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9节(1 / 1)

作品:《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他真没发现太子亲近乳母太监们的问题。太子自从天花痊愈以后,主动和他亲近了起来,他也以为太子经过生死大劫,开窍了,长大、懂事了。

不光把自己的乳母送出宫荣养,和家人团聚,还主动更换了一批更懂事,更稳妥的宫女小太监。

每天,小小的身子坐在那张特意定做的小桌子后面,不吵也不哭闹。安静的看书或写大写,陪着他看奏折。见过的大臣谁羡慕皇家有如此佳儿?

太子搬到毓庆宫自个住,他以为小太子要长大独立了,还有点心酸。谁知太子还经常跑他的乾清宫,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快要熄灯了。尤其是最近,天天等着他一起吃晚膳,晚上直接不回毓庆宫。

康熙皇帝心里高兴小太子一如既往的亲近,父子关系更加亲密,就替太子着想的更多些。

这次包衣奴才们弄得这起子流言流语,不就是要挑拨小太子和他的关系吗?

说朕要开始宠爱各个儿子,说什么都是朕的皇阿哥,要一视同仁了。说包衣出身的德嫔乌雅氏生的六阿哥,朕给取名胤祚,是有特殊意思另眼相看等等。

说实话,康熙皇帝对自己亲自教养的保成还是有信心的。

他一方面是念着刚刚出生的六阿哥,一方面也是想着先看看,保成到底会不会有没有什么想法。结果保成压根儿不知道这些流言,今儿个还把大阿哥,三阿哥带来了乾清宫。

奴才随主子,毓庆宫的宫女太监也是和他们小主子一样不问世事。得了,晚上就给保成送两个灵活得力的小太监过去。

既然这群包衣已经被养大了胃口,就不能再留。

下了决定,康熙皇帝就想着怎么处理才好,毕竟是伺候宫里头各位主子多年的包衣世家,牵扯前朝,就怕处理不好引起动乱。

首先命令内大臣费扬古大人和裕亲王福全调兵过来,紧接着就抓捕了这次动静最大的几个主犯,抄家彻查。整个过程雷厉风行,没露出一点的风声。

但是这一清查,查出来大事儿了。

这几家贪污的金银首饰数目堪比皇帝的内库,有些更甚至是私藏皇家御制的珍宝玉器。更是拔出萝卜带出泥,几大包衣世家无一幸免,就连康熙皇帝的乳母家都有涉及。

平时在这些狐假虎威的包衣们跟前受了委屈的官员,更是趁机使劲打压,一时间御案上全是弹劾这些包衣奴才的折子。

朝野震惊,京城的老百姓天天议论纷纷。

康熙皇帝发了雷霆之怒,流放的流放,砍头的砍头。这一番折腾下来,国库满了,内库满了,内务府人员少了一半不做事领薪水的。老百姓都在夸皇帝主子爷铁面无私,英明神武。

发泄过后的皇帝陛下看着满库房的银子,踌躇满志。

那些被牵连的宗室贵亲们,在这当口当然是不敢出头,官员们各个顾着自保,最近的朝堂上难得的一片和谐。

德嫔乌雅氏出身包衣,虽然没被降位,但是被撤了绿头牌,六阿哥胤祚也被下旨,抱给了惠妃纳兰氏也就是大阿哥胤褆的额娘抚养。后宫嫔妃被吓到了,大小主子们都老老实实缩在自己宫里头不露头。

第22章 火器02

要说这次事件,最得利的是康熙皇帝,最失败的是包衣世家们,那么我们的小太子就是两者都有了。

虽然这次包衣世家失败了,大家对于太子也是闭口不谈,求安稳的官员们尤其是汉臣们也知道了康熙皇帝对于小太子的维护,很是欣慰。但是宗室贵亲们,八旗贵族们对于嫡子继承制的反对也搬上了明面。

