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24章 当殿重考(1 / 1)

作品:《女皇难当:腹黑夫君宠上天

一股冷意油然而生,宋遥方才在鬼门关徘徊了一圈,此刻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如此大的变故,不仅大理寺骚动了起来,连皇宫都惊动了。

一伙刺客深夜潜入大理寺,杀了十二名狱卒,八名学子,行为之恶劣,引得朝堂人心惶惶。

而张知遥在得知宋遥没死时,没忍住甩了吴总管一巴掌。

吴总管跪在地上,苍老的身躯微微颤抖着。

张知遥胸膛起伏不定,从未如此大动肝火,手臂上的血丝线犹如活了一样,不安地躁动着。

张知遥狠狠地按住,一向温和清淡的面孔显得格外狰狞。

这蛊虫埋伏在他体内三年有余,这三年来他想尽了各种办法,找遍了天下方士,却没有一个能将其除掉。唯有保持平和,戒急戒躁,才能将它稳住,避免受其折磨。

但如今发生了这样的事,接二连三地失手,张知遥如何不动怒?

他双眸冷冽,于烛光下泛着星星点点的寒芒,语气阴沉道:“其余人死便死了,子安的命务必保住!”

魏子安要活,就注定有很多人要死。

“还有,查清楚,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

大理寺的惨案根本压不住,死了不少人,还都是京城权贵之子。在听见柳志安惨死的噩耗时,徐氏立马就晕了过去,柳氏也没好到哪里去,但她比徐氏撑得住,立马就去找苏易。

这两日苏易也正烦心呢,一直躲着柳氏,留在含霜这里,冷不防柳氏找上门来,哭着让他为柳志安报仇。

苏易明哲保身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去掺和这趟浑水。

而皇宫那边,柳茹茵听说哥哥死了,在正华殿外又哭又闹,被关了禁闭。

但这并不是最糟的。

秦砚将一堆证人证据呈到了姜钰面前,直指柳志安等学子作弊,但偏偏,就在欲查到魏子安头上的时候,有几名小吏离奇失踪或死亡,线索也就此中断。

魏子安无罪释放,宋遥也活着走出了牢狱,他们二人与其他学子一同到了皇帝面前,接受最后的审问。

姜钰手中还拿着那一篇颇具争议的文章,看着他们二人,想起了姜酒与他说的话。

清了清嗓子,姜钰问道:“宋遥,你可认罪?”

宋遥跪在地上,背脊依然挺直。

若说从前他是那光芒四溢的少年,经此一难,与黄泉几度徘徊,他也懂了收敛自己的锋芒。

“回皇上,宋遥不认。”

张知遥眉眼冷淡,活着又如何?不认又如何?该处理的他都处理了,他就不信宋遥的运气那么好,次次都有回转的余地。

姜钰问魏子安,“状元郎,你可认罪?”

魏子安一怔,下意识地看了张知遥一眼,讷讷道:“臣……臣不知何罪之有。”

“你可想清楚了,自己招认,跟被查出来,可是两回事。”

姜钰的话轻飘飘的,看着没什么分量,但确实是让魏子安的心沉了三分。

到底是做了亏心事,这几日他都是寝食难安,一时犹如被架在火上烤一样,额头都冒了汗,支支吾吾的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张知遥出声道:“皇上,你问错人了吧?魏状元的功名乃是他自己多年苦读获得的,皇上该审问的,不应该是宋遥之流吗?”

姜钰点头,“张阁老说的极是,眼下没有证据证明魏状元作弊,也没有证据证明宋遥撒谎,所以孤决定,当堂再测一次,孤与众位大人一同监考,这样总不会有错了吧?”

张知遥的手微微握紧,抬头看着姜钰,眼里晦暗不明。

姜钰龇牙一笑,傻里傻气的,根本看不出半点心机。

秦砚第一个表示同意,沈玉卿等人也纷纷附和。

张知遥自知骑虎难下,现在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魏子安身上了。

这次的题目还是徐清风出的,许是为了使结果更加分明,这次的题目只有一道,而且难度翻了一倍,魏子安拿到卷子的时候,脑子都空了。

反观宋遥,自知这次机会来之不易,屏息凝气之后,他便摒除了四周探究的目光,专心审题。

不过半炷香时间,宋遥便落笔答题,一旁的魏子安瞧见了,也不甘示弱,只是握着笔的手微微发颤,脸色十分苍白。

半个时辰,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对魏子安来说,犹如过了一个世纪。

直到一声太监高喝一声“收笔”,魏子安表情浑噩地看着他们把自己的卷子抽走,似被抽走了浑身的力气,神色一片灰败。

两张卷子先是呈到了皇帝面前,姜钰自己都搞不懂,随便扫了两眼,便让人交给徐清风。

徐清风先是看了魏子安的卷子,眉头轻轻一蹙,又看了宋遥的卷子,紧皱的眉头又舒展开来。

两张卷子在朝堂穿了个遍,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宋遥答得有多完美。而魏子安的文章不说错漏百出,也是前言不搭后语,漏洞颇多,丝毫没有逻辑。

这局宋遥胜出,毫无异议。

徐清风看着宋遥的目光分外和善,“宋公子,你看过《为政论》?”

宋遥拱手,“《为政论》乃是凤帝所著,观点与其他史论不同,学生却十分赞同。”

徐清风满意地点点头,想起英年早逝的姜酒,又忍不住遗憾地叹气。

他又看向魏子安,道:“这道题目,是我当年用来考凤帝的,凤帝答得十分出彩,其中‘君为民民’一句,更是让老夫印象深刻。魏公子这一篇稍微逊色,逻辑混乱,观点不明,这一场,老夫判定宋遥胜出。”

明明是十分公正的评价,却让魏子安无地自容。

张知遥道:“就算这一场考试宋遥赢了,也不能证明魏子安在这次科考中作弊吧。”

魏子安强撑着精神,道:“多谢祭酒指点,只是学生未曾看过凤帝的《为政论》,故而才答得不如宋公子……”

闻言徐清风的表情变得有些古怪,“你没看过《为政论》?”

这篇文章并不出名,毕竟姜酒把君主比作了老百姓的百姓,引起了不少史官的非议,鲜少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