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72节(1 / 1)

作品:《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太皇太后问他,他还振振有词的说,“太子二哥说过了,小木马和小鸭子分给弟弟们玩,小狗狗都是给胤禛做的。”

上上次,大阿哥过生日,他居然就直接从武英殿拿了一本, 刚刚印刷出来的,打算给军事学院当教材用的《唐宋兵事汇总》。

小孩子对于一直和他太子二哥呛声的大阿哥小有不满,前段日子两个人大吵了一架后, 听说到现在还没和好,兄弟俩一见面就互相的“哼”, “哼”。

不光小心眼, 还挺爱记仇。进了他手里的东西, 一般人很难能给掏出来,所谓的面子人情什么的,他才不吃那一套。

还好, 小孩子爱恨分明,对于疼他的贵妃,太子, 这几个人,他从来都是非常的大方。自己有个好吃的好玩的,立刻就想着他的太子二哥,巴巴的朝毓庆宫送。

打小儿就立志帮他太子二哥做事儿,说什么做个巴图鲁看守国库。他自己的个人小金库,除了太子“有幸”进去参观过一次外,其他人谁也甭想打主意。

哪怕是从小儿跟在他屁股后面转悠,对他言听计从的五阿哥,也没有那个荣幸。

不过,话说起来,四阿哥的这个“远大的志向”,好像,还是太子这个臭小子,当年给四阿哥启蒙识字的时候,故意给引出来的吧?

这么一想,康熙皇帝瞬间感觉自己想通了这些前因后果。

合计着,臭小子五岁多的时候,就开始算计他这个皇阿玛。

知道等国家财政收入富足的时候,他会对老臣手软心软,由着他们都伸手借钱不还,就从小儿教育最听他话的四阿哥,长大了好好地守好国库大门,谁也甭想从里面挪出来一文钱。

康熙皇帝这个气啊,最喜欢的“吓煞人香”碧螺春也不香了,“好你个小子,成功算计了你皇阿玛,很开心是吧?”

胤礽眨眼,今儿皇阿玛好奇怪。“皇阿玛,这是从何说起?”

“甭和你皇阿玛装傻。四阿哥打小就要做巴图鲁,看国库门,不是你从小儿教他的?”

胤礽愣了一下,点了点头。

这都多少年前的小事儿了,皇阿玛居然才反应过来,翻查旧账?

他当时只记得原来历史上的记载的,雍正皇帝特别会攒钱充实国库,又特别的喜爱这个干净纯真的四弟,就在一次教导他识字,解释“志向”这个词的时候,随口说了那么一句。谁知道四弟居然记得那么牢实。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儿,这不挺好的吗?

康熙皇帝看到儿子一样理应如此,很是赞成欣慰的模样,直接气得从椅子上蹦了起来,眼睛睁的大大的,瞪着太子。

小子忒没有良心,居然这么算计自己的皇阿玛。

记得那时候,皇贵妃把这个事儿,当做小孩子们之间的趣事儿讲给他听的时候,他还跟着乐的不行。

还跟皇贵妃感慨的说,等将来真的有那么一天,国库满了,私库满了,需要有人看守的时候,就派四阿哥这个巴图鲁去站大门。

没办法,那个时候实在是穷,穷的叮当叮当响的穷。

国库里面连个耗子都没有,国家财政连年赤字,今天花明天的税钱,今年吃明年的口粮,年年入不敷出,恶性循环。每次哪个地方报来个天灾人祸什么的,都愁的康熙皇帝夜夜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

户部的官员们每天都精打细算,把一文钱掰成两瓣儿花,拆了东墙补西墙,紧巴巴抠索索的凑活着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开始吃素,就是打那时候开始的。因为她们要给宫里头大大小小的主子们做个好榜样,勤俭节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他现在之所以对元皇后那么的愧疚怀念,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跟着他过了十年苦日子的元皇后,没享受过他一天的轻松好日子就走了。

当年他们大婚的时候,因为鳌拜的阻拦和恐吓,大婚的仪式都差点儿没办法按时进行,纳采礼和聘礼都给的那么寒酸,每次一想起来这些,康熙皇帝的心就一抽一抽的痛,特别的内疚不安。

臭小子还说什么要“忆苦思甜”,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忆苦思甜的事儿。

如果有可能,世间哪个男人,不想给自己心爱的女子一个最美好的婚礼?哪个做父亲的,不想给自己最疼爱的儿子一个风风光光的大婚之礼?和天下人一起分享皇家要娶儿媳妇的喜悦和激动?

