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48节(1 / 1)

作品:《完美皇太后

这事儿,后来胤禛也查了,其实并没有太复杂的算计。耿氏一个是为了钱,第二个是为了天申,打算先坏了元寿的名声。可听李氏的意思,还有别的内情?

“你知道?”静怡问道,李氏点头:“我自然知道,不瞒你说,弘时是长子,有些事情,我也是想过的。”说完,又勉强笑了下:“我若是说没想过,你才不会信的,对吧?”

静怡点头,那可是皇位,天下之主,她就不信没人会不想。

“所以,该关注的,我那会儿,还是要多关注几分的。”李氏接着说道:“皇后那边有什么动静,你那边有什么动静,耿氏那边有什么动静,我不说完全掌握吧,五六分也还是有的。”

“你先说说。”静怡想了一下,点头。

“耿氏其实那会儿,就已经和皇后联系上了,跟着你有什么出息呢?你自有亲儿子,若是有什么好处,难不成不想着亲儿子,还会想着她耿氏的儿子不成?而皇后,没有亲儿子,若是她能看中天申,那天申能得的好处可就多了去了。”

李氏脸上有些讽刺:“就像是皇上,当年曾被孝懿仁皇后抚养过,所以,算得上是半个嫡子。若是天申能得皇后抚养,就算不改玉牒,也是要比元寿更的身份更好一些的。”

“那人说是耿氏找来的,实际上,却是皇后找来的。”李氏嗤笑了一声:“你倒是好运气,竟是会让皇上亲自出手。”

胤禛若是想查,有什么查不出来的呢?但胤禛没给静怡说实情,一来是皇后并没有想要谁的性命,她就是想让元寿沉迷女色。二来,静怡和皇后,当时还不算是彻底撕破脸。

若是让静怡知道实情,她和皇后就该彻底破裂了,一个皇后,一个贵妃,那会儿后宫还不算是特别稳当,有宜太妃等人在捣乱,胤禛肯定是不放心让自己后宫位置最高的两个先斗起来的。

所以,他自己暗地里处置好了,才敷衍了静怡一番。

“皇后做事不算隐秘,宜太妃大约也是察觉了一点儿,本想和你合作的,没想到你倒是个死心眼。”李氏又说道,静怡抿抿唇,就算那会儿她知道宜太妃的打算和皇后的算计,她最后还是不会和宜太妃合作的。

宜太妃可不会管胤禛的后宫如何,胤禛的江山如何,她甚至是巴不得将胤禛的江山给祸害掉的。若是,和她合作,那就是和胤禛作对。

可皇后不一样,她就是再疯狂,她也不会让胤禛丢了江山的。

“耿氏说的人选,可不光是个扬州瘦马,那人是皇后找人□□了好些年的,据说,妖媚入骨,沾上就离不开了。”李氏摇头:“可惜,这么好个东西,却是被耿氏给办砸了。”

她那样的蠢人,若非是天申和元寿走的近,静怡看在天申的面子上会对耿氏有几分宽容,皇后根本不会用这么个蠢货的。

这么好的一步棋,李氏事后都有些感叹。若是皇后能铤而走险,自己将人给弄进宫,或者,是找了武氏来过手,那就肯定不会查出来的。

结果倒好,钮祜禄氏傻人有傻福,还真将这事儿给胤禛说了。

这宫里的女人,谁有什么事儿不是自己解决的?但凡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就去找男人帮忙,到底是让你伺候男人呢还是让男人伺候你的?

不过,这事儿也算是给皇后提醒了,再算计静怡的时候,就要绕过胤禛那边。

“这次的事情,弘时也是被人给撺掇了。”李氏是真的身体不舒服,说这么半天话,脸色都有些发黄了,神情还有些疲惫:“那宫女,我是有印象的,虽说,这事儿皇上肯定会追查到底的,但你若是帮弘时求情,保住了弘时一条性命,我就再给你指个方向,你觉得如何?”