胤礽对此事不能说是不闻不问,他的母家赫舍里家族因为一位包衣侧福晋,也有被被牵连。那位侧福晋的兄弟用赫舍里家的名字,在外面强行圈地,霸占良田。

小太子目瞪口呆,原来他就是戏文里面经常唱的恶霸的亲戚?他的外公噶布喇大人因此事对太子殿下很是愧疚,又不敢在康熙皇帝震怒的时候求见太子,着急之下,病倒了。

太医看过之后回禀说,赫舍里大人本有宿疾,现在早发作,及时治疗,却是极好的。否则等病入膏忙发作的时候,就回天无力了。

宫里宫外的风云变化小太子都不关心,求着康熙皇帝带他出宫看望了外公几次,一直到噶布喇病情明显好转才稍稍安心。

闹闹哄哄的半个多月过了,这次在历史上都留下一笔的流血抄家事件终于落下帷幕。

皇太后的四十大寿过得挺好,没被影响,祖孙几代人在慈仁宫齐整的聚了一次,自家人都表现的高高兴兴的给皇太后过寿。

太医院之前在强权高压下超常发挥,研究了好些个精油配方,据说香水也有眉目了。小太子,大阿哥,三阿哥一起奉上的五种复方精油做寿礼,算是出了一个不小的风头。

皇太后听说是专门为了她的四十大寿研制的,非常开心。使用以后郑重的推荐给了太皇太后,佟佳贵妃等后宫嫔妃们,一时间精油风靡了整个京城的贵族圈子。

太医院根据大臣王爷的要求,还专门研究了几个男子专用的方子。休沐日大臣们在澡堂里舒坦的泡澡过后,擦上精油,再做半个时辰的按跷推拿,别提多美了。

小太子郑重的求康熙皇帝,让外公噶布喇家的长泰舅舅参与了精油生意的一份子。按照小太子的话说,没钱了找孤来想办法,堂堂正正的,大大方方的赚钱。

“殿下,梁总管刚刚带黄履庄大师来了。因为您事先吩咐不得打扰,就没通报。梁总管传了皇上口谕,说您今儿个下午的骑射课可以不去,但是午休晚膳要照常。”

“奴才按照您之前的吩咐,好好招待黄大师,目前黄履庄大师正在偏殿等候。”

新上任的毓庆宫小主管魏忠安排了小太监招呼黄先生,自己就专门在太子书房没口等着,这样太子一出来,就可以第一时间通报。

太子殿下可是对黄先生盼了很久。魏管事对于能亲近太子殿下的机会是非常护着的,看到机会就要表现给太子殿下看。

“啊,太好了,招待好黄先生。告诉黄先生,孤整理整理给书房,随后就到。” 胤礽对于黄履庄的到来很高兴,最近对于自动碾磨机的研究进入了停滞期,因为动力配置的问题。

小太子本心是做发电机,但是发电站太难建设。一般的发电机只能在小的地方用用。退而求其次,就是蒸汽机。

小太子功课忙,也不懂当前的实际生产情况,康熙皇帝又把所有能用的制造人才,都弄去研究火器去了。整个造办处,也没几个能听懂他要做什么零件的人。

勉强的制造成功了一个堪称原始版本的火-药自动碾磨机,虽然皇阿玛和火-药制作处的人都觉得很惊喜,但是小太子却很不满意。胤礽把嘟嘟提供的曾经蓝星最先进的蒸汽机图纸,按照目前的生产水平,改良了又改良,还是一筹莫展。

黄履庄的到来,真的是正当时。

“草民黄履庄,拜见太子殿下。” 年轻的制造天才黄履庄激动的给当今的太子殿下跪下行礼。他少时出名,却一直不得朝廷重用。本以为今生要投靠无门,志向难酬了,却被宫里内务府造办处的侍卫们带来了京城。

先是康熙皇帝召见了他,虽然多是威胁审视,但最终还是肯定了他的发明创造,让他来见太子殿下,黄履庄已经很满足了。

毕竟来时张潮表兄已经提醒过他,满人皇帝一直很忌讳他的扬州汉人身份。

小太子不知道他的皇阿玛已经考察恐吓了他心心念念的黄履庄大师,热情的招呼起来。 “黄先生快快请起,孤久闻黄先生大名,一直盼着你来京城,能和你常见面详谈。”

“草民平时喜欢摆弄这些玩意,不务正业的行为,实在不敢当太子殿下的先生称呼。”

