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282节(1 / 1)

作品:《(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所以越发不肯离开他左右。

等胤禛跟虎团终于日夜兼程,匆匆往宫中请了个安,又同康熙一道来了一等公府时,就看到淑宁这满目担忧的憔悴样儿。

在胤禛的印象里,姨母素来果断又坚强,聪明又隐忍。

何曾有这般灰心丧志?

生让他心里一个咯噔,还以为自己回来晚了。病床上连起身都费劲的阿灵阿却仿佛看到了救星般:“四阿哥,四阿哥您快劝劝我这固执老妻吧。让她好歹歇歇,别拿自己还当小年轻似的,没日没夜的守在我身边。您瞧,她那脸色,都快比我这病人还憔悴了。”

胤禛微笑点头,刚要劝劝自家姨母,却只见她崩溃大哭。

连说皇上都把虎团给召回来了,肯定是太医说阿灵阿凶多吉少,说不定这几日的好转都是回光返照云云。

谁说都不信,直哭得声音沙哑。阿灵阿无奈,只好请太医行针,让她先睡一会。

倒是康熙微笑:“这果然是患难见真情呀!以往爱卿百般焦躁,言说你家福晋对嫡母、嫡姐、婆婆、大小姑子、儿女甚至大外甥,个个上心。只对你略差了些,如今你亲眼所见,知道她最离不得你了吧?可得好好养病,尽快好起来。不然你真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不是得带走你福晋整条命去!”

嗯嗯嗯。

阿灵阿认真点头,就算再怎么药一到嘴边就有汹涌的呕意,他也死死忍着。

一定一定配合治疗,坚决不走在自家福晋前头。免得她再受这等诛心之痛,哭到伤心欲绝。

至于风尘仆仆赶来,却吓得自家额娘崩溃大哭的虎宵?

那就没得到过自家阿玛的一个好脸。

委屈得他差点给自己唱一首虎郎冤:“这哪是儿子小题大做,听着点消息就放开手中机要,将国之重事放在一边呢?分明是皇上体恤您,怕您有个……所以特命人传信,让儿子回来略尽人子之道。”

这一路日夜兼程,他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就怕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京城,却看到一片耀眼的白。

天幸皇天不负,祖宗有灵,到底没那么残忍。

阿玛病情虽重,却在渐渐好转。

只是经此一事之后,身子到底虚弱许多。短时间内,确实无法胜任九门提督这么既累且杂的活计。

偏偏脑袋抻多长,等着出任新九门提督的人那么多,皇上却只盼着他的股肱之臣能快点好起来能再官复原职。

为了帮他保留这个职位,刚刚回京的虎团就被越级提拔,暂代父职。

这决定一出,别说虎团,连他在病床上安养的老阿玛都受不了了。赶紧趁着皇上又一次过府探望时认真谏言:“按理说,皇上看重犬子,奴才只有感激涕零的份。可九门提督之职关系重大,关乎皇上与京城安危,必须忠心、能力、资历等缺一不可之才,方能胜任。”

“这小子到底年轻,还不堪大用。皇上不如……”

再想想别人,您亲表弟兼小舅子的隆科多隆大人就在殷殷期盼着呢。

这康熙哪能不知道?

只是,他老舅佟国维之前跟马齐两个一手主导了公推八阿哥为太子的事儿。隆科多当初那字条上,也赫然写着老八的名。

大舅家的鄂伦岱更是铁杆八爷党的存在。任由他如何责骂,甚至令人鞭笞,依旧悍然不改。

因此种种,康熙对整个佟佳氏现在的感观都不怎么好。

毕竟旁人如何也就罢了,佟佳氏却是受了他皇额娘的余荫,被他亲手提拔到如今的呀。

结果等他老迈,诸皇子各有心思的时候,他的亲舅舅、亲表兄弟们忙不迭各自站队,除了不被父兄承认重视的法海之外,竟再没有人想着做个单纯的皇党。以他的利益为利益,以他的立场为立场。

还不如阿灵阿!

