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节(1 / 1)

作品:《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晚膳过后,胤礽开始了目前他最需要的骑射课程。体能方面,这辈子还是没有天分,勤加锻炼了只有。

就这样日复如一日的学习,期间小胤礽把他整理的玻璃制作方子,写了一份长长的奏折,作为实验的初步设想送给了康熙皇帝。

当时康熙那震惊的表情就不具体表述了。

其实华夏自古就有玻璃制作,就是当前人们称呼的琉璃,只是大多人都只把琉璃当作艺术品做来欣赏。

小太子想起来后来的大清国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忙下改进的钢化玻璃,又建设了第一座官方玻璃厂,觉得这事情直接找那些西方传教士帮忙也可以。

可是他想起来将来自己还要做很多研究实验,总是要让皇阿玛知道,自己对于研究奇门巧技这方面的天赋和喜爱。于是就借这个机会,从研制玻璃开始。

胤礽对于康熙皇帝表现出来的只有激动和高兴,没有说他不务正业啥的,非常的开心。当然也有点小尴尬,嘟嘟的功劳也算是他的吧?

琉璃坊的匠人根据小太子的设想,在不停的实验和改进。小太子则是三天一次,在恭亲王常年的陪同下去一趟皇庄,亲眼看看实验进度。

实验本身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康熙皇帝也不会同意他亲自参与,太医们又都很专业。大约过了十天,第一批天花实验开始,牛是最先感染天花的动物,所以先做牛痘实验。

在太医们的主持下,五百名死囚犯被从死牢送到庄子上,接种了牛痘。小太子没有被允许围观,只好天天等待。

等啊等,等到玻璃都做出来了,无逸斋的窗户都安上了玻璃。等到琉璃坊的匠人们深入研究,把玻璃做成各种类别各种花样送给了宫里的各位大小主子们,再卖给了京城大小店铺甚至太皇太后的家乡蒙古各部。

当然,康熙皇帝拿着玻璃卖了多少银子小太子就不知道,根据小太子收到那些贵重的赏赐或许可以猜出一二。

终于一个月过去,天花实验的第一批关于牛痘的实验出来结果了,实验很是成功,非常成功。

“成功了,太子殿下,我们成功了。”没有抱任何希望,只是因为命令和医者仁心的那个“万一”,才负责的把实验进行到底的太医院,此时此刻,都兴奋的忘了形,一起欢呼起来。

皇庄里头的侍卫们和农户们,也都懵了,农户们心里想着自家或者亲戚家因为天花去世的亲人们,甚至都激动的哭了出来。得了只能看命熬过去的天花,会不停传染的天花,可以彻底防治了?!

恭亲王两眼湿润,他的儿子们,将来不需要再年年胆战心惊的避豆,也不需要冒着生命的危险种人痘。

我们满人终于不需要再害怕这个可怖的天花绝症了。

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心情的恭亲王,猛地一把抱起来小太子,朝头顶上一举,大声的喊道:“太子殿下,牛痘成功了,成功了。”

小太子也很开心,双眼晶亮。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历史的发展,把牛痘提前了一百多年给研究了出来。可是他都活了几百年了,又不是真正的五岁小孩子,被人这么当成个小娃娃一样的举着,··。

哎,看在五叔这么高兴的份上,不计较他了,“五叔,孤知道了,听到了。”

“哈哈哈,成功了。”沉浸在巨大的喜悦里的恭亲王自顾自的欢声大笑,抱着小太子在皇庄里头撒欢的又是跑又是跳的。

其他一直关注此事的人,得到消息后,却是反应不一。

明珠大人:“太子殿下的天花实验居然成功了。我前几天才和皇上说太子殿下不务正业瞎折腾来着。赶紧的准备厚礼送给太子殿下赔罪。”

索额图大人:“太子殿下的天花实验成功了?成功了?嘿嘿,看明珠那个老家伙这次怎么羞脸。”

宫里头消息灵通的人都收到牛痘实验成功了的消息,毕竟皇上陪着太子殿下折腾了一个月,这事儿想瞒着也瞒不住。

一向沉稳安静的苏茉儿姑姑对着太皇太后,也是大声的喊了一嗓子,“太皇太后,牛痘成功了,成功了。”

“嗯,我们成功了,苏茉儿,你看皇上和太子真的给折腾出来了。万佛保佑我们爱新觉罗家,保佑我们八旗子弟。”太皇太后的眼眶刷的红了。

皇帝孙儿命大,熬过了天花,却是留下了一脸的麻子。

太子虽然保住了一张脸,却是生生的在床上躺了大半年,几次病危,都差点不救。险而又险的挺了过来。

可是现在,他们父子俩把牛痘给研制了出来。

让他们这些,因为来自关外苦寒之地,气温和湿度照比中原地区差异很多,对中原流行的天花等恶性疾病抵抗力低,且没有学会汉人预防天花的简单土办法,更容易感染上天花的满族八旗人,从此以后,彻底的脱离天花病魔的魔爪。

“儿臣/臣弟参见皇阿玛/皇兄。给皇阿玛/皇兄请安。恭喜皇阿玛/皇兄牛痘实验成功。”

“嗯,免礼,都起来做。”

此时此刻看似一脸平静的康熙皇帝,在得到牛痘实验成果的消息,却是直接呆住了的。他表情愣愣的问前来讨赏报信的梁九功大总管,“你说什么成功了?”

