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侵入人间 第410节(1 / 1)

作品:《侵入人间

女人转过头来问道。

孟正失笑。

“好了,有问题就问吧。我们之间不需要那么客套。”

玛丽小姐像是下定了决心似的,一双眼睛直直地盯着青年的瞳孔,不愿意错过任何细微的感情变化。

“你为什么对此事如此执著?真的……只是为了迎来一场世界末日?”

孟正愣住了。

他放下胳膊,突然大笑起来,好像听到了世上最滑稽的笑话。

“怎么可能?”他一边笑——笑得真的很夸张,连眼泪鼻涕都快一起流出来了——一边摇晃着脑袋,“您对我有天大的误解。”

“你不是一直将‘末日’‘末日’之类的词儿挂在嘴边吗?”玛丽将双手抱在胸前,“不是只有我一个这样想。大家私底下都觉得你是试图利用神媒来毁灭世界的疯子。”

“咳咳。”

孟正好不容易才停下笑声,擦了擦眼角溢出的泪水,咳嗽一声后问道:

“玛丽小姐,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相信‘世界末日’这个词的人是谁吗?”

没有等待回应,他便自顾自说下去了。

“不是那些狂热的宗教徒。老实讲,那群人就是因为缺乏肯定自我的能力才会寄托于外物。今天有人告诉他们‘明天是世界末日’了,他们会信,会惶恐会不安;要是明天又有人告诉他们‘明天是上帝开放天堂的救赎日’,他们也会信,一下子变得喜出望外。”

“这个世界上,最相信世界末日终有一天会来临的人,是耗费了一辈子的时间,穷尽毕生精力放在‘如何抵御末日’这一课题上的人。”

孟正屈起手指,敲了敲自己的太阳穴。

“如果末日没有来临的话,就意味着我过去的一切工作都是梦幻泡影,我像个疯子那样度过了毫无意义的一生。我当然不情愿这样,所以我必须相信它,比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都要相信,明白了吗?”

“……所以,你是想要当救世主?”

“哈哈,怎么会,你太高看我了。”青年摊开双手,“另外,我讨厌这种寄托于虚无缥缈命运之上的比喻。如果真的有人能算作是救世主,那就不会是一个人,至于其中当领头羊的那位……打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孟正再度敲了敲桌上的女孩照片,若有所指。

“但我想要拯救世界,这点毋庸置疑。务实点说,最起码是得从即将到来的末日中,让更多的人类幸存下来。”

“如果你真的怀抱着这样美好的理想,何必采取这种做法?”

“理想伟大,所以手段也必须伟大?”

孟正撇了撇嘴,他倒是没有嘲讽对方的天真,只是用一种很平静的语气回答道:

“你知道践行理想所需要的代价吗?先不说有多少人会相信我的担忧,就算我的口才真有那么好,让大家都相信‘世界末日终有一天来临’,你以为他们就能行动起来吗?人类是缺乏远见、目光短远的生物,特别是在要求牺牲的时候,都会觉得‘凭什么是我’?到最后一定会陷入到无休止争端的漩涡和糨糊之中。”

“所以,我只能去找那些对手段如何无所顾忌的家伙,告诉他们这样做会得到多大的利益——注意,必须是实打实的、经过时间的证明后的确可靠,且得手后立刻就能变现成财富、权势与地位的‘利益’,才能拉拢到这群人。”

沉默片刻后,玛丽小姐微微叹息了一声,说掉:

“……我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了?”

“你比想象中的还要危险。”

女人态度诚恳地回答。

“电影里那种导致世界危机的反派科学家,都是像你这样自以为掌握着真理,不把普通人看在眼里,一意孤行的人。”

“哈哈哈,的确如此!”

孟正一点儿都没有生气,再度开心地放声大笑。

“我喜欢这样的说法!疯狂科学家啊,真不错,你知道我以前还是‘认知科学与鬼屋现象’相关领域的研究员吗?可惜缺乏科研方面的天分,没做多久就滚蛋了。”

女人望着面前的这个男人,意识到她虽然曾经是对方的同伴,却从未真的靠近过他。

于是,她心中那份曾经有过的雀跃和悸动,也就此轻轻放下了。

玛丽最后看了一眼孟正,那目光中蕴藏的情感似是怜悯、又是不解。然后,她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

玛丽走了。

孟正脸上的笑容像是被黑板擦抹掉的粉笔痕, 渐渐变成虚无。

他面无表情地一屁股坐回椅子,略显疲惫地闭上了眼睛。

“那……这就是最后了,阿远。”

半响,男人自言自语的声音回荡在空旷而黑暗的书房里。

“人类能否克服‘神煞空亡’的威胁,能否抵御佞神的大规模入侵,全都寄托在你女儿身上了。”

