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26节(1 / 1)

作品:《完美皇太后

年家想要的东西,难道那拉家就不想要吗?二哥是武将不错,可那拉府上三个兄弟,有三个都是武将呢。

年氏这边发生的事情,静怡自然是不清楚的。她将宫务交出去之后,就觉得自己十分轻松了,想着好些天没陪着长宁玩耍了,就领着长宁在屋子里踢毽子。外面正下雪,长宁个小孩子抵抗力差,可不许到外面去玩耍。

中午时候,元寿领着安康从外面回来,给静怡行了礼,就说道:“我想出宫去瞧瞧,这雪下的挺大,钦天监那边的话,说是可能要下两三天,刚开始就这么大了,两三天那估计得失到小腿那么深了。”

“所以呢?”静怡问道,元寿皱了皱眉:“我去外面看看那些乞丐什么的,是不是被安置好了,还有京郊的民居,是不是能承受得住这大雪。”

“你和你汗阿玛说过了?”静怡问道,元寿点头:“汗阿玛说我可以出宫,并且派了几个侍卫给我。”

“既然你汗阿玛应了,那我也不反对。”静怡笑着说道,伸手揉揉他脑袋:“今天下午出宫?”

“额娘,我也想出宫。”安康凑热闹说道,元寿伸手秃噜了一下他脑袋:“我是有正事儿,你出宫做什么?”

“我帮着哥哥你啊,你做什么我就在一边帮忙。”安康瞪大眼睛说道,静怡摇头:“不行,你年纪还小,跟着你哥哥出宫就是添乱去了,帮倒忙,所以不许出去,你下午继续上课,等你长大了,你就能出宫了。”

安康还想说什么,静怡挑眉:“或者,下午你在永寿宫帮忙照看长宁?”

长宁歪着脑袋看安康,一脸期盼,安康头皮都有些发麻了,赶紧摇头:“那我还是去上课吧,先生说下午还要给我布置功课呢。”

别看长宁年纪小,长宁身体太好了,精力十分的旺盛,陪他一下午就等于练拳一整天,累的要命,所以不到不得已,安康是绝对不愿意选这个选项的。

元寿叹气:“你小时候比长宁还捣蛋呢,我嫌弃你了吗?你看看你现在,都没个当哥哥的样子,长宁多喜欢你啊,你这样让长宁伤心,咱们长宁以后是不是就不喜欢二哥了?”

长宁犹豫了一下,摇头:“还是喜欢二哥吧,要不然就没人喜欢他了。”

元寿一脸感动:“你看看长宁多懂事儿啊,再看看你自己,越大越不懂事儿。”

安康也是无语了,伸手捏长宁的脸颊:“你怎么知道没人喜欢你二哥?”

长宁做了个鬼脸:“因为大家都喜欢长宁,最喜欢长宁。”

说了会儿的话,胤禛就也过来了,静怡忙让人摆了午膳。胤禛这几天估计是更忙了,眼睛下面的黑眼圈真是特别的明显,本来他忙的就没空出去晒太阳,皮肤很是白,现在呢,就像是一盆面里面放着两个煤球,白的更白,黑的更黑。

“你也不能忙起来就不要命啊,你看看你才多大的年纪,正值壮年呢,就瘦的跟骷髅一样了,后面几十年你打算怎么过?”静怡照例开始唠叨,说着说着,叹气:“人家都说,女人一旦开始唠叨,那就是变老的预兆,我就发现,我现在一看见你我就想唠叨,是不是说明,我已经变老了?”

元寿忙安慰她:“额娘不老呢,额娘看着还十分年轻。”

安康也来拍马屁:“额娘是这宫里最好看的人了,年额娘啊,武额娘啊,都比不上额娘你,你最是漂亮的,一点儿都不显老。”

长宁跟着嘟囔:“额娘年轻。”

倒是胤禛,仔仔细细的观察了一番,点头:“确实是有些老了,所以,不要操那么多的心,该吃吃该喝喝,照顾好自己就行了,遇事儿也不要想太多。”

静怡想翻白眼,这人可真是啊,连个甜言蜜语都不会说的吗?

下一秒,就见胤禛拍了拍她的手背:“不过你放心,就算是你老了,我也不会嫌弃你的。”

静怡心里感觉略有些复杂,面上却是翻个白眼,很是不雅:“我是不是该感恩戴德的说谢主隆恩?”