梁九功理解皇上的不敢相信的心情,又大声清晰的说了一遍,“皇上,牛痘实验成功了,可以完全预防天花。”

“哦,是牛痘成功了。牛痘成功了?”

反应过来的康熙皇帝,刷的蹦了起来,“成功了?太子成功了?”忘乎所以的康熙皇帝,直接就冲进了奉天殿。

列祖列宗们,玄烨的太子把彻底预防天花的牛痘实验成功了。

他前几天还和大臣们说起这事儿,安抚他们,让他们不要担心太子不专心学业,反正这次小孩子玩闹就是学个教训等等。还想好了,如果这次实验不成功,就带太子去承德避暑,好好儿的让他玩几天。

谁知道,今儿就收到消息,牛痘成功了。

从奉天殿出来的康熙皇帝,哈哈大笑。

痛快!

笑完了,发泄好了,这不,面对太子和五弟的时候,就可以端着一张脸,装模作样了吗?

“宣你们叔侄两个大功臣过来,是来领奖赏的。常宁,你先说,想要什么?” 最近因为玻璃的收入而内库小有充盈的康熙皇帝,难得的表现出自己的财大气粗。

“皇兄,从头到尾臣弟就跑跑腿,实在不敢说功劳,臣弟只有一点苦劳。” 如果是其他时候的恭亲王绝对是不会和自己皇兄客气,但这件事是小太子主持,他哪里敢抢在小太子前面说功劳。

而且,他也确实是没有功劳啊,就给太子殿下做了几天“小保姆”。

对于五弟难得的谦虚,康熙笑出声,“保成,你说说你五叔有什么功劳?”

“回皇阿玛问话,胤礽觉得五叔这一个多月不辞辛苦,上下协调,居中安排得当,是不小的功劳。”小太子回答的很真诚。

一向厚脸皮的恭亲王被小太子夸的有些不好意思,搓了搓手,嘿嘿笑着,“太子殿下,这些都是小事儿,不值得一提。”

胤礽点了点头,认同道:“五叔说的对,其他人才是大功臣。”

恭亲王···

康熙皇帝···艰难的忍住没笑出声来。

顾不上五叔呆愣的表情,一脸平静的小太子继续说着自己的看法,“皇阿玛,这次太医院的六位太医常驻皇庄一个月,不辞辛苦,亲力亲为的,确实功劳很大。而且还有孙之鼎院使的大力支持。”

“还有庄子上的大小管事们,农户们的大力配合;户部,刑部官员们的支持,也都是功劳一件。”

“当然,所有这些,都比不过皇阿玛的鼎力支持。是皇阿玛愿意给儿臣机会,验证儿臣的想法,拨内库银子,又找来五叔和太医们。”

“皇阿玛替儿臣操心了一个多月,如今牛痘实验成功,儿臣觉得,皇阿玛当居首功。儿臣谢皇阿玛。”

胤礽发自内心的感激康熙,虽然康熙疼爱宠溺的是原来的胤礽,可是原身已经去世,享受这份宠爱的是他本人。

恭亲王顾不得可怜自己的小心肝儿,紧跟着小太子的话附和道,“皇兄,太子殿下说到臣弟心里去了。可不是这么说吗?要说功劳,皇兄您可是最大的那一份,这一个月来,皇庄花费的银两可都是您私库里出来的。”

康熙皇帝眼眶湿润,很是动容,“皇阿玛的小太子长大了,能给皇阿玛分忧了,这就是给皇阿玛最好的奖赏。”

当年他力排众议册立还在吃奶的保成为太子,中间确实是有很多不得而为之的理由,他真的没有想到太子会成长的如此优秀。尤其是天花痊愈以后,懂事知礼,特别的体贴孝顺,康熙皇帝想想就感激上苍和列祖列宗的保佑。

如今平定三藩的战事基本上胜负已定,但是这八年的内战给大清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蒙古各部不老实,西藏蠢蠢欲动,邻居罗刹国虎视眈眈。

牛痘的成功,直接就给了大清国上下打一个强心剂,会让老百姓尤其汉人们对于满人的统治有了一定的接受度。

毕竟,老百姓切实的得到好处,就会认可他这满人皇帝,认可满清的统治。

此时此刻,康熙皇帝的心情,真的是非常感慨激动,爱新觉罗家后继有人,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奖赏?

