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54节(1 / 1)

作品:《太子妃的荣华路

“我信!我信!”

纪婉青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她眨了眨眼睛落下泪,这是喜极而泣。

“陛下,我亦绝不负你!”

她哽咽着说着,已投入他的怀中,将脸深深埋在他的肩窝。

“好!”

高煦罕见地眼眶发热,他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将怀中人紧紧抱住。

二人相拥良久,方勉强按捺下激动的心情,搂在一起轻声说着话。

“陛下,那,如果有奏折提议选秀呢?”纪婉青隐忧尽去,但说起这个还是蹙了蹙眉。

“不必在意。”

鲜活灵动,神采奕奕的妻子,让高煦薄唇弧度加深,他垂首亲了亲,才到:“朕是否纳妃,不容他人指手画脚。”

他不是昌平帝。

高煦温润只是表象,作为一个强势君王,包括保皇党在内的所有臣子,都不能影响他任何决定。

高煦从不将这个问题放在心上,“青儿莫要惦记,我会处理妥当。”

纪婉青一听就懂,夫君不经意透露出睥睨天下的气势,更让人着迷,她满意之余,又凑上去亲了亲。

“好。”

她笑意盈盈,喜悦似要从眸中倾泻而出,他微笑,薄唇轻轻向前,印在那一双波光流转的星眸之上。

第一百四十七章

禅位封后余韵未消, 很快就到了腊月。

年前有两件大事,一是太上皇移驾西山行宫, 并长居养病。二则是今上膝下唯一子嗣,大皇子的周岁生辰。

御医已经禀报过多次了, 若移居清静处养病,将大大有利于太上皇的病情。

太上皇病情又反复了两次, 新帝连连下旨催促工部, 加快西山行宫修缮。工部紧赶慢赶,终于在十一月上旬将行宫修整妥当。

十一月中旬, 太上皇移驾并长居。

进了腊月,安哥儿就足一岁了,哪怕这小子淘气, 偶尔还捉弄亲爹, 高煦依旧疼他入骨。

宫中举行大宴,遍邀文武朝臣, 勋贵宗室, 大肆庆贺。

一岁的安哥儿已经会走了, 哪怕天儿冷他穿得厚,走得不大稳当。他聪明伶俐, 能听懂很多话, 会哄人会撒娇,还会耍小脾气。

大宴他很兴奋,午觉也没睡,闹腾一天累得很, 宴散后,他就窝在父亲怀里睡了。

一家三口正返回坤宁宫,虽说太上皇长驻西山后,高煦已移居乾清宫,但这只是表面的,他日常起居依旧在妻儿身边。

高煦抚了抚儿子的背,又给他扶了扶歪了些许的虎头帽子,眸光极温和,带着疼惜。

拢了拢安哥儿身上的大毛披风,他才抬首道:“青儿,安儿已经一岁大,我们平日要斟酌些,不能太惯着他。”

这话,高煦其实是说给自己听的,说疼爱儿子,他一点不比妻子少。

但安哥儿是嫡长子,帝位继承人,教育必须妥善而慎重,不能怠慢半分,过分宠溺不但害了他,还害了祖宗传下的江山。

高煦认为,过了一岁,他该严厉时就不能宽和了,严父慈父的角色他都需要扮演,不能落下哪一个。

另外,册封皇太子的大殿已经准备妥当,如今天冷,待春暖花开就举行。

高煦打算要两个男孩儿的,毕竟皇子只有一个不妥当。他不急,等妻子好好调养两年再说,生产太频繁,于母体不利。

不过既然有两个儿子,自幼教育,家庭熏陶,致使兄友弟恭是一回事。另一边,该做的准备,也得早早做起来了。

在二儿子出生前,将名分定下来会更好。

所以高煦打算,安哥儿满周岁后,就册封皇太子。

夫君的打算,纪婉青很清楚,夫妻俩也商量过好几遍,她知道他的心情,只柔声应道:“好,我知道的,定不会太惯着他。”

“你也不能太拘着他,他还小,正是该好生玩耍的年纪。”

紧了怕紧,松了怕松,天下父母都是一般心思,高煦想了想,又给补充了一句。

纪婉青好笑,不过她还是柔声应了。

她的纤手搭在他的大掌上,他反手一握,将妻子也展臂抱进怀里。

纪婉青蹭了蹭,微笑闭上美眸。

纷纷扬扬的白雪又下来了,长夜虽冷,但他身边总是暖意融融的。

大雪纷飞中,腊月过了,正月来临。

皇帝改元建安,同月十九,册立中宫皇后纪氏所出皇长子高璟为皇太子,并再次大赦天下。

江山后继有人,满朝欢欣鼓舞。

由衷欢喜的人很多,但藏些小心思的人也不少。

过了两天,封太子余韵未消,有朝臣就当朝启奏,说皇帝应下旨广选秀女,册为妃嫔,以充盈后宫。

这人慷概陈词,唾沫横飞,中心思想就一个,皇帝您老人家后宫就一个婆娘,太少了该添人。

高煦早有心理准备,只淡淡表示,此乃朕之家事,与诸卿无关,你们身为人臣,就该好生专注朝务,辅助帝皇,以安天下。

大家一听就明白了,皇帝这是不乐意被人操心后宫。

高煦表面温和,实际强势,手段雷霆不容质询,登基数月,即使从前非他心腹者,也了解他的处事风格。

绝大部分有小心思者,闻言虽暗暗惊诧,但也立即识时务打消了念头。

不识趣的还有吗?