胤禛考虑了一下,摇头:“还是不用说了,反正你也不是真心想说的。”转头去吩咐了元寿:“出宫之后就多听话,要做什么事情,也要先问一声,若是纳鲁说能去做了,你才能去做,他虽然就是个侍卫,但也是阿玛身边的侍卫头领,他懂的东西,要比你多多了,你虽然每次上学的功课都能让先生夸赞,可功课是功课,做事儿和功课不一样。”

他教育儿子的时候,静怡是从来不插手,也不插嘴的,就抱着长宁在一边安安静静的听着。长宁现在也有点儿懂事儿了,知道什么时候能撒娇,什么时候不能出声。

安康也和元寿一样,规规矩矩的束手站在胤禛面前听训。

随后,元寿带着侍卫出宫,安康主动领着长宁去南三所了。虽然安康要上课,但也有侍卫太监陪着长宁,倒不用担心长宁会无聊。

这会儿静怡才说了将宫务还给皇后的事情:“我也一向不怎么喜欢操心这些,既然皇后娘娘好转,我就赶紧给还回去了,正好趁着这两天有空,我打算给皇上做个帽子。”

一边说,一边拿了软尺,在胤禛头上示意了一下,屋子里有炭盆,所以刚才一进来,胤禛就将帽子给摘掉了。

到现在,静怡看着胤禛那发型都觉得有点儿辣眼睛。也幸好,清朝的男人,大多数时候是戴着帽子的,若是日后自己能长长久久的活着,她一定会建议元寿换一个发型的。

“帽子前面用上次皇上赏赐给我的绿翡翠?”现在翡翠还不是那么贵,但也不算便宜,胤禛赏赐的那个,是帝王绿,特别的通透好看,静怡舍不得给打磨做了首饰,就一直留到现在。

“你随意,朕给了你的东西就是你自己的了,你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胤禛笑着说道,犹豫了一下,静怡还是说了长寿生病的事情,却没想到,胤禛竟然点了点头:“长寿那边一请大夫我就知道这事儿了。”

“若是年氏糊涂,那朕就该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将长寿给挪出来住了,幸好,年氏倒是不糊涂。”胤禛说道,静怡简直是惊悚了啊,她虽然早知道胤禛多疑,掌控欲强,好像还有什么暗地里的探子间谍之类的,野史上不说了,雍正帝是有个叫粘杆处的间谍组织的吗?

但没想到,年氏那边上午发生的事情,胤禛这会儿就一清二楚了。

哎,也不对,这会儿好像距离时间也并不是很短了,都一个上午了,就算是自己要人去打听,也应该是能打听出来了吧?

不过,胤禛知道的更详细些。

说年氏不糊涂,那大约是后来年氏又做了些什么?皇后那边去探望年氏,也说了些什么?静怡想了一会儿没想明白,但她现在更明确了一点儿——在这后宫,哪怕现在管事儿的是皇后,但凡事,她也别想瞒着胤禛。

她之前选择的那条路——在胤禛面前将自己当成是透明的,是正确的道路,她得一直沿着这条路才能继续走下去。

“年妹妹也是关心则乱。”静怡笑着说道,胤禛拍了拍她的手:“你别管了,这宫务既然还给皇后了,你自己平日里想做点儿什么就自己做点儿什么,剩下的就别掺和了。”

静怡应了一声,又和胤禛闲聊:“长宁长的太快了点儿,我秋天做的棉袄,这会儿穿着就感觉有点儿紧了,晚上我得给放宽点儿,免得他穿着不舒服。”

胤禛昏昏欲睡,刚吃了午饭,这屋子里又是十分暖和,他忙了几天,确实是累了。

精油说话的声音就慢慢的变低,看他眼睛彻底闭上,呼吸都平缓了许多,就轻手轻脚的拿了毯子过来给他盖上。

下午两点左右,胤禛就又是精神饱满的去养心殿了。外面大雪飘着,静怡一边担心外面的元寿,又要做针线活儿,就更是懒得出去了。

不过,她不出门,倒是有人找上门来。武氏身边的丫鬟,神色带了几分焦急,说是武氏生病了,她自己却是不愿意请太医,那丫鬟是想请静怡过去帮忙劝劝武氏。

在这宫里,静怡也就和武氏感情最好了,闻言就忙起身,急急的赶往武氏那边。

武氏是有些着凉,静怡进去的时候,武氏正靠在软榻上,低着头直愣愣的看着自己手里抱着的盒子。静怡过去一看,就忍不住呆了呆,那盒子里,装着的是两只鹦鹉。

那两只鹦鹉还是静怡送给武氏的,她自然是认得的。现在那鹦鹉,毛色暗淡,身子僵硬,只看着就知道应该是没气儿了的。再看看武氏那神色,静怡心里忽然就变得特别酸,酸的她都觉得自己的呼吸要被堵住了。

“你……”静怡拍拍武氏的手,她是知道,武氏是将这两只鹦鹉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养的,平日里喂食洗澡,教鹦鹉说话,从不假手于人。

现在这鹦鹉忽然没了,武氏心里如何能受的住?

