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77节(1 / 1)

作品:《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可是石溪那个假和尚又和太子殿下说了什么?”

傅山先生很是气愤。

明明这大半年下来,太子殿下的书法已经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儿,今儿却突然变回以前的干瘪内敛,满篇都是离尘出世的气息,肯定是那个假和尚造的孽。

胤礽在心里默默的叹了口气。他就知道,自己但凡有丁点儿的情绪变化,也瞒不过石溪道人和傅山先生的眼睛。或者应该说,是自己的手在画画和写字的时候,出卖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轻轻的摇了摇头,胤礽索性老实的承认,“是孤自己的问题,石溪道人前几天有劝导过孤,“入世为人”方为人间正理。”

傅山老先生瞪眼,“既然如此,不知太子殿下可否告知老夫,你昨天都有了哪些感悟?”

胤礽笑了笑,没有回答,反而问了一句,“先生一生钻研道家文化,以道家圣人的大弟子自居,肯定知道,儒家的“内圣外王”这四个字,其实是出自于《 庄子·天下篇》。”

“不错。自宋朝以来,随着儒家,道家,释家三教合流,程朱理学出现,不管哪个学派都开始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精要。”

傅山老先生继续瞪眼,虽然回答了胤礽的问题,却是不满意他转移话题的行为。

胤礽伸手拍了拍老先生的胳膊,让他稍安勿躁,耐心的听自己解释,“孤当年反对程朱理学,不是反对它的王道教化,只是不认同它把释家的“禅道”用在普通老百姓的身上,尤其是这天下无辜的女子们身上。”

“《天下篇》中记载,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此即“内圣外王之道”。孤自己做个简单的理解就是,修身养德,为“内圣”;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外王”。”

傅山先生耐心的听了,却是不领受胤礽的安慰,对于太子殿下拿他当幼小无知的四阿哥哄着的行为更是不乐意,口气硬邦邦的回答,“虽然有些过于通俗,但确实是这个理儿,太子殿下理解的没错。”

“先生你说,古往今来,有那么多人孜孜以求的追寻“内圣外王”的最高境界,可是有几个人敢自称修成正果了?”

“孤的皇阿玛更是一心一意的要求自己,努力的做到“内圣外王”的各项标准,这些年来孤都一一的看在眼里。”

傅山老先生惊讶,“太子殿下昨天莫不是学了阳明先生龙场悟道?”

胤礽失笑,“先生,孤岂能有阳明先生自学成才的大智慧?世人都说“孔孟朱王”,但是实际上,王阳明先生突破了前朝朱子理学的专-制局面,大兴陆王心学,集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于一身,其学术思想远播海内外,当属华夏“内圣外王”第一人。”

“孤只是,从自家皇阿玛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影子。孤害怕有一天,也会和皇阿玛一样,明明心里明白,明明是立志要成为阳明先生那样的千古人物,却因为各种心软不忍,坚持不住自己的原则。”

对于少年太子的自我担忧,自寻烦恼,傅山老先生又是心疼又是气愤,“太子殿下,皇上有时候确实感情用事,可是老夫并不认为这是什么不好的缺点。”

“生而为人,谁不是有着七情六欲?当顺其疏导,岂能无端的因为担忧那些莫须有的未来,而进行自我压制?”

胤礽摇了摇头,“先生此言差矣,你看了孤刚刚写的字,可有自我压抑之感?”

傅山老先生是真的有点生气了,白花花的胡子翘的老高,不顾太子殿下的身份和面子,直接开始唾沫横飞,“太子殿下,就是因为这样,才更让人担心。如诱大师一直担心太子殿下的悟性和佛性。结果你自个儿领悟了道家的随性。”

“实在是让老夫这个道家传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你的年纪,不是应该肆意玩闹,潇洒山水的时候吗?成天乱想这些做什么?老夫听说下个月初六,皇家就要送给瓜尔佳府上的女娃儿送纳采礼,太子殿下你对着镜子瞧瞧自个儿,全身上下哪有一点儿大婚的喜气?”

