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 349 章(1 / 1)

作品:《闺中记

还未见其人, 先闻起声。

尚武堂众人忙躬身见礼, 下一刻, 是那人身形出现于门口, 却见玉立长身, 着一袭玄色朱绣的军服, 身后垂着同色的毛里大氅, 腰系金扣带,脚踩宫靴。

头上却是一顶罕见的墨玉冠,从头到脚如此庄重之色, 却偏显出面若雪色,唇似涂朱,顾盼之间, 神采飞扬。

不消说, 这来人自然是赵黼了。

云鬟早在尚武堂之人说惊动镇抚司的时候,就想到了赵黼, 只是万料不到, 竟是他亲自而来。

崔印早上前见礼, 道:“世子……”因碍于尚武堂众人也在场, 不便格外寒暄亲近, 只道:“犬子这件事,着实是有内情的, 求世子明鉴。”

赵黼道:“侯爷不忙,我们虽然比不得刑部上下人人都三头六臂, 可却也不是一帮酒囊饭袋, 是非黑白,总也会辨个清清楚楚。”

他瞄一眼崔承,却又看向云鬟,道:“谢主事,我说这话,你别不受用,我实则对刑部各位是高山仰止的。”

云鬟拱手道:“下官不敢。”

赵黼笑了两声,便又左右一扫,轻描淡写道:“既然我们接手了,这儿却不是说话的地方,先把人带回镇抚司罢?终究要细细地审问才是。”

当然没有人敢说别的。身后两个士兵上来,便将崔承带了下去。

崔承见赵黼来了,心里反而越发安稳了,出门之前,便略微驻足,叮嘱崔印道:“父亲不必着急,横竖不会冤枉了孩儿,父亲回府,也不可对家中女眷们透露,若是不慎给众人知道,且多多安抚才是。”

崔印原本只是着急,听了这几句反而有些悲从中来:“知道了。”

赵黼在旁又笑道:“这是做什么,又不是让你们生……”那“生离死别”四个字尚未说出,总算懂得及时停口。

跟尚武堂之人略说几句,交割完毕。

出门才见崔印跟云鬟早等在外间,崔印上前作揖:“世子!请万万周全犬子!”

赵黼道:“侯爷放心,不必多说,我心里是有数的。”

云鬟问道:“先前邓校尉被杀一案,可也是世子接手的么?”

赵黼咳嗽了声,手在鼻梁上按了一下。

云鬟便知道答案了,因问道:“不知是何人经手?”

赵黼道:“这种事自然是我手下的人料理。不过我听说已经完结了,昨儿有一份案册递了上去,我略看了几眼,倒也妥当,怎么又闹出事来?”

云鬟听他说的含糊,便知道他并没仔细看那案子,心中隐隐着急。

崔印忙道:“方才我问过承儿,据他说来,是被人误导,才进了军机阁的……委实不是成心。”可是崔承怀疑邓校尉之死有疑点,这个崔印却是不敢出口的。

毕竟赵黼也才说了:此案已经完结,倒也妥当……难道现在说出来,打他的嘴不成?

赵黼沉吟不语。

云鬟道:“世子……倘若……倘若可以,能不能让我看一看那案卷?”

赵黼唇角微挑,却偏皱眉:“这个只怕使不得,你又不是我们这边儿的,你可是刑部的大人……我们本是井水不犯河水来着。”

他说这话之时,甚是语重心长,在崔印看来,似是一本正经在考量而已。

然而在云鬟听来,却察觉了他话语之下的揶揄之意。

云鬟只当一无所知:“我来此之事,尚书大人是知道的。”

赵黼仍是忧心忡忡,问道:“那谢大人去镇抚司,是不是也得跟尚书大人回禀一声?”

云鬟心中已经有些忍他不得,奈何崔印还在身边担惊受怕,崔承又被带了去……云鬟便道:“世子放心,不必回禀尚书。”

赵黼似笑非笑道:“我只是怕尚书大人’不悦’,他若是不悦起来,那可是天塌下来了一般。”

这一句“不悦”,本来是云鬟先前因晕厥之后醒来,怕白樘见她如此,便问说了那一句,不料他竟记在了心里,得闲就翻出来嚼口。

崔印在旁听着,有些插不进嘴去。

幸而赵黼还是个知道见好就收的,便对崔印道:“侯爷,你且放心,这话我只对你说罢了,咱们的交情……是从什么时候就有了的,承儿我看着更如亲弟弟一样,他的事自然就是我的事。”

崔印等了半天,终究等了这一句话,那心才亮堂起来,双眼发亮看着赵黼道:“世子!”伸手要握,却又见地方不对,便又垂手道:“既如此,我替承儿跟阖府上下都多谢了。”

赵黼瞄一眼云鬟:“不用阖府上下,有一个人的一句话就够了。”

崔印满心感激喜欢,也顾不得咂摸其他意味。

赵黼却又转做肃容,正色道:“事不宜迟,此事只怕已经传扬开去,如今侯爷快些回府,安抚夫人等,我便跟谢主事回镇抚司,料理此事。”

崔印听得如此,便似一锤定音,忙拱手道:“感激莫名!若真得承儿无事,世子是我们一家子的救命恩人了。”

崔印又对云鬟道:“此事就劳烦谢主事同世子一块儿料理,承儿的性命,便在你们二人手上了。”

崔印说这话的时候,双眼紧盯着云鬟,眼圈儿微红,声音也略低沉,并不似格外客气,反有几分似是深沉的叮嘱。

云鬟一愣,跟崔印目光相对的刹那:她几乎就错觉,此刻崔印并不是真的把她当作“谢主事”来看,而是……“崔云鬟”,——他的女儿。

但是云鬟来不及细看,崔印已经向着赵黼一拱手,回身上马,扬鞭而去!