小太子上前一步,拍了拍他能够到的康熙皇帝的胳膊,安慰道:“皇阿玛,儿臣以后会多多给你分忧的。儿臣自己努力,也要督促大哥,三弟,四弟读书做功课。五弟明年也可以开始启蒙认字了。”

第10章 牛痘

“臣弟恭喜皇兄,贺喜皇兄,太子殿下如此聪明灵慧,孝顺长辈,友爱兄弟。” 身为皇帝的弟弟,太明白一个合格的大清储君对于目前的爱新觉罗家,对于大清的重要性了。

这一个多月下来,通过和小太子的实际接触,发现小太子除了对于人情世故有点不通达之外,性格,天赋方面简直就是完美。反正小太子还年幼,长大了自然就懂得世事学问了。

“你们都别尽是夸太子,多多的提出批评建议,太子才能不断进步。” 康熙“皇阿玛”怀大慰,但还是谦虚的表示小太子需要更多的学习。

“青出于蓝胜于蓝”,天下所有对小辈寄予厚望的长辈,估计都是这样吧。

接着康熙皇帝笑哈哈的看向小太子:“保成,你五叔这一个多月确实操心劳力,刚刚也很是夸你。你来说说,给你五叔什么奖赏好?”

听到自家皇阿玛的问话,小太子皱了皱眉头,他这些天和五叔聊天,知道了一些事情,确实产生点小想法,因为有些拿不准这个想法该不该说,所以就搁置了。

现在皇阿玛提起给五叔的奖励,倒是可以说出来试试。“回皇阿玛问话。儿臣有了一点小想法,不知道可行不。儿臣说出来,您听听看。”

不说恭亲王满脸的好奇,康熙皇帝也没想到太子真的有会有主意,“保成有什么想法,放心说出来,皇阿玛给你参考。”

“谢皇阿玛。皇阿玛,儿臣听五叔提到过,恭亲王府里在银钱方面不大凑手。”胤礽还是有点儿犹豫,这句话说的慢吞吞的。

“哦,保成的意思是,让皇阿玛赏赐你五叔几箱银子?可是皇阿玛也缺银子啊。”康熙皇帝表示要为难一下小太子。

哪有要搬老父亲的银子给叔叔家的道理?

旁边恭亲王有点尴尬的摸了摸自己的光脑门,他就那么一次和小太子哭哭穷,居然就叫小太子给记住了。

“皇阿玛,不是给五叔几箱子银子。儿臣读《马可波罗游记》发现,海外诸国对于我们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物甚是推崇,视为贵重物品。儿臣猜想,应该就和大哥三弟曾经对于玻璃的喜爱一样,物以稀为贵。”

“所以儿臣大胆猜测,在他们那里,即使是我们这里一般的瓷器丝绸等物品,价格也是昂贵的。”

“儿臣晓得海运太危险,因此儿臣建议我们先销往周边国家,和唐朝时候的丝绸之路差不过。但是现在路途更顺了,北方的罗刹国,南边的缅甸,东边的高丽倭国等等,五叔都可以大胆的前去做生意。”

京城的大夏天是真的炎热无比,小太子说到这里,顿了顿,掏出手绢擦了擦额头冒的细汗,又喝了几口温热的白开水解渴。

康熙皇帝看着太子脑门上细密的汗珠也是心疼,“保成,尝尝这道点心,今儿个御膳房新琢磨出来的花样,吃吃看可口不。五弟,你也尝尝这点心,吃的好了带些回府里。”

太子不是大阿哥的体格,康熙皇帝还总担心小太子当年因为得天花多少伤了元气,这些年一直小心翼翼的养着。

天气再热也不敢给小太子用冰碗,屋里的冰盆也不敢放多。每年夏天,都在小太子的吃食上面操心,就怕小太子因为暑气影响胃口。

“臣弟谢皇兄。”恭亲王看小太子捏了一块,就跟着捏了一块,喝了口茶。

吃完喝完后,恭亲王不客气地开口:“皇兄,这点心好,爽口,这大夏天的吃起来正好。臣弟待会儿多要几盒,皇兄可别心疼。”

“吃的好就好。几盒点心皇兄会舍不得?梁九功,赏御膳房,回头把这点心方子抄给我们的恭亲王。”

“喳。”梁九功赶忙去吩咐小太监。

加了绿豆做的点心,刚刚出锅还有点热乎,小太子吃着顺口又捏了一块。

咽下嘴里的最后一口点心,又喝了一口消暑的凉茶。小太子继续刚刚的话头:“皇阿玛,儿臣继续说。”

“儿臣的想法是,由五叔和目前在京且赋闲在家的八旗子弟组建一支商队,把我们这里次等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等大量的销往这些相邻的国家。”

“赚回来的银子,分一部分给皇阿玛,再分一部分作为税银充实国库,这样就当是为国取利。皇阿玛,这样可以吗?”

胤礽知道八旗子弟不能与民争利的要求,但是他听五叔提到,这些人都赋闲在家无所事事,每天斗鸡遛鸟,喝茶听戏,甚至逛街调戏民女,真的是让他无法理解朝廷的想法。

小太子一口气痛快的说完,发现康熙皇帝和恭亲王两个人都沉默的看着他,就有点忐忑不安。他是不是太过想当然的冒进了?皇阿玛或者是有他的考量,是他不能知道的。

康熙皇帝还在思索中,反应过来的恭亲王常宁扑通一声跪倒,恳求道:“皇兄,臣弟觉得这想法好。说实话,臣弟早想收拾一下那些天天斗鸡遛鸟的家伙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