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55节(1 / 1)

作品:《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康熙皇帝那个心疼的吆,瞬间什么诗情词意都没了。再瞅瞅脚边才已经半满的荷花篮子,更是伤心。

实在是不忍心看着儿子继续霍霍自己的荷花池,康熙皇帝飞快的想起了一个儿子肯定感兴趣的话题。

“胤礽,昨儿个徐元文在折子上跟朕请求,让你抽时间宣见顾炎武的三个嫡传弟子和万斯年,你的意思如何?朕可是记得,你好像对一直不爱搭理你的万斯年,有点儿小郁闷。”

小太子弯腰,用小刀片挑起来一点泥土,抹在手里捧着的这朵,正对着他灿烂微笑的荷花的花梗最低端,心里欢喜,顺口就答道,“儿臣没有问题,非常高兴他们要来见儿臣。皇阿玛您给安排就好。”

“正好儿臣也想和他们好好谈谈,有关那几个学院的经学课程的一些问题。”

“那就明天晚膳后,让他们直接到毓庆宫见你。你先见一见,如若合适的话,皇阿玛就安排他们进你的詹士府。”用儿子那神奇的直觉挑选人才,有时候确实是能见到神奇的效果。

“谢皇阿玛。”小太子这下更开心了,抱着那朵荷花就直接给康熙皇帝鞠躬行礼。

胤礽理所当然的认为,顾炎武的嫡传弟子,应该都和顾炎武先生一样,学问渊博,人品朴实,都是大清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

可是康熙皇帝不想看这朵“无辜的芙蓉花”,在自己的面前这么晃啊晃的,就招了招手,让远远跟着的梁九功小跑到跟前来,示意了一下小太子。

胤礽皱了皱眉,满心不舍的把手里的这朵,开的最喜人的粉红色荷花,递给了梁九功,又细细的叮嘱道:“梁总管,你安排人把这朵盛开的荷花,还有篮子里的花骨朵荷花,以及莲蓬,荷叶,做五个疏落有致,清雅宜人的插花。”

“御书房和西偏殿一处一个,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那里也各送一个。最后一个让人给送到无逸斋。”

“待会儿做插花之前,记得都先用盐或者泥土,把花梗下的小孔孔再给堵一下,防止养分流失。已经盛开的荷花,就在水里放点儿盐,这样花期就会长一些。”

“还没开放的花骨朵或者莲子荷叶,就放点儿糖,将会长的更好,更茂盛。切记不要放太多糖,一点点就好,否则花开的时候,闻起来会有一股甜香。”

“奴才遵命。太子殿下你尽管放心,奴才的干儿子,小李子就精通这个,奴才保证把您的吩咐一字不漏的转告他。” 梁九功有点儿受宠若惊的弯下腰,双手接过这朵“尊贵不凡”的荷花,满脸推笑,满口答应着。

干儿子就是机灵,这学会了插花,可不就是有了在太子殿下面前表现的机会?

“行,梁总管你和跟小李公公说,办好了孤有赏。”小太子微微笑了起来。

他早上和上午的功课安排太紧,可是这个荷花又是在早上采摘最好。虽然没时间亲自动手有点小遗憾,不过想到中午的时候,就能在乾清宫欣赏到,心里也是小开心。

康熙皇帝望着梁九功抱着一朵盛开的荷花,提着个荷花篮子,美滋滋离开的背影,眯了眯眼,这老奴才倒是收了个聪明的干儿子。

“朕收到消息,支持改革派的汉臣们都纷纷的朝江南写信,邀请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带领江南文人学子来京城助阵。”

“皇阿玛的意思是,儿臣还有可能见到顾炎武和黄宗羲先生?”

“应该是。那伙老家伙,天天念叨着济世救民,以身报国,知道这次修订《大清律》的盛况,肯定是安奈不住的。”康熙皇帝露出他标志性的志满意得式微笑。

“皇阿玛这几天在朝堂上接连发落了几个程朱理学的狂热分子,现在他们是人人自危却又不甘心。那几个老家伙就是为了阻止朕,防止那一天朕为了重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反过来再制造一起“焚书坑儒”,也会跑来京城和稀泥求情的。”

“皇阿玛您好厉害,英明神武。”小太子星星眼,满脸崇拜。

可是康熙皇帝不买账,他一想到那大半个篮子的荷花,就忍不住的心疼。瞥了无知无觉的儿子一眼,冷哼一声:“哪天,皇阿玛能把你这个榆木疙瘩给教成洞察人心,世事练达的小人精儿,才是真正的厉害。”

胤礽低头摸了摸鼻子,自觉今天这才刚刚用过早膳,没机会招惹自家皇阿玛啊?怎么皇阿玛又开始“喜怒不定”了?

