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178节(1 / 1)

作品:《(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不管是吃食、药还是白水,喂进去之后,不消片刻便如数吐出来。

严重时甚至能呕出血。

十月里出生,虚岁才十三的胤祥又要伺候额娘,还要安慰两个年幼的妹妹。更得抽空背书写字,生怕功课被拉下太远。

他母家出生过于低微,郭罗玛法连个正经的官身儿都没有。只额娘走了大运似的小选入宫,得了几分帝宠。

却接连诞下一子两女,还是区区庶妃。只有他积极努力,日后封郡王、封亲王,才能成为额娘和两个妹妹的依靠。

一根蜡烛两头烧,很快便把十三折腾到形销骨立。

真·弱不胜衣,嘴角还起了一圈又一圈的大火泡。作为朋友的虎威跟三胞胎也跟着焦心不已,翻了几本医书,自觉有几分天赋的虎圆甚至还自告奋勇地要给章佳氏把个脉。

可把德妃给吓的,连话唠本性都暴露无遗了。

生怕他冲动莽撞,忙没帮上反倒把自己和家人都给连累上。

接着单训变群嘲,虽然好心却未免太欠思量也太自不量力的虎圆同学被训成霜打的茄子,直接蔫了秧。

回到一等公府,小子还有些闷闷不乐呢。

巴雅拉氏这么一问,他那么一答。淑宁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梦中导致三阿哥诚郡王被削成贝勒,让三阿哥与十三阿哥自此交恶的导火索──敏妃薨。

可是……

如果她记得没错,梦中的敏妃也就是现在的庶妃章佳氏是康熙三十八年七月里头去的呀!

闰七月的时候,康熙才下旨,说妃章佳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甚素著,今已病逝,深为轸悼,谥为敏妃,尔部察例行。

将她从区区庶妃追封为敏妃,皇子公主与近支宗室们,就都有了百日孝期。

谁知道诚郡王是被人下了暗手,还是从未重视过这个后宫中寂寂无名的妃子呢?不出百日孝期就大大方方地剃了头,然后被十三抓了个正着。

直接闹去了乾清宫。

三阿哥还没坐热乎的诚郡王被撸成贝勒,本就挺受皇上喜爱的十三越发得圣心。达到但凡圣驾远行,几乎都随身携带,甚至曾着他代为祭天。

一度让太子都深感威胁。

可,那都是康熙三十八年的事儿啊!这怎么还提前了呢?

淑宁百思不得其解,遂决定往宫中探望一二。横竖自从她康熙二十五年进宫伺候嫡姐月子,做饭给同有妊的章佳庶妃带份起,两人的关系就一直不错。

这会儿闻听娘娘身体欠佳,她过去瞧瞧,倒也不显突兀。

见到她来,章佳庶妃还很欢喜。

只可惜身体状况实在不佳,竟连起身相迎都做不到。只在十三的帮助下靠坐在墙边,腰后垫了好大迎枕。

连说话的气息都微微带着颤:“劳烦……福晋过来……看我了。”

“娘娘说的这是哪里话?”淑宁微笑:“向日里没少受您赏赐,如今您身子不虞,臣妇哪有不来之理?只是诸事繁忙,来的晚了些,娘娘勿怪才是。”

知道她出身微寒、位份也低,手头上怕不宽绰。

淑宁带来的都是上好养身药材、食材。

二百年头上的老山参、极品虫草、官燕等,林林总总地拿了好些个。

既多且贵。

直让章佳氏受宠若惊,连连说不可。

淑宁只握着她的手微笑:“娘娘收着吧,好歹也是臣妇的一番心思。希望多少能有些用处,助您早日康复。”

一句话,说得十三直接掉泪儿:“胤祥谢过姨母恩德,可是……可是额娘自打生病以来,便胃口欠佳。用什么,吐什么……”

边说,小伙子还满脸殷切地瞧着淑宁,直直跪下:“胤祥厚颜,只听说当年乌库妈妈病重之时,就是用了姨母您所制吃食才转危为安,顺顺当当到了次年春日。胤祥求姨母屈尊为额娘下一次厨,万一,万一额娘也如乌库妈妈一般呢?”