地上有些未消的残雪,被风一吹,纷纷扬扬卷了过来。

赵黼见云鬟兀自抬头凝望崔印离去的方向,便举手给她衣袖上抚了抚,道:“只管看什么,我们也该走了。”

云鬟回神,才要上马,赵黼拉着她道:“痴子,你的身子还能经得起多久折腾?人家当官坐轿,何其受用,你当官就骑着马四处乱跑。”竟拽到靠墙的马车旁边,催促道:“快上去。”

云鬟这才知道原来是他的马车,只得上车,车厢内暖意融融,一扫外头的寒意。

这数日一向不曾见过赵黼,也不知他在忙什么,只彼此无事便是最好。如今再相见,不由就想起上回分别之时的情形,心里就不大自在。

赵黼却自顾自将个锦匣打开,里头却是一把小巧的镶天马铜壶,他提了出来,又取一个茶盅,竟倒了一杯茶,递过来:“喝了。”

云鬟双手接过,嗅了嗅,果然是茶,且有些生姜的味道,这会儿喝却是最适宜的。她便握在掌心,问道:“世子如何来的这样快?”

赵黼道:“我原本是懒怠理会,听说是崔承的事,自然不能不理。”

云鬟道:“多谢。”

赵黼道:“不必谢我,我是半点也不知道,只听说他带到进了军机阁,按律是要斩首的。要救他,得你来想法儿。”

云鬟点头道:“先前世子没来之前,承儿说过一件事……所以我想去镇抚司看看记录的案卷。”

赵黼凑过来,问道:“什么事?”

云鬟道:“承儿怀疑那邓校尉之死有些可疑之处。”

赵黼略一回想:“我虽然不在场,也未曾十分仔细看那卷宗,可却是知道的,是那邓校尉主动挑衅,刀枪无眼,董郎官又不是故意而为,自然怪罪不得,且现场那许多有经验的将官们都看得明白,若是有可疑,早就提出来了。”说完之后,见她茶喝光了,便又添了一盏。

云鬟捧着茶盏,目光朦胧,喃喃道:“据承儿所说,以邓校尉的性情,不至于主动挑衅谁人,虽然看似并无疑点,但是……我相信承儿的心意眼光,他毕竟是跟随伺候邓校尉的,此中必然有什么……”还未说完,便觉得颈间痒痒地。

原来赵黼靠着她坐着,车内暖意熏蒸,不由便嗅到云鬟身上那股极淡的香气,若有若无地飘了过来,赵黼不由想到那夜在谢府的情形,便情不自禁贴过来,轻轻亲了一口。

云鬟皱眉道:“说正经事呢。”

赵黼道:“你说,我听就是了。”慢慢探臂过来,便搂在腰间。

云鬟举手推开:“世子,现如今说的,是有关两条人命。”

赵黼道:“哪里是两条……再加我一条罢了。”目光转动,看见红唇开合,当即倾身过来,不由分说便吻住了。

云鬟被他如此,身子震动,手中的茶几乎都泼了出去,忙举手移开,只顾好生擎着,待要让他住手,嘴却无法出声。

因才喝过了姜茶,那唇上有些甜意,再尝一尝,却还有些微微地辣,偏又香嫩异常,却叫人如何把持得住?

耳畔那沉重喘息之声越发响了,云鬟一则恼怒,却莫名地又担心那茶水泼出来,微睁双眸,瞥向右手上握着的那盏茶,却见随着他的动作,那玉色茶盅里的淡红茶汁轻轻晃动,涟漪澄澈。

赵黼见她一动不动,心中又是喜欢,又觉得无法餍足,一手揽着人,却因右手仍是不灵便,隐隐恼火。

赵黼暂离了她,双目烁烁:“先前在你府里,床/上咱们说的那些话……回头我跟父王提过了……”

云鬟自那茶盏上将目光转开,一时却不知他指的是什么,只“床/上”两个字,分外扎人。

赵黼轻轻一笑,举手替她将那茶杯取了出来,道:“可还要喝?“

云鬟不知是计,只当若是自在喝茶的话,自然就不必被他相扰了,于是点头,谁知赵黼望着她,勾唇一笑,举手将那杯茶吞在口中。

云鬟只顾看,又以为他要另外倒一盏给自己,可却实在低估了此人,只见赵黼随手将那空了的茶盏一扔,抬手将云鬟的下颌一挑,便以唇压下。

云鬟猝不及防,香唇轻启,就觉着一股暖流自他口中渡了过来,她这才明白赵黼是想做什么,当即瞪大双眸。

可毕竟无法抗拒,身不由己地将那姜茶吞咽下去,本以为已是结束,谁知却只是开始。

马车不知经过哪里,微微地颠簸,两人的身子便也随着上下,不免起了些蹭碰之类,格外不妥。

赵黼低喘了几声,左手在底下撩了两把,终究不得便宜,于是凑在耳畔,对云鬟低低说了一句话。

云鬟还当是错听了,疑惑看他。

赵黼低低笑了笑,脸上浮现有些不太正常的晕红,复凑在颈间,一边亲吻一边呢喃道:“阿鬟,你帮一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