静怡考虑了不到五秒钟,这生意好像也能做,于是点头:“好,你说。”

作者有话要说:  李氏和皇后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还留着有希望,一个则是彻底没了希望,所以她们的路也是完全不同的。

☆、第 132 章

“宜太妃虽然已经出宫, 可你确定, 宜太妃的人手都已经被清干净了吗?”李氏笑着问道, 静怡皱了皱眉,良久才摇头:“你可有证据?若是没有, 这事儿也就不能只听你一个人说。”

一来是这后宫的大清洗, 自打胤禛登基,是有过两次的,一次是皇太后还在的时候, 皇后特意借着静怡给收拾了一番,有皇太后的支持, 宜太妃能保留自己人脉的可能性就太低了。

第二次是静怡亲自做的,这次是靠着胤禛背地里的支持, 她就不信了, 胤禛有一整个粘杆处呢,会连宫里谁是钉子都查不出来吗?

经过两次大清查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人手,没有在刺杀胤禛的时候出力,反而要弄个不痛不痒的事情来栽赃元寿,宜太妃是脑子进水了吗?

“我自然是有证据的。”李氏坚定的点头, 压低了声音:“那宫女的出身, 明面上的, 你肯定是能查得到的,我的证据就是这暗地里的,她那叔叔,和她爹并非是同胞兄弟。”

静怡微微惊讶了一下, 随即点头,难怪一个有本事往宫里送人,一个穷的连衣服上都是层层补丁呢。

“她叔叔的亲娘,谁也没见过,宜太妃身边,曾有个二等的小宫女,在早些年的时候,因为得罪了太后娘娘,打了板子之后放出宫去了。”

李氏说道:“当年,我才刚开始伺候皇上。”

那时间就远了,但静怡还是有些不太相信,主要是这付出和得到的利益不匹配,若真是宜太妃的人手,不应该是要了胤禛的命吗?陷害元寿有什么用?

“我不求别的,只求保住弘时的性命。”李氏又说到,脸上带了些哀求:“看在以往,我对你也并没有下杀手的份儿上,给弘时留一条性命,我保证,日后他绝不会对元寿有什么妨碍的。”

静怡叹口气,这消息说了和没说差不多,自己还要答应人家的条件,总觉得是有点儿吃亏了。

“你安心养着吧,你活的好好的,才能亲自照看弘时,你若是有个万一,这世上,可没人再惦记着弘时了。”静怡无奈的说道,看李氏没别的事儿要说了,就起身:“我会和皇上说的,只是皇上的性子你也了解,能不能成,我可不敢保证。”

“不管能不能成,我都谢谢你。”李氏忙说道,静怡面无表情的出来,宜太妃的事儿暂且放下,她有些在意的是之前胤禛隐瞒皇后弄的那瘦马的事情,居然还为皇后遮掩!

总觉得有些憋屈,难道不该是为自己做主,训斥皇后一顿的吗?

但想想,又觉得训斥也不妥当,毕竟是一国之母,又没做下什么大错事,而且,这个犯错未遂,若是皇后在胤禛面前真心忏悔了一番,胤禛也定然是会给皇后留一些情面的。

可还是有些气不顺,越是想越是觉得胤禛不太在乎自己。

自己闷头生了半天的气,然后,忽然就又开窍了,胤禛确实是隐瞒了皇后要伤害她的事情,可同时,胤禛也保护了她啊。就这两年她所经历的事情来说,前两年,她身边也定然不是那种十分太平的。

她却是安安生生的活到了现在,不仅半点儿伤害也没有,反而将皇后给斗倒了。凭良心说,她觉得,若是只她一个人的话,这事儿,没这么简单就能做成。

再者,胤禛就算是告诉了她又能如何?让她和皇后直接对上吗?一个贵妃,一个皇后,将本就不安稳的后宫,给斗个血雨腥风,万一误伤了孩子们,那可怎么办?

那会儿长宁和长寿都还年纪小,静怡能保证自己会照顾好他们,绝不会误伤了他们吗?

很明显,胤禛是划出来了一个保护圈,不让她走出来的同时,也将那些伤害给拦住了。所以,隐瞒消息其实对她来说,还是有好处的。

若是胤禛当真半点儿不在乎她,何必劳心劳力的将她保护起来?