少年哭成泪人,看着淑宁的目光好像看着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仿佛他额娘的生与死,都寄托在淑宁的点头摇头之间般。

那股子哀伤绝望劲儿,直接看哭了已经为人母的淑宁。让她二话不说往永和宫的小厨房,为可怜少年煲一个希望。

知道章佳氏久未真正进粥水,淑宁只用上好的小米熬出浓浓的米油来。

再用南瓜蒸熟捣碎和面,做了个健脾和胃的南瓜蒸糕。

清清淡淡,滋补又养胃。等她略开些胃口,再谈其他。是的,因为她跟章佳氏的情谊加上对胤祥的怜惜,淑宁已经决定:但凡她这厨艺对章佳庶妃有用,这几天她就多跑几趟永和宫。

多为章佳庶妃尽尽心。

可惜,跟以往的每一次用膳般,章佳氏高度配合地用了碗米油,吃了块南瓜蒸糕。期间还几度盛赞淑宁厨艺,让十三眉眼含笑,满脸希望。

结果不到一炷香,又都吐了个干干净净。

十三边为她收拾边哭,求上苍保佑他额娘快点好起来。他还小,两个妹妹更小,他们都离不得额娘。

可是上苍无语,好像并未听到他的祈祷。

旬日后,十三阿哥生母章佳氏卒于永和宫偏殿。

第145章 胤祉剃头

噩耗骤然传来,直接惊掉了淑宁手中茶盏。

三胞胎豁然起身:“遭逢此难,十三一定很伤心,求额娘带咱们一道往宫中。”

“就算儿子们什么都做不了,也好歹能陪陪他,让他知道自己不是孤零零一个人。”

“对对,额娘就辛苦些,带儿子们一起吧。”

三脸,哦不,四脸请求。

连虎威都满眼期待,盼着额娘能带上他们,让他们能在好友最最需要的时候陪在他身边。

淑宁哪有不应的呢?

娘几个匆匆换了素色衣衫,去了一应饰品,坐马车就往宫中。

再怎么有宠无封,章佳氏也诞下了一子两女,儿子十三阿哥胤祥还颇受皇上宠爱。

是以,闻她病故,除了如今掌管后宫的贵妃娘娘钮祜禄氏、永和宫之主德妃娘娘之外,所有宫妃也都聚集在永和宫侧殿,章佳氏的亡故之处。

“一等公阿灵阿福晋乌雅氏携子给贵妃娘娘请安,给诸位娘娘请安。”淑宁屈膝,虎威跟三胞胎也赶紧打千儿。

贵妃微笑着亲手把人扶起:“难为你跟孩子们这么快赶来,一路辛苦了吧?”

淑宁又福了福身:“多谢贵妃娘娘惦记,臣妇自来与章佳庶妃有旧,孩子们与十三阿哥有同窗之谊。惊闻此憾事,便忙不迭入了宫中。聊表哀思之外,也瞧瞧是否有什么需要帮忙之处。”

对对。

虎威跟三胞胎齐齐点头,满眼期待的看着自家三姑爸爸。

身为宫妃,靠娘家、靠儿子、靠圣宠。

娘家得力,就不用小选而是大挑入宫,起点就比旁人高出许多。娘家得力,便本人不如何得盛宠,也能高位无忧。

比如如今的太后娘娘与她妹子淑慧太妃,姐妹两个一辈子没怎么得过宠,但不妨碍锦衣玉食。

而如今的章佳氏连着生了一子两女,不能说无宠。但染恙后,还得儿子求到御前,才能招来宫中最好的太医。

由此可见,娘家与出息孩子才是宫中女子最大,最长久的靠山。

而像虎威这样出类拔萃的娘家侄子,不但是依靠,还是荣耀,是荣光,是笑傲其余宫妃的绝大脸面。

让贵妃娘娘一瞧见他们就眉开眼笑:“好好好,你们都是好孩子,特别有心。十三有福,才得你们这群好同窗。骤然失母,对那孩子打击很大。可逝者已逝,你们若能成,便劝劝他,好歹放开心心怀吧。”

