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274节(1 / 1)

作品:《(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可是……

可是这么一来,万一有个万一……

多年失宠,十三早已经失去以往的意气风发,那点年少时幼稚的小想法也都消失殆尽。如今细细看过诸位兄弟、反复比对之后,他发现不管是从私情还是国情上来说,四哥都是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

他也愿意做四哥的贤王,不让大清落在瞧着风光霁月,实则满肚子小心眼的八哥手里。

于是几经斟酌,到底还是说让四哥留在京中以防不测。

江南什么的,他去就好。

胤禛虽没有采纳他的想法,但却深深记住了这份情。想着十三弟文采武功皆是兄弟们之中的佼佼者,若有一日他能如愿以偿,必定重用之。

除了十三外,老十也表示愿意跟四哥一道同甘共苦。

帮皇阿玛分忧。

不愿意他趟进这趟浑水里的贵妃娘娘笑,当着皇上的面便对自家儿子大开嘲讽:“就你,还给你四哥帮忙,替皇阿玛分忧?乖啊,你要是真有这个心,就好好留在京城,莫跟去添乱。”

胤俄觉得自己的能力受到侮辱,赶紧求皇阿玛替自己做主。

不想他老人家竟然认同点头,也觉得他跟去不但与事无补,还得添不少乱。于是果断回绝,将九哥派了去。

看得胤俄直扶额:“长生天啊!皇阿玛竟然觉得四九凑在一起,除了打架之外,还有可能合作吗?”

原则上确实不行。

有剃毛剪辫之仇在,基本上,老九瞧见胤禛就不烦别人儿。

但是他的经商梦做了这么多年,一直也未能变成现实。老四往江南,除了盐政之外,还有海贸事宜,关乎着他心心念念的经商大事。

而且皇阿玛说了,只要他能尽一个皇子阿哥的本分,踏踏实实跟老四俩把这事儿办好了。

他老人家就法外开恩,允许他在不利用身份之便欺行霸市、搞恶意竞争的前提下,合乎大清律要求的同时从事商业。

如此惊天香饵一出,别说是跟老四一起办差了,就算现在让胤禟抱着胤禛的冷脸啃一口,他都不带有半点迟疑的。

给他帮手,给皇阿玛当眼线?

可以可以,他都可以!保准详实可靠,原原本本地都记下来,绝不错过老四的任何小动作。

老九这边兴致勃勃地收拾行囊,胤禛也在对福晋、对儿子们仔细叮嘱。就怕自己孤身在外,福晋跟孩子们有什么应付不来。

一切都井然有序中,只有德妃慌了神。

老儿子当上了副将也不改其志,把当铁帽子王当成毕生理想。明示暗示皆不成,皇上的态度也明显摆出来。

无奈间,她只好转变心思,尝试去烧胤禛这个冷灶。

结果还未开口呢,他就自请往江南了?

这要是有个万一……

德妃皱眉,赶紧着人往雍亲王府传令,让他往永和宫觐见。

第217章 母子过招前无古人值得骄傲,真后无……

传话之人到的时候,雍亲王府上下都愣了。

毕竟,十四阿哥出征在即。按理说,德妃娘娘应该正为他忙前忙后,无假他顾啊!这怎么好端端的,还传自家爷/阿玛进宫呢?

弘阳甚至腾腾腾一溜小跑,抬头瞧了瞧外面的天空:“太阳好好的,没有打西边出来诶!那……”

玛嬷为何找阿玛的后话还没说出来,就被大哥死死捂住了嘴。

乌拉那拉氏赶紧欠身行礼。

上次选秀皇上来来回回斟酌许久,感觉哪家闺秀都有些配不上他乖孙子。到最后,也没定下来弘晖福晋的人选。又三年过去,三十六年生人的弘晖今年都虚十九了,乌拉那拉氏这当额娘的能不着急吗?

这些日子就频频往宫中,想着尽可能地多见见待选秀女。

多做些了解。

免得瞧资料、看风评都千好万好,娶进门来才知道这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她这一颗心都扑在给大儿子选媳妇上,家中诸务不免懈怠了些,竟让小弘时说出这等但凡传出去就是个大不孝的话来。

就……

好在夫妻多年,王爷素知她秉性。否则的话,这小失礼搞不好就弄出大问题来。

可事实上,双方关系生疏,哪有只怨一个人的道理呢?

连胤禛自己听到生母传话,都不由有些怔忪。

也不怪弘阳……

不过这话可不能说出来,助长臭小子嚣张气焰。于是,胤禛只扶起自家福晋:“孩子犯错,好生管教便是,福晋何必致歉?姨母常说养不教,父之过,可见先贤都认为当阿玛的得在教育孩子方面承担更多责任。若弘阳这小子不好,也是爷没教好,福晋不必自责。”

