是以夫妻二人到男方家后,在当地喇嘛的主持下,共同拜火为主要仪式。

所以科尔沁目前可以说是,既没有中原这边的男女大防“三从四德”等等约束,风气开放自由;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婚礼仪式,子民们朴实好学,生活富足。估计将来也都不需要做什么改变。

这也是科尔沁越来越吸引汉家文人前往游山玩水的原因之一。

而现在东北老家的满洲婚礼习俗,虽然没有了“父死妻其母,兄死妻其嫂”的收继婚风俗,以及“指腹为婚”的习惯。可是,他们同时也没有了肃慎时代的“插戴”,和女真时期的“行歌于途,以申求偶之意”的婚俗。

他们还是以入关前的正经栓婚为主。青年男女婚嫁必须严格遵循,满清入关以前的军事化政治化管理。

也就是说,东北老家那边自由民八旗儿女的婚姻,必须上报各牛录章京或者佐领;贵族子女的婚事要上报给各主旗贝勒。换言之,八旗父母互相同意儿女们的婚事是没有用的,需要佐领和贝勒的同意才可以正式完婚。

而不是像在京旗人家的婚嫁这样,虽然也还是需要上报给佐领的,但只是走个形式过场而已。

康熙皇帝只要一想到,不久的将来,他又要和那些倚老卖老的老王爷们扯皮打嘴仗,就习惯性的头疼不已。

太皇太后看到皇帝孙儿苦哈哈的皱巴着脸,就和五阿哥被他太子二哥派人盯着,每天不得不老老实实的转圈圈减肥的模样儿差不多,忍不住笑了出来,心里因为担心科尔沁的烦闷瞬间消散不少。

作者有话要说:  嘿嘿嘿嘿,对“父死妻其母,兄死妻其嫂”的理解,一个是对“其母”的意思,“其母”不是儿子的亲生母亲,而且多为年纪要比自己还小的后母。在满洲传统观念中,男子不能把自己家族的寡妇“收养”照顾,就是让外人家笑话。收养,就是娶回家的意思。

后来, 皇太极受到中原汉族文化中家族伦理观念的影响,颁布谕旨,对收继婚永行禁止。满人入关后也渐渐地没有了姑姑侄女同嫁一人的事儿,一直到同治皇帝娶了皇后阿鲁特氏以后,又纳了她的庶出姑姑为妃。

第129章 飞机

和太皇太后又聊了会儿, 心里头舒坦多了的康熙皇帝看了看慈宁宫的自鸣钟, 发现已经有一点半多了, 挂念着应该已经醒来,在等他一起用晚膳的儿子,康熙皇帝就和太皇太后告退出来, 回了乾清宫。

晚上七点的时候, 康熙皇帝就收到了三格格这些日子的所有情报。

一脸疑惑的又认真的看了几遍这几张纸上的一段话, 仔仔细细的琢磨了一番后,他终于明白过来这其中不对劲的地方, 瞳孔不由的就是一缩,心神震动。

“打小身体不好, 父母听从家里长辈的说法, 把他当女儿家养, 性情怯懦。五岁遭遇惊马昏迷, 醒来后性情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得讨巧喜人, 受尽父母宠爱。”

作为一个有着重生儿子的父亲, 此番反应过来的康熙皇帝很容易就猜测到,这个有着婚约在身,还胆大包天的勾引他女儿的不轨之徒, 很可能也是一个附身的人。

拿着这些情报, 心里头思考怎么处理此人为好的康熙皇帝,慢慢的踱步来到儿子的毓庆宫。

毓庆宫里头,小阿哥们为了可以尽快听到心爱的小故事, 正在积极的配合着宫人们的伺候,进行沐浴梳洗。而胤礽则是在他的书房里头,专心致志的翻阅玩具处四个院子这两天的实验进展报告,以及神机营新进士兵的考核成绩。

康熙皇帝示意宫人们都不要声张,问清楚儿子当下单独在书房后,就自己敲了敲书房门。

听到敲门声,想到自己刚才对魏忠的交代,胤礽以为是弟弟们有什么事儿宫人们拿不定主意,就在里面回应了一声“进来。”

康熙皇帝进去之后,机灵的魏忠小管事在梁大总管的示意下,麻溜的上前把书房门给关好,和梁大总管一起守在书房门口。

听到开门声从报告里面醒过来,察觉到进来之人的气息好像是自家皇阿玛的胤礽,抬头一瞧,还真的是康熙皇帝。

微微有些吃惊的少年太子赶紧起身行礼,又拿过一个没用过的崭新玻璃杯,倒了一杯他惯常备着的奶-子茶递上前,最后才瞅着明显心情不渝的康熙皇帝,疑惑的问道:“皇阿玛,可是有事儿?”