虎威抱拳行礼:“如此,都在便多谢贵妃娘娘了。”

贵妃摇头:“你这孩子,跟自家姑爸爸还讲这么些个外道话。”

“回娘娘的话,礼不可废。”

贵妃一脸可真拿你没办法的表情,着白嬷嬷亲自带他们娘几个往章佳氏棺椁暂时安放的侧殿里走。

彼时,十三阿哥跟两个小公主都已经换了孝服,正直直跪在前面,流着泪与他们额娘烧纸。

几位年长阿哥、公主也在。

皆仔细安抚他们。

两位小公主哭到声音沙哑,十三则像个木头人一样,傻呆呆跪着,眼泪像那断线的珠子。

滴答滴答从眼角滑落,无声却更显悲苦。

虎威凑上前去,轻轻握住了他的手:“十三,我们求了额娘,让她带我们来给庶妃娘娘上香。”

虽然淑宁的厨艺也没能救得了章佳氏,但她送药、送上品食材。与答应他,愿意成全他最后希望的心思却也仍令十三万分感动。

闻听她来,引起起身行礼:“不知姨母前来,十三有失远迎。”

淑宁赶紧避过:“十三阿哥言重了,臣妇何德何能?只臣妇当初宫中小住,与娘娘颇有几分缘分。如今闻听她故去,赶紧赶来悼念。万望十三阿哥节哀顺变,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不负娘娘所托,顾全两位公主。”

“是,胤祥多谢姨母提点。”十三又是一礼,亲手帮淑宁捻了香。

等淑宁燃香祭拜时,他这个孝子又跪在蒲团上回礼。

虎威与三胞胎也都一一进过礼数。

然后虎威才略有些强硬地把人拉离了原地,试图进行劝说。可还没待他开口,十三就先带着浓重鼻音地说了一句:“虎威,额娘走了,从此后,十三就是没有额娘的孩子了。”

“再穿不到她做的衣衫,吃不上她做的饭。听不到她说,儿啊,你念书莫念太晚,练武别太累。额娘不指望着你多争气,只盼着你好好的……呜呜呜,虎威,我没有了额娘了。以后便是表现的再多好,再如何受皇阿玛夸奖,也没有人笑吟吟地道一声我儿能耐了……”

一席话说得满堂涕泣,比他小了几个月,却比他高出快一头的虎威潮湿着双眼狠狠把人搂在怀里:“乖,不哭。大不了把我额娘分你一半,你知道的,她是天底下最好最好的额娘。”

十三苦笑:“可姨母再好再好,也不是我的嫡亲额娘啊!我只想让我自己的额娘长长久久的活着,好好地看着我跟妹妹们长大。偏偏苍天不允,早早地带走了她,额娘,额娘啊……”

十三哀号,字字泣血。

气得虎圆一把把他家大哥推开,自己拉住十三的手:“胤祥,或者我没有办法感同身受你的苦,但是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得好好活着。毕竟你不止自己,还有两个妹妹。”

“记得你自己曾经说过的吗?要努力上进,才能给额娘争气,给两个妹妹底气。南不封王,北不断亲,可是咱们大清的国策。亦是大清公主与生俱来的责任,你不收拾好悲伤,努力争气。日后又如何能说服皇上,让两位公主被赐个离京城近些、环境好些的部落,甚至直接留在京城呢?”

一句我猜,庶妃娘娘临终之前该是把两位公主托付给你了吧?

就让十三停止悲哭,通红双眼看着明显被吓得不轻的两个妹妹。缓步走到她们面前,兄妹三个相拥而泣,场面悲伤的让人站不住脚。

而康熙,就是在这个时候到来的。

亲眼见儿子女儿们是怎样伤心欲绝之后,康熙亲自撰写了诏书,追封庶妃章佳氏为敏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