“都怪我,我晚上若是多问两句,它们就不会冻死了。”武氏喃喃说道,静怡皱了皱眉:“是冻死的?平时照顾小绿和小翠的丫鬟呢?她没将鹦鹉架子拿进来?”

再者这大冬天的,武氏也是很少将鹦鹉拿出去的吧?

“我让人打死了那丫鬟。”武氏面色木然的说道,静怡有些着急:“已经打死了还是正在打?”

一边说,一边吩咐了武氏身边的嬷嬷:“快让人去拦着!”她理解武氏的心情,她知道武氏是将这两只鹦鹉当成孩子养的,可是别人不知道啊,在别人眼里,这就是两只鹦鹉,这两只鹦鹉再怎么贵重,也定然是比不上一条性命的。

嬷嬷忙出去,武氏眼睛通红,转头看静怡:“你要拦着我?我恨不能……”

“我知道你恨,但你不能将自己给赔进去。”静怡忙说道:“你就不想为小绿和小翠报仇呢?那丫鬟照顾鹦鹉几年了,怎么会突然将鹦鹉给忘到外面去了?”

“而且,这大冷天的,鹦鹉受冻,竟然也没有叫出声来,这些,你都问过了?”静怡自己说着说着,也觉得这事儿是有蹊跷了,她之前将鹦鹉给武氏的时候也是问过的,鹦鹉的寿命,最长了有二十年左右,刚抱过来的时候,那鹦鹉才出生没多久。武氏又养的精心,不可能这会儿自然暴毙的。

可谁会跟两只鹦鹉过不去?武氏这性子,又向来深居简出,可以说除了给皇后请安,她平时就只呆在房间里,这样总不可能是得罪了什么人吧?

这事儿,处处有古怪。

“你最近可有得罪人?”静怡直接问道,武氏低着头,沉默良久都没说话,静怡有些焦急:“这次对鹦鹉出手,是给你的警告还是怎么回事儿?你别不当回事儿,你好好的问问,那丫鬟背后是谁指使的。”

若是将人送到慎刑司,顶多了是挨一顿板子。还是那句话,在别人眼里,鹦鹉是没有人命贵重的。

“这事儿你别管了。”良久,武氏开口,静怡皱了皱眉:“你知道是谁做的?”

“还能是谁?咱们潜邸里的人,谁不知道我这张嘴?”武氏冷笑了一声,但也没多说:“你好好的照顾你自己就行了,这事儿你不许插手。”

“你不拿我当姐妹?”静怡叹气:“你也知道,这宫里,我最要好的人就是你了,你的事儿,我如何能不管?你是打算要做什么?先和我说说,不管怎么样,你得先保护住你自己才行。”

武氏摇头:“真不是什么大事儿,你放心就是了。我也不会那么鲁莽的,走到今天不容易,我还打算好好的活着,长长久久的活着,然后沾沾你的光,将来你儿子接你出宫了,我跟着你走好不好?”

静怡忙点头:“好,那可就太好了,也有人陪着我说话聊天了,到时候孩子们都长大了,可没那耐心来应付我一个老婆子了,我也就只能找你玩儿了。”

见武氏面上带了些人气,静怡也总算是微微有些放心了:“你丫鬟说你身子不舒服,可请了太医了?”

武氏摇头,好像才忽然意识到自己不太舒服一样,身子软了软,就靠在软榻上了。静怡忙伸手将装着两只鹦鹉的盒子给拿走,眼神示意旁边的嬷嬷,那嬷嬷赶紧的端着盒子,悄摸摸的溜走了。

然而武氏还没忘记这一茬呢,忙喊道:“先放着,等我身子好了,再亲自将它们给安葬了。”

静怡伸手摸了一下武氏的额头,滚烫滚烫的,吓了一大跳,赶紧的让人去叫太医。太医过来把脉之后说了一大堆,又是着凉又是气急攻心,又是郁气堵塞,这才导致有些发热。

静怡叹气:“这大冬天的,一个接一个的,都是发热。”

武氏有些疑惑:“还有谁发热了?”

“长寿阿哥,年氏之前刚请了太医了。”静怡说道,按着她躺下:“你好好躺着,等会儿喝了药就睡会儿,可别起来,发发汗,身体就好了。越是有人想要打击对付你,你越是要好好的。”

武氏勉强笑了笑:“你放心,我知道了,我刚才只是太生气了,一时没想明白,这会儿我已经想开了。”

静怡点头,顿了顿,又问道:“到底是谁和你结仇了,要用这种办法对付你?”