两相比较之下,康熙可不就更不愿意将自己的安危交付到‘叛徒’手里了?

甘愿让虎团暂代父职,等他恢复好了再官复原职。

他相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比他小了十几岁,身体素来不错的阿灵阿熬过这一劫之后,肯定还能为他效好多年的力。

经历过此番,更想着提前告老,好好陪陪自家福晋的阿灵阿:……

真心真意请求,皇上您还是换个更合适的人选吧。

可他越是恳切,康熙就越能感受到他忠诚。越不忍心腹之臣,因为小小疾患而没了差使。托合齐事后,他对九门提督这个位置也是要求越发严格。

稍有丁点不信,都不敢托付之。

就怕再养出来一个托和齐来,而与之合谋的皇子却比胤礽多了些个杀伐果断。

于是,不管阿灵阿怎么建议,他都依然坚持先让虎团顶着。

至于说虎团年轻,恐怕担不起这个重责大任?

没有的事儿!

能力跟年纪可不发生关系,虎团年纪虽轻,前头去组建海军、配合四阿哥办案等,可都没有过丝毫差池。

是个可用之才。

陡然被提高到如此程度的虎团:!!!

逃不开,躲不掉,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兢兢业业地把事情干好了,拒绝一切糖衣炮弹。然后乖乖巧巧地等着,自家阿玛早日康复。

对此,淑宁只表示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此番自家阿大人病情来势汹汹,几度踩在鬼门关门槛上,对元气伤害极大。不养个一年半载的,她绝不放心他再回去当差。

开口就差点把虎团吓傻:“不,不用了吧,额娘?太医都说阿玛以往身体健硕,如今已经恢复的七七八八。再略微调养个一两个月,就能彻底康复,健康如往昔。”

淑宁一个眼刀子甩过去:“太医前头还说你阿玛这回凶多吉少,让你弟弟们有个心理准备呢!还不是老娘没日没夜照顾着,才把人从阎王殿里拉回来?”

“现在老娘说他还没好全,且得好生休养。没有个一年半载的好不了,你有不同意见?!”

眼看着她那手都快伸向掸瓶了,虎团还敢说什么呢。

只能说额娘说得对,到底是儿子浅薄了。

休养,休养,必须得好好休养。阿玛只管歇着,一切交给儿子。等您彻底痊愈了,再官复原职不迟。

撂下话,他就赶紧跑了。

生怕已经当阿玛的人了,再被额娘摁住狠狠抽一顿鸡毛掸子。

昭仁殿内,知道心腹爱臣已经渐渐好转的康熙心情非常愉悦。着人给胤禛看座看茶,父子两个细说江南盐政与广州海贸等事。

自打五十四年夏到如今,近一年的时间内,胤禛跟胤禟两个一心扑在这上面,自然烂熟于心,说起来头头是道。

听得康熙连连点头,夸他做得不错。

狠查盐政,为国库带来大笔收益。

成立海事衙门,将海贸规模化、规范化,未来也肯定会为国库添许多进项。而这源源不断的银子变成军需,一路运往西边战场。也必能养得大清兵丁兵强马壮,更加所向披靡。

四舍五入之下,若将来虎威真能再现冠绝三军之勇,将整个厄鲁特蒙古都纳入大清版图,他也居功至伟。

这般夸奖一出,胤禛直接就跪了:“皇阿玛过奖,这一切全仗您英明神武。若不是您知人善用,胸襟宽广,给了儿子和九弟这般机会。儿子就算再如何能耐,也依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所以真要论起功劳的话,皇阿玛才是绝对首功……”