康熙皇帝简单的“嗯”了一声,把那张纸递给儿子,端起儿子亲手倒给他的奶-子茶慢慢的品着。

胤礽看过这份情报后,虽然也察觉到这个少年郎的来历有问题,可是让他反应最大,睁大一双桃花眼说不出来话的事儿却是,这个少年郎和他表妹的婚姻,居然是因为他六岁那年带着他五岁的表妹偷偷逛青楼引起的。

情报上面对于这个匪夷所思的事儿写的很清楚,那个少年郎当年给予父母的解释是,他对大清国的青楼非常好奇,想去看看。

康熙皇帝发现儿子一副目瞪口呆哑口无言的模样,反而笑了出来,“皇阿玛还以为能有你们这番机遇的,都是像你这样有着大功德加身,或者是阿茹娜这样带有任务在身,实在是没想到居然还有这类无知好色之徒。怪不得这天下的老百姓都说苍天无眼。”

胤礽无奈的捏了捏眉心,实在是无话可说。也许这个少年郎当年真的就是一时好奇,想去看看。但是,青楼那就是一伙儿被亲人买卖或者是被拐卖,身世可怜的姑娘家们卖身求生的地方,有什么值得一个正常人好奇的想去看看?

她们也是人,不是游乐场里面供人随意观赏的猴子孔雀。、

你可以看不起她们,认为她们自轻自贱;也可以同情她们,对她们的遭遇唏嘘几声;还可以做个大方豪爽的客人,送她们一些银子花花,毕竟有卖就有买,公平交易。

可是,作为一个正常的人类同族,怎么可以拿她们当成稀奇的“怪物”一样,好奇的去看看?

胤礽实在是无法接受这个人的想法,他也不想对此作出什么评价,更不想浪费时间去追究他来自哪个世界等等,“皇阿玛,这个事儿您直接处理就是,儿臣没有任何意见。”

虽然他心里明白,康熙皇帝肯定不会轻易的放过此人,可是他却不想对此多说一个字。哪怕这个人看起来很普通,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行为方式也只是充满了内宅妇人的小道气息,似乎并没有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大事儿。

一个莫名其妙,几乎毁了他表妹的一生,现在不想承担起来对他表妹的应尽的责任,懦弱自私的借着重生之人的先知便利,想要通过做三格格的驸马来换取荣华富贵,进而摆脱他表妹的小人。

以胤礽的耿直性情,他宁可去面对要杀他的山门中人和天地会的真刀明枪,下毒暗害,也不想面对这类人自以为无辜的阴暗丑陋。

不过,他还是要对自家皇阿玛的说法郑重的解释一下才好,“皇阿玛,大格格可能是因为这个世界“保成太子”的意外而回来,儿臣却是真的不知道大格格说的大功德打哪儿来的。儿臣自认非常普通,虽然在技术研究方面有些高于常人的天赋。”

“至于说苍天无眼,儿臣也不认同。苍天它哪里能管得了这么多事儿?人间有贪污受贿,害人性命还安养天年的官员;地府就有徇私枉法,偷偷把生前作恶的鬼魂放出来重生的官鬼;天庭当然也会有纵情恣意,无意之下为祸一方的官仙。”

“而普通人之所以看起来都是一副淳朴善良的模样,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那个条件和权利,去表达自己真正的性情罢了。当然,不管是天庭,人间,地府,都有贫贱富贵之下坚守克己,清廉奉公的,虽然为数不多。”

康熙皇帝对于儿子的自认非常普通,赖得和不自知的小子分说,“难得你把世情看的这么透明,就是这个接受度还要再练练,不能因为对方行事不为你所喜,就放手不过问。万一这里边有什么内情牵扯到你身上,你却因为自己耍小性子错过?”

“一样米养百样人,百样人做千样事。世人大多数都是这样懦弱自私的钻营着荣华富贵。大奸大恶之人,或者恩怨分明的人很少很少,为国为民,克己身正之人更是极少数。”

“你自己不也说,古往今来真正称得上内圣外王的完人,也就王守仁先生一位?连孔圣人都只能算大半个,更何况一般人?”

听了康熙这段谆谆教诲,胤礽真心受教,真诚的行礼道谢,“儿臣明白了,谢皇阿玛教诲。”他刚刚也是不自觉的犯了“纵情恣意”的错儿,任由情绪主导自己的决定。

须得谨记真正的大度能容,是要像未来佛一样,把世间一切丑恶都看在眼里,容在心里,却又始终能够积极的微笑面对,即使是金刚怒目,也是一种堂堂正正的正视,而不是转过头去假装没看见的逃避。

“嗯。天气越来越热了,皇阿玛打算过几天就搬到畅春园去住些日子。风扇虽然好,可是不宜多用,最好还是享受天然。”

“儿臣明白,风扇尽量不用,冰盆也不多用。皇阿玛,三姐姐哪里怎么告诉她?”