不过现在嘛,自己却是不能再躲着了。保护圈再好,也已经被皇后给扎出来一个洞了,她若是继续蹲在里面,那元寿和安康他们,可就要遭殃了。

“陈玉,你去查查惠太妃最近的动静。”静怡沉思良久,再次吩咐道:“不光是惠太妃,还有别的太妃太嫔,看谁这几天,忽然反常了些。”

陈玉领命,忙去查探。

这次倒是简单,刚了下午,就查探明白了:“惠太妃还是和以往一样吃斋念佛,有一个勤太嫔,最近倒是活泛了不少,五天前在御花园东边转了转,三天前又出门转了转,不过这两天倒是没什么动静。”

这些太妃太嫔们向来是深居简出,除非是胤禛有圣旨,否则她们是连宴会都不参加的。绝大部分和惠太妃一样,还有少部分,吃饱了睡睡饱了吃的。

短短时间内出来两次,也确实是有些异常了。

“她可曾和谁接触了?”静怡问道,陈玉皱了皱眉:“和陈贵人。”

静怡还是反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胤禛的后宫,还有两个贵人,一个姓顾,一个姓陈。

勤太嫔,也是姓陈。这两家有什么联系?

“惠太妃确实是一点儿异常都没有?”静怡暂且将这两个给放到一边,陈玉皱了皱眉,忽然一拍手:“奴才想起来了,刚才奴才去查探的时候,听说了一件事儿 ,惠太妃最近抄写的佛经多了许多本,她往日里的佛经,都是供奉在慈安宫的佛堂的,这段时间抄写的佛经,却是被送到了乾清宫。”

毕竟惠太妃是先皇妃嫔,她若说是为先皇祈福,谁也不敢去拦着。

静怡心里转一圈,这事儿,总算是联系上了。李氏说那宫女是宜太妃留下的钉子,然而宜太妃早已经出宫,经过两次大清查,她那手也伸不到后宫来了。所以,后宫之中,必定有人和宜太妃联手。

宜太妃提供人脉,那人负责联络,然后,这事儿就成了。

可大家都是聪明人,谁也不愿意就只当个太妃被圈在这宫里。像是荣太妃,就会鞭策儿子赶紧办差,将来立功了将自己给接出去。所以,除非是不得已,否则,谁会铤而走险呢?

明明有更平坦的道路,为什么非得要去走要命的荆棘小路?

除非,是这平坦的道路她走不得。静怡思来想去,也就觉得惠太妃有点儿符合,一来是胤褆被圈禁,和胤礽一样,康熙临死之前可是下了圣旨,这兄弟俩要圈禁到死,遇赦不赦。

亲儿子靠不上,惠太妃能依靠的,也就只有胤禩这个养子了。可现在养子也废了,惠太妃也没办法翻盘了,索性就来恶心胤禛一把算了。

静怡前前后后将事情一串联,自觉十分圆满,等晚上胤禛过来,就迫不及待的和他分享。胤禛还真是有些诧异:“你猜的,有七八成是正确的。”

静怡有些不满:“什么猜的,我是查出来的!有证据的!”

“证据在哪儿?”胤禛挑眉问道,静怡沉默了一下,又赶紧说道:“给我两天时间,陈玉马上就能将证据给找出来了。”

“再等两天,元寿身上这罪名就坐实了。”胤禛戳戳她脑门:“你也别白费心思了,该拿走的证据,我都已经让人拿走了,明天你就等着好消息就是了。”

顿了顿,又说道:“你给那陈贵人找点儿事情做,别让她到处去晃悠了。”

“勤太嫔和陈贵人,有没有什么联系?”静怡忙提出自己的疑问,胤禛笑了一声:“若是有共同利益,那自然就有关系,若是没共同利益,那不管什么关系,都可以当是没有。”

“他们不过是想趁着水浑做点儿事情,你不用太放在心上。再者,她们那身份地位,也就是凑在一起说说话,能做出什么事情来?”胤禛又说道,静怡想了一会儿才恍然大悟,陈氏和顾氏不得宠,才十几岁的年纪,肯定不甘心在这深宫里生生的苦熬一辈子。