“太子殿下熟读史书百家,也当明白,道家的随性,是顺其自然的意思,而不是你这样的离尘出世。”

这回轮到一直平静的胤礽惊讶了,怔楞片刻,弄明白了今儿老先生反应这么大的原因,胤礽对于这个小误会有点儿啼笑皆非。

拍了拍傅山老先生的手臂,少年太子好脾气的解释,“先生,孤没有什么离尘出世的想法儿。”

“孤前几天都亲自去西山老林子,准备好了用来做纳采礼的两只大雁,怎么会有要出家做道士的念头?先生,这回你真的是想多了,孤只是要控制自己一下而已。”

胤礽一脸无奈,心里也是想不通。

他就是昨天下午被自家皇阿玛弄出来的“九五之数”纳采礼和聘礼给刺激的,那么多想了一会儿而已,老先生怎么就看出来他离尘出世了?

“先生,你真的不用担心,孤舍不得这个花花世界,舍不得这无逸斋的红英烂漫,绿草低行。”

老先生显然还是不服,又拿起胤礽刚刚写的那篇《金刚经》,仔细的瞅了又瞅,开始有点儿自我怀疑,难道真的是他老眼昏花了?

胤礽微微笑,对着这两年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孩子气的“老顽童”傅山先生,耐心的自我剖析给他听,“先生,孤的字是有些变化,但不是你认为的离尘出世。”

“你看这里,这里,这几个地方的提笔收笔,明明是藏锋,守势,哪有丝毫飞天的姿态?”

傅山老先生是真的看不懂了,明明满篇看起来就是有石溪老道那些画儿的感觉,但是仔细瞅瞅这些落笔,确实是太子殿下所言,都是追求“格物致知”的笔意,真是奇哉怪哉。

胤礽干脆打断老先生的胡思乱想,故意问道:“先生,你看孤的字,练习草书是不是不大合适?”

说到自己最爱的草书,傅山老先生终于又自信满满了,认真的点评道,“确实,太子殿下的性情,写不出来草书的奔放狂乱。”

“可是,老夫也想不出来太子殿下适合哪个字体?看笔势,倒是有一种汉隶的庄重品格儿。”

“当然,太子殿下的楷书,已经有些“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的神-韵了,楷书方面的练习不可放弃。假日时日,必有唐楷之风采。”

“孤也这么认为。”胤礽说着话,拿起自己惯用的那只狼毫笔,取过一张熟宣纸,用心的写了两个大字,“华夏”,转手递给了旁边的老先生,“先生且看。”

“这?”老先生刷的睁大眼睛,“笔法开阔大气,却无霸气,随性随意,潇洒恣意之间,却又在收笔的地方藏锋守意。关键是这个字体,太子殿下,这也是你昨天琢磨出来的?”

“嗯,昨天晚上,孤在书写玩具处的考题的时候,突然来的灵感。”

胤礽微微笑着。

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书法一道上有这样的灵性,而且这个灵性来的毫无征兆,就那么突然间,猛地发现,自己写着写着,字体居然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傅山老先生,用那双浑浊的,却是一点儿都不昏花的老眼,上下打量着他面前的“黄包子”,心里着实是疑惑不解。不管怎么看,他面前的这位,都没有一点儿宋朝徽宗皇帝的气质啊?

他以前听石溪那个老道人说太子殿下有着惊天动地的“天外奇才”,他还不相信。

正常人都不敢相信好?明明天天端着脸,明目张胆的排斥程朱理学,热爱墨家奇门巧技,比当今皇上更让臣子们害怕的太子殿下,居然还有着宋徽宗的那般开创书法流派的天赋才华?

胤礽也细细的打量着自己刚刚写的这两个大字,慢慢的,他就发现了其中的端倪。

心里暗暗的叹了口气。

此生他或许可以造出来飞天登月的飞机,甚至是宇宙飞船,却是很难再翱游星际了。傅山老先生所看到的“离尘出世”,不过是他对那边广袤无边,浩瀚无比的星辰大海的思念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  写好了6000字,结果居然忘记发了,这个月的全勤啊。 吼,这个时候,还有人看文吗?来握个爪。

第109章 飞机

虚无缥缈,却又高深莫测的星空海洋, 是星际中的每一个人, 成长的摇篮。它就好像是现在小弟弟们每天都喜欢去的玩乐场一样, 博大包容, 温暖亲切的对待每一个徜徉在它怀抱里的星际子民。

