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节(1 / 1)

作品:《情赊美人心

也只有这个时候,瑞珠才分外庆幸着,还好小姐身上一直藏着金子,否则她们就算拿到了户籍,证明自己是城边庄子的人,也混进了城里,若无银钱也是无处安身立命呐。

人生地不熟,想在偌大的城内,找处满意的安身之所,可不容易,若只靠两人四处打听,磨破嘴,三五日也未必找得到,所以,此事非得找牙婆不可。

三姑六婆里当属牙婆的买卖路数最多,除去买卖奴婢,还兼着卖胭脂、花粉生意,居中也给人穿插介绍些买卖,当是眼看六路,耳听八方,消息最灵通的一路。

至于寻到后,会不会欺她们眼生,多坑些银钱,也只能全凭运气。

两人一路打听,寻到了一处普通宅院门前,院门口坐着三五妇人,嗑着瓜子正交头接耳的唠着闲嗑儿,在有人出声问道:“这是张牙婆的宅子吗?”

背对她们的一个四十余岁的妇人应了句:“哎哟,来生意了,不跟你们讲了。”赶紧拍落身上的瓜子皮,转身迎了上来,妇人眉眼看着便是极为圆滑精明的。

还未走近,便已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找上门来的两个女子,张牙婆在这一片也是做了十几年行当的老人儿,一双眼利落的很,一打眼便将两人打量的八九不离十。

这两个姑娘脸眉不知怎么,一样的灰灰脏脏的,虽看着不打眼,但这五官脸盘子倒是标致,尤其右面那个,若是多敷几层粉描唇画眉好好收拾下也能上得了台面,年纪看着都不大,应不超双十年华,身上的衣裳倒是老旧的很,估计手头紧巴,寻到这里,要卖身凑些银钱吧。

这种事张牙婆见得多了,女子寻来大多是卖身丫鬟,为妾,为妓,约摸就是这三种。

所以当右面女子询问哪里可租借房子时,张牙婆面上笑容一顿,再度打量了下。

平日找来租借的人也不少,但大多男子拖家带口,极少有年轻女子前来,看她们二人打扮不仅卫安城中人,又如此拮据,也不知是不是真的租得起。

张牙婆心下想着,嘴里却道:“城中房子倒有不少,高门大户,农宅小院,贵的贱的远的近的都有,不知两位姑娘想租个什么样的?”

“我们姐妹二人初来乍道,钱财不丰,只想寻住处安稳之地落脚,不必高门大户,只要两三间房能住人就行,若是能带处院子更好。”

张牙婆闻言立即道:“那姑娘可来巧了,我手头上正有这样的房子,只是价钱咱得先要说个清楚,不管最后姑娘找不找得到适合的住处,咱半两银子的跑腿费可一分都不能少。”

“半两?这跑腿费也太多了吧?”张牙婆一开口便是半两,让瑞珠鼓出了眼,小姐之前兑换了一片金叶子的碎银,也不过二两多些,这就要去掉半两,她不过是跑个腿罢了,哪值当这些钱。

以前在檀府,这点钱自然看不上眼,可是现在她和小姐手头的钱是有数的,用一文少一文,一下子要拿出半两,便是瑞珠也不自觉的肉痛起来。

“姑娘诶,这世道兵荒马乱的,什么东西不贵啊?如今迁进卫安城的人又多,人一多,米也贵,粮也涨,喝口水都要钱,我们这些跑腿的辛苦钱也不好赚啦,以前差点的房子八百文租一个月,现在涨到一两银,陪着客家看一圈又一圈,鞋都磨烂了,若是不信,姑娘你可以在这一片随意打听,看我张婆子跟你要的价格是否公道。”

“公道?我看你就是多要!”瑞珠嘴边不满的嘟囔。

檀婉清来时早有心理准备,像她们这样刚入城的,必定是要被欺些银子的,人家不宰你宰谁呢,谁让你人生地不熟,人家就赚这个钱,就算现在调头走了,寻到第二个牙婆,也依旧如此。