不过想到他马上要去上课,时间紧张,就麻溜的抬起头来,“皇阿玛,昨儿个儿臣去玩具处,发现那个卷发棒和吹风机都制造出来了,电风扇也马上可以投入生产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先在京城带头开几家发型店?专门给人设计各种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发型?”

“这个主意不错。不过你向来不关心生意之事,是不是有谁和你撞木钟了?”康熙皇帝不用琢磨就能猜到。

自家的呆儿子从来没有“私房钱”的意识,对于经济之事更是没有概念,至今为止,也就是和他要了精油生意给赫舍里家的亲舅舅,又把手表生意拿了一份子送给阿茹娜攒私房。

当然康熙皇帝对于赫舍里家和阿茹娜两方人,是完全没有意见的。

赫舍里家是仁孝的娘家,儿子的亲外祖家,儿子能想着照顾他们,他是非常开心,并且大力支持的。而且他也知道,他的老岳父生怕自个的亲外孙手里没钱做事不方便,见天儿的朝毓庆宫送银子。

阿茹娜那边更不要多说,将来等小格格嫁过来,这些利润,还不都要回归爱新觉罗家?

但是除了这两方人,康熙皇帝却是猜不到,谁还能让冷清刻板的太子出面说情?

“回皇阿玛,您怎么知道有人找儿臣撞木钟?” 小太子觉得自家皇阿玛简直太英明神武。

“三姐姐和五姐姐昨天下午来找过儿臣说起这事,不过儿臣拒绝了。这个发型设计就和服装设计一样,他是需要天分和手艺的,不能简单轻慢的对待。而且,儿臣觉得,三姐姐和五姐姐暂时也没有时间精力,或者是足够的能力来操心这些事儿。”

“当然,鼓励大家每天根据不同的服装,做不同的发型,确实挺不错。尤其是新发型搭配新式服装,好像更和谐一点儿。皇阿玛您让人开几家这样的店,那些聪明的商人们就会闻风而动,一拥而上。”

第86章 电

“现在知道嫌弃旗头搭配新式服装难看了, 当初不是折腾的挺起劲的吗?”康熙皇帝抓住机会,嘲笑儿子。

当前京城这些满人女子, 大多还是有着老祖宗的爽快利索性子,都特别的喜欢方便利索的新式服装, 但是她们也同样对《冬装》里的各种美丽多姿的旗头,大拉翅情有独钟。

羽绒服,长裤,大风衣配合着各种各样的旗头,大拉翅的画面,就跟故意逗人乐呵的杂耍班子一样,特别的滑稽好笑, 真真是让他万分的看不下眼。

小太子摸了摸鼻子,打心眼里觉得皇阿玛批评的正确。

当初因为顾虑皇阿玛的感受,和当前人们的接受程度, 小太子的《冬装》一书中,在任何的后世男女服装款式需要搭配的发型方面, 确实都是谨慎再谨慎的。

男装方面, 除了在千篇一律的金钱鼠尾上多加了一些头发, 有了历史上清朝后期的大辫子雏形外,小太子几乎不敢有任何小动作。

可是在女装方面,他到底是没忍住, 在把剪短发,做烫发染发的相关发型全部剔除了以后,就将所有大清女子保养的乌黑亮丽, 柳丝一样轻柔飘逸的长直发,能梳起来的发型,都给画了出来。

甚至包括,现在让他自己看了都有些后悔的,历史上清朝后期的小两把头和大拉翅,以及后世经过艺术创作,发明的那些清丽脱俗,美丽动人的花式旗头。

当然,汉家女子的情况看起来非常不错。配合各式各样做工精致的簪子,钗子,花钿等等饰品做出来的发型,都非常的好看,和新式服装也是百搭。

“皇阿玛,儿臣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个情况,当时就是随手画上了,压根儿没想到大家会接受的如此良好。儿臣现在每每看到,都会感到那么一点点惭愧内疚。”

“哦,现在是不是又觉得,你乌库嬷嬷和皇祖母的大辫子盘头,简单朴素的包包头非常的养眼?”

小太子使劲的点着头,表达自己的认同。他每次看到三姐姐五姐姐穿着羽绒服,顶着色彩嫔纷的旗头,都觉得十分“辣眼睛”。可不是只有在慈宁宫和慈仁宫的时候,才能养养眼吗?