当然,臭小子除外。

不光让自己每天过的无欲无求,质朴无华;现在又这么对待自己的媳妇儿,嫌弃人家嫁妆太多;将来肯定还会这么要求自己的儿子,他可爱的小孙孙们。

七想八想,思绪已经飞到天边儿,还不自知的康熙皇帝,此时已经想到了,将来等太子有了儿子,一定要给抱过来,自己亲自教养的事儿。

否则他可爱的小孙孙跟着这么一个对自己抠唆的爹亲,还有一个心里只有太子,有情饮水饱的娘亲,不知道背地里要受多少委屈。

胤礽疑惑不解的看着自己皇阿玛脸上的神色不停变化,又看着他眉头皱的紧紧的,围着御书房焦躁不安的转了一圈儿又一圈。

一会儿欢喜,一会儿生气,一会儿愧疚怀念,一会儿担忧···胤礽发现,他好像才知道自家皇阿玛的情绪,原来是如此的生动多变?

奈何他虽然能感受到康熙皇帝细微纤小的情绪变化,却没有读心的本事,猜不到康熙皇帝此时此刻那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丰富活跃,匪夷所思的内心戏。

当然,也幸好胤礽没有读心的本事,否则他真的没法儿保持自己活了几百年的冷静自持。

其实,他也清楚,自己皇阿玛这两年特别念旧情的原因,尤其是对那些跟了他二十多年的老臣们。

皇阿玛是想着,既然现在国家富裕了,国库暂时不缺钱了,就松松手,让他们的日子也都好过一些。

给这些老臣加薪酬涨俸禄,胤礽大力支持,国家不缺钱了,当然是大家一起花,总比让他们跟老百姓伸手要银子花,强吧?

经常给那些真正的清廉官员们,赏赐一些银两补贴,胤礽也大力支持。

比如汤斌大人,确实是克己奉公,清廉守法,一辈子没拿过老百姓一根针,一个线头。一家人清贫朴素的过日子,家里有谁生个小病就是天大的灾难,朝廷当然应该帮忙解决他的家庭困难。

可是那些天天倚老卖老,经常跟皇阿玛打秋风的老臣们,真的是很可恶有没有。

明明不时的收受商人们的供养,吃得红光满面,肚大腰圆的,还天天故意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在他面前晃悠,学着汤斌大人的样子,来和他哭穷。好似哭闹一场后,他们就和汤斌大人一样廉洁了似的。

真真是岂有此理。

胤礽不想惯着他们这些人,一开始还是好言好语的劝说解释,或者是严词拒绝,后来直接置之不理放任不管。

任由他们怎么闹腾,就是不借钱。闹的他烦了,影响他做其他事儿,就吩咐一声刑部和大理寺,去查他们的家底儿。如果真的查出来谁家确实是没米下锅,可以,朝廷给银子,不用打借条儿。

一次两次的这么折腾下来,那些人可不就鹌鹑一样,老实了吗?真是苦日子熬过来了,好日子反而不想过了,才这么愚不可及的,可劲儿折腾。

不过他们想的也没错儿,皇阿玛就是这样的性子,就吃他们这一套。原来的历史上,不就是这些人把国库生生的给借空了吗?

胤礽本来,就对自家皇阿玛这个喜欢大手大脚花钱的坏毛病,一直存着点儿小意见,更何况是对那些开始变得奢靡无度,讲排场,比富贵的臣子们?

所以,即使他现在感受到了,自家皇阿玛对于他打算安排四弟进户部的委屈郁闷,也大体能猜到其中的原因,却是不想搭理,面无表情的继续说着他对四阿哥的前途安排。

“皇阿玛,儿臣这几年发现,四弟变得有点儿话痨。如果让他批复折子的话,估计每天要写很多很多的字,会非常的劳累。而且他一坐下来写字,就会忘记喝口水休息会儿。”

胤礽以前认为历史上的四弟喜欢在折子上大肆“吐糟”,倾吐心声,是因为高处不胜寒的寂寞,可是这两年他已经可以确认,四弟他就是一个小话痨。

四阿哥练字的时候那个痴迷的劲儿,就和他热爱各种研究一样,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被儿子打断了,自己奔腾飞驰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的各种想法儿的康熙皇帝,回过神来,暂且搁置了刚刚对最疼爱的儿子胆敢“算计”他的悲愤气怒,随着儿子的话头,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安排四阿哥?”

“儿臣觉得,既然户部,内务府,理藩院,刑部,四弟都可以胜任,那就让四弟自己来选好了,看他喜欢呆在哪个地方。”

“哦,不舍得让你四弟批折子,那谁来批?”总不能等他四五十岁了,该颐养天年了,还天天辛苦劳碌的批折子吧?

一个两个的都有自己那什么“个人自由”的兴趣爱好,一个喜欢兵事,一个喜欢搞研究,一个喜欢做翻译,一个喜欢看守国库,没一个喜欢天天上朝听政批折子。

剩下的那几个小阿哥,五阿哥太笨,六阿哥画画方面太有灵性,天天一副不事生产,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儿,估计将来就一个皇家的“容若大人”,压根儿不能指望他们什么。

七阿哥和八阿哥还太小,虽然瞧着挺聪慧的,可暂时也看不出来他们有什么天赋,九阿哥还在吃奶。

胤礽慢条斯理的喝了一口奶-子茶,神色从容的说道:“皇阿玛您不用担心,暂时还是儿臣帮您批折子,儿臣的速度最快。至于将来嘛,看看有哪个弟弟合适再说。如果都不喜欢也没有关系,儿臣天天帮您就是。”

康熙皇帝被儿子的厚脸皮,噎得说不出话来。

瞧瞧臭小子那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批复折子本来就是身为太子应该做的事儿吧?怎么到他身上,就成了帮忙的了?