胤礽上辈子的幼时,也是最喜欢跑到广袤璀璨,银星万点的星河里面玩耍。他的父亲母亲大多数的时候都很忙, 自己没有时间陪着他玩闹撒欢,却也不想拘束了他, 就经常满脸不好意思的提着小礼物,去拜托海龟爷爷来照顾他。

整个海域里面性-情最温顺,最可亲, 最有耐心,也是最懒得动弹的海龟爷爷, 每次都是不紧不慢的跟在他驾驶的幼童版小飞船后面, 一发现他有东窜西跳, 横冲直撞的苗头,就会着急的打开通讯,大喊出声,“慢一点儿,小宝,慢一点儿吆。”

而那个时候,心性尚且很是幼稚调皮的他,听到海龟爷爷急切的呼喊后, 不但不会停下来或者慢下来,反而是嬉笑着给担忧他的海龟爷爷办个小鬼脸,然后猛地一个加速,对着视频里的海龟爷爷得逞的笑着,“海龟爷爷,你快来追小宝。”

一旁的傅山先生惊讶的发现,他面前的小“黄包子”突然变得神思飘忽起来,好像整个人都魂飞天外,不知所踪了一样,这可不就是一副要飞升“仙界”的架势吗?

骇然之下,老先生也不讲究什么地位尊卑,礼仪礼节了,反正他在“黄包子”面前也是一向自由随性惯了。于是就见傅山老先生气运丹田,中气十足的对着胤礽的耳朵猛地大喊一声,“太子殿下!”

揉了揉被震到的耳朵,回过神来的胤礽,无言的看着一点儿也没觉得尴尬,或者不好意思,兀自气咻咻的翘着白胡子,睁大一双小眼睛瞪着他的老先生。

“先生,孤的耳朵灵得很。”

奈何老先生人越老,心态却越来越孩童化,完全无视太子殿下的“言外之意”的控诉,立马跟上“字面意思”,“哦,那是当然的,四阿哥和老夫说,每天老夫刚刚踏进无逸斋,太子殿下就能听到老夫的脚步声儿。”

“黄包子”耳朵灵,脑袋灵,心思也是灵透,奈何就是有几个窍一点儿也不通。

偏偏他还认死理儿,悉心的教了这大半年了,也没教会他一点儿道家文化精髓的顺其自然,清静无为,已经是够让他灰心丧气的了。结果今儿却发现,太子殿下自己居然无师自通了道家的“修仙悟道”。

傅山老先生心里郁闷,烦躁,理直气壮的表达对当事人的强烈不满和控诉。

捏了捏眉心,胤礽不知道怎么和闹脾气的老先生解释这个情况,只好做保证,“老先生只管把心放到肚子里就是,孤保证会和其他人一样,按部就班的成家生娃。”

“上次你不是还说,将来等孤有了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让你来教他们书法吗?孤保证不让老先生等太久。”

傅山先生听的一愣一愣的,他今儿才发现太子殿下的脸皮,居然比他这个七十古稀老翁的还厚。

“太子殿下,请不要欺骗忽悠一位善良的老人家。你现在才十一岁,就算你和皇上当年一样的本事,这第一个孩子也要在五年后,能拿笔的时候是在十年后。”

厚脸皮的少年太子理直气壮的点头,“老先生说得对,十年后而已。而且,孤的六弟,七弟,八弟还有九弟再过几年就要正式进学。还有孤的十弟,十一弟,再过几个月也都要出生了。”

钮钴禄皇后的亲妹妹僖贵妃比历史上晚了两年怀孕,和赫舍里家的那位庶出小姨母平妃的预产期差不多,都是在三个月后生产。太医院切脉说都是男娃娃,应该就是胤礽的十弟胤俄,和十一弟胤禌。

傅山先生无言,当今皇上的子嗣真的是旺。不算小格格们,光小阿哥们都序齿十一了。

摇了摇头,老先生无奈的看着因为说到新弟弟面露喜色的“黄包子”,心里叹息。未来的十一阿哥可是赫舍里家的另一个亲外孙吆,“黄包子”就知道忧国忧民,杞人忧天,该担心的反而不知道担心一下。