三姐姐这些年认真打理抄写房自己的报社,非常用心的学习报社管理,每天都很是努力辛苦。却没想到,精明爽朗的她会误在这么一个只会察言观色,甜言蜜语的小人身上。

还好没有酿出什么无法收拾的错儿,现在赶紧的给处理好了,大家伙儿就当这事儿没发生过就好。

康熙皇帝沉吟一番,做了决定,“待会儿你把三格格叫来,只告诉她当年那个少年郎与他表妹定亲的真相,再把她的禁足给解了就行。如果三格格自己没有这个定力撑过这个坎,皇阿玛自有安排。”

胤礽点了点头答应下来。对于三格格的这个事儿,他们这些亲人们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只能看她自己的悟性和定性。

送着康熙皇帝离开后,胤礽当即就吩咐人去把三格格带过来,然后就转身去了弟弟们听故事的房间等候三格格。

“太子二哥,胤祀必须每天洗澡吗?苏茉儿姑姑都很久才洗一次。”

“太子二哥,胤祐现在也不喜欢每天洗澡,可以等胤祐长大后自己很独自沐浴了,再每天洗澡吗?”

“太子二哥,胤祚听说宫里可以用来洗澡的水不多,其他人大多都是喷那个香水儿遮掩身上的汗味。”

三个刚刚沐浴完毕,被宫人们打理的干干净净,白白嫩嫩的小阿哥,一齐睁着黑白分明的水润大眼睛,热情期盼的望向他们的太子二哥。他们不想每天脱-光-光,被宫人们提溜着沐浴擦身,羞羞脸,不是男子汉。

四阿哥和五阿哥默不作声,静等弟弟们垮脸。这么热的天,敢跟太子二哥要求不每日沐浴,真的是无知无畏。太子二哥可是寒冬腊月都每天沐浴净身的人。

果然,三位小阿哥迎来了他们最喜欢的太子二哥的严肃脸,“每天洗澡必须的。下个月京城里头会更热,不每天洗澡怎么行?尤其是皮肤的皱褶处,比如耳后、颈部、腋下、大腿根等处,更是要特别注意洗净擦干,防治出现褶烂面和湿疹。”

“现在是一天一次,等你们长大了,条件允许,夏天就要一天洗两次。这些讲究的小习惯必须从小养成,平时记得勤洗手,如果再让孤发现,你们哪一个不洗手就拿点心吃的话,直接打手板。”

三位小阿哥听到有可能被打手板,不光是垮脸,简直是要哭出来。胤祚还想挣扎一下,“太子二哥,皇太后说过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那是因为太皇太后,皇太后,苏茉儿姑姑都来自蒙古大漠。在大漠里头,水是非常非常珍贵稀有的东西,有时候都不够人和牛羊马的日常饮用。所以蒙古人就养成了,经常不洗澡的习惯。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天天洗澡。”

“你们现在年龄小,身子骨还不够壮实,必须每天都把自己的打理的干干净净的,才能够不生那些小毛病。”

“要知道,沐浴不光是对自己好的个人行为;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礼仪,它体现了你们对其他人的尊敬之意。你们今天晚上不洗澡,明天身上就会臭烘烘的,喷上那些味道浓重的香水后,更是难以闻得下。”

“难道,你们要让哥哥们和老师们,每天闻着你们身上的臭味吗?还是说,宫人们伺候你们沐浴的时候,态度不够好?弄疼了你们?”说着,胤礽的脸色就凝重了起来,虽然他知道没有宫人敢这么做,可是小孩子突然提出来不想每天洗澡,总是有原因的。

机灵的四阿哥立刻开口,“太子二哥,胤禛知道。大哥今儿和我们说,被人伺候洗澡很羞羞脸,不是真正的男子汉所为。还说,他有时候十天半个月的不洗一次澡。”

大阿哥的“口嫌”真的是···,见缝就插针。

“大哥那是和你们说着玩的。他在军校进学,有些方面的训练是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洗澡的。但是大哥在宫里头的时候,却是每天必要沐浴的,在夏天都是一天洗两次。”

发现自己又被大阿哥骗了,还因此被太子二哥教训说不洗手吃点心就打手板,三个小阿哥跟霜打的茄子的一样,各个神清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