何必再麻烦一遭,且半两银子也不算要的太过份,正常也要三百文左右,略一想,便直接道:“那就劳烦张牙婆了。”

见二人真拿得出半两银子,张牙婆也是喜出望外,立即殷勤的道:“姑娘放心,这几条街的空房不少,定能找到姑娘满意的住处。”

卫安城占地广,四街六坊,三条主道为东门大街,谷门大街,南门大街,北门接近城墙,是平日官员军士驻守之地。

张牙婆嘴也不闲着,走哪说哪,檀婉清与瑞珠人二人细细听来,也对城中街道位置约摸了个八九不离十。

东大街多是富户,谷街乃是粮草屯放的重要之地,各大米行仓库都在此,若到了收激军户粮草之日,这条街是最热闹的,平时各大米行运送货物的车马也大多从此路进出,北街不必说,军事重地,南街最是热闹,城中百姓大多聚集于此。

除三大街,还细分里巷,坊隅若干区,如门下坊、典书坊等。

张牙婆主要是在南街与几条坊间走动,都是些极为热闹的地方,两条大街相连之处,街道遍布茶楼,酒馆,当铺,作坊,小商贩叫卖声更是络绎不绝。

这边就有一处空房,间隔不大,大小也正好,张牙婆将人带来,那房子的主家自是一顿好夸,优点显而易见,交通方便,出入方便,独门独院又临着市集,无一不好,就是人杂了点。

檀婉清只看了看周围,站在门口连价钱也没问,便摇了摇头。

若她们是平民身份,这里闹是闹了些,倒也算是个方便住处,可偏偏她们的身份是假,这样三教九流的地方,揭人长短,传人之私,颠倒黑白,搬弄是非的事绝不在少数,两个人住在这里,难免有人猜忌,瞧出身份端倪。

那张牙婆以为她喜清净,又找了一处幽静的小院,远离市井,周围还有几处空房,来来往往的人也并不多。

檀婉清还是摇了摇头,这里清静是清静,但她与瑞珠是女子,不适合住的太偏僻,恐遇到歹人求救无门。

为了不走冤枉路,檀婉清又将自己的要求与张牙婆细细说了一下,张牙婆也想早些做完这件差事,想了又想,才道:“倒是有处离北街颇近的宅子,符合姑娘的要求,不算偏僻,虽有人家,但比市井清静。

官军进谷街时常从那条路经过,所以毛贼格外少,两位姑娘也不必担心宵小惦记,只是离南大街远了些,但附近有一条坊市,晚上也开着,极是热闹,摊子上吃的喝的用的齐全,便宜又方便,不过房租的价钱嘛……”

“直说就是。”

“不瞒两位,那处宅子是顶顶不错的,家俱齐全,三间正房带着处小院子,之前住着一户商人家,后来搬到了东大街,原来的房子也就空下来了,因地点好,房租不二价,二两银子一个月。”

“二两银子,一个月?”瑞珠在一旁一直默不作声,听完又开始鼓眼晴,一个月二两,一年二十四两,这哪是要钱,这是要命啊!她和小姐手里的钱换成银子也不过六十多两,这就去了三分之一还多,以后还要吃的用的花的,都这般花出去了,剩下的钱哪里够用啊!

“姐姐,要不,咱们还是回头看看第一处的房子吧?”瑞珠瞅着那张牙婆道。

檀婉清心下有数,之前看的两处,一处被发现身份的风险太大,另一处遇到歹人的机率又大,都是住不得的。

其实她们眼下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安全,没有安全,留钱有何用?想了想,还是让张牙婆带她们到说的那处宅院看一看。

张牙婆很是意外,暗道看走了眼,这两个人,不仅付得起她的半两辛苦费,居然也租得起二两银一月的房子,当真人不可貌相。

那宅院既然要价贵,总体还看得过眼的,虽然小了些,却也五脏俱全,卧室,正房,洗漱的耳房,还有小厨房一应俱备,院子里虽然久未打理,一些花花草草死了个干净,但还有稀稀落落的三两棵桃树应景,墙虽不高,却也算结实。