世人讲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身无功名,家境贫寒,已经习惯了人们看他的惊叹无奈甚至鄙视的眼神。自从进毓庆宫,感受到这股莫名的热情,实在是无所适从。

“黄先生切莫谦虚。魏忠,把侍卫们一起带来的黄先生的作品,都搬进来。黄履庄,你先给孤讲解演示一番你制作的木器,尤其那个两个轮子自动转动的小车,给孤拆开看看。”小太子迫不及待的要看看黄履庄的实际能力水平。

说道心爱的木器制造,黄履庄很是健谈,热情洋溢,没有了一开始的拘谨惶恐。

先是给小太子具体演示了一番两轮车如何操作,怎么控制。接着把车子从头部开始拆分,拿着各个小部件给小太子讲解用法和制造过程。

丝毫没有因为小太子的年龄幼小而含糊其辞,怕小太子听不懂,尽可能的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

小太子听着看着黄履庄的研究制造,很是惊为天人。他没想到,在这个时代,有如此天赋过人,对于木器研究还这么热忱坚持的人才。

怪不得历史上说华夏的各行各业,各种学科,其实都曾经走在世界的前面。

关键是他的年纪,还不到二十五岁啊。年轻就是好,精力充沛,体力也跟得上,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都处于巅峰时期。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可以不停的学习进步,可以研制出更多的大清国急切需要的器械。

“黄履庄,孤大体知道了你的能力,有你相助孤,是孤的幸运。孤想请你加入孤正在进行的研究,需要你搬来京城,常驻宫里。现在孤先安排你午休,晚膳时间到了,宫人会来唤醒黄先生。”

“晚膳过后,我们再来详谈。有任何需要,或者要求,都放心的和孤提,皇阿玛和孤都会尽量给你做好。”

小太子直接称呼黄履庄为先生,想把黄履庄留在造办处。于是吩咐魏忠安排好黄先生在毓庆宫的午休和晚膳,自己则直接去了乾清宫。

在乾清宫美美的睡了一觉,醒来时正好是晚膳时间。和康熙皇帝用过晚膳,饭后照例御花园散步,小太子和康熙皇帝兴奋的提到了黄履庄。

“皇阿玛,儿臣还以为黄履庄先生是个年龄大的叔叔辈或者老爷爷,没想到这么年轻,木工造诣出神入化,化腐朽为神奇。如果在宫里跟着孤,学习个几年,儿臣敢保证黄履庄可以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发明家,比肩墨子,鲁班这些大师。”

康熙听着乐了,伸出手捏了捏小太子的脸颊,“让皇阿玛看看,我们的保成的脸皮有多厚?” 虽然作为皇阿玛觉得自家小太子哪儿都好,大清第一好孩子,可是还是被小太子的口气逗乐了。

“皇阿玛?”小太子鼓起了眼睛,他说的哪里不正确?

“皇阿玛听到了,我们的保成很厉害,将来会比墨子,鲁班这些前辈大师还厉害,如何?”

“你要的橡胶汁液都弄到了,太医院和钦天监的道长们也已经在研究了。目前才稍稍有点头绪。他们和朕哭诉,确实是有难度。这个皇阿玛会督办,让他们加快研究步伐。”

“至于现在这个蒸汽机,既然你要求亲自参与,皇阿玛也不强行阻止,但是你的功课和休息必须保证和以前一样,不许沉迷于研究那些奇术。”

“皇阿玛给你单独在造办处划个地儿,设立一个处,明儿就可以搬进去,随你在里边折腾。木作处以前有帮忙做过的,手艺灵活可靠的,还有现在的这个黄履庄,皇阿玛都给你调配进去。”

本着堵不如疏的想法,康熙皇帝觉得给予小太子一点点自由。好过总担心他私底下利用休息时间看书研究。而且太子手底下有了自己的人手,很多事做起来也省心方便。

最近宫里宫外的都不大太平,保成不宜处在这风口浪尖,有固定的事情做,还是难度大,短时间弄不出名堂的,拖着他的精力,也省的他天天这折腾那折腾的,尽出风头。

“儿臣谢皇阿玛。”胤礽面容一整,郑重的给康熙皇帝施了一礼。

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名正言顺的,进行他想做的研究了。

想想上辈子不被打扰,心无旁骛的,每天二十四小时做自己心爱的研究的日子,真的是怀念啊。现在虽说有功课等日常学习,但对于胤礽强大的精神力来说,并不困难。就当做是研究之外的休息调剂也好。