第223章 严格监管起初,阿大人还点头:保证书……

一年来的历练,已经让胤禛熟练掌握了处处将自家皇阿玛放在首位的技巧。坚持一切都是以皇阿玛英明决定、妥善领导为基本原则。

果然,听他这么说完,皇阿玛的笑容都特别慈爱和蔼。

心里越发有底的胤禛笑,开始细细讲述自己从江南到广州的所见、所为与所思。

这着重点,自然都放在那些个贪官污吏都被收拾之后,当地百姓如何欢喜雀跃,大呼皇上圣明。自觉自发地准备万民伞,不收都不成。

到了广州之后,知悉朝廷要成立海事衙门,规范海贸、支持海贸。还专门成立海军,保护过往商人安全等后,当地百姓也都群情欢悦。

对着京城方向磕头作揖,山呼万岁。反正时时处处,都是百姓对今上的感激与赞美。

就算在信上瞧了千百回,再听到胤禛亲口说起,康熙也还是忍不住满心感慨:“朕做的,还是不够多呀!亏得虎威细心,去剿个匪的功夫,还能那般观察入微。一举替朕发现了两个大漏洞,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若不是策妄阿拉布坦来犯,他都要请旨再往南边替朕操练海军了……”

提起自家心腹爱将,康熙就夸耀不停。

越发觉得阿灵阿是个好的,一辈子忠心耿耿。垂危之中,还惦着不能因为他之故,影响整个西边战事。宁可抱憾而去,也央求他断不可临阵换将。

甚至言说自己就算有个三长两短,也不许虎威回来奔丧。

唯愿他恣意沙场,将厄鲁特蒙古变成历史,终结准噶尔汗国。让那些狡诈之辈,再不敢骚扰大清子民……

那些忠直之言让康熙如今想来还感叹不已,赶紧又把给他看诊的太医招来。细细问了一遍他如今身体状况,该怎么补养,什么时候才能彻底恢复等等。

其实,阿大人现在就没什么大碍。

是福晋太过紧张。

但太医被狠狠贿赂加威胁过,自然不能如实相告。不然皇上这般爱重阿大人,真把大病初愈之人带去塞外,折腾点好歹出来呢?

到时候皇上痛心疾首之下,他们这些个涉事太医却免不了要背锅啊!

为了拒绝可能会有的凄惨,太医赶紧躬身回答:“回皇上的话,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阿大人虽然向来身体康健,无甚病痛。但到底练武之人,这么些年大伤小伤无数。以往身体健康倒也不显,这么一病,之前的隐患也都一一爆发出来。若可以,还是仔细调养个一年半载,免得影响寿数……”

七分真,三分假,说来才最让人真假难辨。

尤其康熙自己也是稍微懂些医理,更尝试过久病缠身滋味的。闻言自然没有丝毫怀疑,只又着人开了御药房,捡了不少只有帝王才配用的顶级滋补药材赐下去。

让送药去的人传他口谕,叮嘱阿灵阿一定要遵医嘱,好生休养。

再忙着为君效力,也不差这么一年半载。务必把身体养好了,再官复原职,替朕守着京城大门。

“哎!”听完魏珠亲传口谕的阿灵阿感动到泪目:“还请公公转呈皇上,奴才一定按时吃药,好生保养。争取在最快的时间内,养护好自己的身体,回到皇上身边效力。”

魏珠这几年就被梁九功手把手教着,作为他继任般的存在。日日伺候在君前,哪里不知道皇上对这位阿大人的看重呢?

闻言忙微笑拱手:“阿大人放心,奴才一定原原本本,一五一十地禀告皇上。”

“有劳公公。”

说话间,虎宵亲自给魏珠拿了个怀表。

如今这玩意儿风靡京城,无数达官贵人都以拥有一块为傲。可这东西精细,制作起来殊为不易。这狼多肉少的,就造成了一表难求的盛景。

以至于有些人千辛万苦排到号,买到了表,还要专门办宴炫耀一二。

如此好物到手,就算伺候在康熙面前,什么好东西都见识过的魏珠也忍不住眉开眼笑,连连道谢。

回到昭仁殿后,自然嘴巴跟抹了蜜似的。

把阿大人虽在病中,却依旧思念皇恩。见皇上如此惦念,不免感动到热泪盈眶。恨不得即刻披甲上阵,为皇上征战四方的劲头大加渲染。

让康熙越发确信这是个一心为君的股肱之臣,更加感念不已。

赶紧让他好生休养着,万万不可有丝毫差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