而且就如张牙婆所说,这里离那北街,只有一胡同的距离,想来在守备大人的眼皮子底下,没什么人敢犯上作乱,安全一说自不必提。

仔细看过之后,檀婉清直接忽视了瑞珠欲言又止的目光,数了手里全部的碎银交了出去,将房子定了下来。

张牙婆拿到半两银子,自是眉开眼笑,直道二人租的这房子合算的很,家私都是好的,什么都不用办置,只是这铺盖与锅碗瓢盆需自己准备了。

送走了张牙婆,又与主家说好每月收房租的日子,两人总算是住了进去。

一下午的奔走,一旦松懈下来,檀婉清已是摇摇欲坠,只觉两腿麻的如灌了铅,不由扶着屋里一张椅子坐了下去,瑞珠照顾她坐下后,出去将房子前后转了一遍,又回来说出了许多缺少之物。

厨房的柴,取暖的炭,天冷了两床厚被褥是必不可少的,米面油盐锅碗瓢盆都需要买,她们换洗的衣物也要置办,还有许多针头巴脑的物件,檀婉清刚歇了一会儿,就被她飞快的话说的头昏脑涨,忍不住打发了她出去。

揉了揉头,这才从荷包里倒出剩余的金叶子拨在手心数了数。

面上略有愁意,这些金叶子换成银子看着许多,可却不经用,置办了家什,再留下半年房租,剩下的也寥寥无几,或许勉强能熬过冬天,可若再无什么进项,来年她与瑞珠两人可就要吃西北风了。

第七章

冬日里的被褥,需用大团的棉花絮好,厚厚实实的才暖和。

可棉花贵的离谱,离最近的布坊,要买这样一条十足十的棉花被,最低也要二两银子,还是不带任何花色绣样的粗棉布面。

连枕带褥两套铺盖搭在一起,单这一项便花去了五两银,瑞珠十分不甘心,好说歹说非得让布坊小二再搭上两小段料子,才作罢。

两套铺盖堆在一起,便是成年男子一下子也拿不走,何况瑞珠一小小女子,只得忍气又取了几枚铜钱,雇了店里的伙计送到家。

檀婉清正扫着屋内暖炕,这房子两间屋子俱盘了暖炕,不同普通人家用土泥筑的火窝子,是用小青砖码的整整齐齐四四方方,干干净净颇为秀气,上面的席子没有被主家取走,还留着,倒省了再去买席面的银子。

有了这上有铺席,下有孔道与烟囱的暖炕,冬天却也不难过了,只是柴火却要多费上一些,她和瑞珠不可能出城打柴,一担一挑都要买,这钱花起来可想而知。

匆匆将东屋扫了扫灰尘,开了窗子通了风,不多时,瑞珠与两个抗铺盖的布坊伙计进了院子,也不让他们进屋,瑞珠几趟搬了进去,便将人打发走了。

“那布坊也太小了,卖的缎子只有几种颜色,老气的很,做被面一点都不鲜亮,还不如这素面的棉布看着顺眼些。”瑞珠将铺盖拿回来后,一边与小姐铺整,一边说道,边说边拿眼晴瞄小姐脸色。

以前如何的奢华享受,现在的日子就如何的不堪简陋,这种粗面的料子在檀府时都是下人用的,小姐屋踩脚榻上的料子都比这个细腻百倍,连她买的时候都犹豫不定半天,想着便是小姐会不会不习惯。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何况还是这样翻天覆地境遇,她一个下人都要时时“触物伤情”一番,小姐心中也不知怎么样的难过,她肯定要比自己更难过许多。

可瑞珠还是低估了自家小姐,檀婉清的脸上没什么心神悲沮的表情,也未郁郁寡欢,有的只是这两日来积攒的疲色,她摸了摸手下的被褥,又厚实又蓬松,料子虽然是棉花纺出来的粗制布料,微微泛黄带着本色,但好在结实干净,不是别人用过的,没有污渍。