“我们不能指望命运,就算日夜祈祷,这世上的神媒也终究寥寥。既然不能指望上帝来赐予,就只能由我们人类的双手来创造‘奇迹’。”

“我的天赋远不如你,阿远。因为过去十年,依然想不到制造‘人工神媒’以外的方法,甚至不得不把主意打在唯一的成功案例上。”

“如果不是这样,我或许……”

沙哑的声音微弱下去。

等到懒洋洋的斜躺在椅子上的男人再度站起的时候,他早已变得精神抖擞,笑容满面。

孟正最后瞧了一眼照片。上面是一栋白色的房屋,屋门前是一对手挽着手氛围亲密的夫妻,和笑得很开心的小女孩。

他转过身来,将椅子后面的窗帘一把拉开,明媚的阳光透入窗户玻璃,洒落在翠嫩欲滴的花盆叶片上。

昏沉阴暗的室内,转瞬间大放光明。

孟正将照片反扣在桌上,再一次拿起外衣,大踏步朝着门口走去。

……

照片的背后,用漂亮的花体字写着一行英文,和一个署名:

“the first step to ge the world.(改变世界的第一步)”

“——林明远。”

第三百零七章 银河终结之夜

“妈妈还没吃吗?”

竺清月回到家后,换上拖鞋,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呼唤自己的母亲。

“嗯。”

然后,母亲同样轻轻回应了她。

室内灯火通明,被夜色镀染成海沟深处般漆黑的玻璃窗户上,清晰映照出女孩的身影。

班长大人望着正安静坐在客厅里的母亲,她的嘴角微微上扬。

放学回到家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向自己的母亲问好,并得到欢迎——这对于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司空见惯的景象,对曾经的少女来说,却是无法触及的奢望……

不,说“奢望”可能都显得夸大,因为那时的竺清月甚至没功夫去思考这件事,光是照顾重病在床的母亲就足以让她精疲力竭。

而现在,一切都在朝着幸福的方向发展,这位年轻女孩的生活逐渐走向正轨,甚至有心思争风吃醋抢男人。

女人一如既往坐在沙发上,她的脊背挺直,正在看电视。屏幕上的男女正在情绪激昂地说着什么,背景音乐相当的激动人心。

……说起来,妈妈整天到底在看什么节目呢?

竺清月的脑海里,突然冒出这么一个有些些奇怪、有点点无聊的念头。

好像每次都能见到她正在观赏一个相同的节目。屏幕那头的人们似乎是唱歌,又像是在主持综艺节目。

或者是庆祝节日的联欢晚会?但电视台的联欢晚会总不可能天天举行吧?

她隐隐约约听不清楚电视机里传来的响动,只是觉得现场的气氛很热闹,台下的观众们正在“哗啦啦”地鼓掌,一遍又一遍,不知疲倦,永无休止。

竺清月想得入神了。

她觉得这背景音有种熟悉感,像是从记忆之海的深处漂上来的浮尘。

这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以前听到过?是爸爸还没离开的时候,三个人一起看的节目吗?

若真是如此,倒也难怪妈妈那么念念不忘……

竺清月心中暗暗叹息,不自觉摇头。她没有去打扰母亲的闲暇放松,走到冰箱前,打开门看了一眼里面放着的菜。

“嗯,今天就做西红柿鸡蛋面吧,怎么样?”

“好。”

母亲的回答依然平静祥和。

竺清月哼着不成调的小曲,拿着新鲜的西红柿和鸡蛋走向厨房。不一会儿,那个方向便传来菜刀碰撞砧板的响动,然后下锅焯水放油的“刺啦”声。

片刻后,母女俩的晚餐……或者说夜宵,就做好了。

两大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被她板正地摆放在餐桌上,红色的西红柿、黄色的蛋花和白色的面条,色泽诱人,看上去就很好吃。

竺清月准备好了两双筷子,正要招呼妈妈过来的时候,转过身来却发现客厅里已经空无一人了,连灯都关上了。

变得漆黑无光的房间,让她在这一霎那有种再度回到“过去”的恍惚感。

竺清月愣住了。等她反应过来后再转头一看,发现妈妈已经坐在对面了。

少女暗自松了口气,脸上浮起微笑。

“趁热吃吧!”

母女俩一起吃饭的日子并不算是惯例,不过竺清月却早早开始习惯了这种生活。

一边吃饭,女孩一边无所顾忌地聊着学校的话题、聊家里的开支、聊电视和广播电台播放的节目。

一般来说都是她在滔滔不绝,她的母亲偶尔会应上几嘴。

然后,当然,不可避免的——母女俩谈到了少女的恋情话题。

扭曲的心态与理想,所导向的糟糕结果,常人无法理解,甚至连两位朋友都觉得她不可理喻;而唯有在血脉相连的母亲面前,竺清月能将心里话全部倾诉出口,不必有任何保留。

她自然会对此表现得兴致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