他老人家虽然不问世事,但是也听说了一些索额图大人和“黄包子”之间,偶尔闹些分歧矛盾的事儿。

就算是老承恩公大人,对于这个新得的皇家小外孙,难道不会疼爱吗?更何况,还有平妃娘娘这个女儿在中间牵线。

发现老先生满脸写着“太子殿下傻乎乎”,神色心疼担忧,胤礽却是一脸平静。说实话,他是真的一点儿都不担心,不过他也心领了老先生的这份儿好意就是。

自从平妃娘娘怀孕的消息公布出来,他已经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心他的人的亲切问候。

虽然已经对皇家释怀,但是已经习惯在小汤山休养身体的郭罗玛嬷,为此亲自进宫了一趟,抹着眼泪跟他严肃的保证说,但凡她活着一日,就不会让赫舍里家的任何人起二心。

钮钴禄家的大姨妈也托人代话给他,郑重的表达他们这一支钮钴禄对他的支持态度。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显而易见的,这段日子确实是比以前更关心疼爱他。

阿茹娜格格跑到康熙皇帝那里对着他明里暗里的一通冷嘲热讽;皇贵妃娘娘对着康熙皇帝也是态度莫名了好些日子。

如此等等,直接就让心烦气躁的康熙皇帝亲自跑到毓庆宫和胤礽确认一番,他后面那些还没出生的儿子们的生母身份。

导致的结果就是,在今年秀女大选的时候,康熙皇帝干脆利落的撂了皇贵妃娘娘那位亲妹子的牌子,让她回家自由嫁人。

胤礽起初面对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只有目瞪口呆的份儿。

事情越闹越大以后,一向和他不大对付的大阿哥,听到了风声,居然破天荒的找到他,和他说了几句从没有过的软乎话。大致意思就是,大哥虽然平时喜欢看你的笑话儿乐呵乐呵,但还是非常关心你的。

索额图大人也跑到他面前指天立地的发誓表忠心。

他的外公葛布嘞大人,在家里和老妻郑重的表明了态度,也专门从小汤山的庄子奔到宫里安慰他。

闹到最后,居然有太医找到他,小心隐晦的表示,平妃娘娘心有郁结,胎像有点儿不稳当,需要请示他的态度再开方子。

哭笑不得的胤礽,赶紧的让人给他的小姨母传话,郑重的说明,他没有任何其他的态度。

他很喜欢这个血缘上更为亲近的小弟弟,等十一弟弟出生,他一定和带其他小弟弟一样的,带着他玩耍,宠着他一直长到正式进学。请小姨母千万不要多思多虑,安安心心的养胎就好。

所以此刻面对老先生担心的小眼神儿,胤礽已经可以熟练的做出有效的安慰,“老先生,请勿担心。你们要相信皇阿玛,也请相信孤就是。”

可是傅山先生不同于四阿哥和五阿哥这些小孩子,他不大相信。

这世间,对于他们这些活了这么大岁数的老人而言,还有什么事儿是看不清的?

皇上就算再疼爱信重太子又如何?看看历史上的刘据太子,李承乾太子的下场就知道。对于皇上而言,不管儿子的母亲是谁,反正都是他的儿子不是?只要最后继承皇位的是他的儿子,那就可以。

但是对于太子殿下而言,却是天上地下,生死悬殊。

当然,傅山先生纵然是认为太子殿下太过于心大,却也明白,自己不方便过多的说些什么。万一说的多了,影响到了“黄包子”和他的皇阿玛处的好好儿的父子之情,岂不是弄巧成拙,大大的不美?

而且,大清国能有今天的如日方升,欣欣向荣的局面,所依靠的,不就是太子殿下的这份儿“心大”吗?

一生忠厚做人,淡迫名利,却一心想要报效民族家国的傅山先生,和其他曾经立志做前朝遗民的江南文人一样,都是在心里万分的感激太子殿下。

正是太子殿下的这份儿和苍天一样高,和大地一样宽,和海洋一样深的伟大心胸,给了垂垂危矣,暮气沉沉的中原大地焕发了新的生机,也给了他们这些生于明,活于清的“槛外之人”,一个重新伸展抱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