武氏不出声,静怡皱眉:“我知道你是不想将我拖进来,可你是我的好姐妹,咱们不是说好了,要做一辈子的好姐妹的吗?你和我还要这样见外不成?”

“是小那拉氏。”良久,武氏才说道,静怡差点儿就忘记这宫里还有个小那拉氏了。因为位分低,给太后请安都没她的份儿,所以连带着给皇后请安的时候,她也很少出现。

之前皇后生病,免了请安,小那拉氏就更不出现了,胤禛也没宠幸过小那拉氏,静怡慢慢的,就将这人给遗忘了。

“她有这么长的手?”听武氏说完,静怡有些吃惊:“你一个嫔,连她一个贵人都奈何不了?”

武氏摇头:“我不是奈何不了她,我是根本没反应过来,我怎么知道就那么几句话,小那拉氏就会用出这样的手段?”见静怡还皱眉在看她,武氏也是有些尴尬:“我说了你不许生气。”

静怡点头:“我不生气,看你这样子,这事儿,还和我有什么牵连?”

“我带着鹦鹉出去踏雪寻梅的时候,正好遇见了小那拉氏,”武氏说道:“我是不喜欢惹事儿,可架不住这事儿找上门,她出口就说我是你的一条狗……”

静怡也是尴尬了,她和武氏感情好,在她自己和武氏看来,那就是姐妹,可地位不相同,到底这别人是怎么看的,她们两个就不知道了。

现在被小那拉氏给扔一脸,武氏那脾气,又最是受不住气的,当年她连李氏都能怼两句,现在她比小那拉氏位置高,自然是不会平白忍下这一口气的。

于是两个人就起了口角,静怡甚至不用听就知道后面的事情了,武氏那嘴巴,饶得了谁?

“我是狗的话,她连狗都不如,将来生了孩子还不知道是给谁生的呢,她就是个召之即来的通房丫头,浑身上下,也就一个肚子能看,将来生完了孩子,指不定连命都没了,就她这样的,活一天是一天的,还不赶紧好好的珍惜自己现在的性命,居然还有空在外面乱转,我自然是要指点她两句的。”

这一指点,小那拉氏可不就记仇了吗?你武氏不说我是活一天是一天吗?那我就让你看看活一天是一天的到底是谁。

动不了你,我还动不了你心爱的宠爱?

于是,武氏说两句嘴倒是痛快了,人小那拉氏也是个暴脾气,这就被点燃了。这事儿,站在武氏的立场上,那肯定是小那拉氏做错了啊,不站在武氏的立场上,还是小那拉氏的错。

先撩者贱,她不吭声谁会闲着没事儿做去讽刺她?地位低就该有低人一等的自觉,上赶着找不自在,真以为皇后能给你撑腰了?

静怡捂着脸颊有些牙疼,这事儿,武氏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些,但真闹开了,武氏也不一定能讨得好。还是那句话,武氏看重的,在别人严厉,一点儿都不重要。

“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静怡问道,问完了不等武氏说话,就伸手按住她被子:“行了,不管你打算怎么办,现在,你就只能是好好的躺着了,等你养好了身体再说。”

至于小那拉氏,静怡决定先帮着武氏出口气再说,省的真将武氏给气着了。

而且吧,这事儿追根结底,还真是和静怡有牵连。首先小那拉氏为什么会怼武氏?因为在外人看来,武氏和静怡是一伙儿的,小那拉氏那是皇后的人,皇后现在已经差在明面上她看不上静怡了。

小那拉氏想要巴结讨好皇后,那自然是看不上静怡的。但她不敢对静怡出手,那么,就差一个等级,还没有圣宠的武氏,就成了小那拉氏的首选了。

然后呢,武氏也是为了维护静怡,这才回怼了小那拉氏。

静怡一个贵妃,收拾一个贵人,还是很方便了。出了武氏这院子,静怡就让人去找小那拉氏了:“就说宫里最近有些不太平,先是皇后娘娘生病,然后是长寿阿哥,再然后是宁嫔,所以本宫就想找几个人抄写一些佛经。宋氏体弱,李氏要照看弘时,年氏要照看长寿阿哥,思来想去,这宫里,也就她一个人是闲着的了,所以,这事儿就交给她了。”

王嬷嬷特意选了最厚的一本佛经,亲自带着人去给小那拉氏送,然后,王嬷嬷还忘记带笔墨纸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