她打起精神道:“手感又松又软,应该是今年新收上来的棉花,这个价钱布坊也不算坑人,晚上能舒服睡一觉了。”这里棉花产量低,种的人少又处在边关,民不聊生的,这东西比京城贵些也正常,想着,若是来年钱不凑手,天又暖和了,倒是可以当一条棉被换些钱急用。

瑞珠见小姐脸上并无凄怆难过的神色,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东西太多,一时买不完,只能拣着要紧的先买,家中柴火米粮都是日常不可少的物件,瑞珠想赶在天黑前把这几样办置齐全,好在坊市离得颇近,省了不少脚力。

这条小坊市出人意料的热闹,摆摊的一家挨着一家,连多余的空隙都没有,买东西的人熙来攘往,摩肩接踵,还有一些孩童在人群里戏耍穿行,丝毫不担心被人贩子拐走。

瑞珠找到这条张牙婆说的坊市,也是一阵惊喜,离得近不说,平日的日用杂货在这小坊市全都找得到,走上一趟,大大小小的物件都能买齐,墙根底还排了一溜砍柴来卖的柴农,大捆小摞,半长,并短都捆得整整齐齐,供人挑选,瑞珠眼前一亮,当即先走过去买了柴,老农实在,买了他们的柴火,也给送到家。

瑞珠借着这个便利,便将针线油盐等小件一并买了,让老农一同捎上,还顺便到米店称了三斤粟米,包了几块卖相好的红枣肉黄米糕,一同带了回去。

回去的时候,小姐正在整理厨房,见老农将柴挑了进去,便让他放到屋中角落,瑞珠的眼光极好,挑的是几个柴农里柴最好的,见那柴农的柴火颇沉,全是老木长短齐整耐烧,檀婉清便叫住了老农,日后也不能天天到坊市买柴,而且冬日取暖柴火也用的多,需趁现在多备上一些。

柴农一听,高兴的直搓手,有人订下柴火,也就不用他天天挑在集市上卖,也省下不少时间,自然答应下来。

忙到现在,天色已有些暗,两人一个是不知多少年没烧过火的高门小姐,一个自跟了小姐,就没做过厨房活计的丫鬟,手忙脚乱的在厨房里团团转。

院门口有一眼水井,用水倒也方便,主家厨房还留有一口缺了口的旧锅,时间长生了层铁诱,两人抬到炉灶上,烧火刷干净凑合着用。

忙活半天,洗洗涮涮,三两把栗米,好说歹说,总算熬出了粥来,用买来的陶碗盛了,再将买来的枣肉黄米糕隔水一蒸,晚饭便是热腾腾的栗米粥,配着红黄相间甜软糯的枣米糕,竟也吃得香喷喷。

厨房还留着柴火,填上几瓢水,待热了,舀进盆子里,简单的擦身洗发清理也是够用了。

外面秋夜刺骨的冷,瑞珠掩好了火,清理完后,赶紧回到东面屋子,打开门,里面是扑面而来的暖意,早已洗好的檀婉清正坐在蓬松柔软的新棉素被中,清洗过的头发已经半干,黑又亮的披在身后,脸上少了那些灰扑扑脏兮兮的香灰后,露出比常人更雪白如瓷的脂腻肤色。

大概是柴烧的多了些,屋里有些热,檀婉清面上有些热得发红,身上只松松着件灰色单衣,没有什么精神的坐在那里。

瑞珠知道小姐肯定是累坏了,忙将烛火移得远了一些,然后上了暖炕,给小姐拉了拉被子,扶着她躺下:“天色不早了,小姐,快歇着吧。”

檀婉清早已困的眼晴都睁不开了,点了点头便躺了下来,这具身体遗传了母亲得天独厚的天生白肤,也同样遗传了瓷器白肤的娇贵,檀府时还好,但自流放以来一路搓磨,实在苦不堪言,身体远比精神上更难忍受。