当然有的,满腹私心,还给自己套上大义名头,甚至某一人情急,言语间还隐隐涉及了坤宁宫。

高煦勃然大怒,当场罢了此人官职,并令永不起复。

雷霆手段,让余者噤若寒蝉。

自此以后,这个话题再无人提起。

二月,冬雪早消融无踪,春风拂面,墙角枝头焕发新绿。

午后,宫门开启,一辆篮蓬大马车低调驶出。

“安儿,我们今儿去舅舅家,你高兴不高兴?”

大马车表面寻常,实则内有乾坤,舒适宽敞,软塌炕几一应俱全,高煦领着妻儿微服出宫。

今天是纪婉青父亲的生忌,她回娘家,同时也打算祭奠父母一番。

很早之前,她就想告诉父母亲自己过得极好,得遇良人,诞育了可爱孩儿,让他们不要担心。

只是时机一直不大合适。

高煦知悉妻子心思,也一直放在心上,安哥儿还小,冬天不适宜出门,等寒冬过了,春暖花开,他就主动提出此事。

恰逢了纪宗庆生忌。

纪婉青情绪难免有些低落,不过她不希望夫君担心,转移注意力打起精神,搂着儿子笑道:“安儿还记得舅舅吗?你小的时候,舅舅抱过你呢。”

安哥儿肯定不记得的。

一岁多的孩子,正是最讨人欢喜的时候,他听得懂,歪着小脑袋想了想,没想起来,又仰头看看父亲。

高煦盘腿坐在软塌上,安哥儿也盘着小腿坐在他怀里,儿子瞪得圆溜溜的黝黑眸子,小嘴儿微微张着,一脸懵懂,他微笑不禁加深。

父子脸一个仰脸一个低头,大眼瞪小眼一眨不眨,纪婉青不禁笑了出声。

摸了摸儿子小脑瓜子,“安儿不记得了,等会娘就告诉你。”

“嗯!”

小孩子无忧无虑,安哥儿立即将疑惑抛在脑后,乐颠颠点了点头。

他小手探到炕几的小瓷盘上,抓了个精致的胖兔子小点心,先递到头顶亲爹的唇边。

高煦张嘴,把兔子的大耳朵咬掉。

他又递给娘,纪婉青笑着将兔子另一边耳朵咬掉。

安哥儿很高兴,收回手,“啊呜”一口,将两个指节大的胖兔子塞进嘴里,嚼巴嚼巴。

高煦笑道:“我们安儿,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安哥儿知道是夸他,腮帮子鼓囊囊不好说话,他忙不迭用力点了点小脑袋。

夫妻齐齐笑了出声。

欢声笑语一路不断,车行辘辘,很快就到了靖国公府。

消息早就传下去了,连日来,靖国公府天天打扫门前街巷,归置府里府外,到了正日子,早早候着在大门处迎接。

陛下说要微服,不许惊动旁人,纪明铮也不敢动作太大,只派人在宫门、街口守着,一见车驾立即飞奔回来禀报。

他再开了正门迎驾。

正门大开,高煦领着妻儿下车进府,公府所有人立即跪迎。

高煦扫了一眼,掠过颤颤巍巍的何太夫人,落在纪明铮身上,对于妻兄,他极为温和,颔首道:“不必多礼,起罢。”

国礼见罢,纪婉青才说话。

“祖母。”她对何太夫人颔首,态度不冷不热,隐隐带一丝疏离。

何太夫人心里犯着虚,忙颠颠儿点头,殷勤不失关切应是。不过纪婉青并没有再搭理对方,打声招呼就是面子情罢了。

她看向纪明铮,立即露出欢喜笑意,“哥哥!”

“嗯,”纪明铮同样激动,昨日他辗转反侧睡不着,只觉有一肚子话要说,见了面反而说不上来,半响才挤出一句,“娘娘近来可好?”

“好,都好,我很好,安儿也很好?”

纪婉青低头看儿子,安哥儿正一脸好奇,她笑道:“安儿,这就是舅舅。”

英俊的青年男子正含笑看他,安哥儿歪着小脑袋与他对视片刻,“哦”了一声,偎依进娘亲怀里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