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90页(1 / 1)

作品:《穿越古代逃荒日常

姜羽答应它,在她回来之前,石小辛每天给它两颗,它才乖乖地让石小辛背着。 三人目送着大部队离开后,将口罩戴好,再带上姜羽做好的幕离。 此时三人的衣服都换了,姜瑶一身深蓝色道袍、姜羽是橘色交领齐腰。 就连冯先生也换上一身比较新的衣裳。 一路上冯先生和她们介绍这个城镇的情况,这个城叫晋城,比燕城略小一些,往日城门的检查并不严格,冯先生曾和几个青云寨的人混进去过。 但现在边关战事吃紧,城门怕是会严查,没有户籍和路引肯定是进不去的。 所以三人没有直接往城门去,而是绕到城外的树林里。 此时,三人正蹲在距离城墙五百米的林子里。 他们已经在这蹲了半个小时,姜羽还在细细地听着。 因为无法看到城墙内的情况,姜羽只能听得久一点。 根据人走动的轨迹,分辨出哪里大概是路。 再结合树叶的声音、小鸟停留的地方,判断哪里大概有墙、有房屋。 又根据人的交谈、走动,猜测哪里是个屋子。 此时正好是准备午食的时间,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厨房的位置,这让姜羽判断起来更加方便。 …… 城墙内五百米范围的画面,一点点地在姜羽脑海里勾勒。 “就是这里了。” 姜羽接过姜瑶递来的纸笔,在纸上一边画,一边说:“城墙后这个方向,三百四十米处有一处巷子,夹在两户人家之间,最重要的是,这个巷子的出口处是个拐角!” 姜羽一边说着,一边把拿出巷子的构造画出来,并且标注上详细的数据,精确到厘米的那种。 交代好情况后,姜羽道:“现在巷子里和巷子附近都没有人!” 姜瑶反复确定了三人落地的位置后,点了点头,拉住姜羽的手,抓住冯先生的手臂,消失在林子里。 冯先生只觉得一眨眼,三人就出现在一个巷子里,和姜羽说的所差无几,只是落地的地方不太对。 姜羽低头看向被三人踩扁的破箩筐,眨了眨眼睛,没有摔倒真的是万幸啊。 …… 巷子里。 姜羽拿出一些她认为不起眼的宝石,递到冯先生面前,“先生觉得哪个最合适?” 冯先生:……恕我直言,哪个都不合适。 别看个头小,但每一个成色拿出去都是上好的,实在不像他们这样的人能拥有的,能拥有这个的人也不会拿出来当,很容易被人以为是不义之财,惹出事端。 姜羽想了想,收起宝石,又拿出一株灵芝,是之前寻宝鼠用来卖自己。 冯先生点点头:“灵芝虽难得,山里人凭运气还是能采到的,而且这株灵芝个头不大,想来年份不高。” 如果寻宝鼠知道冯先生的想法,大概又会跳脚。 无知的书呆子! 这种一年生的灵芝才是好东西,那种年份高的,跟木头有什么区别,它怎么会收藏那种垃圾! 只可惜姜瑶和姜羽对灵芝也没有研究,决定听从“本地人”冯先生的决定。 …… 冯先生进了一家药铺。 姜瑶和姜羽则揣着冯先生给的10文钱,在附近找了个茶摊,点了一壶茶5文。 可想而知,茶肯定好不到哪里去了。 姜羽把茶端进幕离,掀开口罩尝了一口,差点没喷出来。 算了算了,还是乖乖坐着等冯先生出来吧。 药铺里,掌柜的一听是在山里采到一株灵芝要拿来卖,眼皮都没掀,“拿出来看看。” 冯先生愣住。 虽然他认为这灵芝年份不高,怕是不会值钱,但怎么说也是个稀罕之物,不应该请他到后面详谈吗? 不过他还是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布包,伸出幕离,掀开一角给掌柜的看。 掌柜的扫了一眼,“咦?” …… 等冯先生从药铺出来的时候,和两姐妹感慨道:“枉我自诩博览群书,还曾四处游历,却不过是井底之蛙。” 那药铺掌柜告诉他,这世上并没有千年灵芝之说,那不过是民间的夸大之说。 行医者皆知灵芝用于调养身体,确有奇效,其中以赤芝和紫芝功效最佳,但却不是年份越高的越好。 灵芝难得之处,有二。 其一是灵芝喜潮湿阴暗处,因此多生于密林之中,采摘不易。 其二是灵芝的采摘期限,一年内采摘最佳,否则时间越久,药效越差,到了最后即使还活着,也与木头无异,失了药效。 也由于世人对灵芝多有误解,非常年采药的药农,难以分辨灵芝的年限,因此市面上的灵芝确实不多。 药铺也时常遇到山里的村民,运气好采到灵芝送来卖的,大多过了年限,没有药效。 说到这,掌柜的细细地看过冯先生带去的灵芝。 直说冯先生好运,采摘灵芝的时机极佳,灵芝成色不比经验丰富的药农采来的差。 且一看就是细心地晾干过,保存地极好。 第六十八章 发家致富 姜羽看着冯先生手里的三两银子,觉得人果然不能靠捡到宝发家致富啊。 里不都说主角捡到灵芝,一卖就是几十两,直接发家致富了吗? 为什么到她这里就不行?