若不是她平日檀府时养护得当,流放途中又尽量放宽心情,凭着一股信念,恐怕早就在半路大病一场,一缕烟魂消亡人间了,又哪能坚持到现在。

如今松懈下来,竟是感觉到全身说不出的疲惫,身体发热,脸颊也烧红,躺下很快便无了意识。

瑞珠正给小姐整理被子,见到小姐露在被子外的手,手心居然有两处伤口,已经微微红肿,手臂手背也有几道红色的划痕,看着虽不深,但却浮出皮肤一层,肿了起来般。

极可能是拿柴火时刺到的,小姐皮肤生来便比别人细嫩,不经意就容易划伤皮肤,这样的痕迹若在自己手臂上,并不起眼,第二日便也消了,但在小姐身上,再被那白肤印出来,就要比旁人来的严重又得触目惊心的多。

别人不知,她怎会不知道,小姐从小到大,哪曾受这样的苦?流放路上,她最怕的就是小姐坚持不住,怕她病在半路,怕她想不开,怕她……

所以她处处跟着小姐,拼了命的护着,可是她一个丫鬟能护得了多少,那些押解衙差又无理的很,小姐后背她到现在都不敢看,因那里有鞭子的伤痕,那么深,没有药涂,也无法清洗,如今好了,恐怕也留下了伤疤,瑞珠心里极难受,她吸了吸鼻子,给小姐脚下的被子掖了掖,就看到以往白白嫩嫩的脚掌,全是新的旧的水泡,触目惊心。

脚指几处显然是今日刚磨出来的,水泡几近透明,似马上就要破了般,不知要多疼,瑞珠赶紧取了坊市买的针,放在烛火上撩了下,然后手脚飞快,让人感觉不到痛意的将那几处水泡挑破,没有什么药可以用,只得拣下一条跟小二搭来的棉布,将伤口擦净,略微包扎。

而檀婉清脸上的发红,瑞珠以为是暖炕烧多了热的,而檀婉清自己也只以为是累的,睡一觉便好。

可谁知这一睡竟是病倒了,虽然不说不是什么要命的急病,可也吓坏了瑞珠,四处问人请来了大夫,连喝了三四日药汤,才总算好了些,之后便再也不敢劳累小姐半点,整日什么都不让她做。

可今时不同以往,檀婉清娇贵不起,本来手头就拮据,什么都要精打细算,却屋漏偏逢连夜雨,自己这一病,又用掉十几两,这样下去,她和瑞珠这一冬都不知能不能安然熬过。

让她如何能坐得住?

如今她已经不让瑞珠买那些高价的精米细米,而是买些相对便宜的糙米,能省一些是一些,糙米这东西吃着虽粗砺,但营养不比精米差,甚至比精米多保存了外层那些糠蜡与种皮,相对而言更有养分,既然有这么便宜又有营养的粮食,也不必花多出一倍的钱买贵的了。

米存了半缸,接着菜也成了问题,这蔬菜除了买,便是自己种,可这个时候的菜半点不便宜,到了冬季更是贵的离谱,一般人家早早腌制了酱菜,整个冬日里靠着腌菜过日,可现在要酱菜,也要花银子买来才能酱,十分不合算。

于是檀婉清就把主意打在了院子里的的一小片荒废的花圃上,让瑞珠买来这个季节可以种的结球与紫花菘的菜种。

虽现在已是深秋,但也有一些秋季的菜种可种,哪怕过了种植的时期,长不了多大,但也能摘些青翠的菜苗来吃。

当几名黑骑军将领从谷城门进入,准备返回北城门时,路过几处宅院,为首的黑骑军突然停了下来,似看到了什么,回头又返回到刚才路过的宅院。

坐在马上,透过不高的院墙,能够清楚的看到这个不大的院子里,一个身着颜色暗沉的粗制布衣的女子,正悠然自得的在一处空地,慢慢的用一件旧农具歪歪斜斜的拢着沟,拢完又略带些笨拙的种着菜,并时不时弯腰拔去一根半根的野草。

可能野草坚韧有刺,女子手指娇嫩,拔,出后,竟是流出血珠来,没有想象中的尖叫,更没有面色发白,昏昏欲倒,女子只是看了看,便将伤口放在嘴边吸了吸,不在意的继续拿起农具翻土。

马上的人,静静坐在那里,冰冷的眸光紧紧的盯着她,越看,越是蹙紧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