第23章 火器13

“皇阿玛,儿臣觉得黄履庄研制的那个两轮车挺好,待会儿先带他去看看钦天监那里的橡胶。然后去看看我们粗陋制造的自动火-药碾磨机。”

“儿臣认为,这个两轮车的车轮,还有碾磨机的车轮上,尤其我们的马车上,都可以在其车轮上套上橡胶,这样使用会更方便容易,而且不易磨损。”

“恩,记得带齐宫人侍卫。至于橡胶,好像确实挺合适?” 康熙去看过橡胶的研制,想一想橡胶的粘性,弹性,还不溶于水的特点,好像确实可行。

“行,这橡胶要真有那么好用,将来能按在皇阿玛的马车车轮上的时候,皇阿玛给你记一大功。”

“儿臣谢皇阿玛,儿臣告退。”胤礽想和黄履庄探讨两轮车的改进问题。

比如可以小一号啊给大哥,三哥这个年纪的孩童使用,甚至可以给四弟这个年纪的娃儿们骑骑玩玩。还可以弄三个轮子给五弟,六弟这样刚刚出生的宝宝躺在里面,宫人推着走就好,不需要走哪抱哪。

去钦天监的路上,黄履庄听了小太子对于两轮车的改进方向,有点不好意思。 “太子殿下,这个有点难。草民的两轮车操作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上手,而且车轮子里面结构配件太多,不易缩小。”

“没关系,把车轮里面使用的木头零件改为铁质的链条,就可以很好的缩减它们要占用的空间。” 小太子脱口而出。

等了一会儿,没有听见回话,小太子看了看,周围的宫人,侍卫,包括黄履庄都一脸为难的看着他,一股欲说不说的,想说不敢说的味道。

最后还是侍卫小队长开口,他是小太子母家赫舍里家的一位表兄,最近经常跟这护卫小太子出门,贴身保护小太子,对小太子的性格有点熟悉,“太子殿下,铁是管制品。就是主要供给铁匠处这些地方,生产武器装备。”

小太子皱了皱眉,“好,孤知道了。”傍边,康熙皇帝送来的小太监小李子确实比较机灵:“太子殿下,钦天监到了。”

“好,我们后面再谈这个问题。黄先生,请和孤来。”

钦天监本来是我国历朝历代的国家天文台,承担观察天象、颁布历法的重任。钦天监正,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由于历法关系农时,加上古人相信天象改变和人事变更直接对应,钦天监正的地位十分重要。

而历代皇帝都自封‘天子’,大多信奉道教或者佛教,因此钦天监不仅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着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的任务。更是有负责除魔驱邪,为皇室排忧解难,炼丹制药的学道之人专门为皇家服务。

大清的钦天监正从先皇顺治爷时期,开始由西方传教士担任。当时的德国人汤若望传教士和顺治皇帝私交甚笃,非常受顺治皇帝信任。

在多尔衮摄政王命令钦天监放弃前朝历法,研究新的历法时,就是汤若望传教士采用西洋历法的算法,修订了大清目前使用的历法,也就是时宪令。可谓有大功与清朝皇室。

康熙皇帝即位后,发现确实是西洋历法更准确优秀,因此延续下来,大清的钦天监正也由此仍有西方传教士担任。

这一任的钦天监正是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南怀仁传教士曾经贡献了《神威图说》一书给康熙皇帝,并修复了汤若望监督制造的火炮,在平定三藩的战争中有着一定的功劳,因此很得康熙皇帝的重用。

但是也许是因为南怀仁曾和汤若望等人一起,被大清守旧派杨守光等人诬告过的原因,即使后来太皇太后亲自下令释放这几位西方传教士,并且继续重用了他们,这些传教士也不复以往的以单纯传教为主,开始干预大清的火器和各种器械的研发,排挤大清的人才。

这也就是小太子上次参观铁匠处后非常气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