乌拉那拉氏笑,心中万千感谢姨婆婆。

多亏了她这些积极正向的引导,自己才能成为皇子福晋中最轻松愉悦的一个。

比起隔壁那一院子妾室格格,还被皇上摁头妒妇的八弟妹。咸安宫内被连累了一辈子,连生病都要被借机谋划,差点被生生吓死的二嫂子。

她真是幸福的太多太多。

不过……

乌拉那拉氏垂眸,十一岁大婚至今,携手并肩半辈子。胤禛就算隐藏的再好,也注定会被枕边人发现端倪。

帐殿夜警、张明德案、喇嘛诅咒、共推太子、毙鹰案、矾书案……

这一桩桩下来,无疑使皇上对诸皇子的防备空前加剧。

夺嫡二字说来简单,实则如火中取栗。

必定危险万分。

可自家爷满腹才华,胸怀天下。虽一直不显山露水,只以贤王为目标。可遍观诸皇子,实际上数他的功劳最大。

先皇后养子的身份,也让他在诸皇子之中,出身仅次于二阿哥。比贵妃娘娘所生的十阿哥比肩。皇上亦称其孝,每有褒奖。

排除几个不可能,余下的皇子之中还真就数他最靠谱、赢面也最大。

因此种种,乌拉那拉氏自是支持自家夫君青云志的。

也暗下决心,要把王府中大小事务整理的妥妥当当,让王爷再无后顾之忧。如今儿小弘阳这般童言无忌事,再不能发生。

感受到她这默默支持的胤禛笑着拍了拍她肩膀:“小四还小,慢慢教便是。只是此后爷不在京城,福晋便不免多费些心了。”

“王爷客气,这本就是妾身分内之事。”

“这些年有福晋,爷实在省心不少。以往常听姨父说感谢皇阿玛赐婚,爷还不以为然。觉得他堂堂男子,也太矫情了点。如今方知,确实妻贤夫祸少。感谢皇额娘,病重之时,不忘为爷千挑万选定下如福晋这般贤妻。”

乌拉那拉氏:!!!

震惊到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抬眼一瞧,就看三个儿子也正恍恍惚惚着。而口出非常言的某人已经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说是不好让娘娘久等。

要不是那惯来规矩,好像用尺子量过的步子有些凌乱,乌拉那拉氏还真就信了。

永和宫中,素来淡定的德妃娘娘已经往宫门口瞧了几次。

双眉紧锁,不停想着措辞。

没办法。

主观也好,客观也罢。

终归是这儿子自打出生以来,就未养在她膝下。先皇后过世之后又……

总之,他们娘俩虽然有些默契,但母子感情确实生疏。

平时聊个家常都能尬住,更何况这种关乎身家性命的夺嫡大事?德妃合理怀疑,为策安全故,他不管有没有这个心思,都会断然否认。

宁可不要她这个助力,也拒绝与她交心。

就好像前头年羹尧的妹子一样,多好的助力啊!说推就给推了,让她想起来就扼腕。

真·若不是十四侧福晋的位置已满,若不是事情做得太明了怕惹皇上忌惮。她都恨不得亲自出马,将人安排给老儿子。

何至于便宜了裕亲王保泰?

思绪纷乱之间,胤禛就已经过了永和门,到了永和宫。撩起袍角跪下来:“儿子胤禛给德额娘请安,德额娘福寿康宁。”

得,就这么个称呼,就让德妃瞬间无奈又冷静。

挥帕子的手都有些无力了:“起磕吧。眼见着选秀结束,弘晖福晋的人选也马上就定下来。那孩子康熙三十六年生,如今都虚十九了,正经老大不小。婚事一旦定下,就该赶紧张罗着大婚了。你这当阿玛的不说帮儿子张罗着些,怎么还在这个时候远行江南?”

胤禛困惑眨眼:“有皇阿玛指婚,内务府、宗人府操持、福晋掌舵,也用不着我非得留在京城吧!”

德妃:……

想说需不需要是一方面,关键是,这个关键的时候你真的不能走。

但他们母子感情在那里,简单的话却不方便简单说。

她只好又往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方向去扯,着重往胤禛的安全上说。

然后,她的好大儿又给她跪了:“儿子多谢德额娘挂怀,但儿子身为大清皇子。自小便受皇阿玛教导,受天下百姓供养。自然也该为大清兴旺发达,而献出自己的力量。十四弟比儿子还小几岁,都能为了打击策妄阿拉布坦,扬我大清国威而悍然奔赴前线。儿子这当兄长的,岂能落后太多?”

这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直接说到德妃泪目:“罢罢罢,儿大不由娘。你们一个个的翅膀都硬了,都有自己的想法了。为娘说不动,也管不听。只是……”

“去年冬日,你们皇阿玛就被老八气得不轻。前头二阿哥又……皇上当年,可是中过风的。你就不怕……”

话没说完,胤禛便让她慎言。

皇阿玛乃是真龙天子,受命于天,自有长生天庇佑。

德妃嘴角微抽,想说秦始皇还把受命于天,即寿永昌八个字刻在玉玺上,也没耽误他突然间就暴毙在巡游的路上啊!

历朝历代,哪个皇帝不盼着万岁万岁万万岁?

实际上,如当今这般能在位五十年不止的,不足一巴掌之数。

眼看着临终末晚,咱们得善于自谋呀!

不然过了这个村,再没有这个店。再回首,就只能对旁人拱手称臣了。称臣不要紧,万一上位的那个与自己关系不佳,或者干脆既贤妒能。那就别说贤王,连闲王能不能有命当,都是未知之数了。

身家性命,都寄托在旁人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