若是元寿出了事儿,静怡这边要么是顾不上,正好给了别人出头的机会。要么是静怡被胤禛斥责,一时慌张,招人固宠,不管哪一个,陈氏就都能找到机会了。

勤太嫔的目的大约也挺简单,她这个年纪了,九成九是为了儿子着想。但又不能明着得罪静怡,毕竟静怡也是根深叶茂,儿子众多 ,所以,估计就是瞎捣鼓几句。

这两个人,纯属于有贼心没贼胆,就会瞎嘀咕几句的。

静怡深觉得自己这两天殚精竭虑,又为元寿担惊受怕了,所以被胤禛一安慰,第二天自然就起晚了。她醒过来的时候,早朝已经结束了,陈玉很快就为她带来了最新消息。

弘时被贬为庶人,但他带着妻儿子女,都还能住在原先的府邸。静怡深觉得这是胤禛在给弘时留后路,若是将来弘时悔改了,弘时的儿子,就还能继承弘时以前的爵位和身份。可若是他不知悔改,他也就只能是留个院子了。

胤誐因为押送胤禟不尽心,被斥责了一番,然后削了郡王爵位,成了一个贝勒。胤禟则是又因为让传教士散播消息,又让门人买通看押他的官员,罪加一等,判终身圈禁。

胤禩因为不知悔改,又栽赃陷害四阿哥弘历,其心可诛,也判了终身圈禁。

勤太嫔被胤礼用爵位换了出来,若是没意外,本来胤礼是给封亲王了,但接了勤太嫔出来,就还是郡王。

宜太妃则是又被押送回宫,一来是胤祺等级不够,去年因为胤禟的事儿,胤祺已经被夺去爵位,现在就是个贝勒了,自然是不能奉养太妃的。

惠太妃既然喜欢念佛,那日后就只呆在佛堂吧,吃睡都不得再出佛堂一步。正好,宜太妃被送进来和她做个伴儿。

两个人本来就没什么感情,凑在一起不过是因为要联手,现在计划失败,对对方怎么可能会没有怨恨?

该责罚的责罚过了,剩下的就是安抚了。

首先是静怡,这次虽然还是没能升职,但是,凤印被送到她手里了。刺客的事儿,宋氏死的太干脆,所以胤禛和静怡都没能查出来这事儿和皇后有没有关系,可他们又都知道,宋氏一向是皇后的人。

没证据,就只好放过皇后一马。

现在这事儿也找不到皇后出手的证据,很可能她是清白的,但胤禛已经决定不再给她情面了。

元寿则是得了册封,从光头阿哥变成了贝勒,虽然现在爵位低,但他爹是皇上啊,早晚有一天能得封亲王的。

然而,宫里就迎来了第三次的大清洗。这次,静怡也不用遮遮掩掩了。甚至借着给太妃们养身的借口,在畅春园圈出来两个院子,将太妃太嫔们全都挪出宫去了。

畅春园是康熙最喜欢的一个园子,甚至康熙去世之前,都还是住在畅春园的。后来胤禛登基,他自己有圆明园,这畅春园就算是封存不用了。

这些人一搬出来,静怡就觉得整个皇宫都好像是空了三分。然后,这伺候的人手,就显得多了起来。

同时,胤禛在前朝也推出了一些关于内务府,以及宫女小选的一些规定。比如,若是包衣家中有人科举当官,那家中女儿就可以免除小选,同时,从内务府撤出来。家中有人在内务府当差的,就不许科举当官儿。后宫嫔妃,未经过大选的,不得册封嫔位以上。

但胤禛也有些顾忌前朝的宦官之乱,所以,有些改动就不是特别大。

整整一个月,两个人一对内一对外,两个人齐心协力,总算是将内务府这一块儿给整治好了。不过现在的制度好不好,反正,现在里面的人是忠心的了。

过完年,就又要准备选秀了。这次静怡亲自负责,因为元寿和天申年纪都差不多了,也该娶妻了。胤禛一早就交代了几个人选,让静怡好好看看,若是觉得还行,选秀完毕就能下旨赐婚了。

那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富察家的格格,今年十四,比元寿小两岁。静怡捏着那名单想了好几天都没能做决定,一来这格格出身确实是很不错,二来,这人本身也是品性端庄,温柔善良,也很是貌美。

但静怡就担心她是个短命的。

可富察家的人,好像也没什么遗传疾病,像是马齐他们兄弟几个,活的也挺长久的。

考虑了几天没下定决心,索性就先放下了,等秀女进宫了,再仔细看看就是了,万一有更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