还大言不愧的说自己的速度最快。

当然就属你的速度最快,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这种专门欺负正常人的天赋就不说了,朕写好一句话的字数,你能用来批复一本折子。你这速度再不快,简直就是没天理了好吧?

喝完了手里的这杯奶-子茶,发现自家皇阿玛又在闹情绪耍别扭的胤礽,只有在心里暗自无奈的叹气。

“皇阿玛,您安心就是,儿臣不会耽误进学和处理国事的。”说着话,胤礽就起身,把御案上的另外一摞还没批复的折子,搬到自己的小桌子上,开始认真的一本本翻看回复。

看到儿子瞬间就收敛情绪,把心思都放到了看折子,批折子上面,比小姑娘家还清隽灵秀的小脸上,满满的都是认真专注。本来气闷不已的康熙皇帝,不由的摇了摇头,舒心愉悦的笑了起来。这个臭小子!

第103章 飞机

父子二人不在说话, 一起专心安静的批复今天的折子。一时间御书房里头只有沙沙的写字声音,和纸张翻动的声音。

瓜尔佳府上, 倭黑大人接待了骑着小电瓶车,神色匆匆的从宫里赶来的李德全小公公, “公公,你这是有什么事儿?这么着急?”

小李公公笑起来和他干爹梁九功一样,眯眯着本来就不大的小细眼,脸上的每一个皱纹,每一根眉毛都好似也充斥着欢乐恭敬一样,不管是仇敌还是冤家见到了,都觉得特别的亲切舒心。

“见过倭黑大人。皇上吩咐奴才给倭黑大人传个话。”

倭黑大人闻言, 立刻拱手肃立,聆听圣训。

“为了不助长最近京城的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不良风气, 特将聘礼数额改为黄金一万五千两,白银五千两, 鞍具俱全的骏马三十匹···”

小李公公唱完康熙皇帝的原话, 倭黑大人不管内心怎么嘀咕, 面上还是恭敬无比,诚心诚意的对着皇宫的方向磕头谢恩。

行完大礼,倭黑大人站起身来, 轻轻的一个抬手,一个薄薄的红封就及不可见的递进了小李公公的袖子里。

小李公公眯缝着快要看不到的小眼睛,笑的更为真心了, 眉毛一根根的抖动。倭黑大人就是会来事儿。

“倭黑大人,您看您就是爱客气,咱们俩谁跟谁?”

倭黑大人嘿嘿笑,“公公,就是因为咱们俩不见外,投脾气。”

小李公公也笑,“既然倭黑大人看得起奴才,咱家就和倭黑大人多说几句。”

小李公公倾着身子,朝倭黑大人身边靠了靠,声音压得低低的,口型微张,保证倭黑大人能听清,还不会给其他人听到一丝半点儿。

“纳采礼的马匹,马鞍,马鞭是九套。”

强行压下心里的浪翻波涌,面上不露一点儿声色的倭黑大人,反应过来皇上的真实意图后,只觉得心脏砰砰的跳个不停,似乎要从嗓子眼儿里蹦出来。

随即就感激不已的给小李公公抱拳施礼,“多谢公公指点迷津。”

小李公公麻溜的避开倭黑大人的这个郑重的一礼,这可是太子殿下的准岳父,未来的承恩公,他可不敢接下这个礼。

“倭黑大人,切勿如此,您可是要折煞咱家了,咱家焉能当的起您的这一礼?再说了,不是明天就是后天,皇上和礼部拟定的章程就会公布出来。”

倭黑大人还是嘿嘿笑,“公公的心意,倭黑这心里明白。”

眼见和未来的承恩公大人的关系又亲近了一步,小李公公内心非常满意欢喜。两个人又彼此恭维寒暄了几句,就告辞回宫。

觉得这些年随情随性的和小李公公打好了关系,关键时刻看到显著效果的倭黑大人,心里也是非常的满意欢喜。

钮钴禄福晋和阿茹娜格格,听到倭黑大人偷偷摸摸告诉的她们的这个消息,齐齐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简直不敢相信她们自己的耳朵听到的。

“这,···爷,这可是真的?”

“阿玛,这个消息可靠吗?”

虽然房间里就他们一家三口,房门也关的严严的,倭黑大人还是把声音压得低低的,“当然是真的,完全可靠。”

“小李公公说,本来皇上只是想踢开礼制规矩,大办特办一场。谁知道太子殿下今天看到礼部递上去的大婚仪式章程,大为不满,认为太过奢侈铺张,要求大量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