“还好,宫女们都天天穿着素色的旗装,配上雅致清爽的旗头样式,还是挺漂亮的。”

康熙皇帝故作惊奇道:“是哦?难得朕的太子还有点儿审美。皇阿玛还以为你对人的服装发型,就和五官外貌一样,统统视若无睹,没有反应。”

小太子又尴尬的摸了摸鼻子,心里默默的反驳,却是没敢说出口。

虽然现在民间已经有男子留起来大辫子的发型,自家皇阿玛也没有对此多说什么。可是朝臣们,尤其是宗室皇亲,小太子和他的兄弟们,还是跟着康熙皇帝老老实实的留着金钱鼠尾。

导致哪怕是对人穿衣打扮向来不以为意的小太子,现在看着他们和镜子里的自己,每天甩着那一丢丢细细长长的,能穿过铜钱眼儿的老鼠尾巴,配合着新式服装,都感觉到有点儿不好意思。

“朕会安排内务府尽快的在京城开几家烫发店面,你给阿茹娜画几个简单大方,能搭配新式服装的女子烫发发型,让她明儿就开始出版推广。记得,要保留我们满人的传统发型特征。”

“儿臣遵命。皇阿玛,儿臣先告退。”

“恩,去吧。有些你已经学会并且记住了的章节,就直接让两位老师跳过去,不要有顾虑,要明白他们都是来陪你读书的,不要因为他们学的慢,耽误你自己的学习进度。”

“儿臣明白了,皇阿玛放心。”

小太子安心去上课,康熙皇帝也无心再继续欣赏荷花。

他对于三格格和五格格这两个女儿冒昧的去打扰太子,找太子要法子做生意,并不生气。年轻孩子嘛,看到兄弟们都有事情做,自己出宫长了见识,难免的就起一些心思。可是他却无法接受两个女儿的冒失和浮躁。

五格格还好,性情温柔无争,没有三格格打头,她就算有想法也没有那个胆量。可是三格格却是被他宠的有点儿过于好强,自视太高。这大半年也没见她沉下了心,好好跟着阿茹娜学习如何做事儿。

当然,他对于太子所说的,直接拒绝三格格和五格格的几个原因,都觉得很有道理。虽然他知道,三格格和五格格只是要挂个名头而已,所有的事儿都是有下面的人给操办妥当。

回到乾清宫后,康熙皇帝到底是没忍住,吩咐梁立功到荣妃那里传个话,让她这个做亲娘的,好好的管教管教,变得有点儿心浮气躁,眼高手低的三格格。

于是,下午的时候,和五格格一起从宫外“抄写房”回来,一脸闷闷不乐的三格格,又迎来了她的亲娘,荣妃娘娘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

“额娘,女儿不服。下午大格格把女儿说了一顿了,现在额娘也来骂女儿。女儿哪里做错了?大哥和三弟的西洋酒楼,不就是当初太子二弟给出的主意,他们才想到去和西洋人搜集西方美食的资料引起的吗?”

平时安安静静,清淡平和的荣妃娘娘,看到自己捧在手心里疼爱的女儿跪在地上,噘着个嘴,一脸倔强不服气的小模样,真的是被气出来了真火。如此的冥顽不灵还不服管教,怪不得皇上都看不下去了。

深呼吸几下,压住起伏不定的胸口,低声解说,“额娘且问你,你大哥和三弟,每天学习苦读四书五经,练习骑马射箭,还跟着太子殿下到内务府帮忙了大半年,你有学过什么?”

“额娘再问你,你和五格格现在能这么自由快活的出入宫门,在抄写房跟着大格格做事,是不是太子殿下的功劳?可是至今为止,你可有做出什么成绩来回报太子殿下?”

听到这里,三格格强撑着的那股硬气,在自己亲娘洞察一切的眼神里,消失的无影无踪,挺直的肩背也塌了下来,眼眶发红。

静默半响,三格格忍不住的和亲娘诉说自己心里的委屈,“额娘,女儿不擅长诗词,也不喜欢天天作诗看书那些。”

三格格无精打采,委顿在地,没有一点儿平时的自信飞扬,甚至要哭出来的模样,已经让荣妃娘娘软了心肠,开始心疼起来。

此刻听到她可怜巴巴的开口解释,就更忍不住了,伸手把三格格从地上轻轻的拉了起来,又温柔的给她理了理有些乱了的衣裳。

“额娘一个深宫妇人,不懂太子殿下的那些大道理。不过额娘听你三弟说过,太子殿下让他在做好平时的功课之外,还要好好的发展一下爱好,兴趣,特长这些。”

“额娘问你,抄写房里面所有的事儿,都没有你感兴趣的吗?或者说,有哪些方面你能做的比其他小姑娘更好的?如果都没有,那额娘就帮忙去求皇上,或者让你三弟去求求太子殿下,给你另外找事儿做。”

三格格低着头,小声说道:“今儿大格格说女儿比较适合做管事。前几天抄写房就已经定下来了,要在京城地面上,自己建设一个新的报房。大格格想让女儿负责此事。”

“那不是挺好?大格格欣赏你的能力,直接让你去负责一个新的报房。不光能让你跟着老管事学学经验;还能让你尽情发挥自己的管理才干。”

看到三格格嘟起小嘴,一脸愤愤不平的模样,荣妃娘娘叹了一口气,“去年,大阿哥和三阿哥在内务府帮忙的时候,那就类似于传话跑腿的小工。”

“为了把太子殿下吩咐的差事做好,不管哪里需要人手,只要他们会做的,就直接过去伸手帮忙。空闲的时候,就和管事们认真的讨教这些事物的细节流程,好方便他们以后更快更好的做事。”

“再加上还有白天的那些功课,大阿哥和三阿哥兄弟俩,每天晚上回到南三所的时候,都是累得直接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今年进玩具处跟着那些大师们学习,也是做正经的弟子姿态,和其他学生一样,恭敬谦虚着,不敢有任何轻狂。他们弄的那几个酒楼,虽然有你们外祖父家帮忙,可是自己也是努力的学习各种经营管理。”

“不是额娘偏心只帮你三弟,却不帮你出钱开店。而是额娘也和太子殿下的想法一样,你现在根本没有那个能力。”

“现在大格格让你一开始就做了管事,管理一家新的报房,你居然还不满足?额娘倒是觉得大格格是看着你的身份和太子殿下的面子,才会如此抬举你。”

荣妃娘娘当然想的明白,心思灵透周到的大格格这是觉得,太子殿下如此不留情面,直接的拒绝三格格不大好,怕影响到他们的姐弟关系,才会想到这个管事的事儿,安慰一下女儿。可是她的傻女儿吆,居然还没回过味儿来。

“额娘,大哥和三弟真的每天都那么辛苦吗?”

三格格虽然知道,太子二弟性格古板端正,绝对不会让皇家阿哥到内务府去白挂名头,不做正事。可是她不知道,大哥和三弟居然会需要如此辛苦,真的跟个学徒小工,从头开始什么都要学,什么活儿都要做。

“做事就是做事,不讲任何人情面子。你看皇上和太子殿下,都是每天认认真真,忙忙碌碌的不停。”

“大阿哥和三阿哥刚刚进内务府帮忙的时候,因为什么都不懂,犯了不少小错误,也曾经耽误了一些小事情的进度。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太子殿下给安排进去的,那些老管事根本就不会耐心的教导他们。”

“如今你都读完论语了,应该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圣人都如此谦虚了,何况我们?不管什么高低贵贱的,这大清哪个行业不是要有师傅领进门才行?既然能有机会学习,当然是要做出认真学习的姿态。 ”

“前几天,因为你三弟没做出来算学题目,老师要打哈哈珠子的手板。结果你猜怎么着,我们的三阿哥,麻溜的伸出自己的手心让老师惩罚。”说到这里,荣妃娘娘忍不住的笑起来,对于儿子的懂事很是欣慰。

“他和额娘说,宁可他自己被狠狠的打几下,也不敢让哈哈珠子替他挨打。因为啊,他怕他的太子二哥知道后,会觉得他没有男子汉的担当。当然,老师不会真的痛打他,最后只是轻轻的用板尺,拍了他手心几下。”

三格格听了这番话,难为情的钻进亲娘怀里,撒娇起来。“额娘,女儿错了。不知道太子二弟有没有生女儿的气?女儿想去和太子二弟道个谦。”

“太子殿下没有生你的气,只是觉得你还需要多学习,更稳重一些才好。你啊,安心的把大格格交代的事儿做好了,太子殿下自然就看在眼里。”

“不过,今年你可以多给太子殿下做几身衣裳赔赔礼。” 荣妃娘娘抱着女儿摩挲,很开心女儿能相通,没在心里和太子殿下生出疙瘩。

“额娘也知道那个卷发棒和吹风机的事儿,这宫里的大小主子谁不心动?可是你看,有谁敢去和皇上还有太子殿下撞木钟了?”

“内务府做出来的新物事,都是有皇上统一安排的。可不是你一个小小的格格能随意开口的,记住了吗?”

“女儿明白了,记住了。谢谢额娘教导。”

就这样,一件有可能造成小太子姐弟不和的小事儿,就这么皆大欢喜的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